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霍去病年少气盛,不体恤下属,为何士兵要争相进入他的阵营?

霍去病年少气盛,不体恤下属,为何士兵要争相进入他的阵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536 更新时间:2023/12/7 1:58:11

霍去病年少时,受舅舅卫青的影响,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在骑射上更是无人能比。而且读了不少兵书,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全才。

(霍去病剧照)

虽然如此,不过,如果没有卫子夫的发迹,霍去病绝世才干,可能也就被淹没了。而当卫子夫受到汉武帝宠幸后,卫青很快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这样一来,霍去病也跟着沾光,做了汉武帝的近侍。

不过,霍去病志不在此,他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卫青那样的大将军。

机会很快来了。

公元前123年,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同时也是因为有开疆拓土的雄心,汉武帝再次奉命卫青率军攻打匈奴。

在卫青的推荐下,17岁的霍去病,终于得到了崭露头角的机会。

此次征战,霍去病率领一支800人的精锐部队,以闪电突击的方式,直取匈奴腹地,取得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胜利。在这场胜利中,不仅生擒了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和相国等人,还斩杀了匈奴两千多人。

霍去病一战成名,勇冠全军。论功行赏时,汉武帝给他加官进爵,把他封为冠军侯,赐封邑1600户。

(汉武帝剧照)

从此,年轻的霍去病,跻身于抵抗匈奴的名将之列。

公元前121年,在霍去病的指挥下,汉军迂回作战,日行千里,以6天时间转战匈奴5部。随后在焉支山上,霍去病与匈奴折兰王和卢胡王短兵相接,打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争,霍去病最终诛杀二王并斩杀匈奴8千多人,另外还俘虏浑邪王子等人。匈奴祭天的小金人,也成了此战的战利品被带回汉朝。

紧接着,霍去病乘胜追击,攻打河西一带的匈奴。

此战,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统帅,让大将李广公孙敖等作为他的辅助部队。

有意思的是,李广等人由于行军迟缓,再加上在大漠中迷路等原因,完全没能起到辅助作用。反而是霍去病孤军深入匈奴心腹,不仅大获全胜,还斩杀匈奴4万余人,并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王子、相国等120人,最终收复河西一带,为汉朝出使西域,创造了条件。

此后,霍去病屡战屡胜,为汉朝开疆拓土,扬威立名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而霍去病也名扬万里,成为让匈奴闻之丧胆的战神。

霍去病虽说是常胜将军,不过,少年成名的他,为人傲慢,对和他出生入死的士卒,不怎么体恤。

每次征战,汉武帝都会给他装上10车美酒佳肴,供他在行军途中吃喝。但一心想以快取胜的霍去病,为了减少汉军行军的辎重,在粮草补给上,却总是为士卒们准备得很不充分。

因此,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汉军难免忍饥挨饿。但霍去病不仅不和他们分食汉武帝赐予的食物,还把车上坏掉的食物大量丢弃。

有次,饥饿的士卒向霍去病乞求食物,结果遭到了拒绝。他冷冷地说,想要得到食物,就要到敌人那里去夺取。

(卫青剧照)

这一点,霍去病和他的舅舅卫青是大不相同的。卫青仁善宽厚,很体恤士卒。每次出征,都要先保障粮草补给的通道畅通。在出征途中和士卒们同甘共苦,处处都在想办法,为士卒们解决行军途中的困难。

然而,有趣的是,卫青手下的士卒,却不断有人想方设法,调到霍去病的队伍中去。

不仅卫青手下的士卒如此,在当时的汉军中,向往追随霍去病征战杀敌的大有人在。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方面,汉朝尚武,霍去病由于战功显赫,备受汉武帝信任和器重,不光加官进爵,还年纪轻轻便名震天下,成为全民偶像。另一方面,霍去病用人不看出身,甚至不管是汉人,还是降服的匈奴人,只要有能力,都能得到重用。

因此,只要是愿意追随霍去病的士卒,往往都是敢于拼杀,勇于深入敌人腹地的人。他们无畏危险,置生死于度外,在战场上冲锋在前,勇武无敌。当然,也正是凭着这股狠劲,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到论功行赏时,很多人不光能得到千金赏赐,还能得到加官进爵的机会。

这样一来,谁还会指责霍去病不体恤士卒呢?

标签: 汉朝刘彻卫青匈奴霍去病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李太后:万历帝的生母,万历初年的强盛离不开她的辅佐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太后,明朝,风云人物

    古代封建社会经常出现皇帝突然驾崩,继位的太子十分年幼的情况。因为年纪尚小,不清楚如何治国,这是太后就会出现出面辅佐朝政。如果临朝听政的太后是个知人善用,明理仁德之人,便能对朝代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果临朝听政的太后是个任用奸臣,贪图享乐之人,则有可能将皇族基业毁于一旦。万历帝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是前者

  • 历史上真实的齐景公是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齐景公,春秋,风云人物

    每当一提起齐景公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齐景公别名吕杵臼、姜杵臼,生于临淄(山东境内),是齐灵公的儿子,也是齐国的君主,在位时间还挺长的。齐景公在载中是一个美男子,但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齐景公面容姣好。有一天,一个小官员来见齐景公,当场就盯着齐景公看呆了。齐景公察

  • 慈禧是真的疼爱光绪吗?她有什么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慈禧,清朝,风云人物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晚清朝堂之上,台前的两个标签。慈禧与光绪的关系,起于亲,而终于仇,既反映了晚清政局的变迁,也影响了后来历史发展的脉络。光绪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亲弟,母亲则是慈禧太后的亲妹。所以两人名为母子,而在血缘关系上,光绪可称慈禧一声伯母或姨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这二人之间的关系是还算融

  • 郭嘉临死前说了什么话 为何曹操在最后面动摇了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曹魏,风云人物

    说起三国里面的谋士,郭嘉绝对可算是超一流的存在,可惜英年早逝。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之后,曾经悲怆的说:“若使奉孝在,孤何至于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了。可以说,郭嘉之于曹操,正如诸葛亮之于刘备,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不过,历史的发展有时候比任何编剧写的剧本还要巧合。在郭嘉病逝的同年,刘备三顾茅庐,

  • 大臣丙吉冒死救下一死刑犯,10多年后犯人竟然当上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丙吉,汉朝,风云人物

    有些时候,在别人陷入绝境之时拉对方一把,或许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在中国古代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故事的主人公为丙吉和刘病已。当刘病已要被判处死刑之时,丙吉本着善念冒死救下了他。丙吉没有想到的是,等到十多年之后,刘病已竟然当上了皇帝,而他也因此被封为了宰相。刘病已又名刘询,是汉武帝太子刘

  • 张昭一生忠心为东吴,孙权为何始终不信任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昭,三国,风云人物

    一、张昭的臭脾气历史上张昭为人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常常犯颜直谏,跟孙权意见不合,常使孙权下了台。有次,孙权设酒席,喝着喝着,孙权狂态发作,命人用水浇洒那些东倒西歪的大臣们。孙权对群臣说,今天要喝个痛快,一定要大家都醉得掉进鱼池中才行!张昭见孙权如此胡闹,一言不发,随即离席出宫。孙权拦住他说,大家同欢

  • 盘点:历史上有多少位皇帝是从“晋王”登上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治,唐朝,风云人物

    在我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就是皇帝,皇帝在这个国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有很多人为了皇位都是费尽心思。而我国古代皇帝的产生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按照规矩正常的皇位继承,像杨广、李治等人;第二种,靠自己的能力发动起义打天下,像刘邦、朱元璋等人;第三种,发动

  • 郑和下西洋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朱棣为何要迎回“佛牙”?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郑和,风云人物

    建文帝的下落一直都是一个历史迷题,明朝十六位皇帝,有三个人的陵墓都不在明十三陵,但是这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有陵墓,唯独建文帝朱允炆没有。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夺取了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朱允炆就下落不明了,而关于他的下落,各种说法的都有,甚至还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连通明朝与外界,其实都是次要目的,主要的还是

  • 历史上的韩琦是什么形象?他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琦,宋朝,风云人物

    宋朝是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宋朝诞生了不少非常出名的官员,他们都有传世美名,但要说其中的佼佼者,那可就得细细思考了。不过无论怎么筛选,有一个人是必然在列的,那就是韩琦。史书记载他是“公历事三朝,辅策二朝,功存社稷,天下后世,儿童走卒,感慕其名。

  • 秦献公为何不传位给赢虔 而是传位给了嬴渠梁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献公,风云人物

    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秦献公见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便决定以此为借口,起兵勤王。秦军在洛阳打败韩、魏两军,得到周天子的赞赏,因护周天子有功,被正式列入诸侯国,秦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秦人仿佛看到往昔的荣耀,国内的注意力转向外战。秦国开始参与中原的事务。赢虔是秦国上将军,善于带兵,能服众,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