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宋康王?

如何客观评价宋康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94 更新时间:2024/3/10 15:06:39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亡国之君宋康王,这位宋王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跟他的老祖宗商纣王一样,宋康王也是一个成王败寇的典型人物。但他比商纣王更惨,商纣王是死了之后,才被胜利者周武王他们描述成昏庸无道的暴君。

而后2000多年的时间里,经过各路文学大师的重重加码,商纣王由原来武王伐纣时候的六宗罪,逐渐演变成了罄南山之竹,难以书其罪。

但这个宋康王就更惨了,他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被别人编排成了纣在世,后来宋国在他的手上灭亡了,就更加坐实了桀纣在世的骂名。

可如果我们回到当时的历史就会发现。宋康王跟他的老祖宗商纣王一样,都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亡国之君。那既然算不上昏君,为什么堂堂宋国传承了800多年,居然会在他的手上赔了呢?

固步自封

宋国在中原诸侯国里头是一个异类的存在。它是当年武王灭纣的时候,商纣王的哥哥、带路党微子所建立的国家。按照当时公侯伯子男的爵位,宋国一建立就已经是一个公爵国家,在地位上远远压过中原其他国家一头。

占据的地方是当时泗水流域一带的中原核心区,堪称是富的流油。

而且武王伐纣是一种蛇吞象的行为,新建立的周王朝,根本就没有余力吞并人口数量数十倍于他们的商王朝。为了安抚住商朝遗民,当时商王朝很大一部分的力量,都被这个宋国给继承了,可谓是开局即巅峰。

可正是因为这个宋国来头太大,身上的历史优越感太过于厚重,一直以来都不愿意接受周王朝的礼乐文化,而是按照商朝旧有的一套继续玩下去。

这也导致了他虽然身处中原核心区,却被当时的中原国家视作异类。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除了在宋襄公时期辉煌过一阵子,其他时间大部分都充当了二流陪衬的角色。

等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纷纷开始进行变法图强。秦国有商鞅变法,赵国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楚国有吴起变法。当大家纷纷开始进行第三代系统更新的时候,宋国却还死死地坚守第一代的老版本。

这导致它的国家实力,跟周边诸侯国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他的位置还处在中原核心区,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富庶的城市定陶。这可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宋国的东边是山东大国齐国,西边是战国第一代霸主魏国,南边是南霸天楚国。真可谓是群狼环视,危如累卵。

奋发图强

祸不单行的是,当时春秋战国的主流趋势,是以下克上,礼崩乐坏,宋国这边也发生了下克上的事情。戴家本来是宋国王族的一个偏远旁支,由于国军力量衰弱,导致他们篡位成功。这个上位的人叫做宋剔成君,也就是本文主角宋康王的哥哥。

按理说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些乱臣贼子出身的人,往往都有打破旧秩序、建立新规矩的勇气。故而,他们上位之后,为了防止重蹈覆辙,纷纷开始变法图强,加强国君的权力。

但是,这个宋剔成君却是个异类,他虽然是造反出身。但却死抱着老祖宗的那一套不放。对于国家的存亡,他则寄希望于外国,希望能够通过外交手段,让宋国在乱世的夹缝中存活下来。

在他看来,魏国处于中原四战之地。这种国家要么就是四面扩张,要么就是四面受敌。只要魏国不想坐以待毙,他就一定会打上宋国的主意。至于楚国,这个南霸天问鼎中原之心,从来就没有熄灭过。投靠楚国,无异于与虎谋皮。

而那个齐国领土野心则没有那么强烈,更倾向于在列国之间搞离岸平衡手。所以,宋剔成君就准备全面倒向齐国,充当齐国制衡天下的一位棋子,以此来换得齐国的庇护。

为此,他每年要耗费大量的钱粮、美女去孝敬齐国。可我们前面说过,宋国是殷商之后历史荣誉感很厚重,也许他的这个办法能够存国,但是宋国的老百姓表示接受不了。这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他的弟弟宋康王。

宋康王的主张跟他的哥哥完全相反。他认为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大争之世想要存国,那就必须得靠自己,不能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上。

于是,他就利用国内民情汹涌的机会,发动政变,把自己的大哥赶到齐国避难。

他上台之后就改变了宋剔成君的做法,把国家的外交方针改成了四面扩张。把魏国、齐国、楚国都打了一遍,而且他还打赢了。并且顺带吞并的一个小国家,滕国。宋国一时风光无两,号称是五千乘之劲宋。

不得不说,宋康王这种做法是有效的。他通过对外展示肌肉,让周边的三个大国都明白宋国不是软柿子,谁想要吞并宋国,就得做付出惨重代价的准备。

在兼并激烈的战国中后期 ,春秋时期硕果仅存的淮泗十二诸侯国相继陨落,宋国却能够在他的手上延续了40多年。再加上周边三大诸侯国各怀鬼胎,难以达成一致,所以谁都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而且,他又结交上了跟他领土并不接壤的赵武灵王。双方结成战略同盟长达30多年,直到赵武灵王死后,赵国才背弃盟约。搁在那个尔虞我诈、朝秦暮楚的战国时代,这种战略同盟堪称是奇迹啊。

惨遭污名化

可是宋康王的这一系列做法,也带来一个负面后果。

首先,前面说过他吞并了一个小国家滕国。这个滕国虽然是春秋时代,遗留下来的12个小诸侯国之一,但它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小。

因为它是当时战国时代唯一一个愿意实行孟子的主张恢复井田制的国家,堪称是儒家思想的实验田。甚至在《孟子》一书中,还特别设置了滕文公一篇。

宋康王的做法彻底得罪了儒家。儒家虽然打仗不行,但是嘴上功夫了得,发动舆论机器,把他抹黑得一无是处。

加上他的做法深深得罪了齐国,齐国的稷下学宫也发动舆论机器,把他留写成穷兵黩武的桀纣在世,甚至还编排他强抢民女,整出了一个战国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可问题是,当时的战国时代,有哪个不是穷兵黩武的呀?怎么轮到宋康王身上就是桀纣在世了呢?

后来他亡国纯粹运气不好,在三国制衡的格局下,聪明人都不敢轻易动宋国。可他偏偏遇到一个愚蠢的对手齐闵王,这个齐闵王在苏秦的撺掇下,居然趁着六国联军屯兵函谷关,偷偷摸摸独吞宋国。

最后惹了众怒引发五国伐齐,导致齐国亡国。遇上这种对手只能算宋康王倒霉吧!

标签: 宋康王

更多文章

  • 南宋宋高宗正妻:宪圣慈烈皇后吴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宪圣慈烈皇后

    吴氏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武术世家,从小习武,武艺高强,且模样天生就长得标致温柔。1128年,14岁的吴氏被选入宫,侍奉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赵构是南宋的首任皇帝。南宋虽然偏安于江南一隅,但仍然常常受到金国的侵扰。性格软弱的宋高宗别无他法被迫出逃,好几次无法从陆路逃避,只好乘船入海去避敌,有次在福建附

  • 唐朝宰相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常山县子:崔佑甫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崔佑甫

    崔祐甫(721-780年),字贻孙,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 ,进士及第,授寿安县尉,历舒、洪二州司马。入为起居舍人。历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著作郎、中书舍人,处理中书省事务和吏部选才事宜。个性刚直,无

  • 曹魏大臣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凉州军事:夏侯玄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夏侯玄

    后三国时代,是第一代枭雄们的后代在主导。我们把目光移到曹魏,公元254年,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杀了一大批人,并夷灭三族,名单包括:李丰、夏侯玄、张缉……理由是他们要除掉自己。司马师是司马懿的长子,公元251年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开始掌权。夏侯玄是夏侯家第三代的子孙,夏侯尚

  • 明朝开国官二代开国公:常茂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常茂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

  • 南宋末权臣太师、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贾似道

    贾似道(1213年-1275年),字师宪,号悦生、秋壑,浙江天台藤桥松溪人。贾涉之子,生母胡氏是贾涉的小妾。宋理宗时权臣。“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同理可知,疾风骤雨之下,忠奸能愚,无从遁形;南宋权臣贾似道,玩弄权术头头是道,理政治军路路不通,到头来,对国事为害极深。巨蠹

  • 西辽乃蛮部的太阳汗子:屈出律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屈出律

    屈出律(?1218),西辽乃蛮部的太阳汗子。简介屈出律因受到成吉思汗打击失掉地盘而到西辽投靠古儿汗(即耶律直鲁古),1211年趁古儿汗出征在后方发动了叛乱,联合花剌子模推翻古儿汗,夺取西辽政权。1218年,成吉思汗命哲别进攻西辽。屈出律逃至巴达赫尚(位于今天的塔吉克共和国境内)后,被当地伊斯兰教徒

  • 元朝大儒文馆大学士:郝经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郝经

    郝经(1223年1275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宋末元初著名大儒。生平六世祖郝从义是理学家。生于金末乱世,随父逃难到河南鲁山,又迁往顺天府(今河北保定),“家贫,昼则负薪米为养,暮则读书”。顺天府左副守帅机贾辅聘为家庭教师,又在蔡国万户张柔府作馆师,&ldq

  • 明朝开国将领大将军宋国公:冯胜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胜

    洪武五年(1372年),征讨王保保,徐达、李文忠皆战不利,唯独冯胜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其女婿朱橚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

  • 唐朝宰相“南安四贤”之一同平章事:姜公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公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

  • 姜公辅一生有哪些成就?姜公辅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公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