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宗室宋徽宗赵佶第十九女:顺德帝姬赵缨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北宋宗室宋徽宗赵佶第十九女:顺德帝姬赵缨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64 更新时间:2024/1/6 5:55:27

赵缨络(1111年 - 1137年),是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赵佶的第十九女。封号顺德帝姬。母亲是懿肃王贵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经历靖康之变(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17岁。靖康之变后,与父亲宋徽宗、皇兄宋钦宗·赵桓等一起被俘北上,七起北行,押往金国。初嫁向子扆。靖康之变后改嫁金朝秦国王·完颜宗翰。

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七月,完颜宗翰被金朝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诛杀后,于同年九月,到达金国的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之后,五国城金朝官员习古国王·按打曷,以赵缨络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就私自离开完颜宗翰的营寨为由,将她留在了自己的营寨中,很快,赵缨络就在按打曷的营寨中去世,时年27岁。

人物生平

姬封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听从宰相蔡京的建议,皇帝之女仿照周朝的“王姬”称号,一律改称“公主”为“帝姬”。由原来的以国号为名,改为美好的名称。例如:“益国公主”,改称“顺淑帝姬”。“长公主”改称“长帝姬”、“大长公主”改称“大长帝姬”。如果曾经封为两种国号的,则改称四个字,例如:“周国、陈国大长公主”改称“庄孝明懿大长帝姬”。“郡主”改称“宗姬”、“县主”改称“族姬”。

赵缨络,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三月二十五日,封为顺福公主。《宋大诏令集》卷第三十九·皇女四·封拜四中,有册封赵缨络为顺福公主的册文一篇。时年一岁。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闰四月,改封顺福帝姬。《宋大诏令集》卷第四十·皇女五·封拜五中,有册封赵缨络为顺福帝姬的册文一篇。时年三岁。

最后于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七月,又改封为:顺德帝姬。

“帝姬”这一制度一共维持了十四年。直到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之后,宋高宗·赵构于同年建立南宋,当时有人认为此号与“帝饥”同音,很不吉利,于是宋高宗在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复旧制,仍称皇帝之女为“公主”。

靖康初嫁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七月,十六岁的赵缨络嫁给了向子扆,向子扆的出生年月与生平事迹,史料没有记载。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时,向子扆被俘,之后跟随宋徽宗的第四队人员北上,最后与宋徽宗一起被迁徙到金国的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

根据《三朝北盟会编》第九九卷《靖康皇族陷虏记》中的记载推测,向子扆应该活到了公元1161年,或者更长。

靖康之变

北宋靖康二年,即公元1127年(金 天会五年)二月,丙寅日(3月20日),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1127年正月十三日,由于宋朝无法在十日内凑齐金朝索要的金银数目,于是金朝要求宋朝拿人来抵债。之后命令宋朝开封府官员,依照皇室谱牒,详细列出所有皇室成员每个人的姓名、年龄、封号以及官职等,全部登记造册,即《开封府状》一书。并且命令他们尽快出城投降。

二月初七日,宋徽宗带领后妃、帝姬、皇子、宫女等皇室成员出城,前往由金朝国相完颜宗翰,与二皇子完颜宗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二子)驻扎的青城与刘家寺两大营寨。

青城营寨

初七日当晚,一些帝姬、王妃被送入刘家寺营寨,完颜宗望命令她们换上舞女的衣服,进入营帐在一旁服侍。初八日,又押送到六位王妃、帝姬。初九日、初十日,又押送到九位王妃、帝姬。十一日,又搜出四位王妃、帝姬,都被送到了刘家寺营寨。刘家寺营寨是完颜宗望的驻军营寨,被俘的大部分帝姬、王妃都被关押于此。赵缨络应该就在这几次被押送的人员中。

十八日,完颜宗望宴请完颜宗翰、宋徽宗、郑皇后、宋钦宗、朱皇后,以及阇母、额鲁观、谷神、阿懒、挞懒、蒲鲁虎、设也马、斜保八位金军将领。入座后,斜保请宗望叫出二十位王妃、帝姬,给他们劝酒助兴。宴会结束后,由于宋徽宗没有答应宗望将已经嫁人的女儿洵德帝姬·赵富金,赐给宗翰的长子完颜设也马,宗翰一气之下让在场的金军将领,各自带走刚才给他们劝酒助兴的两位帝姬、王妃。

二十日,由于各个营寨的女子接连死去。

二十四日,额鲁观、多昂木、阿懒、蒲鲁虎、固新、挞懒六人,将之前带走的十二位帝姬、王妃,送回了寿圣院,寿圣院是负责关押宋高宗母亲显仁皇后·韦氏、妻子邢秉懿,以及那些年龄幼小的帝姬、宗姬等人的地方。

而宗望、宗翰、设也马、斜保四人,却将他们带走的八位帝姬、王妃留在了自己的营寨中。

根据《宋俘记》中“八女赵缨络,已嫁,自青城寨七起北行”,青城寨就是完颜宗翰的驻军营寨,因此可以确定,在十八日宴会上被宗翰带走的帝姬,和二十四日被他留下的帝姬就是赵缨络,完颜宗翰将赵缨络从刘家寺营寨带回了自己的青城营寨。

北上入金

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三月二十七日,金朝撤兵,开始北返。被俘的北宋人员包括宋徽宗、宋钦宗在内的皇室男女等3000余人,宗族男女等4000余人,达官显贵男女等5000余人,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3000余人,还有3000多外国人,以及百姓男女不下十万人,这些人被分为七队,分批押往金朝都城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区)。

赵缨络等一百五十六人,跟随由金朝国相完颜宗翰押送的第七队人员北上,四月初一日,从完颜宗翰的青城营寨起程,六月初二日到达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

七月初十日,返回燕山(今北京市),与宋徽宗的第四队人员会合,之后一起赶往上京。

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赵缨络与父亲宋徽宗等人到达上京。

二十四日,金朝第二位皇帝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命令他们在金朝的祖庙行牵羊礼,以此表示投降归顺。

之后,赵缨络就跟随完颜宗翰一起生活,是否为其生育子女,史书没有记载。

这些北上的所有宋室女性,不管是皇后、妃嫔、帝姬、宗姬、族姬、王妃、宫女,还是宋徽宗的儿媳、侄媳、孙女等,最后都被分配给了金朝的皇帝、皇子、军官、臣民等。

五国去世

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朝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即位。

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七月二十一日,金熙宗以谋反罪,将完颜宗翰诛杀。

九月,赵缨络来到关押父亲宋徽宗与前夫向子扆的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五国城的东路都统(官名)习古国王,名叫按打曷,指责赵缨络没有得到皇上的旨意,就私自离开了完颜宗翰的营寨来到这里,于是将她留在了自己的营寨中,可是很快,赵缨络就死在了按打曷的营寨中,时年27岁。

关于赵缨络为什么会去五国城,有两种可能:

第一:就是《呻吟语》里的记载,赵缨络或许是真的私逃到五国城的,因为赵缨络其他姐妹的丈夫被金熙宗诛杀后,都是被金熙宗收入宫中为妃,而赵缨络却到了五国城,所以不排除她是逃跑的可能。赵缨络被按打曷扣押后,有可能是怕按打曷告诉金熙宗,于是就自尽于按打曷的营寨中。

第二:赵缨络之所以敢去关押宋徽宗的五国城,应该是已经得到了金熙宗的允许,因为金熙宗在诛杀那些谋反的官员后,都将他们的家属收入到了自己的宫中,那么对于完颜宗翰的家属,金熙宗也会有所安排,有可能是赵缨络提出想去五国城与父亲丈夫团聚,于是金熙宗就答应了她的请求,但是等赵缨络到达五国城后,按打曷想私自留下她,于是故意说她是逃到五国城的,之后赵缨络就莫名其妙的死在了他的营寨中。

第二种的可能性大一些,赵缨络不可能一个人逃到那么远的地方,而且想要去关押宋徽宗的五国城,一定要金熙宗同意才可以,但是如果是这样,那按打曷应该知道是金熙宗让她来的,他怎么敢私自扣留赵缨络,就不怕金熙宗治他得罪么?所以,赵缨络究竟是私逃?还是金熙宗允许的?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标签: 赵缨络

更多文章

  • 元朝后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脱脱

    脱脱(1314年-1355年),字大用,哈萨克蔑儿乞部人。亦作托克托,亦作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脱脱是元顺帝时期(1333-1368年)著名的宰相,他宦海沉浮的经历和元顺帝本人及其当时社会大环境有紧密的联系。脱脱被罢免是顺帝忌讳脱脱权重,害怕脱脱成为伯颜第二,加上自身昏庸、

  • 元朝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孟頫

    赵孟頫(fǔ)(字子昂,号松雪道人,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被称作“元人冠冕”。一、赵孟頫生平元军的铁蹄冲破了南宋朝廷一百余年的偏安之梦,代之而起的是一个蒙古帝国。元代的统治者虽为北方的蒙

  • 南宋大臣左丞相:陆秀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陆秀夫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人物生平初露锋芒陆秀夫三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把家迁徙到了镇江。稍大以后,就跟随本乡的两位孟先生读书学习,孟先生的学生经常有百余人,但他单单指着陆秀夫说:“

  • 南宋大臣保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张世杰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张世杰

    张世杰(?公元1279年),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简介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历任诸军都统制、知高邮军等职。不久后因形势危急,张世杰升任保康军承宣使,带兵抵抗元军入侵,期间互有胜负。随后又先后担任制置副使、保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等重要职务。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张世杰奉益王

  • 元朝元世祖之正妻:弘吉剌·察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察必

    弘吉剌·察必(?―1281年),也就是察必皇后,济宁忠武王弘吉剌·按陈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人物简介察必禀性聪明,善于把握事业成败契机,在元朝建立之初,成为元世祖的左右助手。察必皇后人物生平有勇有谋弘吉剌·察必,姓弘吉剌氏,名察必,济宁忠武王弘吉剌&m

  • 三国曹魏蜀汉大臣建武将军平阳亭侯:孟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孟达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期无敌,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后期惨败,败走麦城,关羽曾向刘封和孟达求援,孟达劝刘封不发救兵,结果,导致关羽被东吴擒获杀死,可以说,是孟达害死了关羽,因为刘封不救关羽,刘备又下令让刘封自杀,可以说,孟达又害死了刘封。刘备憎恨孟达,要严惩孟达,孟达一看事情不妙,赶紧脚底抹油,溜了,

  • 唐朝宰相礼部侍郎同平章事河内郡公:常衮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常衮

    常衮(729-783年),字夷甫,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唐德宗时期宰相,三原县县丞常无为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天宝十四年(755),状元登第,授起居郎。永泰元年(765年),授中书舍人。广德元年(763年),授右补阙,充翰林学士,迁考功员外郎。大历九年(774年

  • 有哪些与杨绾相关的轶事典故?是如何评价杨绾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绾

    杨绾(718年 -777年8月27日),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相,户部侍郎杨温玉之孙、醴泉令杨侃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以聪慧闻名。唐玄宗时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杨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绾

    杨绾(718年 -777年8月27日),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中期名相,户部侍郎杨温玉之孙、醴泉令杨侃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杨绾出身弘农杨氏原武房,早年以聪慧闻名。唐玄宗时登进士第,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载(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名列第一,

  • 杜鸿渐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杜鸿渐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杜鸿渐

    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安州都督杜鹏举之子,礼部尚书杜暹之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杜鸿渐出身于濮阳杜氏,进士及第。起家延王(李玢)参军,迁大理司直,出任朔方军留后。安史之乱时,参与拥立唐肃宗,授兵部郎中,历任兵部侍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