龄官,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全书中龄官的出场共有五出戏。第一次亮相,就展现出倔犟的个性。哪怕是贵妃、哪怕是领班,她也不给面子。原因是不串行当。可见她对职业存着一种敬畏之心,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
《红楼梦》是一部字字皆学问,句句是文章的文学名篇。龄官,这样一个小人物,在全书中戏分不多,却在极其重要的场合出现:元妃省亲时单独受赏;五次出面(见前),两限回目(一是《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是《识分定情悟梨花院》),由此可见,她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物。
可以说,没有龄官,黛玉的形象是不完整的。曹公在黛玉身上倾住了大量心血,从不同角度来衬托他。黛玉以其独立完整的人格精神和自由平等的思想境界而成为了一个旗帜性的人物,她心地纯净,理想高洁,情感率真,行为果决,有着“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执着,也有着“孤高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的情怀。龄官有着黛玉的气质,她有着主子面前毫不妥协的倔强,有着烦躁时以雀自喻自怜的敏感,更有着孤独时“蔷薇花下画蔷”的痴情,其“黛影”来自于黛玉的“痴”。
在宝玉到梨香院找龄官听戏受到龄官冷遇后,宝玉改变了原先的人生观。宝玉过去一贯认为,所有的女孩子眼泪都是为他而流,所有的女孩子都在爱着他。通过这次事件,他识识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缘分。人之一生,能真正得到二个人的眼泪,就应满足了。他这种想法,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显得一般,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突变和大转折,他“大彻大悟”地对林黛玉和袭人说:“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了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虽然从此宝玉并未完全断绝与其他女孩子来往,但明显增强了对黛玉的爱恋。
龄官这样一个孤傲多情、倔强敏感的女子最后结局怎样,书中没有明说。据推断,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其二:龄官在三十六回之后再没出现。后来藕官烧纸祭菂官里又说,药官是小旦,死了后补蕊官,那原来的小旦龄官哪去了呢?当然,一个戏班子可能会有两个乃至更多小旦,但梨香院的戏班子应该不会有这么多,蕊官是菂官死后补上的,若有两个小旦,就不必急着补。另外,留下的八个女孩子分别是正旦、小旦、小生、大花面、小花面、老奸、老旦七种,再加一个种类未言的文官,基本无一个种类两个女孩子的现象,而且昆曲行当繁多,十二个女孩一个担一种类还不齐全,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小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