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比干怎么死的?封神榜中的他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比干怎么死的?封神榜中的他又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837 更新时间:2023/12/18 1:19:03

比干生于公元前1125年夏历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是殷商贵族商王太丁之子。比干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那么一代贤臣比干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的比干怎么死的?

对于历史上的比干是怎么死的,有两个结果,第一个根据史书记载,比干是被纣王剖心而死的。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第二个是从《尚书》、《史记》、《封神演义》这三本史书推理得出,比干可能是死于牧野之战

记载比干死因最早的书是《尚书・周书》。那上面说:“今商王受,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古今文尚书全译》,江灏、钱宗武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剖贤人之心”这5个字似嫌模糊和笼统。因为殷有“六七贤圣”(明崇祯福建道监察御史孙徵兰所书殷朝六七贤圣君故都碑文),纣王剖的到底是哪一位贤圣的心,为什么要剖贤圣的心呢?都没有说清楚。

到了《史记・殷本纪第三》上面,就记得较为详细了:“纣愈淫乱不止,微子数谏不听,乃与太师、少师谋,遂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这段文字中,才正式将“贤人”指为殷比干。

明人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是根据《武王伐纣平话》又掺进去许多民间传说而成的带有很多虚构成分的神怪小说。书中把纣王剖比干之心这件事描绘得更加精彩绝伦,煞有介事。后来,又有许多向官的民间传说也都是从《封神演义》这部书中衍生出来的。

看来,比干的死因基本上出自《尚书》、《史记》、《封神演义》以及民间传说。我们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来分析比干之死,就会发现其中有许多疑窦。

比干作为一个纣王朝的股肱大臣,又是纣王的叔父,在辅佐纣王时,理所当然地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运筹军国大事等大政方针上。但从《史记》特别是《封神演义》和有关民间传说中可以看出,比干却是听信了别人对纣王的流言造谣中伤后(特别是纣王的私人生活方面),竟然不加调查和研究,凭着一时的感情冲动,就轻率地去找纣王发难。

比干作为周武王姬发的舅父,见到外甥发动的不义战争,挺身而出,或去牧野进行斡旋,而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比干死于激烈而残酷的战场上,这完全是有可能的。牧野之战结束后,周人才发现了比干的尸体。姬发只好先草草将舅父的尸体埋葬。当朝歌告破,整个战事停息,才修葺坟墓安葬比干。目前比干墓的地理位置,按照3000年前的时空来推测,应该是在当时的牧野战场上比干以身殉国之处或其附近。现在比干墓所在之地或许正好如此。

封神榜中的比干是怎么死的?

封神榜中的比干是被妲己以须七窍玲珑心治病为名,诱纣王挖出比干的心而死的。

根据《封神榜》记载,商朝纣王被妲己所迷惑,丧德败行,荒淫无道,巅倒伦常,又信费仲、尤浑等佞臣至朝政腐坏,丞相比干身为纣王的叔父,责无旁贷,不时力谏纣王,但被妲己等人视为眼中钉。

一晚,比干应纣王之命赴鹿台迎接群仙降临,当酒过三巡之后,他发现妲己及其所请来的神仙全是妖狐化身,于是暗中请镇国武成王黄飞虎诛杀妲己的狐族,因此更令妲己含恨在心,设下毒计杀害比干。

一日,妲己面带病容地对纣王假说自己心病复发,绞痛难当,记得幼时曾得异人相救,以玲珑人心一片,煎汤吃下,此疾就愈,但若无玲珑心则此命休矣,妲己又虚言比干是一位忠贤之臣,其心必定是七窍玲珑,可借一片食之,病愈即还给他,纣王信以为真,即命人急召比干。

比干闻之,既怒且惊,慌忙中打开了姜子牙留下的锦囊来看,内藏有符诀及救命法术:将符烧灰入水,饮服于腹中可护住五脏六腑;剖腹摘心之后,在路途中若见有人卖“无心菜”,你就要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卖菜人若是答:“人若无心还活!”你便不死;但卖菜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你就即死矣!比干顾不得那么多,即依照锦囊内的方法去做!

他到了朝殿之上即破口大骂:“妲己贱人!我死冥下,见先帝无愧矣!”又泣:“成汤先王!岂知纣断送成汤二十八世天下,非臣之不忠耳!”遂即拔剑剖腹,但其血不流;比干将手往腹内摘心而出,掷在地上,掩袍不语速往城门外去。

比干一言不发,骑马飞奔跑了好几里路,忽然听见一妇人大叫卖无心菜,比干勒马即问:“人若是无心如何?”妇人回答:“人若无心即死!”比干当时大叫一声血如泉涌,一命鸣呼去了。

后来,姜子牙助周灭纣成功,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而比干被追封为“文曲星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封神榜比干无心纣王太师妲己

更多文章

  • 商朝灭亡之谜:引发商朝灭亡的三大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商朝灭亡,女儿,女人,九侯,鄂侯,西伯昌

    一本薄薄的《封神演义》将一场王朝更替的盛大变革演绎得神乎其神,各路神仙纷纷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社会闹剧。虽然小说的作者运用夸张的想象力将真正的史实改的面目全非,但是却使得当年的那场斗争变得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残暴的商纣王,以及祸国殃民的妲己,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后来的商朝灭亡有着扯不清的关系,

  • 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幽王,褒姒,王后,诸侯,烽火,灭亡,太子

    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褒姒一笑:记得中学的历史课本上有一课讲的就是西周的简介,关于西周的灭亡有一个不可不说的人物那就是周幽王,褒姒(念做褒bao第一声姒si第四声)是周幽王的第二任皇后,据说她魅力非凡,流传至今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就是因褒姒而起。褒姒是古褒国人,褒姒是西周君主周幽王第二任王后,皇太子伯服生母

  • 商朝时期的“邦畿划分”指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商朝,邦畿划分,王室,王朝,地区,封地,统治

    商王朝把它的统治地区分成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室直接统治的部分,畿外是众多方国分布的地区。在一些方国之间比较偏僻的山林之地和方国以外比较边远的地区,分散着一些发展不平衡的少数民族部落,这就是商王朝统治地区的基本轮廓。邦畿之内除王都以外,有不少的城邑为王室的诸子和其他贵族的封地。这些封地和畿外

  • 商甲宗廪辛简介 多次发兵征伐西方国部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廪辛,卜辞,手工业,王朝

    廪辛,是商朝第26任国王,姓子名先,《竹书纪年》作冯辛。前任国王祖甲之子。廪辛以殷为首都,在位6年(《今本竹书纪年》称他在位四年)他死后由弟庚丁继位。廪辛在位时所做的贡献政治统治内服事务廪辛时期,商王朝的职官有中朝任职的内服官和被封於王畿以外的外服官之别。内服官中又分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最高的政

  • 商朝三朝元老伊尹是怎么死的?揭秘伊尹死因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暴虐,伊尹,篡权

    伊尹不仅是商朝三朝元老,而且助商汤灭夏,是商朝的开国功臣,在商朝完整的文字记载中,就有伊尹的历史,可见伊尹在商朝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这里说伊尹是被太甲领兵杀死的。而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则完全不同,司马迁说:帝太

  • 伊尹为了结交商汤,用了什么办法吸引到他的注意?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商汤,国君,烧饭,家奴,伊尹

    伊尹名叫阿衡,是商朝时人。伊尹很想交结国君商汤,但一直没有门路和机会。后来,伊尹想出了一个办法。商汤的妻子有莘氏需要一名会烧饭菜的家奴帮助做饭。伊尹打听到了这个消息后便前去,自告奋勇地要当烧饭的家奴。有莘氏同意了。伊尹就这样做了烧饭的仆人。这样,他便能够在干活的时候见到商汤了。时间长了,伊尹与商汤渐

  • 商朝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商代灭亡后是什么朝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朝代,是什么,商朝,礼器,世纪

    商朝历史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那么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商代灭亡后是什么朝代?带着疑问,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去一探究竟吧。商朝前后分别是什么朝代?商朝前一个朝代是夏朝,后一个朝代是西周。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

  •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年少时的孔子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孔子,母亲,儿子,尽是,精通,败落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是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哲人。在他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生涯中,他曾率领弟子到过卫、陈、宋、曹、郑、蔡、楚七国,四处游说,但却始终没有得到诸侯的重用。晚年的孔子,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其教学内容以仁学

  • 蔺相如简介,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城邑,大王,廉颇,侍从,将军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所载,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

  • 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弟子,守孝,老师,影响,父母

    欢迎来到人物介绍网,孔子姓孔名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当然,最广泛为大家所知晓的就是,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记载显示,孔子的弟子人数最多曾达到三千多人,在现在的话,差不多都能够办一所学校了!可见他的过人之处,以及他学说的吸引力。在他的这三千个弟子当中,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