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吉备真备的出生时间 吉备真备生平简介

吉备真备的出生时间 吉备真备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94 更新时间:2023/12/25 1:14:29

我们知道,吉备真备大致生活于日本奈良时代,曾在圣武朝、孝谦朝、淳仁朝、称德朝以及光仁朝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其政治巅峰处于称德朝和光仁朝时期,但关于吉备真备具体的出生时间却由于没有史料依据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日本历史上这位伟大政治家、学者的生平。

吉备真备的出生时间

关于吉备真备的生年,说法不一。有的辞典、书籍中记述为生于公元694年,显然没有史料根据。在日本史料和中国学者著的日本通史中,主要有两种说法,即生于693年说和生于695年说。日本权威专家宫田俊彦教授根据吉备真备本人在宝龟元年(即770年)向光仁天皇的《上文》中的自叙:“在天平宝字八年(764年)正月时,从真备生年计来已达七十岁”,证明他生于持统天皇九年(695年)是准确的,而在日本有的史书中称吉备真备逝世时(宝龟六年,775年)年达八十三岁,是错误的。

吉备真备生平简介

少年时赴唐留学

695年(持统天皇9年),下道真备出生于备中国下道郡也多乡(八田村)土师谷天原(现在的冈山县仓敷市真备町箭田)的一个下级武官之家。他自幼异常勤奋,是大学寮中的优秀生。

716年(灵龟2年),下道真备被选为遣唐交流生。717年(养老元年),与阿倍仲麻吕(晁衡)、大和长冈及学问僧玄昉等随多治比县守为首的第九次(即第二期二次)遣唐使团,入大唐朝拜、交流。在长安鸿胪寺,下道真备就学于四门助教赵玄默。在大唐近19年,下道真备研究唐代的天文、历法、音乐、法律、兵法、建筑等知识,均有较深造诣。

回国与再赴大唐

回日本的路上虽然漂流到了种子岛,但仍在735年(天平7年),下道真备携带了众多的典籍回到日本。回国后,下道真备任从八位下,受到圣武天皇、光明皇后的宠幸。

同年,升为正六位下,并被任命为大学助,指导400多名学生学习大唐的先进文化。

736年(天平8年),下道真备升为从五位下,出任中宫亮。737年(天平9年),下道真备升为从五位上,兼任右卫士督。

738年(天平10年),橘诸兄出任右大臣,开始执掌日本政权,下道真备与同时回到日本的僧玄昉一起受到重用,下道真备开始兼任右卫士督之职。

740年(天平12年),下道真备升为正五位下。这一年,欲除掉下道真备和玄昉的藤原广嗣在大宰府掀起叛乱,不久被镇压(藤原广嗣之乱)。

741年(天平13年),下道真备作为东宫学士向皇太子阿倍内亲(后来的孝谦天皇、称德天皇)传授《汉书》和《礼记》。

743年(天平15年),下道真备升为从四位下,转任春宫大夫,东宫学士如旧。

746年(天平18年),下道真备受赐吉备朝臣之姓。

747年(天平19年),吉备真备卸任春宫大夫、东宫学士,传任右京大夫。749年(天平胜宝元年),吉备真备升为从四位上。

750年(天平胜宝2年),孝谦天皇即位,藤原仲麻吕开始专权,吉备真备被贬职为筑前守,之后又被贬职为肥前守。

751年(天平胜宝3年),吉备真备被选为遣唐副使。752年(天平胜宝4年)吉备真备以遣唐副使身份随藤原清河大使第二次朝拜大唐,与阿倍仲麻吕再会。使团抵长安后,唐玄宗曾接见吉备真备,并赠他银青光禄大夫称号,离大唐时唐玄宗赠诗相送。使团于753年(天平胜宝5年)至扬州拜访著名高僧鉴真,对其日后东渡有所影响。同年,使团启航回国。这次使团途中漂流到了屋久岛,但最终和鉴真大师一起平安的回到了日本。

政治颠峰及逝世

754年(天平胜宝6年),遣唐使团回到日本,吉备真备转任大宰大贰,升为正四位下。

756年(天平胜宝8年),为了防卫新罗,吉备真备在筑前修筑了怡土城。758年(天平宝字2年),吉备真备奉命在大宰府防备大唐的安禄山之乱。

761年(天平宝字5年)吉备真备兼任西海道节度使。764年(天平宝字8年),吉备真备被任命为东大寺的营造长官,于70岁时回到平城京(今奈良)。藤原惠美押胜(即藤原仲麻吕)掀起叛乱之际,升为从三位,作为中卫大将指挥讨伐军,以镇压叛乱之功(藤原仲麻吕之乱),于765年(天平神护元年)被授予勋二等。

766年(天平神护2年),称德天皇(孝谦天皇重祚)任命道镜为法王时,吉备真备就任中纳言,大纳言藤原真楯(藤原北家)去世后又就任大纳言。

769年(神护景云3年),吉备真备升为从二位,转任右大臣,中卫大将如旧。此时吉备真备与左大臣藤原永手(藤原北家)一起执掌朝政。地方豪族出身而被破格提拔,出人头地,以学者的身份位至大臣的,在日本近代以前,只有吉备真备和菅原道真两人而已。

770年(宝龟元年),称德天皇去世前后,吉备真备通过妹妹吉备由利(藤原仲麻吕之乱后,与兄长吉备真备一起受到称德天皇信赖,作为亲信担任典藏之职),得到独自出入称德天皇寝宫的权力,向群臣传达称德天皇的旨意。此间,奉称德天皇之命掌握军事大权的藤原永手和吉备真备得以成功扳倒法王道镜。

《日本纪略》、《水镜》中提到在称德天皇去世后,吉备真备欲拥立文室净三(天武天皇系的庶流)及其弟文室大市为称德天皇的继承人。失败后,吉备真备叹息:“长生之弊,逢此失败之耻”。当时藤原百川(藤原式家)在暗中活跃,使白壁王(光仁天皇)被最终立为太子。但是,关于这次即位并没有被记载入《续日本纪》。

光仁天皇即位后,吉备真备以年老为理由提出辞职的申请,光仁天皇只准许其辞退兼职的中卫大将之职,仍然慰留其右大臣之位。771年(宝龟2年),吉备真备再请辞,得到许可。775年(宝龟6年)吉备真备去世。

标签: 吉备真备

更多文章

  • 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 吉备真备的主要著作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吉备真备

    吉备真备是日本奈良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他曾经出任过两次遣唐使,将诸多大唐的先进文化传播到日本 ,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很大的贡献。吉备真备不仅对《养老律令》进行删削修订,还曾精心著述《私教类聚》以整理自己的思想观点,这些作品都为后世非常重要的研究史料。吉备真备的文化贡献735年(天平7年),

  • 俄国第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和彼得一世的情感历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叶卡捷琳娜一世

    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她的丈夫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彼得一世,而更重要的是她不仅出身十分卑微、相貌稀松平常,而且目不识丁。可这样的她却赢得了彼得大帝的青睐和信任,以至于后世对两人的情感历程非常的好奇。1712年,彼得大帝与一名出身贫寒的女子举行

  • 爱新觉罗·载漪简介 对爱新觉罗载漪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载漪

    爱新觉罗·载漪是惇亲王奕誴之子、道光皇帝的孙子,被封为端郡王,他是义和团事变祸首之,其子溥儁曾被慈禧立为大阿哥,打算废黜光绪而立之。爱新觉罗·载漪简介爱新觉罗·载漪(1856年8月26日-1922年11月24日),清朝宗室,道光帝旻宁之孙,惇亲王奕誴之子,

  • 载漪贝勒的子女 载漪和左宗棠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载漪

    爱新觉罗·载漪和光绪皇帝是堂兄,儿子溥儁还差点成了光绪的继承人,义和团事变后他成了罪魁祸首之一,被清政府流放新疆,直至张勋复辟才重获自由。载漪贝勒的子女载漪的妻子是慈禧太后的二弟叶赫那拉·桂祥的三女(桂祥第二女是清德宗孝定景皇后,亦即宣统朝时期的隆裕太后)。据《爱新觉罗

  • 庚子被祸五大臣许景澄简介 如何评价许景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许景澄

    许景澄是清朝末年政治家、外交家,曾主持中俄帕米尔交涉、抵制了意大利侵占浙江的图谋,又协助李鸿章创办中国近现代海军,曾任驻外公使、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庚子被祸五大臣许景澄简介许景澄(1845年1900年),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

  • 阮玲玉简介 阮玲玉为什么自杀 阮玲玉自杀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阮玲玉

    阮玲玉简介阮玲玉简介上提到阮玲玉生于公元1910年的4月26日,原名叫阮凤根,是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著名的影星。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用安眠药自尽,享年仅25岁。阮玲玉照片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祖籍在广东的香山县,阮玲玉的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阮玲玉在孩提时期就开始跟着母亲去为别人做帮佣,虽

  • 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郁达夫是怎么死的 郁达夫死亡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郁达夫

    郁达夫是怎么死的郁达夫死亡之谜,至今仍未解开。曾经一名日本宪兵承认郁达夫已惨遭迫害,这名日本宪兵并指出他们掩埋郁达夫的尸身的地方。后来研究郁达夫经历的工作者,几乎翻遍了新加坡都没有找到郁达夫的骨骸。郁达夫雕像既然这名日本宪兵所言不实,那么郁达夫是怎么死的呢?1945年8月29日,本在房间中和好友商量

  • 金王孙是谁 金王孙怎么死的 金王孙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金王孙

    金王孙是汉朝槐里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但是在历史却对他有所记载,那么金王孙究竟为何能被历史所记呢?因为金王孙是汉武帝刘彻的生母孝景皇后的前夫,也就是说如果金王孙不和王娡离婚也许就没有汉武帝了,那么这个金王孙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又为何要和王娡离婚,而他最后又是怎么死的?金王孙简介很多人了解到金王孙都是在电

  • 十大大器晚成的人物 姜太公72岁被拜为国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器晚成

    古时候怀才不遇的例子举不胜举,对于能名流后世的人而言其实成名先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了,即便是大器晚成的人至少也流芳百世了。10 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

  • 清朝后期两江总督刘坤一简介 新宁刘坤一坟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坤一

    刘坤一是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名将,曾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等职,是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他主张变法,提出兴学育才、兼采西法等主张。刘坤一简介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