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十六国时期后凉开国君主懿武帝:吕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十六国时期后凉开国君主懿武帝:吕光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094 更新时间:2024/1/3 8:07:01

吕光(337年~399年),字世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氐族,前秦著名将领。十六国时期军事家,后凉开国君主,前秦太尉吕婆楼的儿子。吕光沉稳持重,富有谋略,宽厚有度,勇力过人。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后赵建武四年(337年),吕光生于枋头(今河南浚县)。他出身于略阳氐酋世家,自幼便不喜读书,只爱田猎武事,成年后性情沉稳持重,宽厚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其才不为时人所重视,唯得王猛赏识。

前秦永兴元年(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重用王猛、吕婆楼(吕光之父)等大臣。吕光因父亲吕婆楼有佐命之功,又得到王猛推荐,以“举贤良”进入仕途。他初任美阳县令,深得治下百姓爱戴,后又升任鹰扬将军。

累立战功

永兴二年(358年),吕光随苻坚征讨并州张平。张平养子张蚝,骁勇矫健,有万人敌之称,与秦军前锋邓羌对峙十余日,难分胜负。不久,苻坚抵达铜壁(在今山西忻县西),张平出动全部兵力迎战。张蚝单马冲击秦军,反覆四五次。苻坚悬赏招募勇士。吕光率先出战,将张蚝刺于马下,邓羌随后将其生擒。张平大败,只得投降苻坚。自此,吕光威名大振。

建元四年(368年),苻坚因赵公苻双、燕公苻武在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叛乱,遣军征讨但却相继兵败,便命时任宁朔将军的吕光与武卫将军王鉴一同出征。当时,叛军逼近榆眉(治今陕西千阳东)。王鉴欲速战速决。吕光却认为叛军正因新胜而士气高涨,建议稳重用兵,以待良机。叛军在二十日后因粮尽而退兵。吕光与王鉴当即出兵追击,大败叛军,斩首一万五千级。苻双、苻武逃回上邽。吕光乘胜进军,于当年七月攻陷上邽,斩杀苻双、苻武。

建元六年(370年),吕光随王猛灭前燕,获封都亭侯。后又随北海公苻重镇守洛阳,担任其幕府长史。

建元十四年(378年),苻重在洛阳叛乱。苻坚认为吕光忠诚正直,必不会参与谋反,于是命吕光收捕苻重。吕光果然从命,将苻重以槛车押送回长安。不久,吕光回朝担任太子右率,深得苻坚敬重。

建元十五年(379年),吕光以破虏将军之职率军入蜀,镇压李乌起义,升任步兵校尉。

建元十六年(380年),行唐公苻洛在幽州和龙(治今辽宁朝阳)叛乱。苻坚劝降失败,遂命吕光与左将军窦冲率军平叛。当时,苻重正镇守幽州蓟城(治今北京大兴)。他再次起兵叛乱,响应苻洛,与其会师于中山(治今河北定州)。是年五月,吕光在中山大破叛军,俘获苻洛,送往长安。苻重逃归蓟城途中,被吕光斩杀。不久,吕光升任骁骑将军。

威震西域

建元十八年(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赴长安朝贡,表示愿协助秦军征服西域诸国。当时,前秦已统一北方,兵马强盛。苻坚正有经略西域之意,遂任命吕光为使持节(一作持节)、都督西讨诸军事,让他与姜飞、彭晃、杜进、康盛四将,统率七万兵马、五千铁骑,征讨西域,并以陇西董方、冯翊郭抱、武威贾虔、弘农杨颖为四府佐将。

建元十九年(383年)正月,吕光自长安出发西征,以车师前国、鄯善国两国军队为向导。他行经高昌(在今新疆吐鲁番),越过三百里沙漠,于是年十二月抵达西域焉耆。焉耆国及其附属诸国纷纷请降,邻近的龟兹国则与其附属诸国据城抵抗。吕光将大军集于延城(龟兹国都,在今新疆库车)南,每隔五里设一营寨,挖深沟,筑高垒,指挥军队攻城。他还给木人披上衣甲,列于垒上,作为疑兵以迷惑龟兹军。龟兹王帛纯将城外百姓全部迁入城中,倚仗坚城抵抗秦军。而就在当年,苻坚大举南征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而回。鲜卑、羌、匈奴、丁零等胡族纷纷独立,北方再次陷入分裂。

建元二十年(384年)七月,帛纯以重金求援于狯胡国。狯胡国联合温宿国、尉头国等国,共起七十万兵马,一同援救龟兹。吕光集结各营兵力,操练勾锁战法,并以精骑作为游军,随时补充各处缺口。不久,吕光大败西域联军,斩首万余级,逼得帛纯连夜弃城出逃,遂入据延城。当时,西域三十余国惮于吕光威名,尽皆遣使纳贡,归附前秦,上缴汉朝政府所赐符节。是年八月,苻坚闻听西域平定,任命吕光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进封顺乡侯。但因关中大乱,道路不通,诏命未能传至西域。

夺取凉州

龟兹是西域大国,丰饶富庶、民生安乐。秦军占据龟兹后,士卒皆沉迷于奢侈浮华的生活。吕光也有割据西域之意。他为了安抚龟兹,册立帛纯之弟帛震为龟兹国王。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当时正在吕光军中,认为西域乃是“凶亡之地,不宜淹留”,建议吕光东还。吕光于是大宴将士,征询去留意见。诸将皆有思乡之心,不愿留驻西域。吕光遂用二万多头骆驼满载西域珍宝奇玩,并驱赶骏马万余匹,于建元二十一年(385年)三月引军东归。

吕光率大军历经半年跋涉,于当年九月抵达宜禾(治今甘肃安西南)。凉州刺史梁熙有据境自立之心,不愿让西征军进入凉州。高昌太守杨翰建议派兵据守高桐谷口(在今新疆吐鲁番)、伊吾关(在今新疆哈密)两处险要,以阻止西征军入境,但却被梁熙拒绝。吕光初闻杨翰之策,欲停军观望,但因杜进力主迅速进兵,遂继续引军东进。他逼近高昌,杨翰只得开城迎降。敦煌太守姚静、晋昌太守李纯也相继请降。而当时,苻坚已被姚苌弑杀。苻丕虽即帝位,但前秦却已是名存实亡。

等到吕光军到达玉门,梁熙发布檄文责备吕光擅自作主回师,派儿子鹰扬将军梁胤和振威将军姚皓、别驾卫翰率领五万兵众,在酒泉(今属甘肃)堵截吕光。当时敦煌太守姚静、晋昌太守李纯先后向吕光投降。吕光一方面回送檄文到凉州,斥责梁熙没有奔赴国难的诚意,数落他阻止回来的军队的罪责。同时,派彭晃、杜进、姜飞等人作为前锋,与梁胤在安弥(今甘肃酒泉东)交战,梁胤大败,率领轻骑率部下数百骑兵往东逃跑,杜进追捕到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四山的胡人夷人都来归附。武威太守彭济擒住梁熙请求向吕光投降,吕光斩杀梁熙。不久,吕光进入姑咸(今甘肃武威),自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凉州郡县归附吕光。

吕光的主簿尉祐,是个奸猾谄佞阴险薄情的人,没有受到前朝的重用,便和彭济同谋捉住梁熙,很受吕光的宠信,于是进谗言使吕光杀害南安人姚皓、天水人尹景等十多位名士,远近人们为此而很有些疏远吕光。吕光不久提拔尉祐为宁远将军、金城太守。尉祐驻在允吾,袭击占据外城而反叛,尉祐的堂弟尉随占据鹊阴来响应他。吕光派他的部将魏真讨伐尉随,尉随战败,逃奔尉祐,吕光的部将姜飞打败尉祐的兵众。尉祐逃奔兴城据守,煽动百姓,夷人汉人多半跟从他。姜飞的司马张象、参军郭雅图谋杀害姜飞响应尉佑,结果事情泄露,他们于是逃跑。

太初元年(386年)二月,魏安人焦松、齐肃、张济等人聚集数千人,在揟次迎立张大豫为首领,攻陷吕光的昌松郡(治今甘肃武威东南)。吕光派辅国将军杜进前往讨伐他们,但遭张大豫击败。张大豫接着进逼姑臧(今甘肃武威),寻求决一胜负。王穆向张大豫进言说:“吕光粮草丰足城池坚固,装备精良,进逼他不会有利。不如扫平岭西一带,练兵积粮,再向东争战,不满一年,可以平定。”张大豫不听,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年号为凤凰,派王穆向岭西各郡求救。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和阎袭起兵响应张大豫,张大豫军发展到三万人,保据杨坞(今甘肃武威西)。四月,张大豫从杨坞进兵驻在姑臧城西,王穆率领三万部众和秃发思复鞬的儿子秃发奚于等在城南列阵。吕光率军出击,打败他们,斩杀秃发奚于等二万多人。吕光对部将们说:“张大豫如果采用王穆的意见,恐怕还不能平定。”部将们说:“张大豫难道想不到这一步吗!皇天想要赞助成就明公八百年的基业,所以使张大豫看不明白良策是什么罢了。”吕光听后非常高兴,对部将们赐给金帛不等。张大豫率领部众从西郡(今甘肃永昌西北)前往临洮,驱赶抢走五千多户百姓,据守在俱城(今甘肃岷县境内)。吕光的部将彭晃、徐炅打败张大豫,张大豫逃奔广武,王穆逃奔建康。广武人捉住张大豫,送到吕光处,吕光下令在姑臧闹市斩首张大豫。

讨平叛乱

太初元年(386年)九月,吕光得知苻坚被后秦皇帝姚苌所杀,吕光下令三军缟素服丧,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等,建年号为太安。

太安二年(387年)十二月,吕光部下徐炅与张掖太守彭晃谋叛,西平太守康宁杀湟河太守强禧,反叛吕光,自称匈奴王。王穆则袭击占据酒泉,自称大将军、凉州牧。徐炅、彭晃、康宁、王穆遥相呼应反叛吕光。吕光趁叛将尚未连兵之际,迅速出兵击败徐炅,徐炅投奔彭晃处。彭晃乘机扩张,东结康宁,西通王穆,对吕光形成很大威胁。吕光与诸将商讨对策,诸将认为“今康宁在南,阻兵伺隙,若大驾西行,宁必乘虚出于岭左。晃、穆未平,康宁复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吕光统筹全局,坚持己见地说:“事势实如卿言。今而不往,寻坐待其来。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今晃叛逆始尔,宁、穆与之情契未密,及其仓卒,取之为易。且隆替命也,卿勿复言。”吕光亲率三万步骑兼程急行,进围张掖,攻之二旬,彭晃部将寇颇大开城门投降,放进吕光,遂诛彭晃。在吕光的迅猛进攻下,王穆内部发生内讧,王穆发兵攻打其部将索嘏驻防的敦煌(今甘肃敦煌西)。吕光闻讯大喜,对诸将说:“二虏相攻,此成擒也。”便准备出兵,但众将却都认为不行。吕光认为“取乱侮亡,武之善经,不可以累征之劳而失永逸之举”,遂抓住战机,力排众议,自率二万步骑攻克酒泉,迅即又率部进屯凉兴(今甘肃安西东)。王穆不敢抵抗。引兵东还,途中部众溃散,王穆落荒而逃,最后为骅马(今甘肃玉门东北骟马镇)县令郭文所杀。当时吕光平定凉州,杜进功劳最大,吕光便以其为辅国将军、武威太守。

太安三年(388年)三月,吕光外甥石聪自关中而来,吕光问“中州人言吾政化何如?”石聪说:“止知有杜进耳,实不闻有舅”。吕光听后默然,不久将杜进诛杀。吕光又宴请群僚,酒酣,谈到政事。当时吕光刑法严厉,参军段业进言说:“严刑重宪,非明王之义也。”吕光说:“商鞅之法至峻,而兼诸侯;吴起之术无亲,而荆蛮以霸,何也?”段业说:“明公受天眷命,方君临四海,景行、舜,犹惧有弊,奈何欲以商、申之末法临道义之神州,岂此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吕光改容而谢之,并下令自责,减轻刑法,行宽简之政。

太安四年(389年)二月,吕光自称三河王,大赦,改元麟嘉,置百官。吕光妻石氏、子吕绍、弟吕德世自仇池至姑臧,吕光立石氏为妃,吕绍为世子。

西秦称藩

时鲜卑贵族西秦主乞伏乾归据金城自称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得到前秦皇帝苻登的支持,秦(今甘肃天水)、凉(今甘肃武威)一带的鲜卑、胡、羌诸族多归服之。盘踞枹罕的南羌首领彭奚念,也投附其麾下,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王遂成为控制陇西地区的一支强大势力。吕光在苻坚被杀后,控制了河西地区,据姑臧(今甘肃武威),隔湟水(今甘肃兰州以西黄河支流)与金城王对峙,屡欲渡过湟水东进,因受乞伏乾归阻扼,不能得逞。

麟嘉四年(392年)八月,乞伏乾归唆使彭奚念出兵袭取吕光所辖湟水北岸战略重镇白土津(今青海化隆西南)。吕光遣其南中郎将吕方及弟右将军吕宝、振威将军杨范、强弩将军窦苟等东下攻金城,遭乞伏乾归反击大败,吕宝及将士万余人丧命,后续诸部见势皆撤兵。继又派其子吕纂率步骑兵五千南下攻彭奚念,激战于盘夷(约在今青海乐都以西之安夷城),又大败而归。吕光遂亲率大军进攻彭奚念于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屯重兵于左南(今青海西宁东),彭奚念于白土津垒石筑堤,以水自固大营,而遣轻骑万人扼守河津渡口。吕光派将军王宝隐蔽移师上游,乘夜强渡湟水东进。彭奚念闻讯惶惧,军中大乱,吕光乘势攻白土津,捣其石堤,渡过湟水,直取枹罕。彭奚念军溃散,单骑突围逃奔甘松(今甘肃南部腊子口)。此战,吕光吸取失败教训,改变进攻方向,避免从正面决战,出奇渡河,攻敌不备,取得大胜。

麟嘉六年(394年)七月,吕光以子吕覆为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西域大都护,镇高昌,命大臣子弟随之。

麟嘉七年(395年)七月,吕光率十万大军伐西秦,西秦主乞伏乾归称籓,并以子乞伏敕勃为人质。吕光引兵而还。

再战西秦

麟嘉八年(396年)六月,吕光即天王位,国号大凉,大赦境内,改元龙飞。设置百官,以世子吕绍为太子,封子弟为公侯者二十人,以中书令王详为尚书左仆射,著作郎段业等五人为尚书。同年,西秦乞伏轲殚因与秦州牧乞伏益州不合,投奔吕光。

龙飞二年(397年),吕光下书说:“乾归狼子野心,前后反覆。朕方东清秦、赵,勒铭会稽,岂令竖子鸱峙洮南。且其兄弟内相离间,可乘之机,勿过今也。其敕中外戒严,朕当亲讨”。乞伏乾归部下皆请往成纪(今甘肃秦安)避之,乞伏乾归认为“军之胜败,在于巧拙,不在众寡。光兵虽众而无法,其弟延勇而无谋,不足惮也。且其精兵尽在延所,延败,光自走矣”。

吕光率军驻扎长最(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遣其子吕纂率杨轨、窦苟等步骑三万攻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乞伏乾归率军二万救之,未至,吕纂等已攻克金城,擒金城太守卫健。吕光派其将王宝、徐炅率军五千向乞伏乾归挑战,以阻滞秦军行动,同时又派遣其将梁恭、金石生率甲卒万余人出阳武下峡(在今甘肃靖远),与秦州刺史没弈干攻其东,天水公吕延率枹罕之众攻临洮(今甘肃岷县)、武始(今甘肃临洮)、河关(今甘肃兰州西),皆克之。乞伏乾归大惊,哭叹道“死中求生,正在现今也”。便派人传播示弱消息说:“乾归众溃,奔成纪”[1]。吕光之弟吕延信以为真,欲率军追击,吕延司马耿稚劝阻说:“乾归雄勇过人,权略难测,破王广,克杨定,皆羸师以诱之,虽蕞尔小国,亦不可轻也。困兽犹斗,况乾归而可望风自散乎!且告者视高而色动,必为奸计。而今宜部阵而前,步骑相接,徐待诸军大集,可一举灭之”。吕延不听,率轻骑追击。两军相遇,吕延战败被杀。司马耿稚与将军姜显收集散卒,屯于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南),吕光也率军回姑臧(今甘肃武威)。

同月,南凉主秃发乌孤建元太初,自称大都督、大单于、西平王,国号凉。攻克后凉金城(今甘肃皋兰西南)。吕光派遣将军窦苟讨伐南凉军,两军战于街亭(今甘肃占浪南庄浪河北岸),后凉军大败。后凉乐都(今属青海)、湟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黄河北岸)、浇河(治今青海贵德南)三郡投降南凉,岭南羌胡数万落也归顺南凉。后凉将军杨轨、王乞基率户数千来奔。秃发乌孤趁势改称武威王。

反叛四起

时吕光年老,爱信谗言。后凉尚书沮渠罗仇曾随从后凉主吕光进攻西秦,吕光弟吕延因贸然追击兵败被杀。四月,吕光听信谗言,以败军罪杀沮渠罗仇及其弟三河太守沮渠麹粥。沮渠部众万余人为沮渠罗仇发丧,沮渠罗仇侄沮渠蒙逊向部众说指吕王昏荒无道,多杀无辜,号召部众结盟起兵反后凉,起兵攻克临松郡(治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镇),十日之内,聚军万人屯据金山(今甘肃山丹县西南)。

五月,吕光遣太原公吕纂率军进讨沮渠蒙逊于忽谷(今甘肃山丹西南),沮渠蒙逊兵败,逃入山中。沮渠蒙逊从兄沮渠男成响应蒙逊,起兵数千于乐涫(今甘肃酒泉东南)。后凉酒泉太守垒澄率步骑万人攻讨沮渠男成,垒澄战败被杀。沮渠男成顺势进攻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南),遣人说服建康太守段业反后凉,并推举其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元神玺(北凉始此)。以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委以军国之任。沮渠蒙逊率众投奔段业,被任镇西将军。吕光命吕纂转兵进讨段业,不克。沮渠蒙逊乘机进攻临洮(今甘肃岷县),支援段业,与吕纂战于合离(今甘肃张掖),吕纂军大败。

后凉散骑常侍、太常郭黁,善天文数术,深得国人信重。他认为后凉主吕光年老,太子暗弱,太原公吕纂凶暴,预言祸事不久将起。为免累及自己,便与后凉仆射王祥相约反凉。郭黁率二苑之众夜烧洪范门,使王洋为内应。事泄。王祥被杀,郭黁遂据东苑反叛。民众视郭黁反凉是圣人举事,相信必能成功,便群起响应。凉王吕光召太原公吕纂讨伐郭磨。郭黁派军和吕纂战于白行(今甘肃清水堡西北),打败吕纂。吕纂又与西安太守石元良共击郭黁,郭黁兵败,后投奔西秦。

传位病逝

龙飞四年(399年)十二月,吕光病重,传位太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并以吕纂为太尉,吕弘为司徒。吕光对吕绍说:“吾疾病唯增,恐将不济。三寇窥窬,迭伺国隙。吾终以后,使纂统六军,弘管朝政,汝恭己无为,委重二兄,庶可以济。若内相猜贰,衅起萧墙,则晋、赵之变旦夕至矣。”吕光又对吕纂、吕弘说:“永业才非拨乱,直以正嫡有常,猥居元首。今外有强寇,人心未宁,汝兄弟缉穆,则贻厥万世。若内自相图,则祸不旋踵。”二人说:“不敢有二心”是日,吕光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庙号太祖,谥号懿武皇帝,葬于高陵。

标签: 吕光

更多文章

  • 日本第64代天皇:圆融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圆融天皇

    圆融天皇(生卒年:959-991)(在位969-984),第64代天皇,圆融天皇即位时只有11岁,由藤原实赖摄政。这是藤原氏已经把外族政敌排斥殆尽,便又在自家内部重开路线斗争。圆融天皇在位的16年当中,藤原氏一族的权力之争贯彻其始终。家族父:村上天皇母:藤原安子中宫:藤原媓子〔关白藤原兼通的长女,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藤原道隆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藤原道隆

    藤原道隆(ふじわら の みちたか)是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藤原北家、摄政、关白、太政大臣藤原兼家的长子。人物生平家族的隆盛藤原道隆为藤原兼家的嫡长子。由于藤原兼家的二位兄长藤原伊尹、藤原兼通皆享寿不长,兼家将长女超子、次女诠子分别送入一对兄弟天皇即冷泉天皇、圆融天皇的后宫中,皆生下皇子,尤其诠子生的

  • 平安时代一条天皇的皇后:藤原定子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藤原定子

    藤原定子(ふじわら の ていこ\さだこ,977年一1001年1月13日)是平安时代第66代天皇一条天皇的皇后。简介原号中宫,后改称皇后宫。通称一条院皇后宫,是平安时代著名的随笔作品《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服侍的女性,其容貌个性在《枕草子》中多有描写。人物生平出身藤原定子定子是当时担任关白的内大臣藤

  •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藤原伊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藤原伊周

    藤原伊周(ふじわらの これちか)是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公卿。摄政、关白、内大臣藤原道隆的嫡子。母正三位高内侍高阶贵子。人物生平关白的嫡子藤原伊周虽为其父的第3子,但他才华和容貌皆出众,特别为道隆所钟爱,其母亦深受道隆宠爱,而其异母兄藤原道赖为祖父藤原兼家的养子。所以他得以很早晋升到显赫的职位,累进中

  • 日本第63代天皇:冷泉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冷泉天皇

    冷泉天皇(9501011),日本第63代天皇(967969在位)。村上天皇的第二皇子,也是第64代圆融天皇的胞兄,母亲是藤原师辅的女儿藤原安子。冷泉天皇生平康保四年十月十一日(967年11月15日),冷泉天皇即位。冷泉天皇在做太子时就患有严重的精神病,甚至在给父亲村上天皇的书信中画男性生殖器。有人

  • 日本第66代天皇:一条天皇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一条天皇

    一条天皇(980年7月15日-1011年7月25日),是日本第66代天皇。在位期间是986年-1011年,名叫怀仁。人物生平一条天皇像(真正极乐寺藏)时代 平安时代年号 宽和永延永祚正历长德长保宽弘首都 平安京皇居 一条院东三条院枇杷殿讳 怀仁别名 精进觉妙觉(法名)、永延帝出生 (天元三年六月一

  • 南朝梁名将太尉:王僧辩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王僧辩

    王僧辩(?-555年10月26日),字君才,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南朝梁名将,右卫将军王神念次子。生平王僧辩早年随父亲南归南梁,一直跟随着湘东王萧绎,历任中兵参军及贞毅府咨议参军,后任竟陵太守。梁大宝元年(550年),发生侯景之乱,侯景发兵攻至台城,包围梁武帝,后梁武帝饿死台城。陈霸先在始兴

  • 南朝梁名将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王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琳

    王琳,字孝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朝梁大臣,左光禄大夫王份长子。出身琅琊王氏。初举南徐州秀才,释褐建安王萧伟法曹、司徒东阁祭酒,南平王文学,累迁中书侍郎,员外散骑常侍,东阳郡太守。生平父王显嗣,为梁湘东王国常侍。王琳本兵家,能为诗。仕梁为将帅。乃梁元帝萧绎部将王僧辩的手下,在侯景之乱中他召

  • 如何评价李训?有哪些与李训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训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博士

  • 唐朝宰相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李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训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