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刘伯温是如何逃脱的?

历史上朱元璋屠杀功臣时,刘伯温是如何逃脱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971 更新时间:2024/1/16 18:53:58

俗话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那么历朝历代的开国功勋中,有没有哪一位能逃脱被皇族收割的命运吗?答案是肯定的,大明王朝的开国元勋.刘伯温便是其中一个,能在疑心重重的朱元璋的魔爪下逃脱,刘伯温凭借得是什么本事呢?

01

少年及第,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乱世之中无奈归隐

刘伯温自小就聪明好学,12岁那年就成为了秀才,被乡里亲戚夸为“神童”。传说刘伯温在读《春秋》时,只读了一天便能倒背如流,私塾先生在讲解过程中刘伯温还能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先生都大为惊叹。

公元1333年,已经23岁的刘伯温饱读诗书,打算前往元大都参加科举考试,神童毕竟是神童,一次就考中了进士。但当时正值元朝末年,统治腐朽,地方上常年兵荒马乱,竟没有一个职位能给到身为进士的刘伯温。

刘伯温在家闲居三年之久,终于等来了朝廷派发的职位。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八品官员——高安县县丞,刘伯温也欣然接受。在当官期间,刘伯温谨遵儒家思想的教诲,帮助县令实施仁政,体恤百姓,高安县因此而得以在民无聊生的年代还欣欣向荣。

刘伯温凭借着出色的个人能力得到了远近乡亲们的爱戴,但有人爱就有人恨,那些被刘伯温处理过的豪绅恶霸对刘伯温厌恶至极,经常找关系诬陷刘伯温。就这样小小县丞没干几年,刘伯温就被辞官还乡了。

无官一身轻的刘伯温来到好友欧阳苏的故乡,这里山清水秀不受外面世界的打扰。他已经看清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的,所以就在这里隐居下来,每日吟诗赏景,顺便教一教山村里的孩子读书写字,也是一种悠闲惬意的生活。

02

三顾茅庐,朱元璋诚心打动刘伯温,开创大明江山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元朝末年农民起义进入到轰轰烈烈的阶段,朱元璋作为起义军中的一支,力量并不是很强大,所以他一直想招纳贤士,扩充自己的力量。有人给朱元璋推荐刘伯温后,朱元璋便派出人马去请刘伯温出山。

但刘伯温面对生灵涂炭的社会十分悲痛,不愿意参与到世俗权力的争夺之中。朱元璋见手下的人三番五次都请不出刘伯温,索性自己亲自前去邀请。在吃了两回闭门羹后,刘伯温也算是被朱元璋打动了,从交谈中刘伯温逐渐发现朱元璋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或许真的可以重建江山,还百姓们一个和平生活。

正如诸葛亮刘备感动效力蜀国一样,刘伯温打算辅佐朱元璋后也是兢兢业业地工作,在他的建议下,朱元璋多次以弱胜强,打赢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多方势力,最后击败了元军,开创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给了刘伯温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让他担任朝中重要职位。

这段时间是刘伯温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凭借着和朱元璋多年间走南闯北的感情和皇帝的信任,刘伯温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建设的建议,还流传下“劝君买善”的佳话。刘伯温为朱元璋写了一本《戊申大统历》,指出星象与王朝统治间的关系,建议朱元璋下诏罪己,勤加处理之前堆积下来的冤假错案,朱元璋无不一一照做。

03

从被信任到被猜忌,刘伯温一首诗点醒朱元璋

在明君与良臣的相互配合下,明朝统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力也蒸蒸日上。朱元璋太过于信任刘伯温,引起了其他朝中大臣的不满,于是在奸臣的嫉妒和打击中,朱元璋慢慢开始听信谗言,对刘伯温起了疑心,想要除掉他。

刘伯温是个聪明人,早年的县丞经历已然让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待在皇帝身边了,否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在适当的时机,刘伯温选择告老还乡,为了防止朝中奸臣进一步陷害自己,他将自己已经去世的消息穿了出去。

朱元璋来到刘伯温的老家祭奠,却看到院墙上有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刘伯温对朱元璋听信谗言杀害功臣一系列事情的看法,看完后的朱元璋感慨万千,想起以前刘伯温辅佐自己一步一步建立明朝的事情,便悔恨自己听信谗言,伤了刘伯温的心。

04

后来回到朝中的朱元璋没有戳破刘伯温已经死亡的谎言,放过了他,还追封刘伯温为太师,提拔他的后代担任要职。刘伯温则在家乡安度晚年,最终患病而亡,也算是躲过了开国功勋最后死在皇帝手里的悲惨下场。

和其他历史上有名的功臣相比,刘伯温的确是很幸运地逃过一劫。比如跟着刘邦打下大汉江山的功臣韩信,汉朝建立后一度被封为齐王,但风光无限的韩信不多久就被刘邦下令逮捕了,后来甚至还惨死在宫中。还有著名典故“杯酒释兵权”中,宋太祖赵匡胤不放心他的手下将领而夺去他们的兵权,虽然没有直接处死他们,但在严密监视下,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也是不可能的。

历史上对于刘伯温的评价,几乎和诸葛亮一样高。人们尊敬刘伯温,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平定天下的才能,更是因为刘伯温是个非常识时务的人,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施展才华,什么时候该悄然退场。即使有着功高震主的功劳,也不会对外人大肆夸耀,而这,也许就是刘伯温能够躲过宿命的根本原因吧!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在梁山排座位时,关胜真是因关羽而排在林冲之上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排名本来就是有猫腻的,这都是宋江和公孙胜吴用等人一手策划的,宋江作为梁山第三任寨主,为了创立自己的威信,坐稳老大的位置,为以后招安做准备,实施了梁山好汉大排位的策略。就关胜排在林冲之上的问题,一直是大家争论的话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关胜在水浒传中出场顺序的

  • 什么是陈家谷之战?陈家谷之战对北宋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扑朔迷离的陈家谷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穆桂英、佘太君、杨六郎、杨排风等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爱戴。杨家将的第一代当家人老令公杨业受人陷害,兵困两狼关,碰死李陵碑、为国捐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据此改编的京剧《碰碑》则是戏曲舞台上的常演

  • 在夷陵大战中,马良为何没指出刘备军事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马良,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夷陵之战,刘备之所以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东吴的陆逊往后撤,退到山上防守,把一片几百里的平坦空间让给刘备。刘备要想打吴军,只得在这样的平坦空间上扎营。结果陆逊采用火攻的方式,烧毁蜀军营帐,让蜀军溃不成军。接着陆逊率各部乘胜追击,最终打败刘备。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夷陵之战之所以打败,缺乏的就是谋略。一

  •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她到家后为什么会自杀呢?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匡胤,宋朝,赵匡胤,野史秘闻

    在历史长河中,赵匡胤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民间的名声是相当不错。关于他的传奇非常多,比如跟陈抟老祖下棋,输掉了华山。但最著名的恐怕就是赵匡胤千里送京娘了。话说赵匡胤年轻时,惹是生非这种事,一天不做几次,他都觉得不自在。所以,他大闹御勾栏,硬闯御花园,成

  • 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时权力有多大 年羹尧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年羹尧,清朝,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代年羹尧,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年羹尧当初的担任大将军,年羹尧的地位到底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年羹尧虽然进士出身,但是却极为擅长带兵打仗,可以说是一个文武兼备的人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在仕途上表现得极为突出,不到30岁就已经官至巡抚了。而正是看到了年羹尧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 刘备明明听到了汉献帝禅让,为何却匆忙选择自立为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中汉献帝一直是郁郁不乐,傀儡的角色。身为大汉皇帝,却先遭董卓胁迫,后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得势后,曹丕逼着禅让了皇帝之位。不过虽然没了皇帝的位置,毕竟曹丕还是封了个山阳公,在封国还能行驶皇帝的命令,职能。过得也挺快活的。但是这边刘备明明听到了汉献帝禅让,但汉献帝并没有死,为何就匆忙的

  • 探索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牧野之战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战史风云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牧野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战役,在优秀的将领的带领下,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为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经过一些战争的胜利,为后期建立新的王朝打下了基础,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吧。牧野

  • 夏侯霸为夏侯惇的儿子,作为曹操大将,为何投奔刘备的蜀汉阵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提到夏侯霸,或许不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连这个名字都几乎没听说过。而要是说到夏侯霸的爸爸和姨夫,那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作为和曹魏宗室关系密切的一位将领,夏侯霸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猛将夏侯渊;他的姨夫则是褒贬夹杂、争议极大的一代枭雄曹操。夏侯霸的人生历经坎坷,尽管身为名将、曹操外甥而取

  • 乾隆参加大臣葬礼,为什么把腰间的荷包留在大臣家?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清朝,乾隆,野史秘闻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冬天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乾隆在用过午膳之后,带上几名侍卫从紫禁城的西华门匆匆出宫,径直往西城的前井胡同而去。一路上,乾隆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他是去参加一位大臣的葬礼。这位大臣名叫兆惠,时任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御前大臣。在乾隆一朝,兆惠立下赫赫战功,猝然病逝,乾隆十分伤心,决

  • 开国功臣兼五朝元老,申屠嘉为何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开国功臣兼五朝元老,申屠嘉为何被气死?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申屠嘉不姓申,而是姓申屠,他是睢阳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申屠嘉力气很大,能够拉开强弓硬弩,所以他以材官的身份跟随刘邦作战。由于在楚汉战争中立下战功,申屠嘉被提拔为队率。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