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历代都城定都的哲学,古代选择都城的条件

中国历代都城定都的哲学,古代选择都城的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41 更新时间:2023/12/13 2:02:30

看中国的地形图,可以发现,中国地势,北高南低,所以南方适合于发展经济,但不利于作为政治中心。在南方建都一般都为短命王朝或被北方国家灭亡,除明初建都在南京,但之后却迁都于北京,其他诸如东晋、南宋以及后来明末清初的南明小朝廷一般都趋于保守,在外交军事之中处于守势,基本是被动挨打。

南方(长江中下游)易攻难守

河南一带的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位于华北平原,而且黄河难于治理经常泛滥成灾,但这片土地却能得到商朝与北宋统治者的青睐。商朝多次迁都却一直在河南中东部、山东东部、河北南部的中原地区,一直到盘庚迁都于殷(即安阳)才安定下来。至于北宋,它是直接继承了北周,而北周处于五代十国的乱世,北方所经历的五代中有三代(梁、唐、晋、汉、周中的晋、汉、周)都相继建都于东京(即河南开封),所以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便直接定都于此。但是,开封四周无险可凭,处于四战之地,一旦北方入侵者渡过黄河基本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所以赵匡胤自建国之起就想要迁都与洛阳,之后若有可能还要再迁入关中的长安。但是此事却一直没能实现,宋太祖死后,这件事就永远的搁置了。之后的统治者却十分喜欢开封城,由于背靠黄河,所以漕运发达,全国各地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进入都城。这促使了开封经济的繁荣,其熙熙攘攘的景象,千年之后通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可见一斑。但是建都开封的弊端从真宗开始就显露了出来,直到靖康之变国家败亡,北宋皇帝却钟爱这片土地。据说黄河常年泛滥,开封城多次被毁,但统治者却坚持在城上筑城,形成了城垒城的奇观。我们分析北宋的灭亡,除了其政治制度有裂痕之外,它的都城所在地没有任何战略优势,也应当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原地区一马平川

与建都在南方与河南地区的朝代不同,建都于北京的朝代,如明朝,提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应该是中原王朝面对强大外敌时,最有气节的一代了。它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一直抵抗到最后。但由于其内部长期以来的党争,早已将国力消耗殆尽,最终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紫禁城之内灭亡,被满清所取代。除明之外,元清两代也建都于此,这两个朝代的建立者都还不是汉人,蒙古人依靠他们的铁骑横扫了欧亚大陆,但是但是当起定都于北京,建国立号之后,不到100年便又离开北京,可谓“来势汹汹,去也匆匆。”再看看满清政权,在关外与明朝抗衡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它在经历了康乾盛世之后,不久便将整个中华民族带入了屈辱的近代。这时建都北京的弊端便暴露了出来:西方列强,自广州起,沿海北上,到达天津,攻陷大沽口,一路北上,不费吹灰之力北京就沦陷了,根本无险可守。在北京建都的明朝受到北方部族的侵扰,而清朝便直接面对那一群海上强盗了。民国时期,国家危亡,那是百世不遇的大乱世,北京也多次作为国家的首都出现过,但是之后却被日本侵略者占领,之后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再次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背靠燕山、太行山,形似太师椅

解放战争时期,在党中央进京之前,毛泽东在西柏坡,曾经就建都一事询问过王稼祥。王稼祥认为应当定都北京,理由有四:1、南京离沿海太近,这是它的很大缺陷,首都当然不能选在南京;2、黄河沿岸的洛阳、开封等古都、因为中原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短期无法改变,所以失去了作为京都的地位;3、西安的缺陷是太偏西现在不是秦汉隋唐时代了,今天中国经济重心是在沿海和江南地区,由此看西安也不合适;4、北平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从战略上看,能扼守连接东北和关内的咽喉地带。同时北平背靠苏联和外蒙,短期内无战事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是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东,山东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上有事,不至京师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两代500年的帝都,从人民群众心里也乐意接受。毛主席听了王稼祥的分析表示认同,之后中共便决定定都北京了。

以上是对定都于南方、河南中原一代以及北京的分析。最后,来看看关中地区。关中地区,自周以来,多次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秦统六国、大汉一统、盛唐气象无不发端于此。关中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八百里秦川纵横东西;北靠黄土高原;南倚秦巴山脉;东部函谷关、崤山及潼关无一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西部便是大西北,高原隆起。建都于此,出了东部的潼关,便可直至华北平原;西入甘肃,便可直入河西走廊,控制西北,自此向南又可至青藏高原;向南过了大散关,过蜀道,便是西南地区,尽在掌握。所以秦汉得以大一统,唐朝可以达到封建王朝的鼎盛。但是,唐朝以后,两宋以来,中国经济中心,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发生了转移。关中地区,由于长久以来的环境破坏,以及北部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再加之气候变化,它便由台前退居幕后。

分析历代以来中国的都城,可以发现,一般只有在乱世,而且南北对立时,统治者才会建都于南方一代,最终统一全国的一般都是北方国家(明是特例)。中国的大治之世,也就是出现盛世,且统治时间较长的朝代,由于夏商仍在考证,所以从西周看起,西周、汉、唐、明、清共有五代六朝,可谓是中国君主制时期,统治时间的前六位了。西周建都于镐京,西汉建都于长安,东汉建都于洛阳,唐朝建都于长安,明先建于南京后迁于北京,清建都于北京。再对这六朝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西周,西汉,唐都建都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占六朝一半。明清定都于北京,占三分之一。东汉之洛阳,明两代帝王所在的南京相比之下过于短暂。

关中地区四塞之地,可攻可守

现就西安与北京做一比较,北京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西安处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域,所以两地一年四季都很分明,但是北京纬度高于西安,所以平均气温比西安更低。据考证,古时关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十分适合居住。王稼祥所说的北京靠近沿海且渤海是内海也没有问题,但是我认为清朝就失败在没能制止海上强盗的掠夺,所以这并不安全,而关中地理优势前面已经讲过了。西安之所以没能成为我国首都的原因,我认为那正如王稼祥所说经济中心已移至东南沿海,而建都于关中地区,难以控制。所谓鞭长莫及的地方有二:即东北地区与东南地区。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在东南沿海,重工业中心又在东北地区,而北京正是控制这两个地区的咽喉。这一点由三大战役也可以看出,先是辽沈战役,再是淮海战役,最后平津战役。这应该是西安没能战胜北京而成为首都最为关键的一点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建都的地方有很多,适合建都的地方就比较少了,而符合国家利益,适宜于长远发展的建都地点就更少了。关键是统治者能够认清时事,做出顺天应时的决定。从古代圣贤那里可以知道,监督在哪里并不是一个政权兴衰的决定因素,但却是关键因素,其决定因素当然是:这个政权是否是民心所向,若是民心向背,不论建都何处都是枉然。从这一点讲,建都何处似乎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标签: 都城定都哲学

更多文章

  • 中国四大古都是哪四个城市,中国四大古都排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四大古都

    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朝代更替方面,中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在这么多的朝代更替中,不断地有城市变成都城,成为那个时代的文明河繁华的代表,有些得到了传承至今还是繁华的都市,有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在哪里都已经无从寻找踪迹了。北京是一座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

  • 中国历史上的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东京,西京,南京,北京,中京

    “京”这个词有个特指的含义,就是指国都。中国历史上做过都城的城市以地理位置相区分,所以有“北京”、“南京”、“西京”、“东京”。前两个好理解,现在还保持了这个称呼,即现在的北京市和

  •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哪些附属国,哪个朝代的附属国最多?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附属国,朝代

    附属国是指名义上拥有主权,实际上在外交、金融经济和军事等方面依附于强国并受其控制的国家。在封建社会阶段,强大的封建帝国王朝用自己的武力征服周边小的国家,让其臣服且每年向帝国纳贡。中国的附属国与西方的附属国不同,只是在名义上为中国的属国,其实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都是独立的。所谓附属主要体现在:统治者不

  • 中国历史上那些不被正史承认的朝代或政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正史,朝代,政权,王莽,刘玄,侯景,王世充,武则天,黄巢,李自成,方腊,黄巢

    中国历史朝代讲求正朔,正统,因此一些朝代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被官方承认的朝代(多为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下面罗列中国历史上这些不被承认的朝代。王莽“新”8年至23年王莽(公元前45年12月12日23年10月6日),字巨君,政治家,改革家,魏郡元城人(今河北邯郸大名县),新显王王曼

  • 中国古代朝代的国号都是什么含义及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国号,含义,来历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亦即政权之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宋代及宋代以前,大小国家的国号都是依照地望取的。春秋国家诸如秦、晋、齐、

  • 没人敢娶的奇丑女如何当上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钟离春,齐宣王,钟无艳

    钟离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丑女,但她却是战国时齐宣王的王后。齐宣王是战国时齐国比较有政绩的君王,他虽然没有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却仍然愿意高薪把孟子留在身边。齐宣王非常爱养士,他常常将天下的名士聚集在自己身边,如淳于髠、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皆赐列第,为上大夫。齐宣王还最爱听这些名士讨论自己的学术和政治

  • 李斯最后是怎么死的 李斯是被赵高害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斯

    在中国历朝历代里,丞相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它在宫廷扮演的角色很复杂,他是皇帝的助手,与皇帝把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却又不能使自己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伴君如伴虎,就算是位高权重,如果擦枪走火,最后的结果通常也比较凄惨。李斯应该算是中国历代丞相里,死得比较凄惨的一个。在公元前208年的某一天,行刑场

  • 历史上的蒙恬是谁 蒙恬在秦国很厉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恬,秦国

    司马贞:“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赵高矫制,扶苏死焉。绝地何罪?劳人是稥。呼天欲诉,三代良然。”“内史忠贤”是历朝历代对蒙恬的看法,这位大将军原居齐国,后来跟随家人来到了秦国,为秦国驱逐匈奴,维护秦国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史记》蒙

  • 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的由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武大帝,玄武,祖师,将军,加封

    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的由来真武大帝是谁: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

  • 颛顼是谁?颛顼是什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上古,帝王,孙子,楚王,本纪

    颛顼是谁?颛顼是什么死的?颛顼是谁:颛顼[zhuānxū](公元前2514年―公元前2437年),本名乾荒,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居帝丘(今河南濮阳县),号高阳氏,又称黑帝或玄帝。是“五帝”之一,在天神传说中是主管北方的天帝。《国语·楚语》里说颛顼继少昊之后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