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杜衍的后人 杜衍的故事

杜衍的后人 杜衍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761 更新时间:2023/12/21 17:09:52

尽管杜衍只做了百日宰相就被罢免了,但他支持“庆历新政”,支持范仲淹,在背后也付出了不少贡献。杜衍为政清廉,为人宽容有度量,深受百姓爱戴。

杜衍的后人

长子杜诜,官至大理评事。

次子杜?,官至太常博士。

三子杜讷,官至将作监主簿,早卒。

四子杜诒,官至秘书省正字。

杜衍的故事

安于贫素

杜衍为政清廉,平时从不营殖私产,以至于致仕后,连几间像样的房子都没有,只好寄居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的回车院。宋代各地都建有回车院,有的作为官员卸任后等待接任者到来的临时住所,有的作为驿站,相当于官员招待所。杜衍在回车院一住就是十年,吃住简陋,却从无抱怨。杜衍不好酒,即便有客造访,也不过“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他品不过两种”,简简单单,丝毫没有玉食笙歌的做派。

不事张扬

杜衍一向为人低调,致仕后的他,更是朴实如田夫野老,有人劝他着居士服,他却说:“老而退休,哪能以高士自居呀!”他或出游,或读书,或吟诗,还开始练习草书,追求精神的丰富,不追求物质的奢华,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

然而,低调做人的他,在退休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两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据宋代朱彧《萍洲可谈》记载,一次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市)举行宴会,杜衍应邀出席。酒席筵前,杜衍戴着居家便帽,穿着深色便装,端坐一隅,不作声响。

当时,有位本路的发运司管勾字(官名)到。大家纷纷向他打招呼。运勾少年得志,见只有一位老头既不打躬又不作揖,像钉子一样钉在凳子上不动,不禁火冒三丈,厉声问:“足下前任甚处?”杜衍头也不抬,轻声回答:“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年轻的官员顿时面红耳赤,呆若木鸡。

还有一次,一位新科进士被朝廷安排到边关出任副职,路经应天府,知府举正得知他才华出众,年少登科,估计前途无量,便把府里那些“牙兵、宝辔、旌钺”全部安排出来,为这位新贵禁卫开路。应天府的街道上顿时热闹了起来,只见彩旗飘飘,鼓声阵阵,场面盛大,引得老百姓侧目围观,纷纷猜测这是哪位朝廷要员来视察。

正好杜衍出门归来,与新贵的队伍狭路相逢,无路可避,杜衍便拉下帽檐,竖起衣领,放慢马步,靠边让路。两个仆人也拉住马,停于路旁。然而,新贵却因杜衍一行没有下马而十分恼怒,没好气地问身边的随从,这是谁呀?随从回答,这是已致仕的宰相杜太师。

须发早白

杜衍还未到四十岁,已须发尽白。清代陆以湉在《冷庐杂识》中将他与东晋大臣王彪之并列,认为“气血衰则须发易白,每于此征年祚焉”。

标签: 杜衍

更多文章

  • 杜衍的书法 杜衍的主要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杜衍

    杜衍不仅在政治上有不错的成就,在文学艺术上也颇有才华,他著有《杜祁公摭稿》等作品,他的书法正、行、草书皆能,本人最为得意的就是草书。杜衍的书法杜衍工书法,正、行、草书皆有法,为世所重。他晚年自以草书最为得意,苏轼说他:“正献公(杜衍)晚乃学草书,遂乃一代之绝,清闲妙丽,得晋人风气。&r

  • 杜衍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杜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杜衍

    杜衍年少艰辛,发奋读书,进士及第后历职地方,以善辨狱闻,深得百姓爱戴,他的书法造诣颇高,深得世人推崇。公元1057年,杜衍逝世,时年80岁,追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是怎样的人 如何评价杜衍欧阳修:①盖(杜)衍为人清慎而谨守规矩,(范)仲淹则恢廓自信而不疑,(韩)琦

  • 史嵩之简介 史嵩之功过得失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史嵩之

    史嵩之是南宋名臣,出身官宦之家,担任过右丞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京湖制置使等职,封爵永国公,后世对其褒贬不一,他追名逐利为人诟病。史嵩之简介史嵩之(1189年1257年10月6日) ,字子由,一作子申,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大臣,尚书右仆射史浩之孙、右丞相史弥远之侄。嘉定十三年(1220年)进

  • 李抱玉简介 关于李抱玉的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抱玉

    李抱玉李抱玉本名安重璋,因擅长饲养名马而出名,是唐朝中期将领。他生于河西,长在西州,自小书读兵法、爱好骑射,在安史之乱时改名李抱玉,他固守河阳、收复怀州,镇守西部要害,抵御吐蕃入侵,立下不少功勋。李抱玉简介李抱玉(704年777年),初名安重璋,河西人。唐朝中期将领。右武侯大将军安兴贵曾孙。李抱玉家

  • 张九龄为何阻止张守珪拜相? 如何评价张守珪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张守珪

    张守珪生于山西平陆,是唐朝时期名将,他曾多次与突厥、吐蕃、契丹等少数民族征战,抵御住了这些民族的入侵,为开创“开元之治”做出了不少贡献。张守珪的能力,唐玄宗也是看在眼里的,曾经想立他为宰相,但最终被张九龄阻止了。张九龄阻止张守珪拜相张九龄张守珪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威震四方、

  • 张守珪的子女 张守珪曾收安禄山为养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守珪

    张守珪张守珪历仕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三朝,他长期戍边颇有军事才能,有勇有谋,为唐朝立下不少功劳。张守珪与日后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还有着一段“父子缘”,曾经收安禄山为养子,这是什么样的一段故事?张守珪的子女张守珪儿子张献诚:唐朝中期藩镇、将领,宝应

  • 张守珪简介 张守珪晚节不保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守珪

    张守珪张守珪生于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身材高大魁伟、仪表堂堂,又骑精猎射,为人豪气大方,勇猛无比。张守珪戎马半生,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威震一方的名将,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勋。张守珪简介张守珪(684-740年),字元宝,陕州河北(今山西平陆)人,唐朝名将。长期戍边,戎马倥偬,从一名下级军官成长为威震

  • 苗晋卿的故事 苗晋卿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生平两次担任侍中,封爵拜相,位高权重,开创了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公元765年,苗晋卿病逝,享年81岁,追赠太师,谥号文贞,灵位被放入唐肃宗宗庙。那么,历史上都是如何评价苗晋卿的呢?苗晋卿的故事苗晋卿在担任魏郡太守时,回乡探亲。他走到能看到壶关县城的地方,便下车步行。小吏劝道:“太

  • 苗晋卿生平简介 苗晋卿的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苗晋卿

    苗晋卿苗晋卿,字元辅,出身儒学世家,是唐朝时期的大臣。历任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侍郎、安康太守、工部尚书、侍中、太保等职,封爵韩国公。那么,苗晋卿的子女后人都有谁?苗晋卿生平简介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

  • 王思礼的故事 关于王思礼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思礼

    王思礼曾在王忠嗣、哥舒翰麾下,曾经参与攻取石堡城、安史之乱时镇守潼关、参与收复两京,官至河东节度使、司空,封爵霍国公。王思礼是唐高祖以后,身居三公而不居相位的第一人。王思礼的故事当初,潼关战败时,王思礼的马中箭而死,这时有一名骑兵张光晟把自己的马给了他,王思礼问他的姓名,他没有告诉就走了。王思礼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