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曹魏大臣左光禄大夫:刘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三国曹魏大臣左光禄大夫:刘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0 更新时间:2023/12/27 20:59:10

刘放(?250年),字子弃,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刘放在东汉末年举孝廉入仕。后投奔曹操,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魏国初建,命为秘书郎,旋改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职掌中枢机密。明帝即位,愈加宠任,加散骑常侍,进爵西乡侯。朝廷诏令密命,多由其所为,参决大政,权倾一时。又晋爵方城侯。明帝临终,皇储幼弱,刘放力主召曹爽、司马懿托付大政。是以齐王即位,再加奖拔,增邑至一千一百户,并加左光禄大夫。正始七年(246)致仕,嘉平二年(250)卒。谥敬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放是汉广阳顷王刘建(燕剌王刘旦之子)的儿子西乡侯刘容的后代 ,曾在郡中担任纲纪官员,被举为孝廉。时值汉末大乱,渔阳王松割据本土,刘放前去依附他。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曹操平定冀州,刘放劝说王松说:“过去董卓倒行逆施,英雄同时起事,拥兵自立,擅自发号施令,只有曹公能够拯救危乱的局面,拥戴辅佐天子,尊奉朝廷的辞旨讨伐罪逆,所向披靡。就说袁绍、袁术那么强大,守则淮南的冰都融化了,战则在官渡大败;曹公乘胜前进,势如席卷,必将扫清河北地区,威权与刑罚已经结合,事情的大势就显现出来了。快些到达的总会得福,落后臣服的先就要灭亡,这是等不到整天奔走趋赴就会到来的时运。过去黥布放弃为王的尊贵地位,执剑归依汉朝,确实是懂得兴盛衰败的法则,明了归依叛离的命运的举动。将军您应该投身于曹公,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他,用优厚的礼物去与他结交。”王松照着他的意见去做了。恰逢常常在南皮县讨伐袁谭,写信召唤王松,王松献出雍奴、泉州、安次三城,归附了太祖。刘放替王松写了答复曹操的信,文辞很是华丽。曹操既很赞赏,又知道了他劝说王松的那番议论,因此征召了刘放为官。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刘放和王松一起到达曹操处,曹操十分高兴,将此事比作“班彪依附窦融而劝河西归汉”,任命刘放参司空军事,历任主簿记室以及郃阳、祋祤、赞县三处县令。

始掌机要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魏国政权初建,刘放与孙资俱任秘书郎。

公元220年(黄初元年),曹丕继位,刘放、孙资转任秘书左右丞。几个月后,刘放转任秘书令。后来,魏国改秘书为中书,刘放任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同中书令孙资一同掌握机密。

公元222年(黄初三年),刘放进爵魏寿亭侯。

权势益重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刘放、孙资二人更加被宠信,同加散骑常侍。刘放进爵西乡侯,孙资乐阳亭侯。刘放擅长写书信和檄文,曹操、曹丕、曹叡的诏命文书,很多都是刘放所为。

公元233年(青龙元年),孙权与诸葛亮联合,打算一起进攻魏国。魏国的边境侦察兵缴获孙权的书信,刘放于是改写信中言词,往往能够更换本文却仍与上下文相衔接,将信改作写给魏征东将军满宠,表现出欲归顺魏国的意思,将其封好送给诸葛亮。诸葛亮将信抄给吴将步骘等人,孙权看到后,怕诸葛亮怀疑他的合作诚意,费力做出解释。这一年,刘放、孙资二人俱加侍中、光禄大夫。

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司马懿平定辽东,刘放、孙资二人以参谋之功,各进爵,封本县。刘放方城侯,孙资中都侯。同年,魏明帝曹叡病危,打算招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曹宇性格谦恭,推辞任命。为此,曹叡召见刘放、孙资,到了卧室里面,曹叡问道:“燕王为人处世就是这样的吗?”刘放、孙资回答说:“燕王实在是因为自己知道不能担当这么大的责任的缘故罢了。”曹叡说:“曹爽可以代替曹宇吗?”刘放、孙资随即表示赞成,又竭力陈述应该迅速召回司马懿,以维持护卫皇室。曹叡接受了他们的意见,随即给刘放黄色专用纸让他书写诏书。刘放、孙资出去后,曹叡的主意又有变化,下诏制止司马懿不让他来。不一会儿又召见刘放、孙资说:“我自己要召回太尉,而曹肇等人反让我止住他,几乎败坏了我的大事!”命令他们再次书写诏书,曹叡独独宣召曹爽和刘放、孙资一同接受诏书命令,终于罢免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等人的官职。这时司马懿也到了,走近曹叡的卧床接受诏令,(《魏晋世语》言:刘放、孙资久掌中央事务,夏侯献、曹肇等人不满,刘孙二人怕这些人辅政后自己失权,故力劝曹叡改任曹爽、司马懿辅政。)最后,曹叡独召曹爽、刘放、孙资以及赶回的司马懿同受诏命,免去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官职。

晚年岁月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叡去世,曹芳继位,刘放、孙资各增邑300户。刘放并前共1100户,封爱子一人亭侯,次子骑都尉,余子皆郎中。

公元240年(正始元年),朝廷加刘放左光禄大夫,金印紫绶,仪同三司。

公元245年(正始五年),刘放任骠骑将军,仍领中书监。

公元246年(正始六年),朝廷又封刘放一子为亭侯。刘放、孙资均以年老让位,每月朔望之日仍以列侯的身份上朝,位特进。(《孙资别传》载:曹爽专权,多变旧制,孙资不愿居要职而无权,于是称疾让位。)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刘放去世,谥曰敬侯,儿子刘正继嗣。

标签: 刘放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大臣雍州刺史:张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既

    张既(?~223年),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举秀才出身,授新丰县令,治绩为三辅第一。河东之战时,劝说马腾参与讨伐高干、张晟叛乱。迁京兆尹,抚民兴政,联合夏侯渊平宋建,定临洮,取狄道,安郡民,迁徙氐人。张鲁投降后,建议曹操迁徙汉中百姓充实三辅,辅助曹洪击败吴

  • 三国曹魏大臣扬州刺史:温恢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温恢

    温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

  • 三国曹魏大臣大司农:梁习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习

    梁习(?-230年),字子虞,陈郡柘(今商丘柘城)人。初为郡主薄,后被曹操任命为县令,因有政绩升任司空西曹令史。后任并州刺史,封关内侯。建安十八年(210年)拜议郎,魏文帝继位,梁习复为并州刺史,晋封申门亭侯,其政绩常为天下州郡之最。太和二年(227年),出任大司农,太和四年(230年)逝世。人物

  • 三国曹魏大臣豫州刺史:贾逵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贾逵

    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父亲。初为并州郡吏,迁渑池县令,拜弘农太守,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军政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魏国统一事业作出卓越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

  • 三国蜀汉大臣尚书令:吕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乂

    吕乂(?-251年),字季阳,荆州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出身南阳吕氏,自幼丧父,喜好读书弹琴。 初任典曹都尉,管理盐税,迁绵竹县令,政绩卓著,拜巴西太守。诸葛亮北伐中原,以为汉中太守,督促农事,供应兵员军需粮草。 诸葛亮死后,累迁蜀郡太守。后来,入朝担任尚书,辅佐费祎,代董允为

  • 三国蜀汉大臣云南太守:吕凯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凯

    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东北)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建兴三年(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表奏吕凯功劳,任命他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吕凯还未上任,便被叛

  • 三国蜀汉将领别督:傅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傅肜

    傅肜(róng)(?-222年),义阳(今湖北枣阳)人,三国时蜀汉将领。刘备攻伐吴国时,傅肜为别督。后刘备被陆逊击败,傅肜率部断后,奋战至死。死前怒斥道:“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人物生平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起兵伐吴,先锋从巫县击败吴将李异等,一直推

  • 西晋司马炎皇后:杨芷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芷

    晋武悼皇后杨芷是西晋晋武帝的皇后,命运最为凄惨的皇后之一。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咸熙二年(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当了皇帝,建立西晋,也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叫司马衷,司马衷智力有些问题,司马炎死后,司马衷还是继位当了皇帝,也就

  • 南朝陈宗室陈宣帝陈顼第六子宜都王:陈叔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叔明

    陈叔明(562年~615年2月3日),字子昭,入隋改字慈尚,南北朝时期南陈宗室大臣,陈宣帝陈顼六子,母何淑仪。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建五年(573年),封宜都郡王,南陈时期历任东扬州刺史、南徐州刺史等职,入隋之后历任鸿胪少卿、礼部侍郎等职,以检校左屯卫鹰扬郎将致仕

  • 南朝陈宗室陈宣帝陈顼第五子建安王:陈叔卿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陈叔卿

    陈叔卿,字子弼,南陈宗室大臣,陈宣帝陈顼五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祯明三年(589年),南陈灭亡,陈叔卿入关仕隋朝,大业时期为都官郎、上党通守。太建四年(572年),封建安郡王,陈宣帝时期外历诸藩,历任东扬州刺史、郢州刺史、湘州刺史等职,陈后主时期入朝辅政,历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