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高炽的历史评价为什么那么高?原因是什么

朱高炽的历史评价为什么那么高?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44 更新时间:2023/12/30 1:22:49

在《大明风华》中,梁冠华饰演的“窝囊太子”朱高炽,对父亲朱棣唯唯诺诺,看似懦弱无能。我们不禁要问历史上,太子朱高炽真的窝囊吗?答案显然并非如此,虽然朱高炽自1424年九月即位,次年五月便溘然辞世,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但就在这短短不足一年的皇帝生涯之中,他却雷厉风行,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属于他的篇章,更是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庙号仁宗,便可见人们对他的推崇。那么,是何种原因让朱高炽,能够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呢?

作为燕王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自小生性端重沉静,喜好读书,这也让爷爷朱元璋颇为喜欢,《明史》中记载朱元璋曾夸赞他:“孙有君人之识矣。”但是作为骁勇善战的王爷,他的父亲朱棣却并不喜欢这个因为少有运动,而“腰腹数围”的儿子,反倒更加喜欢擅长武事的二儿子朱高煦

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炽被册立为燕王世子,为父亲所喜的二弟朱高煦则被朱元璋封为高阳郡王。如果按照正常的嫡长子继承制,他的一生应该也如众多明朝的宗嗣一般,百无聊赖的过一个安稳王爷的日子,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结合之下,他却成为了帝王至尊。

随着朱元璋的去世,建文帝在上位之后开始削藩。作为当时九王塞边中的强藩,燕王朱棣自然是不能例外。在建文帝将周王朱橚、代王朱桂等实力相对弱小的藩王一一削平之后,朱棣所面临的自然是降与反的问题。最终,在黑衣宰相姚广孝的建议之下,纵然只有800亲卫,朱棣还是以靖难名义,挑起反旗。

面对来势汹汹的建文帝平反大军,并不擅长武事、体态蹒跚的朱高炽只得留守北平。反倒是二子朱高煦则获得与父亲并肩作战的机会。当朱棣险些遇险之时,也正是朱高煦多次营救,而对于这个儿子朱棣更是不惜以“勉之,世子多疾。”这样的话语来砥砺朱高煦奋勇杀敌,废立之心也已经是昭然若揭。

其实,作为世子的朱高炽虽然并未战场杀伐,但对于朱棣大军的稳定而言,发挥的作用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也正是在他留守北平时,凭借仅仅1万人的守城兵力,便打退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的进攻,为朱棣回军赢得了宝贵的机会,期间更是有将建文帝朱允炆所写给他的招降书原封不动,送给父亲朱棣之举,可见他并不愚笨,他有的是深思熟虑,运筹帷幄。

当1402年,朱棣大军攻破应天,随后朱棣即位,面临的自然也是选定继承人的问题。正所谓“太子者,国之根本”,当时的朱高煦获得了武将集团的一大批支持,如英国公张辅,但朱棣在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还是册立了嫡长子朱高炽。究其原因,一则是朱棣自己本身便是以小宗挑战大宗,已然有违嫡长子继承制,如若再册立朱高煦为太子,自然会引起朝纲混乱,人心思变,不利于朝局稳定;二则,便是在以武力夺权背后,当以文治国,这些恰恰身为长子的朱高炽合适。

而与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兄弟相争、骨肉相残不同的是,身为长子、皇太子的朱高炽,也更加了解父亲朱棣心中的这般痛处。当面对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接二连三的越矩,他却表现的极度宽容,即便如朱高煦有私养府兵、杀死指挥使徐野驴、逼死解缙;赵王朱高燧更是有在朱棣病重期间,意图谋反毒杀父亲、废黜自己的行径,作为太子,更作为兄长、兄弟,他都极力为兄弟二人辩护。这似乎与权利的排他性有悖,但这也正是他“仁”与“智慧”的一点,以仁得父亲之心,天下之心;而当朱棣与兄弟朱高煦、朱高燧北伐之时,也正是朱高炽监国,署理政务,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家大事也是井井有条。于当时而言,在时间因素,路遥见人心之下,人心也逐渐向自己倾斜。

在其即位之后,他更是一改父亲朱棣的严苛,先是将建文帝的旧臣赦免、平反并且对于其家属发放田土,这一点也让朱高炽的“仁宗”名讳当之无愧。对于两个兄弟,他也并不想让父亲朱棣同室操戈的行径再次发生,反而是将他们再次加封,以德报怨。

基于朱棣朝用兵频繁,赋税沉重,苦不堪言的社会现状,他也在注重农业生产的同时,停止大规模用兵,为自己儿子明宣宗朱瞻基开创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论行不论心,在以结果论的大历史中,他的这些仁政举措,即便在位不足一年,无疑也已经为自己明君的身份加码良多,获得极高的评价也便是理所应当的了。

标签: 朱高炽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辽世宗耶律阮是怎么登上汗位的?夺位还是合法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耶律阮,宋朝,风云人物

    947年5月15日,辽太宗耶律德光病逝于栾城(今河北省栾城县)。次日,永康王耶律阮即皇帝位于柩前,是为辽世宗。然而,令人颇感不解的是,辽世宗并非太宗的儿子,而是侄子。太宗本人共有五子,当时还全都在世,他在临终前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却要传给侄子呢?考虑到辽世宗的父亲和辽太宗当年有夺位之争,后世许多

  • 崔杼弑君是因为妻子东郭姜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东郭姜,周朝,风云人物

    传说东郭姜死后,她的骸骨变成虫子,因东郭姜是自缢而死,所以称这种虫子为“缢女”。“缢女”含义第一种是蝶类的蛹,第二种是淫荡之女的代称。自此,像东郭姜一样淫荡成性的女子,常被称为“缢女”。东郭姜,姜姓,东郭氏,名不详,容貌美丽,最初嫁给齐国棠邑大夫棠公为妻。当时东郭姜的弟弟东郭偃是齐国大夫崔杼的家臣,

  • 窦漪房:出身不高,只因宦官写错一个字成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窦漪房,西汉,风云人物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古代皇帝一般都是日理万机。皇帝日常需要处理的朝中事务其实很多。一般情况下,皇帝身边有一个“心腹宦官”或者大臣帮皇帝处理一些事情。比如很多事情,皇帝会交给身边的宦官去做。在部分朝代,皇帝身边还会有专门帮助起草文书的大臣。在有些朝代,皇帝荒废朝政,还会造成宦官专政的情况。比如明朝的著名

  • 光绪不死清朝会怎么样 他能不能挽救濒临灭亡的王朝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清朝,光绪,风云人物

    光绪死了,是被人下毒的,至于与慈禧是否有关,不得而知,虽然她有很大的嫌疑。那一年是1908年。没想到一天以后,那位著名的慈禧也随之死去,而在这之前,她已经整整控制了清廷高达50多年。那么有朋友就有疑问,如果当年光绪没有被毒死,那么,按他的做法,没有了慈禧从中作梗,他能不能挽救已经濒临灭亡的大清帝国呢

  • 揭秘:历史上的芈月到底怎样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芈月,战国,风云人物

    曾经风靡一时的《芈月传》颇受观众的喜爱,现在想想,孙俪扮演的芈月,最后,虽然成了秦国主政的太后,但是,她也经历了人世间的诸多磨难,才换来了好不容易的幸福生活。那么,历史上的芈月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她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呢?芈月,是秦国历史上的宣太后,秦惠文王的妾,秦昭襄王的母亲,芈姓,被称“芈八子”,

  • 李卫有什么本事能获得雍正帝的宠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卫,清朝,风云人物

    历代都有卖官的丑恶现象,甚至还有人把这种行为美化为捐官,说白了也就是花钱买官。这就是很多人拼了命往上爬的原因,等爬到一定高的位置的时候,总会有人求上来疏通各种路子,最好的问路石,就是钱。所以那时候才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以想象,哪怕是知府这样的小官,都能“赚”的盆满钵满,更何况有些朝政大

  • 刘裕为了当上皇帝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报应到了自己子孙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裕,南北朝,风云人物

    建立曹魏的魏文帝曹丕就对王朝兴替看得非常淡定,他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不死的皇帝,也没有不亡的国家。所以他对把皇位禅让给自己的汉献帝非常好,让汉献帝可以继续在封地使用天子车架礼仪,奉汉朝正朔,可以继续祭祀汉朝宗庙,还对汉献帝说:天下的好东西,我与你一起享受。等到汉献帝去世,魏明帝曹睿亲临哭祭,率领群臣以天

  • 李儒为什么没有识破连环计?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儒,三国,风云人物

    熟悉三国历史与《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东汉末年乱政的权臣董卓手下,有一个绝顶聪明的谋士李儒。正是因为他的智谋,才让董卓笼络到了诸多的文臣武将,躲过了曹操以及汉室大臣多次的刺杀,并成功的化解了十八路诸侯讨伐的危机。也正是在他的计略之下,让皇帝迁都到了董卓势力雄厚的长安,并打退了曹操的追击。据载,李

  • 曹操是怎么把典韦招入麾下的?典韦的引荐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典韦,风云人物

    说到典韦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是多么的厉害,给典韦一个战神的封号真的不会太有争议,但是这些也都不是问题,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话说这个典韦这么厉害那么到底是谁介绍给曹操的呢?当时曹操不是非常的喜欢搞什么推荐,唯才是举吗?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在正史中,典韦本是张邈部司马赵宠的部下。

  • 揭秘:卫青到底是不是走后门才被汉武帝重用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卫青,汉朝,风云人物

    提到卫青很多人会想到“外戚”、想到“裙带关系”。好像某个有点儿能力的低贱少年、凭着姐姐受宠、皇帝爱屋及乌。于是砸钱砸人,给他加官进爵、给他几十万人让他出去打仗。于是由于手握资源,所以少年打仗赢了,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大将军”。卫青究竟是不是靠卫子夫,即卫皇后才得以成为一代名将,再靠自己的老婆平阳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