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道士兼诗人吴筠生平 吴筠结局 吴筠子女 吴筠作品

唐朝道士兼诗人吴筠生平 吴筠结局 吴筠子女 吴筠作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45 更新时间:2024/1/19 7:03:14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风靡时下,基于侠骨柔性的人性抒写,也给了宗教大量的篇幅,全真教的王重阳,武当派的张无忌等等侠客,其功夫盖世,有如神助,令不少孩童摆臂学招,迷恋不已。《八仙过海》在中国也是妇孺皆知的道教神话故事,诸如张果老韩湘子吕洞宾等人,都可以从《唐才子传》等书籍中发现他们的影子。这些神仙的源头与原型,就是来自远古生活中的高人洁士,其中不乏满腹经纶的诗人才子。唐代的道士吴筠,就是“以无为为事”,写过许多的游仙诗,一生逍遥如神仙,乐在求道之中。

宗教人士写诗,偏玄偏晦,似是而非,一般从字面上很难看得懂。如果从现代的科学眼光来看,其实有些是当时最为精彩的科幻文学。科学是精微的、务实的,宗教是宏博的、空灵的,人类的科学之路始终在摸索中前行。人类飞上月球太空,手机相隔万里传音……无数成功的科学实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宗教玄想。换一个角度看,宗教参与文学,却是人类实现一步万米的神奇仙游之旅,吴筠就曾作过这样的诗,“纵身太霞上,眇眇虚中浮”,一连作了二十四首游仙诗,萧然宇宙之外,自得乾坤之心。科学所证实的预言,他们在千百年前,就已感知到了。这不能不令人啧啧称奇。

当初,吴筠也是从儒学文,考进士不举,后来隐居于深山之中,孜孜学道,以求脱俗。青山高耸,白云出岫,这些与世隔绝的清静之地,常常可以使人守静去躁,浮想联翩,思想高度自由,身体极度放松,心灵专注不二,与自然环境合而为一,进入妙不可言的思维境界。吴筠的目标是得道成仙,所以整日里神志恍惚,如仙如神,有时自感祥光罩体,紫气东来,泰然忘情,超然物外,一会儿飞升重重九天,一会儿浮游万顷海洋之上,那种羽化登仙的出世与入世的感觉,就连皇帝大约也比不了的:

九龙何蜿蜿,载我升云网。

临睨怀旧国,风尘混苍茫。

依依远人寰,去去迩帝乡。

上超星辰纪,下视日月光。

倏已过太微,天居焕煌煌。吴筠《游仙》

文中所提到的“帝乡”,并不是皇帝居住的京城,而是天帝的仙居。《庄子·天地》里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吴筠的学道,大约也是如此身心分离,静思绝虑,一心想到登临最为高耸入云的仙界福地,自得欢娱。至于尘世间的烦恼,多半弃之于脑后了。

他不羡慕皇帝,皇帝却找上门来了(皇帝也有苦恼,也需要高人点拨)。唐代诸帝,对于佛道一途,信奉有加,佛道名士,常常是金銮殿里的座上宾。吴筠的同门师兄司马承祯,先后数次被请入朝,他的师傅潘师正,也曾被唐高宗请到京城,传经说教,有一次皇帝问,您老人家需要些什么东西呢(言下之意,差什么物件,可以帮助添置),老道士淡淡一笑,“茂松清泉,臣所须也,既不乏矣”。这样的高人,与平日里殿下许多讨官要职、心怀未知的文臣武将相比,风格迥异,自然受到皇家的欢迎。得了道教真传的吴筠,曾一度隐居终南山,后来漫游江南诸山,游天台,观沧海,结交有名之士,过起了逍遥自在的诗歌酒会的生活。因为会写诗,文辞精美,在越中一代名声大振,传至京城。因为名重一时,他被唐玄宗请到宫内,说道讲法,竟然“与语甚悦”,“待诏翰林”。

一个民间修道者,忽然之间,不仅被皇家奉为嘉客,而且赐官赏金,不知内心如何作想。像百官大臣一般,毕恭毕敬地站在朝堂之上,凝声屏气,听候旨意,对于吴筠这样深栖远山的道教人士来说,显然有些不适应。但“性本至凝,物感而动”,既然来了,又不能拂了人家的盛情,作为高人,总要留下一些金玉良言,或者几点建议才是,他和唐玄宗便有了以下的对话:

帝问以道法,对曰:“道法之精,无如五千言,其诸枝蔓说,徒费纸札耳。”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对问:“此野人之事,当以岁月功行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适意”。《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

玄宗虚心请教道法,吴筠说,道法之妙,最精辟的还是老子的五千文《道德经》,其余的不过“徒费纸札”罢了。玄宗又问,如何才能得道成仙。吴筠一笑,这样的事情,并非贵为九五之尊的天子的人生目标。出语不凡,一矢中的,两个问题,解答得妙不可言。

吴筠虽然是个一心向仙的道士,但他对于文学却颇有贡献,尤其是向世人推荐了一个旷世奇才李白。正是他在京期间,向皇上隆重推荐,李白才得以进宫献诗,锋芒毕露,一举成名天下知。吴筠的京城之旅,为后人荐举了一位影响诗界千年的重量级人物,功莫大焉。李白曾从吴筠学道,写诗也是一派纵横驰骋的浪漫主义情怀,不能不说是从道家、从老师吴筠那里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两人倒是十分投缘的同道中人。吴筠的“一睹太上京,方知众天小”,与后来青年才俊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相比,不难看出其中的气势强弱,点滴传承。百业相近,触类而旁通,儒家的文字,有时从宗教里汲取的元素,可以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旧唐书》的编者在文学上也给了吴筠很高的评价,认为词理宏通,文采裴然,“虽李白之放荡,杜甫之壮丽,能兼之者,其唯筠乎”,将其放在了兼融李、杜之长的高度上进行权衡,过是过了,但肯定了他的文学水准,不可小视。

因为受到皇上的恩顾,吴筠在宫内得到了特别的尊崇,这一点,让崇佛的一派人等深为不满。争夺信任的特权,是历代宫廷的家常便饭,内臣高力士素日信佛,联同一干人等,就像李林甫整日说宰相张九龄的坏话一样,在皇上面前诋毁吴筠的不是。

听到这些话,吴筠是很不高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集中的表现形式就是在文章里“深诋释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几次著名的“僧道大辩论”,僧道不睦,导致相互之间争辩不已。现在推想王维与李白,两个著名的大诗人之间,同居一城,互为知名,为何鲜有应答的诗文,也许与吴筠的境遇与观点有关。

身居禄位之场,心游道德之乡。无论如何,依吴筠的人生目标,他不是想长期呆在京城的。何况这时候的长安气候,已经大不如初,紧张的空气,已现端倪。他坚请还山,回到深山老林,第一次没有同意,再请,三请,皇玄宗的口气也终于松动,放还归山。

夫家同(国)之理乱,在乎文武之道也。……然则文武者,理国之利器也,而盗窃者亦何尝不以文武之道乱天下乎?……故圣人不得文武之道不理,贼臣不得文武之道不乱,非文武有去就之私,盖人主失其柄也。吴筠《太平两同书·理乱第六》

在此之前,他已感觉李林甫、杨国忠专权,朝纲日紊,奸佞当道,请求过回归嵩山,未得批准。与当时的一批有识之士一样,他又敏锐地预感权臣安禄山即将谋反,虽平日微言谏讽,毕竟忠言逆耳,听不进去。与其留在京城,处于政治的夹缝之中,倒不如归隐山林,仰看云起云落。

繁华落尽,归于平淡,进退之间,顺时顺势,俨然道家的仙人先见。

据《太平广记》里记载:“(吴筠)年一百余岁,童颜鹤发,常若三十余”。正史的记载是,他的师傅潘师正活了九十八岁,师兄司马承桢活了八十九岁。如果是这样的话,应该与他们平日里清心寡欲,一心修行有很大关联。唐朝的皇帝,大多寿命在五十岁左右,服食丹药,没有使他们长寿。

得道者,其心自满。吴筠的志向不在为官,不在为物,他真正感兴趣的,是庄子笔下的鲲鹏,是老子称道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他曾经作过五十篇《高士咏》,伯夷、叔齐,庞德公,严子陵,这些历史上的隐士高人,是他追随的对象。他离开朝廷,远离君王,后来一隐而终,如龙升云网,虎入深山,见首不见尾,只留下诗文数卷,泽被后人,以至于他到底活了一百多少岁,一直都是个未知数。

标签: 吴筠

更多文章

  • 兵圣孙武简介 孙武怎么死的?(疑似被吴王夫差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武

    孙武、孙膑傻傻分不清楚,孙武和孙膑是同一人吗?不是的(孙膑是孙武的后人)。孙武是春秋时哪国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的《孙子兵法》堪称是兵书之最,被誉为“兵圣”,那么孙武怎么死的呢?下面就和度哥历史小编来一起看看孙武简介以及他的相关历史故事。

  •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斯蒂芬茨威格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文学家都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人世,在他们心中,尘世已然看透,活着也似乎达到了终点。来自奥地利的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便是这样一位可叹的人物。翻看茨威格的作品,也如同翻阅了一个人的人生。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茨威格简介以及茨威格的作品。斯蒂芬茨威格简介斯蒂芬茨威格是1881年出生的奥地利著名作家,

  • 步练师是谁?三国东吴孙权的皇后(内附三国杀步练师玩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步练师

    美女配英雄在三国时期是真实的写照,尤其以东吴的江南美女最为出色,不仅有著名的江东美女大乔和小乔,还有步练师。步练师是谁?了解点三国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她吧,她是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孙权的皇后,步练师也是孙权最爱的女人(死后才被封的皇后)。步练师,吴国皇帝孙权的皇后步练师原本是养在深闺之中的小家碧玉,因为避

  • 清朝史学家全祖望简介 全祖望墓 全祖望故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全祖望

    全祖望是清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著有《鲒埼亭集》、《经史问答》《宋元学案》百卷等作品,于51岁时逝世,葬于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全祖望简介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鄞县人,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博学才俊。乾隆元年(1736)会试中进士

  • 全祖望作品 全祖望的学术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全祖望

    全祖望相当推崇黄宗羲,又深受万斯同的影响,专门研究宋和南明史事、保存明清文献、校勘旧籍,在经学、理学、书院教育等方面都颇有成就。全祖望作品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全祖望秉笔直

  • 全祖望散文特点 如何评价全祖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全祖望

    全祖望是乾隆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后辞官回乡不再出任官职,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讲学,曾在绍兴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讲学,对南粤学风影响很大。全祖望散文全祖望写了不少传记散文。碑铭如《忠介钱公第二碑铭》、《二曲先生窆石文》、《亭林先生神道表》、《梨洲先生神道碑文》、《前侍郎桐城方公神道碑铭》、

  • 高士奇后人 如何评价高士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士奇

    高士奇在诗文、书法、鉴赏、收藏等方面都有成就,他曾每日为康熙皇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君臣关系相当融洽。1703年,高士奇逝世,谥号“文恪”。高士奇后人高士奇生平事母至孝,居乡谦和,约束家人从不马虎。对后代子孙提出告诫: “ 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法度废则变

  • 张伯行作品 关于张伯行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伯行

    张伯行学习程朱理学,一生刚正清廉,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于公元1725年逝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恪”,配享文庙。张伯行作品张伯行著作宏富,有《正谊堂集》十二卷、《道南源委》、《道统录》、《伊洛渊源续录》、《居济一得》、《小学集解》、《续近思录》、《学规类编》、《

  • 谈迁的简介 谈迁是什么朝代的 谈迁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谈迁

    谈迁是明末清初著名史学家,他历经艰险完成明朝编年史《国榷》,原本此书就是他历时二十年多写完的,谁知却被小偷偷走,无奈之下他只能重写,因为他的坚持世人才得以看到这部明史巨著。谈迁的简介 谈迁是什么朝代的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

  • 谈迁的子女 谈迁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谈迁

    谈迁终生不仕,尽管家贫,却靠抄写、代笔、幕僚为生,著有《国榷》、《枣林杂俎》、《北游录》等作品,为人很有操守,不为权势改变初心,这是很不容易的。谈迁的子女长女三子名为:谈朴、谈祺、谈祉。谈迁是个怎样的人谈迁一直是靠给别人抄写谋生的,这是很艰苦的。尽管艰苦,他也从不为钱财和骨气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