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袭人挖苦晴雯懒惰,麝月却用一句话为她正名

袭人挖苦晴雯懒惰,麝月却用一句话为她正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2038 更新时间:2024/1/22 8:50:02

晴雯在大观园的口碑不大好,绣春囊事发后,王善保家的要报复园中那些平时看不惯的“副小姐”们,第一个就拉晴雯出来开刀,称其“能说会道,抓尖要强,一言不合就竖起眼睛来骂人”,事实上晴雯确实心比天高,所目睹之事不顺意时有发生,晴雯快言快语,教训几句也是有的,撵走坠儿一事便可见一斑。

脾气火爆,人缘不好是晴雯最令读者诟病的一点,而除了这一点,很多读者还对晴雯的工作怀有很大的质疑,晴雯除了教训人,在怡红院做个养尊处优的“副小姐”,她到底做了什么?尤其因为晴雯那两根三寸长的、用凤仙花染得火红的指甲,更是成了晴雯懒惰的实力证据。

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晴雯是孤儿,十岁才被赖大买来,做了奴才家里的奴才,偶然被贾母看中,便送给了贾母。对于晴雯,贾母有一个打算,她曾道:

“晴雯模样言谈爽利,针线又好,这些丫头多不及她,将来只她可给宝玉使唤的”

贾母的意思很明白,将来能配陪在宝玉身边的就是晴雯,古人娶妻娶德,纳妾看貌,晴雯不仅容貌俏丽,又有针线这手绝活,配宝玉正好。

所以,贾母将其放在宝玉的屋里,算是宝玉的“屋里人”,当然,晴雯这“职责”最终被袭人主动承担,这也是后话了。

那么贾母放晴雯在宝玉屋里,除了跟宝玉提前培养感情,晴雯的具体职责有没有吩咐呢?自然是有的。

在第七十四回,王夫人叫来晴雯问话,其间给晴雯下套,问宝玉近来怎么样,晴雯便称不清楚,这得问袭人和麝月,自己不大到宝玉房里,王夫人便骂其没用,晴雯听后说了自己的工作职责:

“我原是跟老太太的人。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至于宝玉饮食起坐,上一层有老奶奶老妈妈们,下一层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人。我闲着还要作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

所以,晴雯的工作主要是在外间屋里上夜,其次就是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

晴雯的话确有其事,刘姥姥逛完大观园告别时,鸳鸯拿出了老太太的一些衣服送给了刘姥姥,并称:

这是老太太的几件衣服,都是往年间生日节下众人孝敬的,老太太从不穿人家做的,收着也可惜,却是一次也没穿过的。

老太太既是不穿人家做的衣服,那能穿谁做的呢?当然是她认为针线做的最好的人做的,而晴雯的针线无人可及,所以,晴雯素日闲着时要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是真话。

那么晴雯忙着时,她忙的是什么?还是忙针线,不过忙的是宝玉屋里的针线。

第七十八回,宝玉跟贾政从外面应酬回来后,麝月和秋纹忙迎上去伺候,宝玉边走边喊热,边走边摘冠解带,把大衣都脱了给丫头拿着,最后只穿着一件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点般大红裤子来。原文写到:

秋纹见这条红裤是晴雯手内针线,因叹道:“这条裤子以后收了罢,真是物件在人去了。”麝月忙也笑道:“这是晴雯的针线。”又叹道:“真真物在人亡了!”

袭人曾跟湘云说过,宝玉屋里的针线,是不要那些针线上的人做的,所以她才求史湘云帮着做,而这些小姐们又能做几个针线呢?史湘云虽倒是经常做,也是做的史家的,哪里有空余时间为宝玉献殷勤?

所以,宝玉屋里的针线还得靠几个丫头,而这些丫头,针线做的最好的不还是晴雯?

晴雯病补雀金裘令很多人感动,也有不少人表示质疑,好比袭人便揶揄过晴雯:

倘或那孔雀褂子再烧个窟窿,你去了谁可会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撇四的,我烦你做个什么,把你懒的横针不拈,竖线不动。一般也不是我的私活烦你,横竖都是他的,你就都不肯做。怎么我去了几天,你病的七死八活,一夜连命也不顾给他做了出来,这又是什么原故?

在袭人这些人的眼里,晴雯忍着病痛还给宝玉连夜补衣,有献殷勤之嫌。而实际上如果晴雯不补,谁又有这个本事?外边的匠人对雀金裘一无所知,晴雯一看便知道是何物,而晴雯对这种奢侈品如此熟悉是因为贾母重用的结果。

晴雯的技能放在现在应算得是个奢侈品牌首席设计师,可这么种身份的人素日里还要被袭人烦着做这做那,美名其曰是宝玉的针线,晴雯是否大材小用先不说,即便晴雯做了,袭人会在宝玉面前说这是晴雯做的?不见得,袭人在王夫人面前颠倒黑白的本事令人叹为观止,晴雯又凭什么相信她?也凭什么听她使唤?

也是晴雯自己勤劳正直,也因为持才而娇,所以晴雯在面对一些丑陋的事物便表现出十二分的厌恶来,好比知道坠儿偷窃,恨铁不成钢下用簪子扎了坠儿的手:“要这爪子做什么?拿不动针,捻不得线……”。可知对于晴雯来说,她一生的骄傲就是针线这首绝活,以致不自觉将这引以为傲的事作为教训她人资本。

而揶揄晴雯懒惰的袭人呢?纵观全文,做的活实在有限,更有趣的是,作者描写到袭人在怡红院时很多时候是在床上,比如宝玉从薛姨妈处喝酒回来,袭人躺床上装睡等宝玉来闹她;又比如李奶奶骂袭人“狐媚子”一回,袭人也躺在床上;更有宝玉在潇湘馆用湘云剩下的水洗脸,回来后袭人置气,合眼倒在炕上对宝玉使用冷暴力……凡此种种,不消多记。

总之,袭人比晴雯要聪明得多,所以晴雯勤勤恳恳做活还是被撵出去,袭人成日家倒在炕上,反而成了宝玉的准姨娘。

标签: 袭人

更多文章

  • 李嬷嬷屡次骂袭人,袭人为什么不让宝玉赶走她?

    历史人物编辑:栖鸿看红楼标签:袭人

    袭人得意地笑了:“我就是想让你这么以为!”我不想从道德角度来评判袭人,这个太私人化、感情化,我只想说袭人是一个心思周密、善于为自己筹谋的人,大概不会有人反对吧?李嬷嬷骂袭人,从作品中的描写来看,是在李嬷嬷“出去”之后。不过以她的性格、以她与袭人的关系,当初也不可能没骂过袭人。即使没骂,也一定心里很讨

  • 李嬷嬷两次骂袭人,为何刻意针对她?真相扎心

    历史人物编辑:陈想读名著标签:袭人

    袭人待人接物温和周到,与人为善,在荣国府里是人人皆知的。不过她也被别人嘲骂过,像晴雯就时不时地要讥讽她,把她比做西洋花点哈巴儿。现在年轻人说,“做人不妨狗一点”,那就不在话下了;但在袭人那个时代却没这样的“时尚”的,所以晴雯真是够损的。不过说到骂得最凶的还属李嬷嬷。在我的印象里,李嬷嬷骂过袭人两次,

  • 《红楼梦》袭人原本冷落了湘云,后来却突然对湘云好了,为啥?

    历史人物编辑:润杨的红楼笔记标签:袭人

    本文1783字,欢迎阅读!《红楼梦》里,自从湘云回到史家,袭人就对她不像以前那么好了。纵然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没有小儿女的姿态,依然感受到了袭人的冷落。她忍不住问袭人,“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我来了,你就不像先待我了”。袭人脸红了,没有正面回答,反而说湘云拿大小姐的谱儿,自己

  • 《红楼梦》中,像袭人这样的“丫头上位”就不是宝玉的真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如玉公子标签:袭人

    不是丫头上位的就不是宝玉的真爱,而是袭人本就达不到宝玉对爱情层面上的要求。袭人是宝玉的贴身丫头,她对宝玉嘘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但这些只是身体上的,这些照顾也是一个丫头该做的本分工作。袭人是个称职的丫头,但是若论爱情,宝玉却无论如何也不会看上她。虽然宝玉和袭人有过云雨之情,但那不过是一个贵族公子哥

  • 晴雯,袭人告你的状,是为你好啊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袭人

    晴雯输在了没有靠山上。其实晴雯是有靠山的,贾母的想法就是林黛玉加晴雯的组合,但因为和王夫人的宝钗加袭人冲突,只能弃卒保车,牺牲晴雯,尽力来保障黛玉的宝二奶奶的位置。宝二奶奶的人选只有一个,具有排他性。其实也没有人跟黛玉争,除了薛宝钗外,其余的林黛玉还真没有多心呢。而宝二姨娘,可不是惟一的,所以基本没

  • 红楼梦:袭人有多厉害?被她拿下马来的何止几个丫头

    历史人物编辑:姜子说书标签:袭人

    红楼梦:袭人有多厉害?被她拿下马来的何止几个丫头?文/姜子说书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源为二

  • 6000字长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袭人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袭人

    第十六回脂批指出:“《石头记》中多作心传神会之文,不必道明,一道明白,便入庸俗之套。”“不必道明”,有两个原因:1、不能道明,因为一旦道明,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文字狱”深渊;2、这正是天才作者的伟大之处,真正最高级的艺术往往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是给观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不必道明”的两个原因,

  • 丫鬟们为何不愿离开贾府?袭人已经告诉了我们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袭人

    在红楼梦中,贾府有很多仆人,这些仆人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从穷人那里买来的,袭人和晴雯就是通过这样的渠道买来的;另外一种就是家里的小厮和丫鬟生出来的子女,最典型的就是鸳鸯和林红玉,用一句难听的话来描述就是仆人生出来的孩子依旧是仆人。在荣国府中,这么多的仆人形成了一种群体,忽然与仆人之间的等级也不同,有

  • 红楼梦:那个正月,袭人的幸福感达到了高潮

    历史人物编辑:少读红楼标签:袭人

    《红楼梦》第十九回里,正是正月之时,元春省亲刚过,贾府的热闹也暂时缓了下来,也便不是很忙了。这时,袭人的母亲来回过贾母,请求接袭人回去吃年茶,晚间再送回来。袭人是谁?一个买断了的丫环,自然已是贾府的人,再无人身自由。但袭人的家就在不远处,贾府主子仁慈,她母亲又心心念念求上门来了,也因此袭人还能有机会

  • 初试云雨的宝玉和袭人,分别处在什么样的年龄

    历史人物编辑:旅途点点标签:袭人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说来又大奇了,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这是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前,这时的贾宝玉有七八岁,那到底是七岁还是八岁?再看本回前面介绍林如海时说:“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