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阿图尔·鲁宾斯坦有着怎样的艺术天分?他的风格是怎么样的

阿图尔·鲁宾斯坦有着怎样的艺术天分?他的风格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68 更新时间:2023/12/12 8:15:27

某些作曲家演奏家常会成为同义词,倒贝多芬之于史纳贝尔、德彪西之于纪雪金,以及肖邦之于图尔·鲁宾斯坦。在阿图尔·鲁宾斯坦灿烂而活跃的演奏生涯中;虽然演奏曲目非常宽广,但他却一再回首于肖邦这位专注于钢琴曲创作,并矢志将祖国波兰精神传诸后世的作曲家。

阿图尔·鲁宾斯坦天性慷慨,富于冒险精神,堪称当代最佳的西班牙音乐诠释者之一,他那阿尔班尼士“依贝利亚”(Iberia)绝妙无比的演奏更足以荣耀地所钟爱的西班牙,这也刺激史特拉汶斯基将“彼德洛希卡”改编为钢琴曲,阿图尔·鲁宾斯坦也是席玛诺夫斯基第二号钢琴奏鸣曲与后续许多品的世界首演诠释者:要是没有阿图尔·鲁宾斯坦的大力推广,维拉-罗伯斯(Villa-Lobos)的许多作品恐怕也没有得见天日的机会。虽然如此,在阿图尔·鲁宾斯坦大量的演出录音当中,却独缺完整的“依贝利亚”、“彼德洛希卡”和席玛诺夫斯基的奏鸣曲全集,殊为可惜。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肖邦演奏也受到他致力于新作品作风的影响。像阿图尔·鲁宾斯坦一样,在其演奏生涯中风格与手法有如此革命性转变的钢琴家,可说是少之又少。为求消弭大众对肖邦音乐有如沙龙花花公子的刻板印象,阿图尔·鲁宾斯坦将一股清新与活力注入其诠释当中,以高尚的情感取代感伤、以力量和高贵取代病态与神经质,并以清晰而明确的音乐线条方取代含糊的“浪漫”迂回与自我耽溺。

刚开始时,阿图尔·鲁宾斯坦这种肖邦风格遭到一阵质疑,其清新之气与高贵风骨被责为酷无情,但数年后即转谤为誉,大众一致推崇阿图尔·鲁宾斯坦堪称最伟大的肖邦钢琴家,因为他能在肖邦高卢式的精榷与斯拉夫式的热情中求得完美无瑕的平衡。他这种点铁成金的能力得来不易,潜沉的使命感逐渐取代早期的肤浅放荡。他大言不惭地告诉一群仰慕者,他演奏的掉音多到可以拼成一首交响曲:由此观之,他早期成功乃肇因于其直截了当的亲和力,而非之后学究式的一本正经,此时他一反其原有个性,生命中较为深沉严肃的一面已展现出来。阿图尔·鲁宾斯坦曾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人说父亲是本可成器的二流钢琴家。因此从四十七岁起他才开始大幅增修演奏曲目,原本的活力依旧,但要增添对细节的注意与对原谱的谨慎态度,为早年的旺盛精力与轻佻所掩盖的从容气度,此时便展露无遗。

阿图尔·鲁宾斯坦亦曾指出,自己的录音就是最好的明师。他以冷眼旁观之姿聆听自己的演奏,因此很快就可以注意到演奏中的某些乍现灵光,或是当下觉得不错但经不起时间考验的败笔。1928年录于78转老唱片的阿尔班尼士“那瓦拉”就是充满生活情趣与诗意般魅力的最佳典范,但是这种对原谱轻佻俏皮的态度,日后却成为阿图尔·鲁宾斯坦亟欲超越的关卡。是以他一生中数度录制肖邦各种重要曲式(可惜独漏练习曲),在一次又一次的录音中逐渐接近肖邦音乐的本质,进入肖邦音乐中无垠境界与丰富意境的中心,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矫饰、花腔与身段,达到纯粹的音乐表现境界。这种专一性和他早年花花公子的形象大异其趣,如果说他的晚期录音缺少年轻时的热情奔放,毋宁说晚期录音更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兼具优雅与沉稳内敛的风范。

阿图尔·鲁宾斯坦的肖邦录音史,直可喻为音乐表演艺术中伟大的奥迪赛传奇。阿图尔·鲁宾斯坦对其成就深以为傲,自信能与纪雪金、米开兰杰里、吉利尔斯、希特、卡萨德修等一流钢琴家并驾齐驱,其个性自然十分好胜。当他在一次巡回演出结束后,发现友人为年轻的俄罗斯钢琴家霍洛维兹新录制的拉赫曼尼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而如痴如狂,地那直率的妒意就如火中烧。后来在哈维·萨赫斯的传记中,阿图尔·鲁宾斯坦又以带有偏见的语气自我抬举,指霍洛维兹虽是个好“钢琴家”,他自己却是个“音乐家”,阿图尔·鲁宾斯坦会说出这种话,道理说穿了很简单:他们俩人各自代表一种极端,一个有如鬼魅般迷人,一个却中规中矩,由于彼此都很难欣赏对方的优点,两人间的对立和竞争也益发剧烈。在和善具亲和力的表象之外,阿图尔·鲁宾斯坦尽管也有个性上幽暗的一面,但他绝不会像霍洛维兹一般落入精神耗弱不稳的地步。

他自认不论弹得热情奔放还是成熟内敛,都会有一群基本支持者追随其后;霍洛维兹尽管短期内引起很大震撼,但绝不曾如阿图尔·鲁宾斯坦那样具有影响力。既然大众认定阿图尔·鲁宾斯坦为肖邦诠释的权威,那么是什么秘密和特质让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尽得肖邦音乐精髓,且能历久弥新?答案并不容易回答,因为阿图尔·鲁宾斯坦的音乐魔力就好似滑溜的水银般难以捉摸:其中一种特质是他能充分掌握肖邦对美声歌剧的喜爱:没有钢琴家能弹出比阿图尔·鲁宾斯坦更美更蒙眬的音色,同时还能掌握音乐的线条,表现出如歌曲般的呼吸与抑扬顿挫。拜修长的小指之赐,在演奏肖邦音乐中最复杂的段落时,阿图尔·鲁宾斯坦仍可“唱”出明晰而细致的声部织体,着实令人羡艳不已。其弹性速度也相当自然,在乐句中精巧地调配节奏,呈现出微妙而富有生命力的呼吸感。

更多文章

  • 崇侯虎封神了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崇侯虎,商朝,风云人物

    崇侯虎,崇侯为姓,虎为名,殷商时期人士,曾被商纣王分封为北伯侯,非常受商纣王的重用。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曾西伯昌暗中感叹纣王残虐的事告知给纣王,使得西伯昌被纣王囚禁。崇侯虎是商纣王的得力手下,他非常忠诚于商纣王,极力效忠商朝,也因此才会有他是历史上首个“告密者”的说法。关于“告密”的事情具体

  • 窦宪为什么敢跟皇帝斗?他哪里来的胆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窦宪,汉朝,风云人物

    早在光武帝时,窦氏一家就已声名显赫。窦家先祖窦融曾经是刘秀的老将,被任命为大司空。后来刘秀对他很是恩宠,还把女儿内黄公主嫁给了他的儿子窦穆,窦穆为将六安国占为己有,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盱。但刘吁已有妻子,难道让自己的女儿嫁过去为妾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窦穆假传太 后旨意,命令刘盱休妻而娶他的女

  • 康熙为什么会喜爱不洗澡、不喝药的苏麻喇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苏麻喇姑,清朝,风云人物

    在清王朝的历史中发生在康熙年间的故事最多,都说康熙帝是一个多情的君王,经常微服出访处处留情。当然这些大多不属实,不过在康熙帝的后宫之中,却有一个女人很得康熙帝的喜爱和尊重,她就是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在当时被叫做苏茉儿,她的一生没有洗过澡,也从来不喝药,而且她的一生都生活在皇宫之中,没有嫁给任何人,那为

  • 嘉靖和万历常年不上朝,为什么还能坐稳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朱元璋,风云人物

    对明朝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明朝昏君和暴君特别多,并且干了很多荒唐事儿。明朝昏君和暴君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在各朝代中是排名第一的。明武宗朱厚照喜欢打仗,给自己封了大将军的称号,是个无赖,爱拍戏,甚至将后宫改成妓院的样子,让宫女扮粉头。明熙宗朱由校是个技术很好的木工,长期沉迷于作木工活,不理朝政

  • 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狄仁杰,唐朝,风云人物

    对历史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在唐高宗死后,武则天进行的大规模的清查,很多的官员都被降职或者是直接撤职,这时候徐敬业不乐意了,他们实行的夺权的计划,以监狱里的死刑犯人为主力,迅速夺取了扬州城。随后徐敬业一行人发起了和武则天的正式抗争,他们的口号就是为了夺回李家打下的江山,说起来这次叛乱声势浩大,十余天的时

  • 孙权为什么要立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为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孙权,三国,风云人物

    孙权早年英明睿智,在稳固父兄基业,建立东吴政权过程中,做了卓越贡献。可是他晚年却变得非常糊涂,尤其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犯了一系列错误。如果孙权一开始就立的太子孙登没有早逝,可能啥事都没有。可孙登32岁就去世了,那时候孙权还活得好好的,白发人送黑发人,这让孙权非常伤心。更何况孙登还是一个睿智贤明的人,就

  • 韩信佩服白起吗?为什么说韩信比白起要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韩信,风云人物

    史书没有记载他对白起的评价,他配不配服白起无从得知,但是作为兵仙,他在心里不大佩服甚至藐视战神白起是有理由的。首先从早期成名史来看。白起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攻城拔地,军功赫赫,官职上从左庶长,到左更,到国尉,最后升为仅次于国君的大良造,一路高歌猛进,青云直上。再看韩信的人生经历就丰富多了(曲折

  • 此人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献出奇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与周瑜在赤壁对峙。诸葛亮借来了东风,周瑜的总攻也因此得以开始。在战斗开始前,周瑜将曹操派到自己军营的卧底蔡和、蔡中二人斩首示众。诈降曹操的东吴先锋黄盖率领二十艘装满引火之物的小船向曹军营寨冲去。此时正在水寨中的曹操得知黄盖驾船而来的消息,心中非常得意。但谋士程昱提醒曹操,黄盖此来有诈,同时还告诉

  • 玄武门之变后,为何朝廷重臣不再支持李渊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渊,风云人物

    众所周知,唐朝时期李渊的两个儿子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抢夺太子之位大打出手,最终李世民技高一筹在玄武门中杀了李建成和元吉,随后才当上了唐朝的皇帝。对于唐朝历史比较了解的就知道,李世民虽然杀了自己的兄弟,但是他的父亲李渊依然在皇位之上,如果不想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只需要一道圣旨。要知道李渊能够击败隋朝的杨

  • 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为蜀汉留下了哪两位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三国,风云人物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重之际,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朝廷大事。李福与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你虽然整天与我交谈,但有些事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