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初唐隐士诗人王绩生平 王绩结局 王绩子女 王绩诗作

初唐隐士诗人王绩生平 王绩结局 王绩子女 王绩诗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82 更新时间:2024/3/2 16:13:26

隐士是个不可多得的荣誉头衔,一要弃官去职,远离江湖;二要薄钱尚德,心近自然;三要才识过人,独立特行。三个要素条件拆开来,相对容易,但如果要全部符合,大浪淘沙,粗筛细选,为数便不算多了。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隐士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当我们将目光回到千年之前的大唐王朝,可以在那叱咤风云、兴衰成败的三百年间,在那一群斗酒吟诗、光耀千载的文人群体中,在那些正传野史、竖排繁体的线装书籍里,可以寻觅到各式各样的隐士。历来的编史者,因为隐士的高风胜情,所以在笔下也是推崇有加,新旧唐书作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最权威、最翔实的的文献专著,专门列了“隐逸”卷,将隐士逸人与孝友、良吏、列女等一同褒奖宣传。

唐朝的第一位隐士,叫王绩。他在朝廷里干不下去,回到家乡后,听说附近有一个名叫仲长子光的隐士,“服食养性”,“非其力不食”,而且三十年间始终如此,立即动了心,哎哟,这样的人是可以结交为友的,大约拜访过几次,后来也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干脆搬了过去,结庐相近,与隐士为邻。那位脾性古怪的仲长子光先生终日不语,两人却是饮酒甚欢。谁也不说话,举杯一碰,一杯又一杯,喝得很高兴,喝完了,种田的种田,弹琴的弹琴,写诗的写诗,或者想睡觉的就去睡觉。这样的饮酒小聚,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奇怪得要死的。

每个人,都在寻觅自己人生仰慕的对象,都在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有些人立志当官,于是熟稔官场规则,忝列其中。有些人刻意经商,不惜破译商贾秘密,求富于时。王绩的人生对象,是远他三百年前的隐士陶渊明,堪称陶的隔世弟子。陶渊明的一生,曾经数次出仕,有一次,因为督邮的到来,态度无礼,他自己也受不了穿衣束带、低头拜揖的规矩束缚,只做了八十天的县长便愤然辞官,回乡采菊。王绩当官也是不安分,在先前的隋朝,当到副县长就受不了了。有一次,因贪酒而遭弹劾,思来想去,平日里迎来送往,寄人篱下,受人拘束,言若由衷上司不高兴,言不由衷自己别扭,自己就好像一只鸟,到处都是罗网,再这样呆下去非把自己逼疯不可,于是写了一纸辞呈,挂印弃官,“轻舟夜遁”,转身之间,就把自己送归故乡。来去自由,连离任审计也都免了。

隐者自隐。回到乡下,无事一身轻。没有了薪俸工资,但王绩家有良田十多顷,相当于有房有车、衣食无忧的中产阶层,生活倒还算过得去。他自己也说,“酒瓮多于步兵,黍田广于彭泽”,酒比当年的阮籍要充足,田产比起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也要阔绰得多,家里还有几个佣人,经济条件方面是有优越感的。可是,王绩知道,自己差的,还是那一份脱离樊笼、融入天地自然的心性。所以,他甚至不惜离开自家的华堂大屋,搬到几十里之外,与那个贫农仲长子光为伍。他的身边,摆着《庄子》或者《老子》,读得意想天开,忘乎所以。有时兴趣来了,还帮着村人占占卜,算算卦(依他的性格,大约也不会收金纳银,图个客气罢了),乐此不疲地混迹于村野之间。他最乐于做的事,就是到田间做点小活,然后停下来,看看花鸟鱼虫,或者倚在某个幽静的角落,看着路上那些行人,走走停停,忍不住写下诗来: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望》

牧人带着小犊返家了,猎马驮着主人捕获的飞禽回来了,春夏秋冬的景色让人陶醉,还有那些质朴的农人,这一切,都会让王隐士心生喜悦。住在东皋,王绩自名“东皋子”。一天到晚,东皋子徘徊于瓜田李下,山间溪旁,饮酒望世,自得陶然。自己辞官不算,还煞费苦心地写了一首诗,奉劝当时身在庙堂的房玄龄:“位大招讥嫌,禄极生祸殃”,又暗示和提醒人家,不如学学聪明的范蠡,功成身退,趁早归隐吧。隋唐易代之时,王绩以敏锐的嗅觉观测新朝时政,心怀警惕,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远离官场是非,寻求心灵自由。在田间和在庙堂相比,对象不同,环境迥异,心情也自然不同。

在《野望》诗里可以看出,这样的观望,在骨子里也可以看出弃官之后的矛盾心理。王绩的《古意六首》里有这样一首诗:“竹生大夏溪,苍苍富奇质。绿叶吟风劲,翠茎犯霄密……刀斧俄见寻,根株坐相失。裁为十二管,吹作雄雌律。有用虽自伤,无心复招疾。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你听听,言外之意是什么?既希望有司赏识,建功立业,又希望身心自由,不受伤害,这样的情绪,也恰恰是许多有识之士弃官归隐的心结。

某一个月夜,他会在山间摆下琴来,独奏一曲,弦动于心,孤芳自赏。隐士多是性情慈善之人,与世无争,他把自己,彻头彻尾地“藏”了起来。即便是刺史慕名登门拜谒,也不予理睬。请他去讲学,王绩也只是挥挥手,婉言谢绝,我在家里酿酒呢,哪能“谈糟粕,弃醇醪”!拒人于千里之外不算,还狠狠地泼了人家一盆凉水。不过,有位叫杜之松的刺史对他也还算尊敬,虽然请他讲学不肯去,每年仍不忘派人给送些酒脯来,以示尊重。除了自己过着“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的神仙生活,王绩也常常拄杖入深山,寻访隐士。一个隐士,总是要在内心里,想寻找到更多的隐士。

功名放得下,荣利放得下,偏偏有一样,王绩始终放不下,那就是酒,而且嗜酒成瘾,矢志不渝。他哥哥大儒王通是有名的“书虫”,王绩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酒量大约比李白还要大些,可以饮五斗不醉,自诩为“五斗先生”,并且大约在一次酒气深沉之后,写过一篇《五斗先生传》:

有五斗先生者,以酒德游于人间。有以酒请者,无贵贱皆往,往必醉,醉则不择地斯寝矣。醒则复起饮也。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先生绝思虑,寡言语,不知天下之有仁义厚薄也。忽焉而去,倏然而来。其动也天,其静也地,故万物不能萦心焉。尝言曰:“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着论;途何为穷,而阮籍痛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遂行其志,不知所如。

一提有酒,可爱的王绩先生立马腿软嘴馋,移步不前,不知东南西北。而且只要有酒,无论贵贱皆往,坐在席上,以饮酒为乐事。唐代隋后,他以前朝旧臣待诏门下省,别人问他:您现在待诏无事,有什么可乐的呢。王绩说,每日朝廷供应的三升好酒足以使我留恋于此。他哥哥的门生陈叔达当时主事,听说以后,特例给他每日供应一升酒,人称“斗酒学士”。后来听说太乐署史焦革家多有好酒,便想着法子到焦大人手下当差。吏部不批,王绩三番五次地找组织找领导,陈述缘由,主事者问,为什么非要到那里工作?他说,其中有深意。好说歹说,总算得到允许。想必其间王绩是工作称心顺意,办事勤快,然后下班后提着熏肉等物,到焦大人家中品尝美食,大饱酒福。焦革死后,焦夫人还时时从家里派人给他送酒,一年之后当听说焦夫人也死,王绩大叹,“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没有酒,王绩对于工作也失去兴趣,长叹一声,再一次弃官而去。

酒成为王绩一生钟爱,常常是乘着牛车,途经酒店,闻香下车,开怀畅饮,数日不归。一定是经常醉酒,醉了便随便倒地,醒后复饮。即便到了后来隐居乡里,也是“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百年何足度,乘兴且长歌”,他的诗文中,出现频次最多的,当是“酒”字,他一次次把自己灌醉。王绩在酒业上的钻研与投入不比诗歌少,为杜康立祠祭祀,尊为酒师,并且把曾经一起喝酒、酿得一手好酒的焦革也一起供奉。此外,还写下《酒经》、《酒谱》各一卷。后来的李白,不知是否从其诗酒之中得到发?

王绩自己也承认,“有道于己,无功于时”,自号“王无功”。风烛残年,他曾写过一篇《晚年叙志示瞿处士》,坦言自己也曾经“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可是,他一生之中由进而退,辞官归隐,大约也有不得已的苦衷。有学者从王福峙(王绩的侄子)《录东皋子答陈尚书书略》中找到了这样的答案:

贞观初,仲父太原府君(王凝)为监察御史,弹侯君集,事连长孙太尉,由是获罪,时杜淹为御史大夫,密奏仲父直言非辜,于是太尉与杜公有隙,而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矣。

原来如此。这是对于王绩嗜酒与归隐之谜的最好诠释。大凡隐士,都有不得己的隐退苦衷,谁人不想华衣美食,谁人不愿显赫一方,可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相互之间的争斗性,大人物与大人物争权柄、争势力、争江山、争功劳,小人物与小人物争生意、争田产、争美色。明争暗斗,唇枪舌剑,背里使绊,过河拆桥,争得你死我活,甚至世代为仇。人类的智商发展了文明,也发展了斗争。人人都希望个性解放,王绩在争斗里看破了没有永恒的胜利,只有暂时的羞辱。如果遁世躲避,其羞自解,其心自宽,至少像仲长子光这样的朋友,“服食养性”、“非其力不食”,是不会加害于人的,而且与天地自然相处,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轻松与悠闲。他让自己在精神上解放了。当隐士,无欲则刚,重新回归到了精神贵族的行列。

应该说,王绩学陶渊明,是学得极为神似的一个。辞官、归隐、嗜酒、耕作、著书、弹琴、自作《墓志铭》……简直是一整套的学习。王绩要将自己修炼成为一个隐士,他成功地做到了。当隐士,其实真的挺难,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

标签: 王绩

更多文章

  •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生平 卢照邻结局 卢照邻子女 卢照邻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卢照邻

    老天的公平,常常被平民百姓们私下里解释于某一个人生案例的得失情状。绝对的公平在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用元素符号来体现,而相对的公平,则散布于神而又玄的天道之中。譬如“初唐四杰”,叱咤文坛,纵横捭阖,然而都“人不如文”。其文才高,其人位卑;文章汪洋恣肆,人却辗

  • 战国时期秦国12岁丞相甘罗生平 甘罗结局 甘罗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甘罗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凤台)人,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是秦国丞相甘茂的后代,从小聪明过人,“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

  • 汉初功臣彭越简介 死的比韩信还惨(被剁成肉酱)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彭越

    在西汉,彭越一直都被用来跟韩信相比,因为两人的共同点还是很多的,也都是刘邦的开国功臣,可也同样的,在彭越简介中,两人都是被吕后所杀,在历史中都是战功赫赫的人物,可惜自古以来开国无功臣,不是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就是被免官流放,而彭越简直就是比韩信更凄惨的一个功臣。梁王彭越的凄惨结局彭越这个名字在西汉初期,

  • 陆炳简介 陆炳妻子儿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陆炳

    陆炳是明朝唯一一个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员,武进士出身,担任过锦衣卫副千户等职,因母亲是明世宗的乳母,他又曾救过明世宗,故而深得其宠爱。陆炳简介陆炳(1510年1560年),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明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忠诚伯,陆松之子,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陆炳是明朝唯一一个

  • 陆炳的故事 陆炳是好是坏 如何评价陆炳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陆炳

    陆炳的母亲是嘉靖帝的乳母,所以他自小也出入宫禁,侍奉在世宗左右,曾勾结严嵩害死夏言,又揭仇鸾不轨导致其被杀,弹劾李彬等人致他被杀。陆炳的故事杀人无罪陆炳曾棒杀兵马指挥,被御史弹劾,明世宗下诏不问。秋后算账隆庆初年,明穆宗采纳御史的意见,追论陆炳之罪,削去他的官阶,抄没他的财产,夺陆绎和其弟太常寺少

  • 徐有贞后人都有谁 徐有贞祝枝山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徐有贞

    徐有贞是明朝政治家,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内阁首辅,封爵武功伯。徐有贞子女颇多,有六女一子,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外孙祝枝山。徐有贞后人根据《徐有贞墓志》记载,徐有贞生有一子六女。儿子徐世良,侧室苏氏所生,出身儒学生。四个女儿分别嫁给祝瓛、蒋廷贵、朱琇、王瑮。其中,祝瓛是祝允明的父亲,蒋廷贵是蒋

  • 腓力二世怎么死的_腓力二世被刺之谜_腓力二世是被刺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腓力二世

    提起亚历山大,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英雄事迹可谓津津乐道。而关于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可就是知者寥寥了,而他的死亡真相至今尚未揭秘,仍是一个谜团。公元前336年,马其顿王国的国王腓力二世远征波斯计划已万事俱备。然而,就在这年的夏天,在庆祝他女儿的婚宴上,腓力二世突然被刺,瞬间死亡。关于他的被刺,

  • 乾隆帝宠妃纯惠皇贵妃:一生为乾隆生下2子1女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帝,纯惠皇贵妃

    《延禧攻略》正在热播,剧中的纯妃深藏不露,且对争宠毫无兴趣,而历史上的她其实深受乾隆的宠爱,一生为乾隆生下2子1女,死前被封为皇贵妃,一身荣宠。在2015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张画像,引起了众多竞拍者的注意,这张画像上是一位女子,身穿清朝皇贵妃的朝服,气质高雅,雍容华贵,画面右上角有&

  • 初唐四杰之骆宾王生平 骆宾王结局 骆宾王子女 骆宾王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骆宾王

    充满性灵的写作,灵感的火花在霎那间释放的能量,是创者自己也无法估量的。就像一个七岁的孩子,站在池塘边,面对一群戏水的白鹅,被长辈要求即兴吟咏,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句子来。这首临池而作的涂鸦小诗,易懂好记,琅琅爽口,千百年

  • 初唐四杰之杨炯生平 杨炯结局 杨炯子女 杨炯诗作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杨炯

    排行榜历来是百姓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排行榜,隔一阵就会由媒体发布出最新的结果来。排名的缘起,排名的依据,谁在谁后,谁落谁后,一二三四,甲乙丙丁,排得清清楚楚。富人排行榜会更受关注。人们会联想到堆积如山的财富,日行千里的宝马,豪华宽大的住所,以及千枝百挂的工厂店铺。这样的联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