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拓跋焘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拓跋焘是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96 更新时间:2023/12/18 8:17:55

446年二月,拓跋焘亲自出兵镇压了盖吴起义,魏军进入长安。长安许多寺院占地面积很大,年轻力壮的僧徒在寺内种植麦子。御用的马匹大嚼嫩绿的麦苗,快活得高声嘶鸣起来。拓跋焘看了,大为高兴。寺院的住持们忙得团团转,在拓跋焘离寺后,拖住侍从官员,拿出美酒招待。官员酒醉饭饱,便随意在寺内逛荡。看到有几间紧闭的厢房,顺着缝隙往里一瞧,不觉吓出一身冷汗,原来里面堆放着大批弓箭和矛盾等兵器。官员不敢隐瞒,立即向拓跋焘汇报。拓跋焘火冒三丈,咆哮如雷:“沙门烧香念佛,何用这些东西?一定是和盖吴通气联络,作乱害人!”他下令将这个寺院的大小和尚全部砍头,并且彻底查抄寺院。查抄中又发现许多酿酒的器具,还有州郡长官和富人寄藏的无数财物,另有一些密室地窖私养着许多绝色妇女。酒、财、色都是佛门严格禁止的,拓跋焘见了,更为震怒。

自从444年正月北魏下达不准“私养沙门及巫觋”于家的诏书后,原先许多王公、大臣以及名门家中的和尚及巫觋只得离开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一部分还俗,一部分逃避去寺院,一部分被迫当兵服役。

可是诏书颁发半年多,皇太子拓跋晃仍奉沙门玄高为师,尚书韩万德还崇养僧人释慧崇在家。拓跋焘知道后怒目圆睁,将皇太子等狠狠训斥了一番。原先诏书规定私藏沙门者要灭门诛族,当然皇太子不能如此处理,因而也不宜单独惩办韩万德。触霉头的是那两个和尚,被抓起来斩首,让他们归天去了。

拓跋焘早年非常尊重一名高僧惠始。这个和尚大概修炼过印度瑜伽气功,运气后刀砍皮肉不伤,还能赤脚走在淤泥尘土之上而不沾一点污秽,因此人们传称他为“白脚师”。惠始从佛五十多年,每晚坐禅,从不寝卧,死后葬于平城的八角寺中。平城城内原先是不准尸体下葬的,这个规矩就此被打破(以后沙门习俗也是多殓于寺)。太平真君六年(445),拓跋焘重申禁令,城内不准埋葬任何人的尸体,就连他自己曾经极为崇拜的惠始的遗体(死后已十年)也必须移葬城外。移葬时,送殡的人多达六七千,一路上哭哭啼啼。拓跋焘听说此事,心里很不舒畅。

人们这样留恋和崇仰佛教,使拓跋焘和崔浩等异常愤慨。打从长安的僧寺内发现私藏兵器、财物、妇女后,他俩就商量着要借题发挥,给佛教来一个釜底抽薪,连根拔除。崔浩劝告拓跋焘道:“自从下诏不准私养沙门,已经两年多时间了。许多和尚居心叵测,藏身佛寺,私匿兵器,一定是准备伺机造反,不如斩尽杀绝,以得国富民安。”拓跋焘认为佛经与佛像是和尚借以欺骗人的东西,必须一起毁灭。于是他立即下令,先在长安开刀,杀尽和尚,销毁佛经,砸烂佛像。并通知在平城的留台,正式通令北魏全国各地,按照长安一样办理。

寇谦之从征于长安,他虽然是道教中兴的砥柱,但他认为佛、道二教相辅相成,道教从佛教学得不少东西,因而不主张灭绝佛教。他苦苦劝说崔浩要积点“阴德”,不能做得太绝,可崔浩不愿听从。皇太子拓跋晃是留在平城的监国,闻讯后再三上表,劝说父亲不要滥杀和尚,不要毁灭佛像,只要禁绝佛教,以后不准侍奉,佛教就可以自行消灭。拓跋焘根本听不进去,很快灭佛的诏书下达,大意说:“自古以来,中原没有这种不近人情、不辨黑白的浮夸说教。后汉荒诞的君王迷信邪说,以致礼仪之邦遭到破坏,天下常理深受扰乱。我要除伪定真,恢复伏羲、神农时代的治世,必须荡除佛教,消灭它的踪迹。从今以后,如果还有胆敢拜佛、制作泥塑木雕或铜铸佛像者,满门抄斩。只有非常的人,才能做出这样非常的事!不是我,谁能杜绝这种传了几个朝代的东西!现在明令通告诸位将领及刺史,焚烧毁坏所有的佛像佛经!沙门不论老少,一律活埋!”

这个诏书真如晴天霹雳!如果北魏全国立即执行,佛像佛经将毁于一旦,无数和尚都要送命。太子拓跋晃是崇佛的,多次劝谏无用后,利用他在平城监国的权力,让留台推迟发布了诏书。这样,各地听到这个风声,赶紧大显神通帮助和尚逃命,许多佛经佛像被秘密地收藏起来。诏书正式下达到各地时,“逃了和尚,逃不了庙”,所有寺院、佛塔都被摧毁。

诏书下达前,各地尤其在京师平城内,由于太子的庇护,很多和尚火速还俗,蓄起头发,娶了老婆成了家,能种田就务农,能做生意就经商,还有当官当兵的。有一个沙门法号昙曜的,誓死不肯退避,太子多次亲自劝说,他不得已才躲藏起来,但是还随身私带着法衣和佛经等。

崔浩异常厌恶佛教,但他的夫人郭氏却很崇佛,她私藏了许多佛经,还常常拿出来高声朗读。崔浩知道后大发雷霆,将佛经搜查出来,一把火烧得一页不留,烧后的灰烬又都丢到厕所中。郭氏暗自垂泪,伤心已极。崔浩的族弟崔模任荥阳太守,崔浩平时瞧不起崔模,言语之间常加凌辱。崔模是佛教的忠实信徒,灭佛后他将佛像置于粪土之中,作出丢弃的样子,却又偷偷摸摸顶礼膜拜。崔浩知道后大笑说:“对着胡神(指佛像)又跪又拜,臭了两个膝盖,脏了一个脑袋!”但想到崔模那副可怜相,也就未加追究。

恐怖气氛持续数年后,禁戒稍微松弛,不少笃信佛教的人暗下逐渐恢复了念经拜佛。在京都之外有些和尚又穿起法衣,三三两两举行佛事。但在拓跋焘去世前,佛教始终不敢抬头。北魏灭佛的四年后,魏军南征,抓到刘宋的和尚就装进铁笼,或示众后杀头。

标签: 拓跋焘南北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南宋名将吕文德简介:死后被朝廷追封为“和义郡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良妃出身低微,最后却险些成为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良妃,清朝,风云人物

    在清朝的皇宫当中有一个叫做辛者库的地方,那里的奴才们跟外面的相比身份更加低一些,但他们并不是有罪的人,只不过是因为身份比较低位而已。在清朝不少妃子他们就出生于包衣,也就是辛者库。今天小编给大家讲的这位清朝的妃子就是出自于辛者库的。在康熙统治的前期,在他的嫔妃当中,以共有五个是妃子,其中一个被封为良妃

  • 汉末三国时期曹操的五大谋士分别是哪些人?下场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华夏史上,武将和谋臣最为光辉的时期就是汉末三国时期。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他们是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和程昱,这五个人,基本代表了曹操谋士的最高水平,可以说是顶级的,这五个人,有的被逼自杀,有的英年早逝,他们当中,谁混得最好呢?这五人当中,最厉害的,应该是荀

  • 恪妃:清朝第一位汉妃,顺治还为她打破祖制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恪妃,清朝,风云人物

    大家都知道,清朝皇帝纳娶妃嫔的主要途径是选秀女,分别有八旗选秀与宫女选秀。不过,康雍乾时期,有一位不在旗的民籍汉女却被送入宫中,她们便是我们所说的“汉妃”。那么,你知道清朝第一位汉妃是谁吗?她就是顺治后宫的恪妃。早在顺治初年,孝庄太后就曾命令:“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然而,令孝庄太后没想到的是,

  • 南宋状元余复简介:常学习至“笔枯手成胝,眼稀目生晕”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历史上的周瑜是怎么死的 周瑜真的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瑜,三国,风云人物

    对周瑜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周瑜到底是什么样的?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被歪曲的历史人物有人说曹操在三国演义被黑的很惨,一个好端端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硬生生的给黑成,一个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奸雄。可比起曹操有一个人被黑的更惨,起码曹

  • 在中国古代,那些至高无上的君主有哪些落得饿死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萧衍,南北朝,风云人物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作为中国古代的君主,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是出于整个国家的最顶端的,但是就是这样的君主们,往往也会有难得善终的情况,而其中甚至包括最不可能的死法——被饿死。那么中国古代被饿死的君主有哪些呢?梁武帝萧衍梁武

  • 朱元璋登基后,在政治与军事方面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朱元璋,即明太祖,原名朱重八、朱兴宗,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后因灾变入皇觉寺为僧,25岁(1352年)时,参加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他先后击败了众多诸侯军阀,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了明朝,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

  • 12岁娶妻到21岁病逝 刘弗陵为什么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弗陵孩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刘弗陵12岁娶妻,为何直到21岁病逝也没有孩子?历史上,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只说是上官氏,并没有留下名字,所以我们暂且称她为上官皇后吧。由于父亲上官安和祖父上官桀的运作,上官皇后6岁就进宫了,她被封为了仅次于皇后的婕妤,没过

  • 慈禧和光绪死后,同治帝的遗孀瑜妃为何大闹皇宫?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瑜妃,清朝,风云人物

    在等级森严的皇宫里,妃子们都是规规矩矩,不敢说错一句话,不敢走错一步路,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否则稍不小心触犯祖宗规矩,就会遭到责罚,既然如此,在慈禧太后和光绪帝死后,为何同治帝的遗孀瑜妃不顾礼仪,大闹皇宫呢?瑜妃并不是个不懂规矩的女子,她本是同治帝的妃子,是知府崇龄的女儿,满洲镶蓝旗人,赫舍里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