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寻常夏日的午后,宝玉因与丫头金钏儿调笑使得母亲王夫人大怒,他慌忙跑回大观园,却不期然在一个蔷薇架下遇到意外:一个女孩蹲在花架下,一边流泪,一边用一根发簪在地下抠土。这女孩“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细,袅袅婷婷”,长得像林黛玉一样美貌风流。热爱美丽女孩的宝玉呆呆看了许久,才发现,原来这个哭泣的女孩并不是在抠土,而是用簪子在写字,并且来来回回只写一个“蔷”字。写字的女孩痴痴地写,偷看的宝玉痴痴地看,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天降大雨,两个人竟然浑然不觉,等意识到时都已衣衫尽透。
过了一阵子,宝玉闲极无聊,忽然想起看过的《牡丹亭》,听说自家戏班的小旦龄官唱得最好,于是来到梨香院,让龄官给他唱一曲。万万没想到,这个人人讨好奉承唯恐不及的贾府公子竟然在一个自家小戏子面前碰了钉子,龄官正色告诉他“嗓子哑了,前日娘娘传进我们去,我还没唱呢”。这时候宝玉才看出来,这个龄官就是前几天他见过的在蔷薇花下画“蔷”字的美丽女孩。
看到宝玉被拒,其他的女孩告诉他,等一会儿蔷二爷来了,让她唱,她是一定会唱的。宝玉奇怪啊,他知道蔷二爷是贾府的远房亲戚贾蔷,是靠着荣国府讨生活的,他怎么可能比荣国府正牌少爷的面子还大呢?很快他就看到了答案,贾蔷来了之后只跟他敷衍了一句,就去找龄官,然后想尽办法讨龄官欢喜。龄官对贾蔷使小性子,找各种别扭,却又全心全意关切着他,那份深爱在言行举止中表露无遗,一如黛玉对他的纠缠。
这一切让旁观者宝玉醍醐灌顶,他突然明白了不久前龄官一个个专注写“蔷”字的深意,那是对贾蔷情出肺腑、不能自己、一往情深的爱,在这个美丽龄官的眼中,自己这个被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富贵公子什么都不是,只有贾蔷才是唯一。
也就在这一刻,宝玉顿悟了,成长了。“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他终于明白自己并不能得到所有美丽女孩子的爱,从此他跟黛玉不再争吵试探,他也不再对其他美丽女孩子(比如宝钗、宝琴等)心存绮念,红楼梦的故事从此不再纠缠于宝黛钗的爱情,而是走向更广阔的家庭和社会,见证更丰富的人生百态。
而启发宝玉成长顿悟的这个女孩龄官,从此消失,再未交代。读者常常情不自禁猜测,龄官后来怎么样了呢?她能跟深爱的贾蔷在一起吗?
第五十八回,贾府遣散戏班优伶,提到这些演戏的女孩子一共12个人,有四五个人离开,其余留在贾府的都交代了名字,其中并没有龄官。龄官是离开了吗?没有交代。但随即在这一回中,扮小生的藕官烧纸,告诉我们她是为扮小旦的菂官烧纸的,菂官死后,又补了蕊官做小旦。这里并未提到龄官,难道龄官比菂官更早离去?
龄官,这个聪慧美丽、唱戏好、有个性的女孩虽然出场不多,但光彩照人,让人过目难忘。我曾经为了龄官最后的结局猜想了很久,然后,就像宝玉一样,在某一天忽有所悟。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有数不尽的精神迷惘与心灵纠葛,自己左突右冲无法突围,让我们纠结不已烦恼万份。而忽然某一天某一刻,某一个不相干的人无意中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就触到了我们的痛点,抵达了我们的心灵深处,解开了那反复纠缠的枷锁,让我们顿时豁然开朗,更理解懂得了爱情与生命,岁月与成长。
这个人,她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在我们担任主角的人生长卷里,她只担当点化我们、启发我们的使命。她惊鸿一瞥的出现在最适当的时候,如一缕阳光穿越阴霾乌云,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所以她不需要过去未来,当然也不必有结局——在她自己的人生故事里自有完整的故事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