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东吴名将黄盖的历史评价及结局

三国东吴名将黄盖的历史评价及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24 更新时间:2024/1/22 10:21:31

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

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跟曹军于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并亲往诈降,周瑜认为可行。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

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见黄盖船只前来而毫无戒备。黄盖遂令燃点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

黄盖在战争途中不幸被流矢所中堕下水中,被救起时,吴军居然认不出是黄盖,将他安置在厕床中。黄盖惟有自己大叫呼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地解开他衣服,才得以保留性命。虽然如此,但仍大败曹操,被受任武锋中郎将。

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

不久,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定,孙权便升他为偏将军。最后病死于任内,国人都思念他,及至孙权登上帝位,追论他平生功绩,赐予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

黄盖除了在赤壁之战献上火攻计策外,黄盖追随孙策平定江东,也立下汗马功劳。等到孙策去世,黄盖继续在孙权手下效力,前后侍奉孙家三代,是江东元勋。

历代评价

陈寿: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孙氏之所厚待也。

韦曜: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馀间,学书疏,讲兵事。

蔡景历:武夫则猛气纷纭,雄心四据,陆拔山岳,水断虬龙,六钧之弓,左右驰射,万人之剑,短兵交接,攻垒若文鸯,焚舰如黄盖,百战百胜,貔貅为群。

庾信:乍风惊而射火,或箭重而回舟。未辨声于黄盖,已先沈于杜侯。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

章如愚:如程普、黄盖、甘宁、徐盛、潘璋、朱然、朱桓贺齐、凌统、全琮吕范,皆智足以御众,勇足以却敌,未有不为守令之职者。

郝经:程普诸将皆江表虎臣,鏖兵卫主,攻坚轧敌,兴王定覇,孙氏兄弟卒立国建号,诸将之力也。若黄盖之水战而用火攻,能用竒者也;蒋钦之不挟私怨而举徐盛;凌统之亲贤下士轻财重义;陈表倾家养士妻子露立,并有良将之规。甘宁之奢侈、潘璋之不法,权皆容之,许宁报苏飞之恩,不使统复父,操之雠驭将之术也。丁奉恃功而骄,不容于虐主,宜哉!”“吴将剽轻,殆多谲计。莫肯下人,卒自称帝。摩创抚孤,动辄流涕。驾驭有术,驱策有方。果保江东,不负桓王。

标签: 黄盖

更多文章

  • 三国曹魏大臣司空:崔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崔林

    崔林(?-244年),字德儒。三国时曹魏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武城)人。曹魏时期历任邬长、幽州刺史、大鸿胪、司隶校尉、司空等职。居官称职,任大鸿胪时曾整理诸国使臣待遇制度,革除了前弊。卒后谥孝侯。清河郡东武城(今山东诸城)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曹操平定冀州,任命崔林为坞长,后改任御史中丞。

  • 三国曹魏大臣太中大夫:韩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暨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韩暨早年被举为孝廉,屡辞公府辟命。后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宜城长,丞相曹操平定荆州后,又转为丞相士曹属、乐陵太守、监冶谒者等职。在监冶谒者任内,推广使用水

  • 三国曹魏大臣兖州刺史:裴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裴潜

    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生卒年不详。曹操平定荆州时,裴潜归附曹操并出任丞相府军参谋,历任三县县令,后入京任丞相府仓曹掾,代郡太守。后任沛国相、兖州刺史。曹丕继位之后,出任散骑侍郎、魏郡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荆州刺史,晋封关内侯。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太尉军师、大司农

  • 三国曹魏大臣大司空:赵俨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赵俨

    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历任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继位后,历任魏国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

  • 三国曹魏大臣太中大夫谋士:杜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杜袭

    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曹魏官员。杜袭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杜袭去世后,获赠少

  • 三国曹魏大臣光禄大夫:常林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常林

    常林,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生卒年不详。常林少时家贫,好学有才智。初为曹操部下,任南和县令,有政绩显著而升任博陵太守、幽州刺史。曹丕当政时历任五官中郎将、功曹、平原太守、魏郡都尉、丞相府东曹掾、少府、大司农,晋封乐阳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历任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晋封高阳乡侯。死后追

  • 三国曹魏大臣侍中:和洽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和洽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西平(今河南舞阳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汉末被举为孝廉,初时投刘表。曹操夺取荆州,拜和洽为丞相掾属。曹操被封为魏王,拜和洽为侍中,力谏曹操免毛玠罪。曹丕代汉为魏文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安成亭侯,明帝时进封为西城乡侯。转官为太常。为官清贫俭约,以至卖田宅以自给,死

  • 三国曹魏大臣司徒:卫臻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卫臻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因其父卫兹随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初为黄门侍郎,转任丞相府户曹掾,加封关内侯。魏文帝继位之后,晋封安国亭侯,任尚书、侍中、吏部尚书。魏明帝时,出任尚书右仆射,晋封康乡侯。抗击诸葛亮期间出任征南将军。后来历任光禄大夫、司空、司徒、晋封长垣侯。卫臻死后追封太尉

  • 三国曹魏大臣御史中丞:徐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宣

    徐宣(?236年),字宝坚,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县东南)人。初避难江东,后还广陵故里。海西民反叛,引兵平定,被曹操任为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曹操西征马超,即以宣留统诸军。曹操去世后,强谏曹丕切不可以故乡谯人替换城守,以免涣散军心,被曹丕委以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迁司隶校尉,转散骑

  • 三国曹魏大臣司徒:陈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矫

    陈矫(?-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今安徽天长西北)人。 三国时曹魏名臣。陈矫本姓刘,因过继与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曹操辟为丞相掾属,迁任相县令,转任征南长史。又为彭城、乐陵太守,迁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西征马超,拜丞相长史,转西曹属、尚书。曹丕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