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独孤怀恩:独孤信的孙子,举兵造反却被李渊杀死

独孤怀恩:独孤信的孙子,举兵造反却被李渊杀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90 更新时间:2023/12/11 21:43:21

根据史书的记载,独孤信共有七个儿子,和女儿一样多,数量不算少,但质量就不怎么高了。长子名叫独孤罗虽然官职高位,但完全是靠着父亲的地位,以及妹妹的关系。至于其他几个儿子独孤罗、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也是靠着外戚的身份,才混到一官半职的。

到了独孤信家族的第三代,更是人才凋零,虽然由隋朝变成了唐朝,但开国皇帝李渊是独孤信的亲外孙,与独孤信的孙子们是表兄弟关系,所以独孤信的孙子依然可以混到一些闲散职务。但有一位独孤信的孙子,有点不信邪,也想举兵称帝,结果反而闹出笑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人名叫独孤怀恩,是独孤信幼子独孤整的儿子。独孤怀恩年幼时,隋朝已经建立,独孤伽罗非常喜欢这个内侄,于是将怀恩接到宫中,亲自抚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独孤怀恩学了点知识,但他更喜欢交朋友,“居财不訾,喜交豪猾博徒”。

虽然考不上科举,但怀恩毕竟朝中有人,于是做了雩县的县令,但没过多长时间,就因疾病被免去官职,此后一直赋闲在家。618年,独孤怀恩的表哥杨广被杀,隋朝灭亡,但他另一个表哥李渊却做了皇帝,怀恩依然是朝廷的外戚。

说实话,李渊对独孤怀恩不薄,先是封他做长安令,结果怀恩做的很好,“颇严明,如职而办”,于是李渊称帝后,封表弟为工部尚书。但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改变了独孤怀恩的命运,也激发了他的野心。第一件事,李渊经常让独孤怀恩领兵,结果屡遭败绩,“诏书切责,而怀恩稍怨望”。

第二件事原本只是一个玩笑,但让怀恩走上一条不归路。一次李渊与独孤怀恩聊天,李渊开玩笑说:“弟姑子悉有天下,次当尔邪?”表弟啊,你姑姑家的儿子都做了皇帝,接下来估计该是你的啦!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独孤怀恩心中暗喜,冒出一句话:“我家渠独女子富贵也?”

独孤怀恩不信邪,难道我们家只有女子才能富贵吗!说干就干,独孤怀恩开始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网络人才,比如解县令荣静、前五原县主簿元君宝等人,准备趁机起事。但独孤怀恩太傻太单纯,结果闹了个大笑话,还没采取行动,就被人举报了。李渊将表弟“缢死于狱,以首徇华阴市,籍入其家”。独孤怀恩一天皇帝还没坐上,就为自己的愚蠢丧命了。

参考资料:1.《旧唐书》;2.《新唐书》众所周知,独孤信家的女人都比较厉害,他的长女成为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成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母亲,也被追封为皇后,七女独孤伽罗则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独孤信虽然未得善终,但“三代外戚,何其盛欤”!那么问题来了,独孤信家的男人们到底怎么样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独孤信共有七个儿子,和女儿一样多,数量不算少,但质量就不怎么高了。长子名叫独孤罗虽然官职高位,但完全是靠着父亲的地位,以及妹妹的关系。至于其他几个儿子独孤罗、独孤穆、独孤藏、独孤顺、独孤陀、独孤整也是靠着外戚的身份,才混到一官半职的。

到了独孤信家族的第三代,更是人才凋零,虽然由隋朝变成了唐朝,但开国皇帝李渊是独孤信的亲外孙,与独孤信的孙子们是表兄弟关系,所以独孤信的孙子依然可以混到一些闲散职务。但有一位独孤信的孙子,有点不信邪,也想举兵称帝,结果反而闹出笑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人名叫独孤怀恩,是独孤信幼子独孤整的儿子。独孤怀恩年幼时,隋朝已经建立,独孤伽罗非常喜欢这个内侄,于是将怀恩接到宫中,亲自抚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独孤怀恩学了点知识,但他更喜欢交朋友,“居财不訾,喜交豪猾博徒”。

虽然考不上科举,但怀恩毕竟朝中有人,于是做了雩县的县令,但没过多长时间,就因疾病被免去官职,此后一直赋闲在家。618年,独孤怀恩的表哥杨广被杀,隋朝灭亡,但他另一个表哥李渊却做了皇帝,怀恩依然是朝廷的外戚。

说实话,李渊对独孤怀恩不薄,先是封他做长安令,结果怀恩做的很好,“颇严明,如职而办”,于是李渊称帝后,封表弟为工部尚书。但此时发生了两件事,改变了独孤怀恩的命运,也激发了他的野心。第一件事,李渊经常让独孤怀恩领兵,结果屡遭败绩,“诏书切责,而怀恩稍怨望”。

第二件事原本只是一个玩笑,但让怀恩走上一条不归路。一次李渊与独孤怀恩聊天,李渊开玩笑说:“弟姑子悉有天下,次当尔邪?”表弟啊,你姑姑家的儿子都做了皇帝,接下来估计该是你的啦!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独孤怀恩心中暗喜,冒出一句话:“我家渠独女子富贵也?”

独孤怀恩不信邪,难道我们家只有女子才能富贵吗!说干就干,独孤怀恩开始通过自己的朋友圈网络人才,比如解县令荣静、前五原县主簿元君宝等人,准备趁机起事。但独孤怀恩太傻太单纯,结果闹了个大笑话,还没采取行动,就被人举报了。李渊将表弟“缢死于狱,以首徇华阴市,籍入其家”。独孤怀恩一天皇帝还没坐上,就为自己的愚蠢丧命了。

标签: 独孤怀恩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泌如此出色,为什么在历史上不出名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泌,唐朝,风云人物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热播,剧中人物的原型被挖了一个遍,其中李必的原型已经被无数剧评肯定为唐朝中期名臣李泌。其实,历史上的李泌,远比电视剧中的人物还要精彩得多。纵观风云人物,出色的并不少,但从小红到老,活得如此潇洒,对当时局势影响如此深远的,恐怕也就李泌一人而已。李泌出身名门,从小就是神童,而且绝不是

  • 北宋名将党进是个逗逼!因击败杨继业而闻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朝,党进,风云人物

    党进,北宋著名将领。《宋史》记载:党进骁勇善战,曾两度征讨北汉,以击败北汉名将杨继业而闻名天下。除了差点俘虏杨继业,党进一生并没有别的什么大的功绩。最初为杜重威的家奴,后汉时期投军,后周时官至铁骑都虞侯,北宋初年任职铁骑都校,后历任副都军头、都指挥使、节度使等官职。党进出身卑微,不认识字,在担任禁军

  • 吕乂一开口就让1万士兵归顺蜀汉,他真的有那么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乂,三国,风云人物

    大家知道,在诸葛亮接手蜀汉的这个烂摊子之后,不仅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他还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实际上能够治理太平盛世的文官实际上也不够用,再加上自己北伐需要连年征战,因此他还需要一个人来保证后勤,那么,是谁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赏识,成为了杰出的税收官呢?原来,他的名字叫做吕乂(yì)

  • 她比乾隆小47岁,天天被翻牌子却未生一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循贵妃,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清朝乾隆四十年,惇妃汪氏给乾隆生下最小的女儿,后封为固伦和孝公主。当时,乾隆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老来得女,自然十分高兴,然而乾隆却并没有停下纳选妃嫔的脚步。就在和孝公主降生的第二年(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又选了一个比自己小47岁的女子,她就是后来的循贵妃。循贵妃姓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乾隆

  • 孙权处死陆逊,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陆逊,三国,风云人物

    陆逊,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参与了吕蒙袭取荆州,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为东吴政权的建立作出了杰出贡献。纵观陆逊的一生,他前半生是无比光荣的,得到了孙权的重用,但是晚年却被孙权逼死,不得善终。那么,在孙权逼死陆逊的背后,有何政治原因和时代背景呢?陆逊作为东吴的长城,为何孙权不惜自毁长城

  • 袁绍账下的四大猛将,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绍,三国,风云人物

    看过三国的都知道,18路诸侯讨伐董卓胜利后,这些联盟的友军就慢慢变成了敌对分子了,而当时各诸侯都有保留实力,袁绍一方当时讨伐董卓的时候,他的手下四大猛将都没带,关羽斩华雄的时候,袁绍还大言不惭的说,要是我手下颜良文丑在的话,五个华雄都不在话下。那么最后,袁绍的四大猛将下场又是如何呢?当时袁绍大军中四

  • 屡立战功的开国功臣蓝玉,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残忍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蓝玉,明朝,风云人物

    蓝玉,明朝开国功臣,他有胆有谋,勇敢善战,但这样一位屡立战功的名将,最后却被朱元璋残忍杀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蓝玉与徐达那些长期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人相比要差不少,他的主要功绩是建国后的南征北战,因此,蓝玉到了洪武二十一年他才晋升为凉国公。可是,之前

  • 周瑜一生功勋卓著,孙权为什么不给他封侯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周瑜,三国,风云人物

    大家都知道,周瑜可谓是三国乱世中真正的高富帅,迎娶了白富美,打赢赤壁之战后,彻底登上了人生巅峰。然而,就在周瑜雄心勃勃准备西征益州之际,却在路上去世了。《三国志》语焉不详,只有两个字:“病卒”!这里有一个疑问,即:益州(四川)不是刘备的吗,为何周瑜要攻打益州?其实,此时是210年,刘备是214年得到

  • 曹丕为寡妇写的一首诗,为何却被女子骂惨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丕,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时代群雄逐鹿,我们更习惯于关注兵以诈立的不世之略,以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回肠荡气,而往往忽略了流淌在战争之外的蓬勃文化。曹家三父子,在《三国演义》里受尽鄙夷,却在诗词世界被推崇备至,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洛神赋》、曹丕的《燕歌行》,的确代表了当时文化圈的最高水平。三曹之中,曹丕文学所受的评价

  • 樗里疾:历史上最早的丞相;胡惟庸,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丞相,风云人物

    丞相一般指的是辅佐皇帝、总领百官的最高级别官员,即百官之长,是除了皇帝以外的最大官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古代还有“宰相”这一个说法,但是,宰相实际上是古代对于辅佐帝王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而不是具体的官名。在先秦时期,各个诸侯国还有“相国”这一官名,相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