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驱逐张仪和举鼎而死,秦武王这么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驱逐张仪和举鼎而死,秦武王这么做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3/12/29 18:50:09

秦武王赢荡生于公元前329年,其父为秦惠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谥号为“武”的君主屈指可数,且个个英武不凡,如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魏武帝曹操、宋武帝刘裕、清太祖武皇帝努尔哈赤等等,都是一代人杰,千古传颂。不过,就本文所要说的秦武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则不是一位优秀的君主。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前310年—前307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对于秦武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期有两件事情,备受争议,也即驱逐张仪和举鼎而死。

就张仪来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也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很多人看来,秦武王将张仪赶走,无疑是秦国的巨大损失。至于举鼎而死,则体现出秦武王只会追求武力的问题,也即作为一国之君,秦武王喜好比武角力,任用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皆得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气绝而亡,时年23岁,谥号为烈(悼)。不过,在笔者看来,秦武王做了两件事情,看似愚蠢,其实都有很深的目的!

首先,对于驱逐张仪和举鼎而死这两件事情来说,看似愚蠢,不过,这其实是被人误解的。换而言之,秦武王之所以做两件事情,显然是有深意的。一方面,就张仪来说,张仪(?-前309年),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宗室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和谋略家。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对于张仪来说,最著名的事迹,应该就是戏弄楚怀王了。

秦惠文王在位时,张仪为了瓦解齐楚联盟,往说楚怀王,答应归还楚被侵占之地,条件是要楚与齐绝交。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话,不听屈原等大臣的劝阻,断然与齐绝交。张仪看到计谋得逞,马上赖掉了归还侵地的诺言。也即张仪几乎没有花费什么代价,就成功破坏了齐国和楚国之间的关系,这为秦国各个击破创造了有利条件。不过,备受秦惠文王重用的张仪,却被之后的秦武王所驱逐。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武王之所以赶走张仪,不仅是个人喜好的影响,秦武王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就比较厌恶张仪,也是因为张仪的名声已经坏掉了。

在秦惠文王在位时,张仪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说,不仅激怒了楚怀王所在的楚国,也让魏国等诸侯国利益损失。在此基础上,张仪在山东六国中的信用已经破产了。对于秦武王来说,即便继续重用张仪,也很难发挥什么效果了。并且,继续重用张仪的话,山东六国很可能因为讨伐张仪这一共同的出发点,从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从这一角度看来,秦武王驱逐张仪,不仅不是愚蠢的举动,反而有助于改善秦国在山东六国之中的形象。当然,秦武王这么做,确实比较残忍,甚至可以说是卸磨杀驴了。不过,这也是为了秦国的利益。

另一方面,就秦武王举鼎来说,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武力。秦武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于是,秦武王任用了智囊樗里疾和谋才甘茂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专为自己的“问鼎”事业出谋划策。《史记》记载了这推心置腹的一刻: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史记·秦本纪》)为了窥探周王室,秦武王发动了宜阳之战,此战由甘茂率军攻打韩国的重镇的宜阳。

宜阳之战,是秦武王三年(前308)至秦武王四年(前307),秦国名将甘茂率军在韩国的国中重镇宜阳(今河南省宜阳县西)一带同韩国军队发生的战争。韩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宜阳,此战共斩首韩军6万。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秦取宜阳,韩国断为三,国力大衰。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国一统六国的里程碑。

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武王发动宜阳之战,或许初衷是为了方便自己来到周天子的所在地举鼎,但是,不管怎么样,因为攻占宜阳这一中原的门户,秦武王还是为了秦灭六国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来到东周都城之后,秦武王终于见到了象征着天子权威的九鼎。当然,正是因为想要举鼎,秦武王最终付出了性命的代价。诚然,这是一个鲁莽和愚蠢的行为。但是,这其实彰显出秦国争夺天下的志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周王室的地位,为后来秦国终结东周的历史奠定了基础。

最后,对此,在笔者看来,秦武王举鼎是有很深刻的含义,“大禹铸九鼎以象天下,今秦王举鼎,则天下谁属,不问可知”,九鼎意喻天下,秦武王嬴荡举鼎,直指周氏王朝,而非只是为了显示自己身强力大。对于秦国来说,因为地处偏僻之地,很长时间不受中原诸侯国的重视。特别是在商鞅之前,很多中原之地的人才,都不愿意投奔秦国。于是,秦武王悍然向周王室挑战,举起了象征天子的九鼎,不仅彰显了秦国争夺天下的志向,也透露出秦国即将取代周王室的态度。而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地位,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投奔秦国。

同样,贾谊的《过秦论》中也正面肯定了秦武王这位君主,贾谊表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这才有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总的来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才消灭魏国、韩国、赵国、齐国、赵国、楚国这六国。而这里面的“六世”,自然包含了秦武王这位君主。虽然在位时间只有四年左右,不过,秦武王依然推动了秦国的崛起和强大,为秦灭六国的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标签: 秦武王战国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孝武皇后:历史上第一个追封的皇后,还创造了三个最美成语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武皇后,汉朝,风云人物

    形容女子的美貌,我们的词汇总是非常丰富的,但是有两个成语使用的频率却是非常高,它们就是“绝代佳人”和“倾国倾城”。这两个成语的经常被使用在各种著名的女子身上,比如西施、妲己、杨贵妃、王昭君等等。虽然她们的颜值,毫无疑问当之无愧,但成语真正的主人,却被人淡忘,提及甚少。其实,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追

  • 十六国丞相王猛,能力比肩诸葛亮却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猛,十六国,风云人物

    公元354年,东晋征西将军桓温第一次北伐,一路上势如破竹,在蓝田击破前秦苻健数万大军之后,迫使苻健退守长安城内。然而,取得重大的胜利之后,桓温停驻在长安称东南方向的灞上,不再向前。某天,一位书生前来拜访桓温,书生虽然年轻,但举手投足之间显得气度不凡,面对着东晋数一数二的人物,依然不卑不亢,甚至在谈论

  • 乾隆在位时期为什么不杀和珅 嘉庆为什么着急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乾隆和嘉庆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乾隆在位时不杀和珅,嘉庆上位后就立刻处置了和珅?首先我们要了解和珅起初是不贪污的,他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得到乾隆的欣赏,一步一步走上来的,不是一开始生下来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海宁揭发大学

  • 士燮:三国时最低调的诸侯,被邻国封神祭祀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士燮,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时代,战火四起,群雄并立。许多割据军阀显赫一时,最后却基本都在乱世中丢掉性命,唯独有一个军阀非常特别,不仅长期偏安一隅不受打扰,平安地度过乱世,而且还被后世加封为王,至今仍被人们当做神灵祭祀供奉。此人名叫士燮。士燮,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祖籍本为山东,王莽篡汉时先祖为避祸举家搬迁至交州。经过

  • 曹魏皇帝曹髦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髦,三国,风云人物

    曹髦 ,字彦士,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司马昭弑君,是三国时曹魏甘露五年五月(260年6月)发生于曹魏都城洛阳的重要历史事件。公元260年,曹魏皇帝曹髦欲讨伐司马昭,却因王沈、王业的背叛而泄密,其本人被司马昭的亲信贾充指使武士成济弑杀于南阙。曹

  • 汉宣帝当初是靠霍光上位的 亲政之后又是怎么加强皇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对汉宣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宣帝刘询在亲政以后,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加强皇权的?汉宣帝刘询亲政后,面对霍氏家族起先采取的是隐忍蓄势,消除了霍光的猜忌。等到霍光死后,他也并没有着急。而是一步步树立了自己的个人权威,通过重用亲信,逐渐削夺霍家把持的权力。刘询是戾太子刘据的孙子

  • 尔朱英娥一生嫁了三任皇帝,结局凄惨悲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尔朱英娥,北魏,风云人物

    尔朱英娥一生嫁了三任皇帝。不过,依然有第四任皇帝想要求娶她。是她魅力无限,还是什么原因,为何能得到这么多皇帝的青睐呢?尔朱英娥生于北魏末年,她的父亲尔朱荣本是契胡部的大贵族首领,适逢兵乱四起,他趁机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精锐军队,得以成为朝廷拉拢的对象。在尔朱荣率兵镇压六镇叛乱后,魏孝明帝不仅许他以高

  • 历史上真实的拓跋焘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拓跋焘,南北朝,风云人物

    446年二月,拓跋焘亲自出兵镇压了盖吴起义,魏军进入长安。长安许多寺院占地面积很大,年轻力壮的僧徒在寺内种植麦子。御用的马匹大嚼嫩绿的麦苗,快活得高声嘶鸣起来。拓跋焘看了,大为高兴。寺院的住持们忙得团团转,在拓跋焘离寺后,拖住侍从官员,拿出美酒招待。官员酒醉饭饱,便随意在寺内逛荡。看到有几间紧闭的厢

  • 南宋名将吕文德简介: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和义郡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良妃出身低微,最后却险些成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良妃,清朝,风云人物

    在清朝的皇宫当中有一个叫做辛者库的地方,那里的奴才们跟外面的相比身份更加低一些,但他们并不是有罪的人,只不过是因为身份比较低位而已。在清朝不少妃子他们就出生于包衣,也就是辛者库。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这位清朝的妃子就是出自于辛者库的。在康熙统治的前期,在他的嫔妃当中,以共有五个是妃子,其中一个被封为良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