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当初如此大好的形势下 为何吴三桂最后还是失败了

在当初如此大好的形势下 为何吴三桂最后还是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71 更新时间:2023/12/12 20:28:20

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时候,全国形势一片大好。王辅臣在甘肃起兵,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尚之信在广州起兵,孙延龄在广西起兵,吴之茂在四川叛变,蔡禄在河北叛变,郑经在台湾响应。另外,还有四川的少数民族土司造反,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造反,青海墨尔根台吉造反,包括清朝的属国朝鲜也开始造反。可以说,大半个中国都造反了,清朝只剩下关外及中原地区。造反的各方,对清朝形成了一种包围的态势。

然而,在如此大好形势下,为什么吴三桂最终还是败了呢?他究竟是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吴三桂画像)

第一,吴三桂反清的理由不充分。

吴三桂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反叛清朝的。但是,天下人都明白,其一,清兵是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把他们放进来的。其二,南明的永历帝,是吴三桂追到缅甸去把他杀死的。吴三桂这“反清复明”的口号,能有多少人相信?

第二,响应吴三桂的藩镇虽多,但是与吴三桂同心的少,没有形成合力

所谓与吴三桂不同心,没有形成合力,又体现在三点:

一是藩镇各自为政,并不听吴三桂的号令。每一个造反的藩镇,所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且是眼前的利益,一时的利益,并没有从通盘上进行考虑,更不会服从吴三桂的指挥。比如甘肃的王辅臣,虽然他是从吴三桂身边走出去的,吴三桂也在极力拉拢他,请他出任总管大将军,但他其实并不听吴三桂节制。

(王辅臣剧照)

二是藩镇们在吴三桂和清朝之间摇摆不定,首鼠两端。其中,曾经多次反复的包括耿精忠、尚之信、王辅臣、孙延龄等等。可以说,除了吴三桂,以及老牌抗清将领郑经(郑成功的儿子),基本上都是投降了清朝,又反叛,又投降清朝。总之是摇摆不定。由此可见,藩镇虽多,真正与清朝硬碰的,却非常少。

三是吴三桂和其他造反藩镇之间为了自身利益,矛盾太多,大大消耗了自身力量。比如镇守广西的孙延龄,先受吴三桂的拉拢,举起反清大旗。但是在清朝的招抚下,又投降清朝,后来,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琮击杀孙延龄。孙延龄的部众有和吴世琮发生矛盾,攻击吴三桂军队,后来还成为吴三桂后方的心腹大患。可以说,内部的抵牾,严重消耗了反清军队自身的力量。

第三,吴三桂在战略上出现巨大的失误。

吴三桂在领兵北上的时候,他并不敢跨过长江,而是把兵力部署在长江以南,想依靠长江天险,与清军对抗。最后实现就算打不败清军,也划江而治的目的。但是,我们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政权,可以依靠长江,守住南方防线的。必须要深入中原腹地,才可以取得胜利。但是年迈的吴三桂失去进取心,不敢深入中原,因而失去进攻的好机会。

第四,清军对反叛的藩镇实施各个击破的方式。

清军的策略是,对各地反叛藩镇,以招抚为主。只要他们投降,就既往不咎,而且加官进爵,但是对吴三桂则坚决打击。再加上吴三桂与个藩镇关系没处理好,所以最终他成为孤家寡人。

(康熙帝画像)

第五,吴三桂最后阶段称帝,让他彻底失去民心。

吴三桂是打个“反清复明”的旗号造反的,表面上尊奉所谓明朝皇室后裔(朱三太子),实际上并没有尊奉任何一个明朝皇室后裔。这也罢了,毕竟有一点点说服力。但是最后阶段,他想过一把皇帝瘾,匆匆称帝(或者说“周王”)。这样一来,他便失去了两方面的支持。一是普通老百姓的支持,二是各反叛藩镇的支持。没有支持,谁还替他打仗?

可以说,在清朝分化瓦解及吴三桂自己作死的双重作用下,吴三桂走向了灭亡的边沿。

第五,吴三桂病死。

吴三桂在世,还可以利用自己多年来与各藩王之间的交情,取得一些支持,有一定的号召力。吴三桂一死,他的孙子吴世璠完全没有威望,最终众人如鸟兽散,被清军很快就击败铲除干净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清朝吴三桂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秀为什么会打赢昆阳之战?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秀,汉朝,风云人物

    在各路英雄反对新朝王莽的过程中,来自南阳郡的农夫刘秀,他的地位在早期是不高的。而太学生刘秀之所以能最终脱颖而出,开创了大一统的东汉帝国,与一场著名战役有关。这场战役,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天下已定。可王莽盲目崇古,推行的革新不切实际,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

  • 卫武公是什么人?卫国的爵位从侯爵提升到了公爵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卫武公,周朝,风云人物

    卫国,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帝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对于卫国来说,第一代国君康叔是周武王的弟弟。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也即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后,才彻底灭亡卫国。卫国先后建都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帝丘(今河南濮阳)、野王(今河南焦作

  • 关羽一生斩杀18员大将,唯独杀此人的时候后悔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三国,风云人物

    据统计,关羽是《三国演义》中杀死有名有姓的武将最多的人,颜良文丑等等一共十八个有名字的将领被他斩落马下,即便是曾经的万人敌吕布,杀死的武将也没关羽多。关二爷虽然杀死武将多,但他从来没有使用过暗箭等等肮脏手段,他大多和那些武将一对一的单挑。武将公平较量,无论输赢双方都不后悔,但关羽一辈子唯独杀了这个武

  • 为什么诸葛亮要“挥泪斩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风云人物

    《三国演义》,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根据无数事实写出来的三国历史,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值得骄傲的事情,四大名著作为一门学问,很多人都在研究,而在三国之中,最受到关注的就是诸葛亮,这一个举世无双的聪明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而挥泪斩马谡,在这之中,显示出了先生的人性,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

  • 沛县起兵,名望极高的萧何为什么没能让大家臣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萧何,风云人物

    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一生是颇具传奇色彩。原本是地痞无赖,最后却成为大汉的天子,这样的经历无不让人赞叹。刘邦能从农民一步步的成为帝王,离不开身边贤臣的帮助,比如萧何、韩信、张良等人。但沛县起兵是刘邦通往成功的一个起点,当时的刘邦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更是当地臭名昭著的无赖。而此时的萧何是沛县的

  • 她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她在历史上的描述是有短短几行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栗姬,风云人物

    历史上有很多废后,她们有的可恨,有的可怜,今天来说一说,历史的第一个废后,她就是孝景帝刘启的第一位皇后——薄氏。翻开史书,历史上描述这位皇后的言语并不多,短短几行字,就概括了她的一生,薄氏,名不详,她荣耀的一生,都只因为她的姓氏,她是孝景帝的祖母薄太后的远方孙女。说到这个薄太后,她算是个命很好的人,

  • 春秋前期晋国卿大夫:士蒍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士蒍,春秋,风云人物

    士蒍(生卒年不详,一说公元前716年-公元前660年),祁姓,士氏,名蒍(《史记》统一作蔿,《左传》统一作蒍),字子舆(《刘氏族谱》谓士蒍讳荣信,字世郎,又字博,号太光,称其为"世郞公"),春秋前期晋国卿大夫,晋献公时担任大夫。 晋国六卿之一的范氏以及随氏、彘氏、刘氏的共同祖先,杜隰叔之子。士蒍善于

  • 王政君资质平平为什么能稳坐后宫之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政君,汉朝,风云人物

    说起王政君这个女子或许你不清楚她是谁,但我想你一定知道中国古史中被人批评是妖后的美人赵飞燕吧,而王政君就是赵飞燕官方盖戳认证的婆婆。虽说这两人的婆媳关系不是不好,可谁知道她的儿子刘骜是真的爱上了赵飞燕。作为母亲和太后的王政君,再考虑到如果自己强行反对他们两个人的婚姻,也可能会导致儿子更加的叛逆,到时

  • 刘邦死后吕后权倾朝野却至死都没有称帝,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后,汉朝,风云人物

    "皇后",这一属于女性的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宝座,始于吕后,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在封建社会,女性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在社会上以及家庭当中都占据了主导地位。但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也有不少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做到了男子难以完成之事,甚至拥有比男子还高的权力,最出名的当数吕雉,武则天,慈

  • 赵幽缪王真的是昏君吗?他跟李牧的死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幽缪王,战国,风云人物

    一说到战国时期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大家一定会想到廉颇,实际上还有一个人廉颇赵奢等人皆不及他,他就是李牧。首先,李牧的赫赫功业是打匈奴。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奴威胁,屡败于匈奴,以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知耻而后勇。之后,仅仅一次,李牧就将匈奴打得几乎十年不敢南下。此战期间,李牧先是连败五阵,丢弃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