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退休官员向乾隆递上一道奏折,乾隆却下令“绞立决”

退休官员向乾隆递上一道奏折,乾隆却下令“绞立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69 更新时间:2024/1/2 0:33:31

清朝退休官员尹嘉铨,在70多岁的时候,向乾隆皇帝递了一本奏折。乾隆不收,让他不要再递这种折子了。结果他不听,又追加了一本。乾隆冒火了,把他抓起来,对他一通严查,刑部判他一个凌迟处死的罪行。最后乾隆皇帝开恩,不凌迟,改为“绞立决”。

尹嘉铨究竟要给乾隆说什么事,为什么最终事没说好,结果把自己的命给搭进去了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件事。

尹嘉铨在乾隆元年中举,当官后,先后担任过刑部主事、郎中、大理寺正卿等职务。70岁的时候退休回家。尹嘉铨退休的第二年,乾隆皇帝游五台山。游完后,住到保定。这时候,尹嘉铨就写到一道奏折,让他的儿子交给乾隆皇帝。奏折的内容是请求皇帝给他的父亲尹会一上谥号。乾隆皇帝看到后很不高兴,说:“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当罪不可逭矣!”

哪知道尹嘉铨看到乾隆的批复后,不服气,再上了一本奏折,这份奏章是请求把汤斌、范文程、李光地、顾八代、张伯行以及他的父亲尹会一“从祀孔子庙”。乾隆看了后,怒不可遏,说:“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于是,乾隆一边命令把尹嘉铨抓起来,交给刑部审讯,从重治罪。一边又命令查抄尹嘉铨的家产,重点查找尹嘉铨的那些著述,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反动言论”。

尹嘉铨是一个道学家,他曾经把朱熹的《小学》进行注解,又加了一些文章进去,改名为《小学大全》,提议让八旗子弟学习。这件事得到过乾隆的嘉奖。除此外,尹嘉铨自己著述加编纂的书籍也不少,达到了93种。同时他还给别人写过不少“序”,撰写过不少碑文。

当然了,其个人的藏书更是非常丰富。成套的有311套,散书1539本。还有许多没有装订的书,包括法帖、字画、书信,书板等等不在少数。

乾隆要求对这些书籍必须严查,谁要是差漏了,就治谁的罪。

官员们不敢怠慢。因此一页一页地仔细搜索。一查,果然查到了不少问题。最终发现了130多处悖逆文字。比如,尹嘉铨将汤斌、陆陇其、张伯行和他的父亲尹会一称为“四子”。刑部问他,只有颜回、子思、曾参、孟子才能称为“四子”,你怎能把你父亲这几个人称为“四子”?

比如,他的母亲去世,他竟然用“薨”。

比如,尹嘉铨将鄂尔泰、张廷玉等乾隆罢黜批评过的人称为“名臣”。

比如,他在文章《多病徒传》中说“子欲为帝者师”这样的话,审讯他的人问他,你有什么资格当皇帝的老师。

还有一件事,乾隆在70岁的时候,自称“古稀老人”,并刻了一方“古稀老人”的章。可是,尹嘉铨竟然在他的书中,也自称“古稀老人”。

对于刑部指控的这些“罪状”,尹嘉铨虽然有解释,不过解释完后,他紧接着就说“就是该死,还有何辩”。

最终,刑部把尹嘉铨所有的“罪证”收集起来,判了他一个凌迟处死的处理结果,交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为了表现自己皇恩浩荡,法外开恩,把“凌迟处死”改为“绞立决”。

最终,尹嘉铨还是丢了自己的命。

那么,尹嘉铨为什么一定要上那两道奏折?而乾隆皇帝又为什么一定要大动干戈,置尹嘉铨于死地呢?

后世学者曾分析,尹嘉铨之所以想上那两道奏章,目的是继续在乾隆皇帝面前增加存在感。因为乾隆皇帝到保定时,并没有召见他。他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重新获得乾隆的青睐。就算退休了,乾隆不可能再用他了,但是受到乾隆的召见,也可以在家乡人面前耀武扬威一下。

不过,我觉得尹嘉铨的目的还不仅仅在于此。尹嘉铨是个著书立说的人,著书立说的人,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留名青史”。比如“上谥号”“从祀孔庙”这些荣誉,就是留名青史的事情。被尹嘉铨列为“名臣”的张廷玉,就曾因为雍正答应把他“从祀孔庙”,他退休时,让乾隆认可,结果惹得乾隆大发雷霆,对他进行严厉打击。尹嘉铨不吸取教训,也想这样做,无非也就是想青史留名。

可惜,最终他不但丢了命,而且所有的著述都被禁毁。连有他写“序”的书也被销毁了不少。他写的那些碑文,也被磨毁。

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打击尹嘉铨,而且说出“大肆狂吠”这种侮辱性的话,把尹嘉铨形容为一个疯狗呢?

显然,乾隆皇帝想要的,就是绝不能让大臣依靠文章著述,或者是自己要来的荣誉“青史留名”。皇帝可以让一个大臣“青史留名”,除非这个大臣对皇帝绝对忠臣,忠心耿耿为皇帝付出,为皇帝赴汤蹈火舍生忘死。除此以外,都是在被绝对禁止之列。

如此看来,这不能不说是皇权社会里,作为“人臣”的一种悲哀。

标签: 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想刺杀董卓的人都有谁?谁最有可能会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飞,三国,风云人物

    在三国风云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必然是董卓,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董卓是不是死于吕布的方天画戟之下,这一点已经无从考证,因为正史中吕布的兵器好像是长矛而不是长戟。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吕布那杆专捅义父的方天画戟确实是无敌的,一对一单挑,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为什么是吕布刺董卓而

  • 揭秘:外卖的历史和发展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轼,宋朝,风云人物

    吃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民以食为天,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吃货苏东坡可见苏轼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吃货,不但是讲述了怎么弄,还自管自的吃了个饱。要知道当时的苏轼正在被贬期间,哪一个诗人不是在喝着酒抒发心中苦闷,唯独他还在嫌弃别人不知道吃,不如做自己动手来的痛快。所以吃货的心和嘴,

  • 循贵妃进宫就得盛宠,无儿无女被封贵妃,比乾隆小47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循贵妃,清朝,风云人物

    乾隆是一个多情天子,当了60年的皇帝和4年的太上皇,后宫也有过不少的妃嫔。从早期、中期到后期,每一个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人争宠、得宠、失宠、生子、晋升。因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选秀,会有新人进宫。但选秀也是有限制的,乾隆晚年时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新人进来,最后一批秀女应该是乾隆四十一年十一月这一批,而其中最

  • 秦孝文王是怎么坐上皇位的?中国最惨的太子,苦等五十二年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孝文王,战国,风云人物

    做太子好吗?那必须好呀,等老皇帝去世,他就是新的皇帝了。不过若是遇到一个高寿的皇帝,那就有些悲剧了。就好比说嘉庆帝,乾隆活的时间太长,以至于后来传位给嘉庆帝当太上皇,也牢牢的掌控者权利。嘉庆帝登基之初,就是傀儡,一直等到乾隆去世,才真正亲政。不过嘉庆帝还不算惨,历史上有一个太子,等了五十多年,好不容

  • 他是刘备心腹谋士,也和夷陵之战的爆发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正,三国,风云人物

    想必现在大家都喜欢看三国演义,对于许多三国迷来说,将其三国可能比罗贯中都要详细,而小编对于三国的认识,三国在创业者手中就是一部成功的创业手册,在军事家手中就是一部宝贵的兵书,在帝王手中就是则变成了一本权术宝典,在说书先生手上就变成了一本故事书。三国是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形态,他们不是上马杀敌那样简单,

  • 李君羡一生战功赫赫,为何被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君羡,唐朝,风云人物

    李君羡战功赫赫,为何被处死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648年,李世民设宴招待群臣,大将李君羡说错话,随后便被斩首示众,并抄没全家。李君羡没有喝多,也没有乱说话,他很清醒,却还是“躺枪”,被皇帝处死。对此,康熙皇帝为他打抱不平,直言:“唐太宗以疑诛李君羡,既失为政之体而又无益于事”,说李世民

  • 爱新觉罗.福全跟康熙时什么关系?最放心的一位亲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爱新觉罗.福全,清朝,风云人物

    康熙大帝8岁就做上了皇帝,是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 在他在位期间使得大清的疆土再一次的扩大。清史中,我们对于雍正怎么当上这位皇帝的争议颇多,然而对于康熙怎么当上这个皇帝的争议其实相对比较少。其实当初,也有一个人是皇帝的人选,顺治还是偏向于喜欢福全多一些,但最终顺治帝还是选了只有8岁的爱新觉罗.玄烨来当

  • 明朝开国大臣李善长手握免死金牌,最后却被朱元璋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善长,明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有这样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它意味着一代帝王的崛起都免不了众多臣子将士的牺牲,他们或许战死沙场,或许死于自己效忠的帝王之手。众所周知李善长是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开国六公之首,朱元璋为了表彰李善长,加封他为韩国公,并且还赐予了他免死金牌。不久后,朱元璋特意将自己的大女儿临安公主许配给了李善长的

  • 和卓·伊帕尔罕香妃的“香”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香妃, 和卓·伊帕尔罕,风云人物

    看古装剧和古代小说时,发现人们常常用“遍体生香”来描述美女,印象最深的当属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在花园里跳舞就能引来无数蝴蝶。那么,香妃的“香”到底是什么呢?1.体香就是狐臭?很多人认为狐臭就是人与生据来的体味,其实不然,狐臭是由于人体腋窝处汗腺较多且汗液不易蒸发,积聚在腋窝的汗液经过细菌分解而散发出一

  • “禽兽王朝”之称的北齐,继承人为何大多是疯子?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齐,南北朝,风云人物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祚仅二十八年。对于北齐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荒淫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