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魏名臣李宪一生坎坷,晚年蒙冤被太后赐死

北魏名臣李宪一生坎坷,晚年蒙冤被太后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674 更新时间:2024/1/2 7:55:18

(一)珍藏于河北赵县的一方墓志铭

河北赵县文物保护所珍藏着一方刊刻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的墓志铭。距今已经1470余年了。它的主人叫李宪,官职一栏填的是:“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定州刺史。”

李宪墓

从铭文中我们得知:李宪(470-527年),字仲轨,是北魏后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李宪祖上累世在朝为高官,其祖李顺博涉经史,知名于世,仕魏为中书郎,赐爵平棘子;父李式,任西兖州刺史,濮阳侯。李宪十七岁袭爵位,拜秘书中散,迁散骑待郎。后屡建战功,更受皇帝器重。转持尚书左丞,定州大中正,出为兖州刺史。正光四年拜光禄大夫,除持节安西将军行雍州刺史。孝昌初,元法僧踞徐州叛,诏李宪为使持节假镇东将军徐州都督,与安丰王、临淮王等共同讨平徐州叛乱。诏赐李宪骅骝马匹;除征东将军淮南大督都。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538年)十二月,李宪归葬赵郡平棘县(今赵县)李氏旧茔。

李宪墓志铭

(二)李宪的叔叔与冯太后有染,襁褓中遭满门抄斩

李宪的祖父叫李顺,为使持节都督秦、雍、梁、益四州诸军事、宁西将军、开府长安镇都大将军、高平公。曾连续十二次代表朝廷出使西凉,备受太武帝信任。他的三个儿子都是朝廷命官。李宪的父亲李式为西兖州刺史、濮阳侯。他的叔叔李奕任宿卫监,即负责皇宫值宿与警卫的长官。

冯太后

李氏家族的命运就毁在这个李奕身上。李奕“美容貌,有才艺”,被年轻守寡、耐不住寂寞的冯太后看中,慢慢二人有了私情,冯太后常让李奕宿其宫中,而李奕亦出入无忌,只瞒着献文帝一人不知。

皇兴四年(470年),李奕与皇太后私情被人告发,献文帝大怒,下诏斩杀李奕全家。当时李式正在西兖州刺史任上,儿子李宪尚未满月。朝廷派人捉拿李式到京城受刑,李式的部下们送他来到河边,李式大声说:“今日还有程婴、杵臼那样的侠义之人吗?”

他的门客汲固大声答道:“古今道理何殊”于是潜回州署内室,抱出李宪藏匿,非以婢女所生男孩顶替。汲固夫妇抱着李宪远走高飞,隐藏深山十余教,始终视如己出,将其抚养成人。李宪也一直呼汲固夫妇为爹娘。故事情节就像《赵氏孤儿》的另一个版本。

(三)冯太后掌控朝政,李氏家族昭雪

皇兴五年(471年)六月,恼恨交加的冯太后,暗派心腹将夺其心上人的献文帝毒死,献文帝非冯太后亲生,另立五岁的拓跋宏为帝,由她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冯太后前后执政二十五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巩固了北魏王朝的统治,开创了北魏最为辉煌的孝文帝时代。

孝文帝太和五年(481年),冯太后与孝文帝为李宪家族平反昭雪,李宪与罚作宫中杂役的母亲相认,并受到朝廷重用。“年十有二,为秘书内小”,出人公卿之门,立于朝堂之上。李宪“精粹善风仪,好学有器度”,十七岁继立为濮阳侯,迁秘书中散,“雅为高祖所赏”,升散骑侍郎,奉命接待南朝梁国萧衍的使臣,他热情大方,读吐风雅,梁使佩服至极。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宪德才日进,官位日隆,入朝参与机密,外巡陪同圣驾,谋事于中枢皇官之内,上下左右都十分看重。

李宪为官能力很强,朝廷让他出任吏部郎中转司徒左长史,行河南尹,亦即首都洛阳的最高长官。李宪任河南尹颇有政声。“外家贵臣,旧难为治”,“曾未期月,风化有成”,民风好转,犯罪少见,受到民众称赞。

(四)宫廷政变受牵连,李宪赋闲在家达十年

北魏宣武帝永平三年(510年),李宪出为使持节都督兖州诸军事大将军、兖州刺史。延昌四年(515 年),宣武帝去世,高阳王等宗室与大臣于忠,乘机杀死了专权十数年的外戚高肇,李宪因“党附高肇”,被撤销一切职务,赋闲在家达十年之久。他“高谈古今,以诗赋为锦绮,用经典为膏腴,处常待终,不从俗流,阖家清轨,十载于兹”。

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李宪复出为光禄大夫,复爵濮阳伯。第二年除持节安西将军、雍州刺史,不久任七兵尚书加抚军将军。

孝昌元年(525年),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彭城反叛,孝明帝诏李宪为使持节假镇东将军、徐州都督,与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兵讨伐。“清济河如拾遗,举彭沛于覆手”,很快将叛乱平息,李宪升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征东将军、扬州刺史、淮南大都督,并赐骅骝马一匹。

孝昌二年(526年),南朝梁国萧衍派北平将军元树右卫将军、护军将军起倾国之兵攻北魏之寿春。时李宪驻守寿春,战斗十分惨烈。时值北魏朝中内乱,朝廷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救援寿春,李宪只能孤军独自支撑。李宪之子长钓迎击元树,兵败被俘。李宪被团团围困城中,经近一年的坚守,终至城破被俘。李宪因求还国,遂被梁国放回。掌权的灵太后胡氏,以兵败降贼之罪将李宪下狱扣押。

(五)门婿反叛朝廷,李宪被灵太后赐死归葬于赵郡平棘县

孝昌三年(527年)秋,李宪的女婿安乐王元鉴投降葛荣起义军,据安阳反叛北魏朝廷,李宪受其牵连,被灵太后赐死,“祸从地出,知与不知,莫不衍涕,时年五十八”。孝武帝永熙中,李宪得平反,赠使持节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定州刺史,谥曰文静。

李宪平反之后,朝廷赐其墓地于都城旁,但李宪家人仍以“思乡动梦”为由,坚持“归本成礼”,“合葬于旧墓”。李宪墓在今赵县西封斯村北1.5公里处,高大的墓丘尚存,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 李宪北魏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逼死了荀彧,孙权逼死了陆逊,刘备有没有逼死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三国,风云人物

    荀彧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有王佐之才,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可以说,在这过程中,荀彧是曹操的首席谋士和功臣。然而,荀彧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却被曹操逼死了。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溜须拍马,劝曹操进爵国公、加封九锡,九锡是什么?是古代帝王对大臣的九种赏赐,有车马、衣服、乐器、武士、弓矢等

  • 雍正最信任的大臣鄂尔泰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鄂尔泰,清朝,风云人物

    鄂尔泰,雍正时期他就是朝廷大员,后来还成了乾隆一朝的顾命大臣。鄂尔泰死后,乾隆亲自主持他的葬礼,可见鄂尔泰的地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位牛逼了两朝的人物在死后身败名裂?连牌位都被撤出贤良祠呢?首先来说说鄂尔泰的发家史。康熙晚年,朝廷的腐败问题愈发严重,所以雍正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吏治。已经形

  • 孙菊生有着怎样的书画风格?他的作品有什么特色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菊生,画家,风云人物

    孙菊生从事物理教学几十年,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桃李盈门。除此之外,他在诗词、书画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家学,并从其母习画,10岁参加北平艺社,少有神童美称,弱冠时期曾从西泠画家沈子长学画菊花及花鸟。二十岁开始画猫。我国以猫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有三个流派:一是曹克家兄弟的工笔画,他

  • 光绪为什么不愿接近隆裕皇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光绪帝,清朝,风云人物

    光绪为何至死都不愿意接近隆裕皇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话说,如果我说起大清朝的光绪皇帝,估计是人人皆知。虽然没有慈禧太后的权力大,但人家毕竟也是当时国家的二把手。并且,如果按照一般的常识,即使人家再不济,作为一个皇帝最起码也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宾

  • 吴三桂起兵时尚可喜为何不跟随?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将领,为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跟着小编一起探寻。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实际上,在三藩之乱中,平南王尚可喜并没有参加,也即跟随吴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长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

  • 卫文公有什么丰功伟绩?《春秋》为什么没有记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文公,春秋,风云人物

    公元前635年的春天,卫国讨伐邢国。自从邢国勾结狄人攻打卫国以来,卫国所有一切的聚焦,一切的精力都是在如何对付邢国上。但是,卫国毕竟从当年险些灭国,至今休养生息也不过就是二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也不是非常有把握能够吞并了邢国,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到邢国去做内应。卫国的大夫礼至主动请缨,他说:“不解决邢国的

  • 历史上朱棣登基之后,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皇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年号“永乐”。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皇位继承,历朝历代都需要遵循这么一条古老的规定,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度。可是朱元璋为了防止皇帝死后无嗣而出现皇位继承问题,他在这条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后面,又添加了一条兄终弟及制度,并且将其写进了《皇

  •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位画家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阎立本,唐朝时期宰相,也是一名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朝时,阎立本门荫入仕,累迁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唐武德年间,担任秦王(李世民)府库直。贞观年间,历任主爵郎中、刑部郎中,迁将作少监。绘制“昭陵六骏”和“凌烟阁”功臣图,监修翠微宫。显庆元年(656

  • 贾诩是怎么改变东汉的历史脚步的 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东汉,贾诩,风云人物

    说起三国的谋士,很多朋友能够想起很多名字,比如诸葛亮、贾诩、郭嘉、程昱、荀彧、鲁肃等等,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在三国第一谋士这个称号的归属上,很多朋友的意见可能不一致,毕竟每个人的喜好和评价标注不一,尽管如此,很多人对于贾诩的智谋还是非常认可的。《三国演义》中有个印象深刻的情节,那就是刘备在跟关

  • 赵破奴七百骑兵灭两国,他的下场为什么会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破奴,汉朝,风云人物

    此人是霍去病副手,七百骑兵灭两国,古诗词中的英雄却死得很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中国流传下来的一些古诗词都非常符合当时年代的那些英雄们,让后人记住了那些伟大的人物,今天所讲的这个人是霍去病的副手,700骑兵灭俩国,这位古诗词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