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身兼后周北宋两朝宰相范质生平 范质生平 范质替赵匡胤写禅让诏书了么

身兼后周北宋两朝宰相范质生平 范质生平 范质替赵匡胤写禅让诏书了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071 更新时间:2023/12/14 0:00:35

公元964年秋季的一天,汴京城上空阴云密布,坐落在城中一角的鲁国公府内更是笼罩在一片沉闷和惨淡的气氛中。宋太祖赵匡胤突然驾临鲁国公府,他诏见了国公夫人并询问府中近况,夫人奏报说家中迎送供奉的盛物器皿不齐备。太祖当即命令翰林司将果床、酒器赐给国公府。然后,太祖进到国公内室,看着病卧在床,已经虚弱得不能起身拜谒的老臣,不由满腹辛酸,潸然泪下道:“爱卿身为宰相,却连必备家用器具也没有,为何要如此苦自己!?”病者回答说:“臣下从前身在中书门下,家中投有私人请谒,所一起饮宴的都是贫贱亲戚,哪用得上供奉物品的器皿,并非财力不及。”

这天,国公病情恶化,他以饱经世事沧桑的平静对跪在床边的儿子说:“我死后,不要请求谥号,不要镌刻墓碑。”不久,他便安然合上双眼,永远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位在乎平淡淡中死去、一生坎坷而充满传奇的大臣就是五代时后周的末代宰相范质。

乱世贤才 文章锦秀

范质(公元910年一964年)字文素,大名宋城(今河北威县东)人。他的父亲为范守遇,曾任郑州防御判官。一天夜里,范质的母亲梦见一位神仙送给她一支五色笔,第二天便生下了他。许是得了仙人的灵气,范质从小十分爱读书,并且天性聪颖明慧,9岁的时候便已能写一手好文章,13岁研究《尚书》,并教授学生。

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23岁的范质参加科举,当时是才名贯天下的翰林学土何凝为主考。何凝在看了范质的文章后大加赞赏,以第十三名取了范质,并把范质叫到跟前来对他说,“你的文章在众人之上,而我却让你屈居十三,只不过想你传承我的衣钵罢了。”范质听后深以为荣幸。

中了进士后,范质被忠武军节度使推举做官,任封丘县令。

当时,四方动荡,战乱频仍,后唐很快被后晋所代。晋天福年间,范质用文章谒见当朝宰相桑维翰,桑维翰十分器重他,即刻奏明皇上任命他为监察御史。后来,桑维翰镇守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南),又历任泰宁、晋昌节度使,便把范质带在身边做从事,让其帮忙协助主管政务。桑维翰再度为相后,范质升任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大约一年以后,范质被召为翰林学士,加受比部郎中、知制诰。

公元936年,石敬瑭以“儿皇帝”的身份建立后晋,但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却从未放弃南犯的企图。后晋开运元年(公元944年),辽兵终于大举南下,一路烧杀掳掠,势不可挡。开运三年十二月,辽军兵临汴梁城下,城中大乱。后晋出帝石重贵感到末日到来,绝望地在宫中放起了火,并发疯似地提起宝剑驱赶后宫中人跳人火中,被亲军将领薛超拦腰抱住。不久,卖国贼张彦泽从宽仁门外传入契丹主给太后的书信以示抚慰。出帝心里涌出一线希望,于是命令灭火,打开所有的宫门。出帝坐在御苑中和后妃哭得呼天抢地,召范质草拟降表,他口述道:“孙男臣重贵,祸事来临,神志迷惑;运数已尽,天命灭亡,现在和太后及妻子冯氏,全族大小都在郊野两手反绑而面向前,等待治罪。”此外,他派儿子镇守于宁(今河南濮阳县南),节度使石延煦、石延威镇守于信(今山东曹县西北),节度使石延宝奉上国宝一枚、金印三枚出城迎接。亲历了这一场屈辱的变乱,范质面对国家的沦亡而无能为力,感到一阵阵说不出的无奈和悲哀。耶律德光废掉石重贵,将其全家迁到建州(今辽宁朝阳境内)。此后,石重贵再也没有踏上中原的土地。

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原后晋许多大臣被掳至北方,范质侥幸得以逃脱,并因其才名被命为中书舍人。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河中、永兴、风翔府三个藩镇叛乱,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出兵平叛。战争过程中,朝廷每每下达的诏书都措词得体,军务处置也切合实际情况,郭威十分惊奇。一次,他问使者道:“这诏书是谁起草的?”使者回答说是翰林学士范质。郭威叹道:“他真是宰相的人才啊!”

刘知远死后,18岁的皇子刘承佑继位,是为汉隐帝。刘承佑年幼轻佻,专事荒淫,他十分不满枢密使杨分、史弘肇的倨傲跋扈,而喜欢善于谄媚的苏逢吉,他和亲信计议杀死了杨分和史弘肇二人,同时用苏逢吉为权知枢密院事,刘铢权知开封府,命刘铢杀郭威家属,并密遣使者赴澶州诛杀郭威,迫使郭威从邺(今河南安阳市)率领将校兵卒南下,清君侧,洗冤诬。隐帝为乱兵所杀。

郭威军入汴京,手下大肆杀掠,烽烟四起,京城大乱。于是,范质隐居在民间。一天,范质坐在封邱巷茶馆中,有一个相貌怪异丑陋的人走上前来对他作揖说:“相公不必担忧。”当时天气炎热,范质手中拿的扇子上书写着“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两句诗。那人说:“世上的酷吏冤狱,哪里只是大暑的厉害而已?相公将来一定要特别注意这个弊端。”说完便把那把扇子带走了。范质为这事迷惑了很久。一次,他偶然到了一座庙宇,看见一尊泥塑的小鬼,那样子就像在茶馆中见的人,扇子也在他手中,范质心里十分诧异。

郭威到京城等一切平定下来之后,便在民间寻访范质。那天,天降大雪,郭威终于找到了范质,一时喜出望外,立马解下身上的紫袍披在他身上。郭威命令范质起草太后诰令,迎接新国君的礼仪规则。虽然在匆忙间写成,范质的笔调、措辞还是十分得体。

后汉隐帝乾佑三年(公元950年),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范质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改朝换代 身不由己

公元951年春,后汉太后颁布诰令,授予监国郭威传国玺印,正式即皇帝位,是为后周太祖,改年号广顺,实行大赦,安抚百姓。

是年,郭威加拜范质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同时兼参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为中书省长官,唐中叶以来,凡任宰相之职者都要在其本官外加“同平章事”的尊衔,以行使宰相之权。太祖在郊外祭祀完毕后,又把范质进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门下省长官)、平章事、监修国史。在跟随太祖征伐高平(今山西晋城市)回来后,范质又加授为司徒,弘文馆大学士。这样,范质成了后周名副其实的宰相。

当初,范质刚进入朝廷为臣,成天手握书卷仔细研读,有人劝他不必如此辛苦,范质回答:“从前有善于看相的,说我将来会位及宰相。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不多多学习又怎么能胜任呢?”他精明敏锐,博闻强记,严守法律制度,在成为宰相后,保忠臣,举贤能,劝谏君王,改革弊政,确实为国家做了不少事。

范质刚做宰相,与冯道一起站在朝堂上,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宦海浮沉三十年,左右逢源,因而十分瞧不起初出茅庐的范质,暗暗观察他的行为。范质一开始主持政务便对手下说:“凡是处理政事,或者写报告奏折,都应亲自体察实际情况,否则便会文不符实,漏洞百出,为天下耻笑。”冯道听说后叹道:“真是识大体的人啊,我不如他。”太祖显德元年(公元954年)冯道去世,范质称赞冯道说:“太师德高望重,精研古道,才器雄伟,度量宏大,虽历经朝代变迁,人们也没有闲言碎语,好像大山那样岿然屹立,不可震撼动摇!”

早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后周太祖平定了兖州慕容彦的叛乱,打算诛杀兖州所有的将领官吏。翰林学士窦仪得知后约见冯道、范质共同朝觐太祖劝谏说:“他们只是胁从罢了,不应担这样大的干系啊!”于是兖州将吏得到了赦免。

枢密使、平卢节度使、同平章事王峻性狂妄急躁,晚年愈是变本加厉。广顺三年,他奏请任用端明殿学士颜衍、枢密直学士陈观取代范质、李毂为相,想翦除异己,架空皇上,太祖不予采纳。

公元954年,郭威逝世,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世宗仍用范质为相。范质每次起草诏书、下达诏令都严守法度,他命令各地方的刺史、县令一定要把清查人口、户籍作为当务之急。朝廷派遣使者到民间去巡视田赋和监狱诉讼的情况,范质都要把他们叫来当面告诉他们皇上忧国勤政,嘱咐他们要不负圣望,然后才打发他们出巡。当时的人都称他为贤相。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范质跟随世宗征讨南唐,诏令多是他亲手起草,南唐文人士子没有不为之惊叹折服的。世宗锐意进取,打算亲自到扬州。范质等重臣认为军队已经疲乏,粮食缺少,哭着劝谏阻止了世宗。不久,世宗因为一件事情恼怒窦仪,心存杀机。范质闻知后人谒请见。世宗知道他的来意,便起身回避他。范质急步走上去说:“窦仪是陛下身边的大臣,他的过错小,不该杀啊!”接着,他除去头上的帽子,一边叩头,一边声泪俱下:“臣身为宰相,却让陛下暴怒,错杀近臣,罪过都在臣一人身上啊!”世宗怒气全消,遂释放了窦仪。

显德四年(公元957年)夏,范质跟随世宗征伐寿州回来,被授以爵位和食邑。

范质没有忘记当年避祸市井时那位异人对他所说的话。他建议世宗说:“现在的法律条文繁复冗杂、互不统一,轻重没有依据,因而使得下吏相互勾结干尽恶事。”世宗于是命令他制定详细而规范的法律,范质尊命,遂编定了缜密的《刑统》。

标签: 范质

更多文章

  • 北宋开国功臣宰相赵普生平 赵普为何建议朝廷削弱地方势力 赵普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普

    在北宋初期,出了一个声名并非显赫的宰相。他并不是常出现在前台,而只是辅助君主在幕后出谋画策。然而,他所参与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却一直影响着宋朝三百年的统治状况,关系到国运民命的大问题。这位宰相就是赵普。后周判官 宋州书记赵普生于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卒于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字则平,原

  • 北宋作家程颢的简介 程颢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程颢

    程颢简介程颢,字伯淳,被学者尊称为明道先生,北宋时期人士,曾居住在中山,之后从开封迁移至现今的河南洛阳。程颢此人成就颇大,是颇为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及诗人,同时还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奠基者。程颢画像程颢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先历代都是出仕的官。程家时代都住在中山府,后在他的曾祖父出任尚书虞部员外郎时迁居

  • 韩愈简介 韩愈的生平故事 韩愈的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韩愈

    韩愈是古代著名的大文豪,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年少聪慧,能出口成章,挥笔成文,但是在考取功名的时候却没那么顺利,几次三番失败,直到第四次的时候才成功,在为官的时候也是屡遭贬谪。但是他对于后世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的。韩愈简介韩愈出身不差,是在一个官宦世家,但是在韩愈出生没多久父亲就死

  • 博尔忽生平 博尔忽和博尔术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博尔忽

    博尔忽生平博尔忽生平简介提到他是成吉思汗的部下,是成吉思汗在战场上捡回来的孤儿,由成吉思汗的母亲抚养成人,成年后长期为蒙古征战四方。博尔忽画像博尔忽有过很多个名字,作为蒙古大将,博尔忽生平中更多的是以神武的称号而著名,终生效忠于铁木真,为一统蒙古的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从军没多久,就在援救友军的战事中

  • 蒙古四杰之一的赤老温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赤老温

    赤老温资料赤老温资料相对比较丰富,让人们能大致了解到这位蒙古四杰的一生。赤老温的资料如下:赤老温剧照赤老温出身于蒙古草原的一个普通贵族之家,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救了铁木真的性命,因此受到铁木真的重用,而他的妹妹也成为铁木真的侧妃,因此赤老温的家族成为蒙古四大名门望族之一,权势登峰造极。赤老温一直跟随

  • 木华黎一生汗马功劳 木华黎结局 木华黎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木华黎

    木华黎简介木华黎,蒙古族人,是大蒙古国成吉思汗手下骁勇善战的大将,战功赫赫,辅佐成吉思汗成就了统一大业,因此他也是元朝的开国功臣。他还被世人称为大蒙古国的四杰之一。木华黎画像木华黎早期曾是成吉思汗堂兄的奴隶,后因被处死后归附成吉思汗,成为成吉思汗的手下。他以沉稳机智、骁勇善战而出名,颇受成吉思汗的信

  • 唐朝诗人张若虚简介 张若虚的诗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若虚

    张若虚简介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

  • 北宋救时宰相寇准生平 寇准结局 寇准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寇准

    寇准(9611023),北宋政治家。字平仲,华州下邦(今陕西渭南)人。太平兴国进士。淳化五年(994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4年)拜相。辽兵进攻宋朝时,他力排众议,主张坚决抵抗,促使真宗亲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与辽订立澶渊之盟。不久被王钦若排挤罢相,出任陕州知州。晚年又被起用,天禧四年(

  •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生平 范仲淹子女 范仲淹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范仲淹

    范仲淹,生于太宗端拱二年(989年)。 卒于皇祐四年(1052 年)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

  • 北宋清官包拯生平 包拯子女 包拯结局 包拯年收入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包拯

    近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今天,包公的形象仍然活跃于戏曲、小说和民 间传说里。官场生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 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 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