姑苏城外,仕宦之家,有一位姑娘,因为家境败落,不得已脱离红尘,选择寺庙修行。后来,这个姑娘被贾府请入大观园,住进了栊翠庵,养了一院子的红梅,分外好看。
这个姑娘,名字叫做妙玉,自称栈外人,一生过得很凄苦。
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来源于内心
手拿念珠,带发修行。
栊翠庵槛外人妙玉,一生都不曾有过片刻安宁。
林语堂曾公开说,整本《红楼梦》,他最不爱的,便是怀春修行的妙玉,说她是“色情狂的小尼姑”。
这样狠辣的话,用在一个出家人的身上,总让人思考,是不是妙玉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可整本书里,妙玉除了看不起刘姥姥,除了喜欢自视清高以外,并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
相反,因为书中对妙玉经历的描述,让我对她的“自视清高”,多了几分理解。
她“三岁起就入了空门,而今双亲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服侍”。
有人说,这是妙玉的矫情,入了佛门居然还要人伺候。
可别忘了,妙玉的出身,并非普通人,而是没落的王孙贵族。
侯门千金,常伴青灯古佛的惜春,让人怜惜不已;可妙玉的出身,原本比惜春更加高贵,只因世事难料,一朝败落,便连入红尘的权利也被剥夺。
三岁入空门,连世界都还没有认全,何以进了佛门?
佛门最讲缘法,可妙玉是否当真与佛有缘,抑或是,只因家境败落,不得已入了空门避难?
命运的不公在于,你连世界还没有认全之际,便被框定了未来的路。
二、一念缘起,只能扼杀
林语堂痛骂妙玉,只因她身处红尘之外,想的却是红尘之事。
可爱情,抑或是青春时期的情感波动,本就是人之常情。
妙玉3岁入佛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便被命运决定了一生。与她同年级的黛玉、宝钗、迎春探春等,都有绚烂而美好的青春,而妙玉,却只能守着栊翠庵,做她的栈外人。
她身负着家族的使命,在这人世间留存着家族最后的尊严和优雅,她能做的,只能将感情埋藏在一树红梅之下,不言不语,自我修行。
人生本就是一场充满苦难的旅程,妙玉的苦难,来自于命运,也来自于人性。
若非出身没落贵族,她或许也能和寻常人一样,过着幸福平和却充满烟火气的生活,也好过守着一树红梅,却只能逼着自己青灯古佛。
是的,作为出家人,妙玉的功力完全不够,可她却也从来不曾说自己是所谓的“得道高僧”“得道女尼”,她只是在修行罢了。
她对宝玉的情,只能埋藏在内心深处,偶尔不自觉地露出一星半点,何以遭受那般狠辣的谩骂?
连黛玉都理解她的心,在李纨罚宝玉去要红梅时,急忙拦下小厮,道:“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
连当事人的黛玉,都能以同理心包容这一份难得的情感,何以作为文学大师的林语堂,用这般诛心的话,打在一个才不过十几岁的姑娘身上?
三、都说妙玉嫌贫爱富,她嫌的,只是庸俗
妙玉遭人恨,还有一个缘有,便是她看不起刘姥姥。
且不论妙玉的洁癖,她的栊翠庵,便是闲杂人等无法入内的地方。若非刘姥姥得了贾母的欢心,或许她这辈子也不会见到妙玉。
她有很严重的洁癖,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她都要扔掉,宝玉求情,将杯子送给刘姥姥,她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可她真的嫌贫爱富吗?
邢岫烟出身如此卑微,可放到大观园一众显贵的姐妹身上,她还是最早结识妙玉的一个。
她们做了多年邻居,不仅相安无事,甚至连邢岫烟的字都是她教的。
用邢岫烟的话,她们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邢岫烟难道家道不够贫寒吗?可见,妙玉并非是嫌贫爱富,她嫌的只是世人的粗俗。
当年贾府来接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权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若非贾府美名在外,想必,她也不会出现在栊翠庵。
而与妙玉同时代的出家人,清虚观的张道士、满腹阴谋的马道婆,哪一个又比妙玉好了?
她和黛玉一样,都说生性孤洁的人,可黛玉尚且还有外祖母和众姐妹相伴,妙玉却只有自己独自对抗世界,何以不允许她有那么一点怪癖,来保护一下自己呢?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姑苏城外,仕宦之家,栈外人妙玉,一生真的很凄苦,却也有自己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