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恒:东吴中期猛将,还曾击败曹魏头号名将

朱恒:东吴中期猛将,还曾击败曹魏头号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238 更新时间:2023/12/12 13:51:38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东吴诸将在抵御曹魏三路大军南征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后起之秀。除了在江陵保卫战中立下大功而声震敌国的朱然之外,还有一个跟他同姓的朱桓,在此战中的表现也颇为醒目。

据《三国志朱桓传》中记载,朱桓是在孙权执政初期效力到其帐下的将领,“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他前期的主要功绩跟东吴的诸多将领一样,主要是在丹阳郡、鄱阳郡等多地,以剿灭平定当地的贼寇叛乱为主,“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因屡战建功,后来接替周泰成了濡须督。

在与魏军交战之前,朱桓可以说跟东吴的大部分将领一样籍籍无名,也是一位典型的东吴“隐形”将领,直到魏文帝亲率大军南征东吴的时候才逐渐开始显露,并在其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朱桓的成名之战,跟朱然的江陵保卫战有些相似的地方:都是以极少的兵力对抗曹魏名将率领的大军,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据《三国志朱桓传》中记载,当时曹丕命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而其中进攻濡须的一路魏军,就是由曹魏的头号名将、大司马曹仁率领的数万精锐之师。曹仁在行军的过程中,想要首先占领州上的有利地形,“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为了迷惑吴军并掩盖真实的目标,在行进的路上就放出口风,“伪先扬声”,说要全力进攻濡须坞东三十里的羡溪,“欲东攻羡溪”,为吴军指引了一个假的攻击点。

朱桓得知消息之后,火速派出帐下的大部分将士去支援羡溪加固防御,“桓分兵将赴羡溪”。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这次分兵正好中了曹仁的声东击西计策。直到曹仁大军离濡须口只剩下七十里的时候,才醒悟了过来。朱桓便立即派出探骑去追回赶赴羡溪的部队,“桓遣使追还羡溪兵”。派出去的部队还没有返回,曹仁大军就已经杀到了濡须口的城下。

当时朱桓只能抓紧时间收紧帐下的兵力进行对抗,但是全部收紧之后才发现只有五千多人,“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这就是朱桓的濡须之战,跟朱然的江陵保卫战巧合的地方,都是以五千弱势兵力对数万强军。

当时在濡须城中的诸将士,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个个都恐慌不已,“诸将业业,各有惧心”。而朱桓的表现则也不失为勇谋大将的风采,他把属将们召集起来给他们做了一次战前动员。他把当前的形式做了一个简明透彻地说明:“两军对垒在于将领的手段而不在于士兵的多少,再说曹仁用兵远不如我朱桓,‘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我军客场作战,已经占尽了各方面的先机,魏军千里奔袭,此时已是人困马乏,‘人马罢困’。我与诸将共据高城,占据有利地形又是以逸待劳,‘此百战百胜之势也’。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曹丕亲自前来也无济于事,更何况是一个曹仁,‘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

随后朱桓便做出了作战部署,命全城的将士外松内紧,以诱惑曹仁做出错误的判断,“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

曹仁看到濡须的防御如此不堪一击,果然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曹仁命他的儿子曹泰率部进攻濡须城,又分派常雕率领诸葛虔、王双等将,乘坐油船分别袭击部曲将士家眷们的所在地中洲,而他自己则仅留下一万人驻守柘皋作为曹泰的后援,“仁自将万人留柘皋,复为泰等后拒”。

朱桓抓住了曹仁分兵的最佳时机,对魏军进行各个击破。他先是分派的部将攻取油船袭击常雕等人,又亲率部将抵御曹泰,用火攻烧了魏军的大片营地使其败退,“烧营而退”。在此战中,魏将常雕被斩杀、王双被活捉,魏军士卒死伤惨重。朱桓凭借这一战中的出色表现一战成名,成了敌国尽人皆知的东吴猛将。

不过,朱桓在成名之后的表现平平,没有什么太突出的战绩,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他自身性格上的缺陷,跟东吴诸将不太和睦造成的。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捋虎须”,这是在他的一生当中发生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

据《三国志朱桓传》注引《吴书》中载,在孙权举办的一次酒宴上,朱桓称自己在远行之前想捋一下孙权的胡子,“愿一捋陛下须”。孙权听了之后就满足了他的心愿,将身子探出到桌子外面,朱桓上前捋着孙权的胡子说:“臣今日真可谓捋虎须也。”说完之后两人大笑。这就是朱桓“捋虎须”的典故。

标签: 朱恒三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出上联,,一大臣对出下联被当场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明朝,风云人物

    大家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草根创业的皇帝。一个是汉高祖刘邦,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严格来讲,朱元璋比刘邦还要草根。因为刘邦好歹还当过泗水亭亭长,而朱元璋却从小穷到大。因为家里比较穷,所以朱元璋没有上过学,连文化都是在从军的半路上学的。在当了皇帝后,朱元璋老害怕别人瞧不起他的出身,所以总是疑神疑鬼

  • 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出逃西安,她为什么要绕去河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慈禧如丧家之犬狼狈出逃西安,所走大致路线为:京师直隶---河北宣化---山西大同---太原---平阳(临汾)---陕西潼关---西安。也就是说她们是西出居庸关,翻越太行山脉,沿着山西的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一路南下,而后沿着渭水河谷西进,

  • 明朝锦衣卫沈炼简介:曾以“十罪疏”弹劾严嵩,被处以杖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钟会灭蜀之后为什么选择叛变 钟会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钟会,司马昭,风云人物

    你真的知道钟会和司马昭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钟会当初深得司马昭信任,灭蜀之后钟会为什么要选择冒险叛变?钟会出身士族名门颍川钟氏,他的父亲是曹魏重臣钟繇。钟会自幼聪慧过人,长大后“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炼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别看当时钟会年纪不大,却与王弼齐名。二十几岁时,钟会就成为

  • 杨素深受帝王宠信,为何会盼自己早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素,隋朝,风云人物

    杨素,隋朝权臣、诗人,曾帮助隋文帝攻灭陈朝,后又帮助杨广成为太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登基为帝后,杨素被封为上柱国,后杨素在隋文帝灭陈时立下大功。当隋文帝的皇后去世时,她的墓葬规模制度很多都是杨素办理的。隋文帝杨坚于是更加恩宠杨素。后来杨素帮助杨广登基继位

  • 蓝玉曾在捕鱼儿海大破蒙古铁骑,大封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蓝玉,明朝,风云人物

    1368年7月,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率领大军攻占元大都,元惠宗(也叫元顺帝)向北逃往蒙古故地上都,建立了21年政权,史称“北元”。北元的存在,对大明王朝时刻都是重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明太祖委任蓝玉为大将,征讨北元,此时北元皇帝已换成脱古思帖木儿。明太祖认为“肃清沙漠,在此一举”,所以要求蓝玉抓住战

  • 后世如何评价朱厚熜?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朱厚熜,即明世宗,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位共四十五年,年号嘉靖。他是明宪宗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次子,明孝宗朱佑樘的侄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

  • 张亮唐朝最怕打仗的大臣, 为什么会进入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亮,唐朝,风云人物

    大家知道,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对于能被皇帝画上像的大臣名将们来说,那该是天大的荣誉啊,这是皇帝对下属的一种工作肯定,可是,看了这24名功臣名将却发现有这么一个人,多次在战场上都怕得要命,却登上了排名榜,让人大跌眼镜,难道唐太宗是瞎眼了吗?这人就是张亮。张亮出身贫贱,

  • 孝恭孙皇后与朱瞻基的感情好吗?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孝恭章皇后孙氏,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她的名字在史料中并未记载,孙若微就是古装剧《大明风华》中以孙氏为原型演绎的传奇人物。抛开电视剧不讲,历史上的孙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年定情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并非是朱瞻基的原配。在明宣宗朱瞻基做皇太孙的

  • 北宋大臣熊本简介:其属于新党一派,支持王安石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熊本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熊本(1026年一1091年), 字伯通,番阳(今鄱阳县)人。庆历六年(1046年)中进士,历任建德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