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侯方域简介,侯方域性格是怎样的

侯方域简介,侯方域性格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336 更新时间:2024/2/6 16:03:32

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侯方域性格是怎样的的故事, 一起来看看吧。

侯方域(1618年-1654年),字朝宗,号雪苑、杂庸子,河南商丘人,明末清初著名人,与汪琬、魏禧合称“明末清初散文三大家”。与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合称“明末四公子”。与陈贞慧交情尤深。孔尚任《桃花扇》戏剧,即方域爱情故事。

侯方域是明末世族子弟,户部尚书侯恂之子,行三。祖父侯执蒲及父辈都是东林党人,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被黜。

侯方域师从倪元璐,性格豪迈不羁,文章风采,著名于时,好戏曲,朝宗“身自按谱,不使一字讹误……脱或白雪偶乖,红牙稍越,曲有误,周郎顾,闻声先觉,虽梨园老弟子莫不畏服其神也”[1]。为复社成员。史可法多尔衮的回信《复多尔衮书》即为方域任职可法幕府时捉刀。

崇祯十六年(1643年),镇守武昌的左良玉扬言就食金陵,一时人心惶惶;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以侯恂对左良玉有恩,请侯方域假托父亲的名义致书退之。不料与复社成员有仇的阮大铖趁机诬陷侯方域与左良玉联络,是要做内应。侯方域避祸宜兴,借住在陈贞慧家中,仍在弘光元年(1645年)一月被逮捕而卒获释。

遭逮之际,侯方域以家眷托陈贞慧,并为儿女定亲,从此两不相负。不久阮大铖入弘光朝廷为官,继续迫害复社人等,将陈贞慧逮捕入狱;侯方域以数千两银游说高官,才使陈贞慧获释。

入清后,侯方域参加科举,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晚年悔此举,著《壮悔堂文集》明志。《清史稿·文苑》有传。[2]

清初作家孔尚任撰《桃花扇》剧本即是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

侯方域性格是怎样的

我们从孔尚任的戏曲作品《桃花扇》中了解了侯方域。但是侯方域并不只是停留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我明末清初的历史真真正正地出现过这样一位人物。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生于官宦之家,这给侯方域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侯方域像

侯方域父亲累官至户部尚书,叔父累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祖父官太常卿。侯方域就是在这样一个掌握着朝政权力的家庭,自小养尊处优,过早耳濡目染了官僚的习气,侯方域少年之时就已经初具豪侠之气。侯方域从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家学氛围浓厚,诗学文化在侯方域身上渐渐积淀,聪颖过人。

侯方域虽年少,却忧国忧民,发出“天下且乱,所见卿大夫,殊无足以佐中兴者,其殆不救乎!”侯方域不得不说是一位青年才俊,气盛志高,虽有儒雅之气,但是恃才傲物,豪侠任性。

在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中,侯方域敢爱敢恨,性格直率,与李香君情投意合,敢于冲破世俗,结为连理。但是在明朝式微,国家危在旦夕的环境中,侯方域性格中尖利的硬刺,在历史沉浮中,渐渐被抹去棱角。

侯方域在仕途遭遇挫折,与阮大铖之间恩怨纠葛,生活逐渐落魄,南明式微,侯方域报国无门。在三十多岁时,为碌碌无为的自己感到愤恨与苦闷,感慨自己“平生可悔者多矣”。在37岁时,侯方域因对李香君思念成疾,为国家兴亡悲愤不已,后来便离开了人世。

侯方域人物形象简介

侯方域是在清朝戏曲家孔尚任《桃花扇》作品中的人物,但历史上确有其人。

侯方域和李香君

孔尚任在文中对侯方域的人物形象是与历史人物相融合,同样地侠气满怀、敢爱敢恨、忧国忧民、才华横溢。就像孔尚任提到的“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并可解嘲。虽稍有点燃,亦非子虚乌有之比。”

孔尚任突出了侯方域对李香君的感情至死不渝的人物形象。在当时的年代,李香君虽是“秦淮八艳”之一,但是依旧是青楼女子。侯方域对李香君痴情不变,不惜自己身陷囹圄,依旧对李香君牵肠挂肚。侯方域的形象俨然一位难得的重情重义的男子。

在《桃花扇》中,侯方域协助安抚叛乱军队,缓解军事冲突,以此体现了他有着经世才能、为官之质,胸怀一颗强烈的报国之心的人物形象。

《桃花扇》还表现了侯方域文人特有的人物形象。侯方域与文学先锋,从小耳濡目染,是有着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南明式微时,侯方域积极复社,继承东林党人的主张,把为君为民作为基点,提倡“致君济民”、“复兴古学”、“务为有用”的思想。

综上,侯方域的人物形象由《桃花扇》中的描写,平面变得更加立体了。侯方域的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交织着个人与时代的烙印。历史沉浮,个人颠沛流离在人物形象的变化上表现地淋漓尽致。

侯方域人物简介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他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是东林后裔,逝世于顺治十一年,人生在三十七岁那年画上了句号,但是侯方域在明清之际依旧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

侯方域戏曲形象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侯方域所经历的年代正式明末清初黑暗、动乱的年代。朝政动摇,百姓民不聊生。生在官宦世家的侯方域,自小眼睁睁目睹父辈宦海沉浮,深谙当朝典故、洞察时事。“官二代”的侯方域有着世家公子生性豪放不羁的性格,交游甚广,饱览诗书,才华横溢。侯方域与冒襄、方以智、陈贞慧志趣相投,以诗会友,合称“明末四公子”。

在二十八岁那年,血气方刚的侯方域为清朝镇压农民军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农民起义当中去。

侯方域作为散文家,自然少不了给后世留下的文学作品。35岁那年,侯方域过了而立之年,感慨自己过去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在自己提名为“壮悔堂”的书房里,写下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文集。

侯方域更为我们所知,是因为清朝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就是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从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个历史人物身上,反映了清朝建立,南明灭亡的兴衰历程。

人生虽短暂,但是侯方域依旧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笔。

标签: 侯方域

更多文章

  • 太平公主简介 太平公主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的名字在历史上没有被确切地记录下来,后人根据相关文献认为李令月是她的名字。作为家中的老小,太平公主除了受到其兄长的爱护,武则天和李治也特别疼爱的这个女儿。在政治思想上,她受到母亲武则天的影响,从小就受到政治环境的熏陶,埋下了其从政的伏笔。太平公主共参加了三次比较重要的政斗,一度影响了唐朝的政

  • 徐敬业简介 徐敬业讨武曌檄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徐敬业

    徐敬业简介徐敬业,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赐姓李,史称李敬业,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扬州叛乱的主谋,出生年月不详,逝于公元684年,是在叛乱中被部将所杀。徐敬业 画像徐敬业,为唐朝开国将领李勣的孙子,父亲李震早亡,因而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英国公,徐敬业从小才智过人,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

  • 毛利元就死时的那句话 毛利元就辞世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毛利元就

    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都留下了不少辞世诗,当然辞世诗不一定是临时前写的,也不是什么遗言。虽然不排除伪造的可能,但这些诗词中也有不少是对说者一生的总结,比如毛利元就的这一首就非常有意思。求得知己便如迟开的樱花,尚存有昨日春天的花香。无夜月入鹫山,令吾名至云高处。毛利元就辞世诗第一句话是说自己死时的心态。

  • 织田信长和浓姬的爱情 斋藤归蝶和织田信长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和斋藤归蝶(又名浓姬)的婚姻属于政治联姻,斋藤归蝶虽然是正室,但由于没能为信长诞下子女,史家对其着墨也就很少。但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依然可以推测,信长和浓姬的感情还是不错的,比起爱人,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战友。斋藤道三号称美浓的蝮蛇,以阴谋盗国闻名天下,原来他只是个山城卖油商人出身的,在侍

  • 毛利元就的另一面:战国枭雄亦为风流雅士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是日本战国时代的一代枭雄,所以很多人很容易对他形成刻板印象,认为他定然是一个糙汉子,事实却恰恰相反。毛利元就不仅是一员悍将,同时他也是一名谋士,在学问、文艺方面也非常有才能,特别是和歌、连歌的才能更是出类拔萃。说起毛利元就(1497~1571),首先让人想起的是他从安艺国吉田三千贯的一介国

  • 斋藤归蝶和战国三夫人 斋藤归蝶的死亡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斋藤归蝶

    斋藤归蝶是日本战国枭雄织田信长的正室,和前田松、浅野宁宁并称为“战国三夫人”。关于她的下落,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有说法认为在斋藤家覆灭之后,她被信长流放,也有说法认为她早已故世,究竟如何,早已不可考证了。以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开始,到元和元年(公元16

  • 斋藤归蝶身世 斋藤归蝶名字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斋藤归蝶

    斋藤归蝶的父亲是日本战国时代美浓国的大名斋藤道三,母亲为斋藤道三的正室小见之方。斋藤道三一生四度易名,女儿出生的时候,他还是长井利政,所以,斋藤归蝶的原名为长井归蝶,这个名字的寓意是绮丽的蝴蝶。斋藤归蝶身世斋藤归蝶是日本战国时期大名织田信长正妻,父亲为斋藤道三,母亲为正室小见之方。1549年时,嫁

  • 毛利元就和织田信长谁更可能统一日本 毛利元就与尼子经久谁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毛利元就

    很多人喜欢将毛利元就和织田信长拿来比较,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如果毛利元就早生30年就没织田信长什么事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就像“毛利元就和织田信长谁更可能统一日本”这一问题一样,很难得出确切的答案,毕竟二人并没有交手过,倒是“毛利元就与尼子经久谁更强&rdqu

  • 毛利元就的死因 毛利元就的三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晚年身体开始衰落,后来终于支撑不住倒了下去。根据相关史料,毛利元就的死因很有可能是食道癌。毛利元就长子早在他之前死去,不过他的另外两个儿子都不是凡才,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并称“毛利两川”,都是战国名将。毛利元就的死因毛利元就在晚年身体开始衰弱,曾经找足利义辉医师曲直

  • 施蛰存简介 施蛰存是哪个流派 施蛰存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施蛰存

    施蛰存原名施德普,出生浙江杭州,是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影响。施蛰存简介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原名施德普,字蛰存,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