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北宋名将李继隆生平 李继隆结局 李继隆子女 李继隆战绩

北宋名将李继隆生平 李继隆结局 李继隆子女 李继隆战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470 更新时间:2023/12/8 21:31:38

在北宋朝百年的抗击外族战争史上,杰出将领犹如璀璨群星,但有资格被列入宋理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的北宋武将只有四人,李继隆位列其中,另三人是曹彬潘美曹玮。由此可见李将军在北宋武将群体中的地位以及显赫战功。

李继隆字霸图祖籍上党。父亲是著名的北宋开国将领李处耘。李继隆的妹妹经赵匡胤撮合嫁与赵光义为妻,后来就是著名的明德皇后。李继隆之弟李继和后来是镇守西北边防的名将。因李处耘和赵匡胤的结拜大哥慕容延钧不和,李继隆虽有才华,却屡遭压制,少年时代的李继隆只好每天游猎练武等待机会。

南征北战

开宝年间,宋太祖平定后蜀后由于叛军和盗贼猖獗,于是募兵剿匪。李继隆年方弱冠就毅然从军,校军场上他每射必中受到赏识,被任命为果、阆州监军。慈母见到年轻的爱子将要远征不免非常担心,找来一些当年丈夫的老部下辅佐李继隆。没想到李继隆一口回绝道:“是行儿自有立,岂须此辈,愿不以为虑”,就此踏上了漫长的征途。军人的生涯充了危险,蜀道更是艰难,在胜利归来的路上李继隆连人带马掉入了山沟,幸运的是给一棵树挂住了,人马无恙被救了上来。

随后李继隆和三百士兵被派到长沙去剿灭数千名当地的蛮族,武器只有刀和盾牌。但是年轻气盛的李继隆冒着蛮族不断施放的毒箭身先士卒,以伤亡100多人的代价打败了敌军。战斗中他的手臂被敌人的毒箭贯穿,危在旦夕,好在部下搞来了解药才得救治。这一战李继隆以勇猛传遍了全军。宋太祖听闻后对其赞赏有加,南征金陵后就派李继隆负责水路运输补给。唐军全力攻击宋军的水运,但李继隆屡屡击败南唐水军,并且斩杀了敌军一位高级将领,有力的保障了宋军补给。

宋太宗对北汉的战争开始后李继隆一如既往“奋以先登,勇常冠军”,在攻打太原西城时一次敌军投石机投出的石头,正好落在他身边,一位随从亲兵当场被击中身亡,但他仍然毫无惧色从容战斗在第一线。北汉在宋军的打击下终于投降。李继隆为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北汉灭亡后,李继隆作为先锋参加了幽州战役,起初连连获胜,可惜高粱河之战,因为宋太宗失误导致宋军大败。战后李继隆因为战功被命为镇州都监。辽军随后转入反攻,契丹人派出耶律休哥和韩匡嗣带领大军直抵满城。宋军按照太宗皇帝的部署分为八阵对峙,宋军有人提出八阵的部署力量过于分散,应该改为二阵,但是宋军大将崔翰犹豫不决,恐怕违反了太宗的命令不好交待。当时身为监军的李继隆当场表示“事有应变,安可预定,设获违诏之罪,请独当也”。有了李继隆拍胸脯,宋军于是大胆的做了违背太宗意图的正确变阵。一场大战过后辽军惨败,被斩首万级俘三万。太平兴国七年辽人再次卷土重来,辽景宗亲率三路大军南下。李继隆跟随名将潘美迎战于雁门,潘美以曹光实为先锋击溃了辽军。李继隆和潘美乘胜追击,攻破了敌军二十五寨,斩首三千余级,俘获万人追击到辽境内的灵丘才返回。同时其他各路宋军也捷报传来,崔延进破敌于唐兴斩首数千级,斩杀辽军大将太尉奚瓦里,府州折家军也取得了胜利,辽军损失惨重入侵计划全面崩溃!

雍熙二年党项人李继迁诱杀宋军名将曹光实,攻陷河西三寨,银州等地进围抚宁。李继隆又赴西北讨伐党项,他和王诜等浊轮川一战杀敌五千,李继迁狼狈逃走。收复银州后宋军再破悉利族,斩三千余级,出开光谷西杏子坪降三族首领析八军等三千余众。岌伽罗腻十四族不愿归顺,李继隆与尹宪发动攻击,俘斩七千余级。战后李继隆以辉煌战功被加封为环州团练使。

雍熙三年宋太宗发动了第二次幽州战役。李继隆作战勇猛攻克固安、新城,涿州,俘获契丹将领一名。可惜宋太宗和曹彬的错误,宋军遭到了惨败,各路人马伤亡惨重。但李继隆部队“军成列,虏不敢击”,有秩序的撤到了宋境,在定州驻扎。当时有数万败兵溃散到定州,形势混乱,李继隆按照太宗指示,从容的安置败兵,受到太宗的表彰,改任侍卫马军都虞候、武州防御使。

同年冬辽军反击全线展开,宋辽战于河间君子馆,宋军刘廷让领兵数万迎战,以沧州都部署李继隆一万精兵为援。由于天寒冰冻宋军弓箭无法张开,刘廷让受到辽军重创死者数万。李继隆和沧州副都部署王杲领兵赴援途中遭到辽军优势兵力袭击,虽然王李二人顽强抵抗杀死了大批辽军,但终究寡不敌众。李继隆考虑到气候等形势对宋方极为不利,果断下令退保乐寿。李继隆的撤退命令是完全正确的举动,但此却成为刘廷让推托责任的把柄。战后太宗震怒下令李继隆赴京对其进行调查,但事实很快大白天下,李继隆无罪释放。端拱元年李继隆终于被任命为宋军定州都部署,不过他面对的局面是险恶的,宋军精锐几乎在一年前的歧沟关和君子馆两战中丧失殆尽,《长编》记载“缘边疮痍之卒,不满万计,皆无复斗志,河朔震恐”。

双雄争锋

端拱元年冬,辽军再次大举入侵,攻克涿州,陷长城口。李继隆领兵北上增援不敌耶律休哥,宋军退保北平寨。耶律休哥领八万精骑继续南下,陷满城,南下祁州。李继隆再次赴战,路上遇敌激战之后斩获不少,最后依据宋太宗指令退保唐河。耶律休哥的精锐铁骑也没闲着,如风雷一般迅速扑向了唐河。面对辽军凌厉攻势,李继隆一面招来镇州都部署郭守文增援,一面在北岸设下二千名伏兵准备背后偷袭。耶律休哥不愧为名将,很快发现了宋军伏兵,他首先对宋军伏兵实施攻击。李继隆见情况有变立即下令荆嗣出战救援,荆嗣杀入重围救出伏兵,迅速退到河边,把军队分为三阵,背水抵抗。辽将耶律休哥亲率骑兵主力登上烽火台求战,然后全力冲击。勇将荆嗣顽强抵抗,战斗拉锯了好几个回合后,荆嗣军抵敌不住且战且退撤到南岸和李继隆主力会合。辽军见势迅速杀过河桥。李继隆的部下袁继忠见此慷慨陈词道“今强敌在近,城中屯重兵不能剪灭,令长驱深入,侵略他郡,虽欲谋自安之计,岂折冲御侮之用乎?我将身先士卒,死于寇矣”。但黄门林延寿等却拿出太宗皇帝不许出战的诏书。李继隆早已下定决心一战,他喝斥道“阃外之事,将帅得专焉。往年河间不即死者,固将有以报国家耳。”他下令田敏带领其数百名静塞骑兵来到阵前,“静塞”这个番号是大宋精锐骑兵部队,史载:“近世边郡骑兵之勇者皆习干戈战斗而不畏懦者也,闻虏之至,或父母辔马,妻子取弓矢,至有不俟甲胄而进者。”田敏不负众望带着骑兵“摧锋先入”。李继隆,荆嗣,郭守文乘势掩杀,辽军大败,横尸遍野,宋军一直追击到满城,斩首一万五千级获马万匹。战后辽军南下的势头被初步遏制。大将裴济本来和李继隆不和但此战摒弃前嫌奋力拼杀,和敌人短兵相接,战后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端拱二年耶律休哥再率三万铁骑南侵,旨在切断威虏军的补给。宋朝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建议放弃威虏军。李继隆表示反对,他召集镇,定,高阳关精锐万人,毅然出发运粮,归途中渡过徐河后遭到耶律休哥追击。李继隆派麾下大将尹继伦偷偷进至辽军后背。到了凌晨尹继伦乘耶律休哥不备,突然从背后袭击辽军,辽军正在用餐不及防备,顿时陷入混乱。尹继伦杀入辽军指挥部,劈面一刀,耶律休哥手臂差点被砍断,狼狈逃窜,但辽军毕竟人多,很快组织反击,尹继伦渐渐支持不住,连连败退。此刻李继隆和大将王杲,范廷召领兵杀到增援。辽军败状据《宋史》记载“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宋军追击了几十里,辽军在曹河遭到宋军孔守正伏击,又死伤不少。徐河战后,宋辽战争的形势为之一振,此后十年辽军没敢再次大举进攻!

老骥伏枥

淳化年间西北党项李继捧反宋。李继隆再次出征,部下认为宋军兵少不如先在石堡城休整待情况而动,李继隆却说:“径入夏州,出其不意,彼亦未能料我众寡。若先据石堡,众寡已露,岂复能进”宋军迅速行动开赴夏州,李继捧被擒拿。至道二年李继隆再次征讨李继迁,虽然打了不少胜仗,但因部署欠周密加之粮食不足,遗憾的未能彻底消灭李继迁。至道三年李继隆重建了镇戎军,这个要塞在以后的宋夏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真宗即位后,官至殿前都指挥使的李继隆因为卷入了拥立楚王的政治风波,被罢去实权。咸平四年望都之战宋军失利,朝野震动。李继隆雄心不已,多次上书,阐述边境形势和对策,并且要求再次披挂出征。真宗虽然抚慰了一番,但还是有点猜忌,没有赋予军权。咸平五年西北战场局势恶化,李将军的挚友裴济在灵州战死,灵州陷落。景德元年,李将军其妹明德太后病倒,她希望能见李继隆一面,皇帝批准了这个请求。可能是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政治麻烦,李继隆只能忍住悲痛在妹妹的寝宫门口拜笺。当年九月明德太后病逝。正当遭受接二连三打击的李继隆还沉浸在悲痛中,契丹发动了宋辽历史上关键一战“澶渊战役” 。辽军二十多万人绕开唐河,天雄军等要塞后来到黄河北的澶州威胁汴梁。终于宋真宗决定征召李继隆出山,这时的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将了。澶州背靠黄河说是个要塞但是城墙矮小,“亦无敌栅战格之具”。李继隆大军到达后因为城池太小无法守城,只好城外驻扎,他了解了地形后,马上挖深壕沟,然后方圆几十里埋下鹿角,将数千辆辎重车卸去一个轮子,“重叠环之,步骑处其中” 。辽国萧达赖到后以精锐骑兵从西北角攻击宋军,宋军石保吉部赶到增援李继隆,双方在澶州城下展开激战,辽军溃败,宋军追杀十多里才停下。一天夜里李继隆得到间牒情报次日辽军将要有所行动。李继隆据此设下了伏弩,次日果然萧达凛来到阵前视察准备进攻,宋军伏弩激发,萧达凛中箭身亡。萧大王一死辽军士气低落被迫停战和宋达成了盟约,终于长达20多年的宋辽战争宣布结束。战后李继隆也不居功自傲,谦虚的把功劳归于石保吉。

四十年的战争生涯使得李继隆已经伤病缠身,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谥号忠武。

李继隆少年从军,参与了宋朝开国以后大多数重要战争,一直到宋辽战争结束,也就离开了人世。记得电影巴顿将军里有一段话:他就是为战争而生的人,战争的结束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这句话也正是李将军一生的写照。李继隆勇敢,果断,为人刚直,机智多谋,宋太宗赞扬他有“七擒之智”。李继隆的业绩应当为世人所传颂

标签: 李继隆

更多文章

  • 南宋名将毕再遇生平 毕再遇结局 毕再遇子女 毕再遇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毕再遇

    八百年前的五月(公元1206年),两淮大地阴雨连绵,在望不到边的泥泞中,十万宋帝国正规军在金军铁骑的追击中,如潮水般狼狈而逃、丢盔弃甲。在这漫山遍野的仓皇大溃散中,独有一支军队,军容严整,气势如虎,于惊涛骇浪中溯游而上,一杆大旗在血雨腥风中烈烈作响,旌麾所指,十荡十决。这杆大旗上书“毕将

  • 三国时期东吴全公主孙鲁班生平 孙鲁班子女 孙鲁班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鲁班

    全公主,即三国时吴国大帝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可不要把这位公主“孙鲁班”与工匠“鲁班”混淆。更何况历史上的巧匠鲁班,本名也并非“鲁班”,而是姓公输名般。因为他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常被称做“鲁般”,般班通用,最后

  • 东汉皇太后灵思皇后何莲生平 灵思皇后结局 灵思皇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灵思皇后

    到汉灵帝时期,东汉帝国已经是政治衰败的末世了。往日国家政治体制运作所遵循的法则,已成为某些政治集团攫取利益的依据,再不能按照往日的面目发挥效力。出于对眼前短期政治利益的追逐,几乎所有的政治集团都在这一末世的大拼杀中陷于没顶之灾。东汉灵帝思皇后何氏,本来就缺乏政治经验和行政能力,她在这一背景下步入东汉

  • 柳宗元的作品 柳宗元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柳宗元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包括寓言、传记、诗词、骈文等。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

  • 曾巩《局事帖》作品赏析 曾巩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巩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世称“南丰先生”,嘉祐二年的进士及第,曾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史官修撰、太常寺兼礼仪事等职,卒于1083年,谥号“文定”。曾巩局事帖《局事帖》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传世墨迹,为曾巩62岁那年写

  •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的诗有哪些 曾巩的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巩

    曾巩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曾巩在散文、诗词、书法、校藏书籍等方面都颇有造诣。曾巩的诗曾巩的主要成就在文,亦能诗。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

  • 曾布的夫人子女 如何评价曾布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曾布

    曾布因王安石和韩维的举荐而得到宋神宗的重用,担任过宰相、判司农寺、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然而其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贬,最终死于润州,时年72岁。曾布的夫人子女夫人:魏玩,字玉汝,自幼博览群书,尤以诗词见长,编有《魏夫人集》,封鲁国夫人,人称魏夫人。魏玩自幼聪颖,博涉群书,才思敏捷,工诗尤擅词

  • 张方平王安石关系如何 如何评价张方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方平

    张方平曾任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知制诰等职,著有《乐全集》四十卷,曾反对任用王安石,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张方平王安石张方平曾反对启用王安石、反对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朝见皇上,极力证明新法的害处,说:“老百姓好比水,可以使船浮起,也可以把船淹没

  • 张方平简介 张方平与苏轼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方平

    张方平是北宋名臣,与苏轼、苏洵父子交好,待苏东坡视如己出,为救苏轼不顾一切,且对苏家父子有知遇之恩,苏轼也尊称其世叔伯。张方平简介张方平(公元1007年公元1091年),字安道,号“乐全居士”,谥“文定”,北宋大臣,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人。景祐元年

  • 范缜的作品 关于范缜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范缜

    范缜出身一个士族家庭,但南北朝后家族开始衰弱,所以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范缜一生坎坷,加上性格耿直、不惧威胁,晚年亦不平顺。范缜的作品《南史》载范缜有文集十五卷,《梁书》则记为十卷,大都散佚。存世有《神灭论》、《答曹舍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等四篇,收于《弘明集》与《全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