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南安四贤”之一同平章事:姜公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南安四贤”之一同平章事:姜公辅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3/12/18 15:15:54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唐德宗信任。建中四年,发生泾原兵变和朱泚之乱。姜公辅护驾献策有功,授谏议大夫、同平章事。言辞触怒皇帝,罢为太子右庶子,再贬泉州别驾。唐顺宗即位,授吉州刺史,未及上任,卒于泉州九日山,追赠礼部尚书。

姜公辅的对策,对于君道治道,对于如何治理好国家,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看法和见解,主要内容有以下数条:

一是以舜禹汤为君主的榜样。对策开门见山,首谓:“臣闻尧舜之驭寓也,以至理理万邦,以美利利天下。百姓犹惧其未化也,万邦犹惧其未安也,乃复设谤木,询谠议,不敢满假,不敢荒宁。……臣闻禹称善人,不善者远矣。……夫中于道者,易以兴化;失其道者,难以从宜。事爽其分,则一毫以乖;事审其分,则殊途同归。计岁者非一时而可用,致理者非一日而成功,但立法于制事之初,望化于经年之外,使损益鉴于兴替,寒暑渐于春秋,何忧不均理于羲轩,同光于尧舜?”相传尧舜时在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臣民在其上写谏言,此木牌称为谤木,又称诽谤木或华表木。姜公辅希望德宗效法尧舜禹汤,行正道,纳正言,近善人,远奸佞,如此方可使君民同心,上下一德,从而达到国大治、民大安的目的。

二是认为戎狄轻而寡信,贪得无厌,对之难以礼义和,恩泽抚;主张充实国力,加强国防,发展经济,广揽人才。只要国家强大,则不必以边患为虑。姜公辅在这里是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立场、观点出发,提出对待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方针,暴露了儒家的大汉族主义思想。《左传·闵公元年》载管敬仲言于齐侯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左传·襄公四年》载晋侯的话说:“戎狄无亲而贪,不如伐之。”这此言论,代表了儒家的一贯看法。姜公辅受“内诸夏而外夷狄”思想的影响,所以也宣场起“戎狄轻而寡信,贪而无亲”来了,不足为怪。他主张发展生产,加强国防,并提出了类似屯兵、屯田的具体措施,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

三是提倡礼义,实行富民政策,利用厚生,与民休息,广庶类,勤农桑,崇教化,重贤才。“夫奸邪生于豪杰,廉耻生于礼义。礼义立,熟有不耻且格乎?衣食足,孰有背义趋利者乎?臣以为遂其富利之业,申其仁义之利,则外户不扃矣。”儒家认为人民生活富足是进行礼乐教化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富而后教,才易于使人向善,遵礼守法,收以良好的效果。孔子曾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7]。《论语·子路》篇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显然,姜公辅直接继承了这一思想。孔子之后,孟子荀子等人都主张先富后教。

四是赞扬德宗厚德载物,恩泽被及草木禽兽,诚为德政。例如,“捐金玉于江湖,反珍奇于薮泽”,就是指德宗罢贡献,放舞象,出鹰犬等措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而且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环境伦理学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姜公辅又引《诗经·大雅》所说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希望德宗慎终如始,贯彻到底。言辞虽然委婉,意思却很明确,颂扬之中,隐含警告。可惜德宗并没有认真听取姜公辅的规谏,有始无终,竟把国家政局搞得一塌糊涂。姜公辅的警告,果不幸而言中!

从思想行事来看,姜公辅属于儒家学派是无可置疑的。但他和当时安南大多数文人学者一样,信奉三教同源之说,对佛教和道教都有好感,并不采取排斥态度。《新唐书·姜公辅列传》记载:“陆贽为相,公辅数求官。贽密谓曰:‘窦丞相尝言,为公拟官屡矣,上辄不悦。公辅惧,请为道士。”安南文人学者一般认为,进可以儒术应世,退可以道术养身,儒道两家是相通的,各有各的长处和适用范围。看来姜公辅也信奉并且实行这样的思想观念。

标签: 姜公辅

更多文章

  • 姜公辅一生有哪些成就?姜公辅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公辅

    姜公辅(730-805年),字德文,爱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祖籍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甘谷)。唐朝时期宰相、“南安四贤”之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九真姜氏。进士及第,起家校书郎,授右拾遗。召入翰林学士、京兆户曹参军。颇有才干和器识,敢于言事,深得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刘从一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从一

    刘从一(742年-785年),字从一,广平郡(今河北鸡泽县)。唐朝时期宰相,礼部侍郎刘令植之孙,京兆少尹刘孺之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进士及第,授校书郎、渭南县尉。得到宰相常衮信任,迁监察御史。宰相卢杞执政时,他迁侍御史、刑部员外郎。建中末年,授吏部郎中、普王元帅判官。

  • 唐朝宰相御史大夫、同平章事:乔琳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乔琳

    乔琳(?~784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人,匈奴族。唐朝时期宰相。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进士及第,授成武县尉,迁监察御史、巴州司户,历任南郭县令、果绵遂怀四州刺史,进入郭子仪、张献诚、鲜于叔明的幕府。唐德宗继位后,授御史大夫、同平章事,成为宰相。缺乏宰相之才,迁

  • 唐朝宰相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萧复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萧复

    萧复(732年788年),字履初,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唐朝宰相,玄宗朝宰相萧嵩之孙。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初为宫门郎,累官为太子仆。唐代宗时期,担任歙、池、常三州刺史,与萧定、张镒并列天下政绩第一。唐德宗即位之后,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

  • 如何评价关播?有哪些与关播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关播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唐朝宰相,自称汉寿亭侯关羽之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六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吏二部侍郎等职,后迁刑部尚书。建中三

  •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关播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关播

    关播(719年-797年),字务元,卫州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唐朝宰相,自称汉寿亭侯关羽之后。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关播进士及第,历任淮南节度从事、卫佐评事、右补阙、河南府兵曹、淮南节度判官、滁州刺史、六部员外郎、河中少尹、给事中、刑吏二部侍郎等职,后迁刑部尚书。建中三

  • 对马燧的评价如何?马燧有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燧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祖籍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岚州刺史马季龙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扶风马氏。少时博览群书,攻读兵法战策,颇多谋略。安史之乱时,力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历任

  • 唐朝中期名将河东节度使司徒兼侍中:马燧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燧

    马燧(726年-795年9月4日),字洵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人,祖籍扶风郡(今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唐朝中期名将,岚州刺史马季龙之子。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出身扶风马氏。少时博览群书,攻读兵法战策,颇多谋略。安史之乱时,力劝范阳留守贾循倒戈,事泄逃脱,历任

  • 卢杞对政治、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哪些与卢杞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卢杞

    卢杞(?-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人(今河南滑县西南),唐朝宰相。 出身范阳卢氏,卢怀慎之孙。唐代著名奸相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卢杞初官拜清道率府兵曹,后被召入京城,任鸿胪寺丞,迁殿中侍御史、六部员外郎,出任忠虢二州刺史。 唐建中二年(781年),授御史大夫、京畿观

  • 唐朝宰相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卢杞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杞

    卢杞(?-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人(今河南滑县西南),唐朝宰相。 出身范阳卢氏,卢怀慎之孙。唐代著名奸相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卢杞初官拜清道率府兵曹,后被召入京城,任鸿胪寺丞,迁殿中侍御史、六部员外郎,出任忠虢二州刺史。 唐建中二年(781年),授御史大夫、京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