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的思想特点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的思想特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76 更新时间:2023/12/8 10:06:22

陈子龙是哪个朝代的人?据史料记载,明末坛殿军陈子龙与著名抗清义士夏允彝、夏完淳是同一时期的人,由此,陈子龙是哪个朝代的问题,当可迎刃而解,他是明朝人氏。

陈子龙不仅是明朝最后一位杰出的大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也是明末抗清义师中的领军人物。自崇祯十年得中进士后,明朝内忧外患情况日益严重,陈子龙常为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对大明朝的威胁而忧虑,因而毅然决定与好友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一同投身抗清救国行列,在日后的战斗中,他们所率领的这支抗清队伍为保明朝江山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弘光元年,满清大军进攻江南,夏允彝力战不屈,兵败殉国。陈子龙得悉好友殉国的噩耗,难掩悲痛之情。

随着清兵的步步紧逼,南京很快失陷,于是,陈子龙一边保存实力,一边联络太湖民众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坚持抗清救国,一边与夏完淳一同策反投靠清廷的明将吴胜兆,希望与之合作,一同举事。永历元年春,由于吴胜兆未举兵而泄密,导致浙东义师起义失败,陈子龙与夏完淳这批骨干人物先后被捕。

五月十三,陈子龙在被押解回南京的途中,趁守卫不注意时毅然投水殉国,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与军人的气节,所以,不管陈子龙是哪个朝代的人,他保家卫国、不惧牺牲的精神,都值得后人铭记。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

明末著名文学家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有关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的疑问由来已久,陈子龙既为抗清名将,又是云间诗词派的开创者,他在明朝文坛上的地位应该是世人公认的,然而无可否认,同一时期才学不输陈子龙的诗词名家还有很多,为何唯有陈子龙享有这等殊荣呢?

其实,说起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的问题,后代史学家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其一,就陈子龙本身的文学成就来说,他的诗词首先堪称一绝。

作为婉约派诗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陈子龙的诗词大多文笔流畅,意境瑰丽壮阔,独树一帜,颇具汉唐遗风,并对清朝的诗歌文学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和蒙作用,因而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

同时,力战清军,以身殉国的陈子龙也以一位文人的实际行动讴歌了爱国主义情怀,铸就了人与国同在,诗与国共亡的历史意义,其深明大义不甘受辱,宁死不愿变节的生死抉择,使得古雅风格分外凸现,高风亮节尤其感人,更为复古的明诗平添了一种高亢悲壮的“诗魂”。

据后世考证,陈子龙的诗多雄浑高华,睥睨一世,他所作的词亦妙笔生花,神韵天然,所以,从这几层意义来看,陈子龙自然可称作是明诗殿军,前人将他誉为明末文坛殿军,亦当属实至名归。

陈子龙思想的特点

陈子龙是明朝末期的著名文人,也是崇祯年间的抗清名将。众所周知,明清朝代更迭之际是一个颇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各种思想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击,因而生活在这个特殊时代的人们也能感受到多种思潮的影响。陈子龙作为这是时期的文学名家,他的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各种思想交融的特征,因而陈子龙思想的特点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和时代感。

在文学创作方面,陈子龙堪称独树一帜,他的诗词创作风格也趋多样性,既有沉雄豪迈的慷慨悲歌,亦不乏婉约柔美之梦幻意境。他的文风追慕六朝、盛唐时代,也大力倡导明七子复古主张,辞藻瑰丽,读来令人心境豁然开朗。而他的后期创作,则旨在继承盛唐诗歌创作反映现实的精神,所以内容多以感慨时事,关心民生,抒发政治抱负为主,亦为陈子龙思想的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有关文献记载,陈子龙后期的诗歌作品,寄壮阔情怀于字里行间,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七律诗尤其出色,无愧“明末文坛殿军”的美誉。

纵观陈子龙的一生经历,除了在文学造诣上多有成就之外,其主要贡献便是在明末的乱世中领导起义军积极抵抗清兵入侵,为保明朝江山呕心沥血,直至壮烈牺牲,此波澜壮阔的人生也从另一方面表现了陈子龙思想的特点,即为国家民族利益可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精神!

陈子龙怎么死的

明末抗清英烈、大诗人陈子龙怎么死的?有关陈子龙怎么死的疑问,近代历史学家也做过多方考证。

据史料记载,明朝崇祯年间,清兵大举南侵,陈子龙与同僚夏允彝及其子夏完淳一起积极投身抗清救国运动,于永历年春不幸兵败被俘。为全名节,陈子龙在被押解回南京受审途中毅然投水自尽,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志悲歌。由此可见,陈子龙之死,乃是为国殉节,杀身成仁,因而陈子龙亦成为中国古代一位颇具代表意义的文人爱国志士,他的事迹在今天依然广为人知。

《明史列传》中有关陈子龙怎么死的细节,描述得十分详尽。

崇祯十七年,自成攻破北京后,明朝大势已去,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身亡,与此同时,清军南侵的步伐更加步步紧逼,陈子龙遂率领浙东义师扼守江南,继续与清军抗衡。

永历元年五月,陈子龙准备与吴胜兆联手抗清,不料吴胜兆未举兵而泄密,致使浙东义师损失惨重,陈子龙、夏完淳等主要骨干人物皆被清军俘虏,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因而宣告失败。

在被押解回京途中,陈子龙不愿苟且偷生,于是趁看守不备,投水殉国,待清兵将其打捞上来时,陈子龙已气绝多时。

据说陈子龙死后,清军还曾残忍地将他凌迟斩首,弃尸水中。次日,陈子龙的门生王沄、轿夫吴酉等人在竹港寻回他的遗体,并具棺妥善殓葬,时年四十岁的陈子龙才得以入土为安。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及其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春秋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管仲,他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正是因为他协助齐桓公才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国才成为了春秋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但有很多人对管仲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管仲到底是谁?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齐国人,起初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商人。管仲从小家境贫寒,父亲早亡,所以他经商主要是为了赚取

  • 戴名世与桐城派文学,戴名世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戴名世生活在顺治与康熙年间,是当时的文学大家,著有《南山集》等,戴名世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后来与同是安徽桐城人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一起被称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在清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非常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的巨大,桐城派可以说领导了清朝期间二百年的文学潮流。戴名世是

  • 东晋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地区)人,一说是并州上党郡襄垣(今山西襄垣)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太平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长期以来始终代表着整个东亚,虽然起步晚于古巴比伦和古埃及,但是自秦汉时期以来奋力追赶,隋朝时期完成领先世界,到盛唐时独领风骚,再到繁华的宋朝,庞大的元朝,锐利的大明朝,直到大清中期,才被西方所超越。数千年来,华夏文明起起伏伏,虽然经历过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年乱世,经历了隋末乱战,也经历了五代

  • 中国历史上十大名人经典遗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1、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了北方。之后几经展转灭的大大小小数个诸侯。但与此同时枭雄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但终不敌曹操而败北,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之论,被刘备采纳了。果然说服了孙权后,凭借着诸葛亮,周瑜之智,以及庞统徐庶等的协助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此时,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丑女后妃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装影视剧中,后宫嫔妃们都是姿色一个赛过一个,各个都是国色天香,美丽动人,但是历史上的后妃其实并不都这么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丑。所以查了一下史书,总结出如下几位“丑女”后妃。1、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晋武帝之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由于是杨皇后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在选择太子妃时,原本选的是美貌的卫

  •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贤母 她们成为中国母亲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故事中,关于母亲的故事非常多,而其中这三则最为经典。 1、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的故事,不仅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教育文化的典范,也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母亲样板。几千年以来,没有另外一个母亲的教子故事超越她。尽管这个故事已经越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沧桑,但是,至今依然在人类的思想文化殿堂熠熠生辉。

  • 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的命运 ,哪个皇帝死的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漫长。因其漫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具有特殊的超稳定性”。但这种“超稳定性”,又恰恰伴之以内部的混乱和动乱,相互推翻的事从来相继不断。一方面是“稳定”而一方面是“频乱”,时时出现“你死我活”式的恶性变革,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每一个朝代的“王”,或曰“皇帝”,一开始“创基”

  • 史上不惧裸刑惨遭凌辱的6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史上统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罚,莫过于对女性施以裸刑了。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观形成后,中国人便开始以裸体为耻了,裸刑处决在夺去犯人生命的同时也在贬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剥光后处刑,除了贬低其身份之外还额外起了一个羞辱的作用。从古至今,有很多女性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这

  • 史上公认的三位商圣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从商朝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但被公认为“商圣”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白圭和胡光墉。1、陶朱公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韬光养晦之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但当勾践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