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六国时期南燕大臣尚书令:韩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十六国时期南燕大臣尚书令:韩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33 更新时间:2024/1/11 12:06:48

韩范,籍贯、字号不详,其祖父曾经做前燕的司空。初仕前秦太子舍人,与姚兴有故。后来出仕后燕,为中书侍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397年,韩范自中山投奔慕容德,多有献策,南燕建立后,官至尚书令。409年,刘裕北伐南燕,韩范出使后秦请求援兵,后秦未能出兵,南燕灭亡,韩范投奔刘裕。东晋任命韩范为散骑常侍、燕郡太守、都督八郡军事。过了一段时间,刘穆之以韩范与封融同为南燕旧臣,便控告二人谋反,韩范与封融遇害。

人物生平

韩范的家族历代仕官慕容氏诸燕,地位显赫。韩范的祖先曾经做过前燕的司空。前秦建元年间,韩范曾与姚兴同职太子舍人。

南奔邺台

公元397年,北魏大举进攻后燕,中书侍郎韩范与慕容惠、段宏、刘起等人率领工匠、艺伎等三百人逃奔邺城,投靠范阳王慕容德,成为慕容德的谋臣之一。

上疏征晋

建平四年(403年)东晋大将军桓玄已经控制政权,对于不依附于己的人一一设法诛戮。高雅之、刘敬宣、刘轨、司马休之等人都投奔南燕。

此时,韩范上疏曰:"夫帝王之道,必崇经略。有其时无其人,则弘济之功阙;有其人无其时,则英武之志不申。至于能成王业者,惟人时合也。自晋国内难,七载于兹。桓玄逆篡,虐逾董卓,神怒人怨,其殃积矣。可乘之机,莫过此也。以陛下之神武,经而纬之,驱乐奋之卒,接厌乱之机,譬犹声发响应,形动影随,未足比其易也。且江、淮南北户口未几,公私戎马不过数百,守备之事盖亦微矣。若以步骑一万,建雷霆之举,卷甲长驱,指临江、会,必望旗草偃,壶浆属路。跨地数千,众逾十万,可以西并强秦,北抗大魏。夫欲拓境开疆,保宁社稷,无过今也。如使后机失会,豪复起,枭除桓玄,布惟新之化,遐迩既宁,物无异望,非但建邺难屠,江北亦不可冀。机过患生,忧必至矣。天与不取,悔将及焉。惟陛下览之。"

慕容德见此时机,在城西检阅军队,并任命慕容钟与慕容镇二人为大将,统辖步卒两万,骑兵五千人,准备南征。可是慕容德年事已高,病势愈发沉重,于是罢兵。

攻讨兖州

太上元年 (405年),慕容德卒,慕容超继位,封韩范为中书令。

太上二年(406年),慕容超与旧臣不和,慕容法、慕容钟、封融、段宏等人背叛慕容超,慕容超派遣韩范与济阳王慕容凝率军前往兖州,攻打慕容法。

途中,慕容凝与慕容法勾结,欲杀死韩范,夺取兵权攻打广固,被韩范侦知,遂集结军队攻打慕容凝部,慕容凝出逃梁父。韩范再集结部队攻克了梁父,慕容法出奔北魏,慕容凝出奔后秦。

出使后秦

太上三年(407年)慕容超为了迎回在后秦的妻母,派遣韩范出使后秦,向姚兴递呈奏章,请求作为后秦的藩臣。

太上三年(409年),刘裕北伐,包围广固,尚书令韩范受命出使后秦请求救兵;姚兴派遣卫将军姚强率领步骑兵一万人前往洛阳,与姚绍合兵援救南燕,但后秦因困于与胡夏作战,屡战屡败,又召回姚强的军队,韩范叹恨曰:上天将要灭亡燕国了!

东奔刘裕

得知后秦无瑕分兵救燕,刘裕派遣书信招降韩范,并表奏韩范为散骑常侍。而与韩范同行的长水校尉王蒲劝其投靠后秦,韩范说道:“刘裕起于布衣百姓,却能够剿灭桓玄,复兴晋朝。今日兴兵攻伐燕国,所到之处,无不崩溃瓦解,这实在是天命所归,而非人力所及。燕国亡了,秦国紧接着就会步燕国的后尘,我不希望两次遭受亡国之辱”。于是韩范遂投奔刘裕帐下。

到了刘裕帐下,收到刘裕的接待,并问韩范道:“卿准备建立申包胥那样的功勋,为何无功而返?”韩范回道:“自已故的先祖司空以来,家族世代受燕朝的重用,所以在秦国泣血请援,以求拯救国家的祸难。可正属西朝事故多发,赤诚之心也未能打动秦王,可以说是上天将要摈弃鄙国,而成就明公的事业。聪明的人见到机遇,怎敢不为明公效力呢。”

第二天,刘裕将韩范饶广固城而行,南燕的兵民见到韩范后,非常惊讶,人心浮动。刘裕又对韩范说:“卿如果前往城下,向城内的人们告知福祸利害”。韩范回答:“我虽然蒙受特别的宠遇,但还是不忍心图谋燕国”。刘裕赞许其对燕国的忠诚,不强求于韩范。

降晋遭戮

南燕群臣得知韩范降晋后,纷纷劝慕容超诛杀韩范的家族。慕容超知道亡国之日不远,并且韩范的弟弟韩(言卓)尽忠于国家,没有二心,所以没有遭到诛杀。

晋义熙六年(410年)刘裕攻克广固后,怨愤广固久攻不下,准备将全城投降的兵民悉数坑杀,将他们的妻子儿女赏给将士,韩范劝谏道:‘‘自晋朝南迁,中原地区的形势混乱,士民百姓没有依靠,所以依附于强权,既然成为了君臣,自然要为国家出力。他们都是衣冠承袭下来的旧族,曾经也是先帝统治下的子民。今天王师前来拯救百姓,却要将他们全部坑杀,这让百姓何去何从呢?我私下以为,今后西北的百姓不会再希望我们去拯救他们了。”

刘裕听了这番话后,马上改正自己的态度,并感谢韩范的劝谏,但仍然杀了南燕王公以下三千余人。并拆毁了广固城墙,将慕容超押回建康斩首。

事后,恰逢卢循叛乱,刘裕班师,并任命韩范为燕郡太守,兼都督八郡军事。任命封融为勃海太守。后来,刘裕的副手刘穆之称韩范和封融反叛,以此为由将封融与韩范二人杀害。

标签: 韩范

更多文章

  • 十六国时期南燕大臣尚书左仆射:封孚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封孚

    封孚(337年~407年),字处道,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十六国时期南燕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河北门阀渤海封氏,年幼聪敏,有君子之称。后燕慕容宝时,累官吏部尚书。后燕大乱时,南奔投晋,为渤海太守。慕容德占据山东后,任尚书左仆射,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

  • 十六国时期南燕宗室大臣车骑将军桂林王:慕容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慕容镇

    慕容镇,十六国后燕、南燕将领、宗室。最初效力后燕,为中垒将军,封桂林王,参与了灭翟魏之战。后在范阳王慕容德麾下,东征西讨,及慕容德建立南燕,封车骑将军,讨平泰山叛首王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公元392年,后燕慕容垂讨伐翟钊,中垒将军桂林王慕容镇奉命暗中率兵从黎阳渡

  • 南宋将领海州知州兼山东路忠义军都统领:魏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魏胜

    魏胜(1120年1164年),字彦威,南宋时期名将。胆略过人,骁勇善战,曾多次参与抗击金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精忠报国、蒙冤而死的岳飞每一个中华儿女都非常熟悉,但是另一位倒在自己人暗箭之下的抗金英雄我们却知之甚少,他就是比岳飞稍晚一点的魏胜。魏胜的卓越战功堪与岳元帅相提

  • 三国曹魏宗室大臣燕王:曹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宇

    曹操子嗣众多,曹操一生见于记载的有25个儿子,比较出名的有曹丕、曹植、曹冲,今天我们来聊聊曹操第9个儿子曹宇。他是曹冲的同母弟,是曹操最长寿的儿子,他的哥哥、侄子、儿子都当过皇帝……燕王曹宇曹冲的弟弟曹操这个人情感丰富,喜好人妻,所以老婆多、孩子多。环夫人是曹操非常宠爱

  • 三国曹魏权臣大将军:司马师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师

    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历来提起司马篡魏,首先当然要提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其次则是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在司马家谋权篡位的过程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很有“作为&rdqu

  • 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光严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光严天皇

    光严天皇,日本北朝第一代天皇(在位:元弘元年9月20日(1331年10月22日) - 元弘3年 /正庆2年5月25日(1333年7月7日))。光严天皇人物生平量仁是持明院统出身的后伏见天皇的第三皇子。当时,日本的皇室分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派,就皇位继承问题发生了非常激烈的斗争。在镰仓幕府的调停下

  • 隋朝末叛臣权臣大丞相:宇文化及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公元569年-公元619年),北周上柱国宇文盛之孙,右卫大将军宇文述长子,隋末割据势力首领。人物简介宇文化及出身京兆宇文氏,贪婪骄横,不循法度,举动轻薄。门荫入仕,起家千牛备身。保护晋王杨广,迁太子仆,深得宠信。隋炀帝即位后,授太仆少卿,贪婪妄为,横行不法。违背禁令,互市突厥,下狱论死。

  • 唐朝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唐朝著名军事家,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个人简介李靖仪表魁伟,文才武略,熟知兵法。初仕隋朝,拜马邑郡丞。晋阳起兵后,效力唐朝。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历任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尚书右仆

  • 隋朝大臣郑国皇帝:王世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世充

    王世充(?-621年),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人物简介王世充涉猎经史,爱好兵法。开皇年间,屡建军功,拜兵部员外郎、仪同三司。隋炀帝大业年间,他负责修建江都宫,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以及各地民变各地,发展河南地区的势力。攻打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战败进入洛阳。得知隋炀帝被杀后,越王杨侗即位,封为郑国公,领

  • 隋朝长白山起义领袖:王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薄

    王薄(?―622年),齐郡邹平(今山东省邹平市北)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隋大业七年(611年),王薄因兵役繁重,与同郡孟让以长白山为据点发动农民起义,自称“知世郎”,作《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农民参加起义军。活动在齐郡、济北郡之间,山东农民纷纷响应。生平隋炀帝大业七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