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贤明朝名臣-治世良臣

李贤明朝名臣-治世良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147 更新时间:2023/12/6 2:10:18

李贤,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朝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李贤登进士第,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器重,晋升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第二年又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制,升吏部尚书。天顺五年(1461年),加太子太保。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重病,召李贤委以托孤重担。宪宗继位,升职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著有《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古穰文集》等。

李贤入阁后,举贤任能,以惜人才、开言路为急务,名臣多见其所识拔。他为人正直耿介忠直,备受英宗宠待。《明史》称“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但他压制叶盛,排挤岳正,不救罗伦,“尤为世所惜云”。王鏊亦称“国朝自三杨后,相业无如李贤。其得君最久,亦能展布才猷。然在当时以贿闻,亦颇恣横。”

早前经历

李贤生于明成祖永乐六年十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宣德七年(1432年),李贤考中乡试第一名。宣德八年(1433年),登进士第。

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在权宦王振的唆使下下令亲征瓦剌,那时候本应随征的吏部侍郎因病告假,因此由李贤扈从。同一年,“土木之变”爆发,明军全军覆灭,李贤等少数人九死一生,回到北京。

原件十策

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李贤奏疏明确提出正本十策,即:勤于圣人之学,听从规劝,戒除声色等嗜好,断绝玩好,举动谨慎,崇尚节俭,敬畏天命,勉励近臣,振作士风,团结民心。代宗朱祁钰很称赞,命学府抄录好置放于左右,以便浏览。没多久他又奏疏陈述车战和火器之利,朱祁钰颇加采纳。同一年冬,李贤升为兵部右侍郎,转调为户部右侍郎。也先数次贡马,李贤说把金帛出行赠给敌人,使他们强大起來,这个是自毙之策。李贤因此奏疏阐述边防站守备松驰的状况,兵部尚书于谦请将他的奏折传阅到塞外,以鼓励诸将。

英宗宠遇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迎来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后,命李贤兼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预机务。没多久,李贤升为吏部尚书。李贤气度端正凝重,他的奏对都切合机宜,朱祁镇十分宠待他。山东省大饥荒,国家拨出去赈济的财产不够,朱祁镇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讨,徐有贞说赈济的财产多被高官中饱私囊。李贤说:“担心中饱而不赈贷,坐视百姓死亡,这是因噎而废食。”朱祁镇因此命增拨银子。

“夺门”元勋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御史们弹劾石亨、曹吉祥,石、曹两个人猜疑是出自于徐有贞、李贤的主意,便向朱祁镇状告,将两个人投入牢房。恰好有京师出现风雷之变,他们获释,李贤贬官为福建省参议。他还未就职,吏部尚书王翱上奏说李贤可当重任,朱祁镇遂留有他为吏部左侍郎。过去了一个月,还原尚书之职,仍入内阁当值。石亨了解朱祁镇向着李贤,很恼怒,但也万般无奈,因此装作与他交欢。李贤也深自隐藏,没有朱祁镇宣诏便不进宫,而朱祁镇更为亲近李贤,天天都召他去顾问。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获罪被杀,朱祁镇又向李贤了解“夺门之变”的细节。李贤说:“说迎驾是可以,‘夺门’这类说法怎能示给后代?天位原本便是皇上的,说夺名声就不如意了。并且那时候多亏取得成功,万一事机先露,石亨等不足惜,却不晓得将置皇上于何处。”朱祁镇醒悟,说:“对啊。”李贤说:“假如郕王(朱祁钰)果真重病不了,臣子以上请皇上复位,怎用得上这番纷杂?这群人又怎得抢功升赏?招权纳贿又从何而起?老成耆旧的大臣仍然在职,何至于有屠戮降黜之事,以致于遭星象警示?《易经》说‘开国承家,小人勿用’,正是指的这类事。”朱祁镇说:“对。”随后下诏,令从此以后奏折中不能用“夺门”这类字眼,还将冒功的四千多人所有革除。到明成化年间,这些被革除的人上诉请求。宪宗又以李贤的建议,一并夺走了太平侯张谨、兴济伯杨宗等的官爵,那时候舆论感到更加大快人心。

天顺五年(1461年),曹钦起兵谋反,打伤在东朝房当值的李贤,并要杀他,逼李贤拟定奏折给自己辩解罪刑。依靠王翱一力相助,李贤才得到幸免。李贤密秘上疏请擒拿贼党。那时候正纷杂躁动不安,不晓得李贤在哪儿。朱祁镇获得奏章后,十分高兴。李贤裹伤入宫觐见朱祁镇,朱祁镇多方面犒劳,特加李贤为太子太保。李贤因此说反贼既已诛杀,应尽早下诏天下停止不急之务,广求坦言以疏通受困塞的政务。

几至得罪

那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弄权,而锦衣卫的官校也恣行暴虐,导致比较严重的祸端。李贤数次要求严禁,朱祁镇招来门达,给予劝诫、劝谕。但是门达恃宠更为蛮横,李贤找机遇又向朱祁镇阐述门达之罪,朱祁镇又召门达前去,加多劝诫。从此之后,门达对李贤痛恨之极。他曾在朱祁镇面前进谗,称李贤接纳大臣陆瑜的行贿,助其晋升刑部尚书。朱祁镇甚感疑虑,以致于在大半年内也没有下发陆瑜晋升的诏命。

定策元勋

朱祁镇病重时,卧于文华殿。恰好有些人向朱祁镇挑拨皇太子朱见深(明宪宗),朱祁镇被馋言摇摆不定,暗地里告知李贤这事。李贤叩头伏地讲到:“那样的大事儿,愿皇上三思。”朱祁镇说:“那么一定要传位给皇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这般则宗庙社稷幸甚。”朱祁镇站起,马上派人召朱见深来。李贤扶着朱见深,令他向朱祁镇致谢,朱见深抱着朱祁镇的腿抽泣,朱祁镇也为此落泪,馋言因此沒有得逞。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见深继位。二月,李贤进升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理讲诵经筵事务。同一年八月,朱见深下诏修撰《英宗睿皇帝实录》,由太保、会昌候孙继宗任监修,李贤与阁臣陈文、彭时为总裁。

晚遭訾毁

门达被赶出后,他的同党多投匿名信诬陷李贤,李贤因而要求弃官,朱见深下诏慰留。朱见深废吴皇后,言官请诛灭太监牛玉,言辞中连累到李贤,也有人造风言风语诬陷李贤。朱见深命卫士住在李贤家里,保障他进出。

明成化二年(1466年)三月,李贤遭父丧,朱见深下诏给予起复。李贤三次回绝,都没获准予。朱见深派宦官护行,为他的爸爸营葬。李贤返回京师后,又推辞。朱见深派特使宣示他的情意,李贤才入阁视事。五月,李贤奏请征伐河套鞑靼,朱见深认为行得通。六月,朱见深派彰武伯杨信等率军往延绥边境线剿寇。

明成化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467年1月19日),李贤在家里过世,享年五十九岁。朱见深闻讯后,十分惊愕悲悼,为其辍朝一日,按例赐祭葬。并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号“文达”。康熙皇帝六十一年(1722年),从祀历代帝王庙。

标签:李贤

标签: 李贤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石亨明代将领一步步将自己“作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亨,明朝历史

    石亨,陕西渭南南志道里(今渭南市临渭区官路镇)人。明代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早前抵御瓦剌,颇有军功。后于景泰八年(1457年)发起夺门之变,拥立朱祁镇复辟,进而权倾朝野。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大张旗鼓培植同党,干涉朝政。朱祁镇无法承受,罢其位,得罪瘐死牢中,尽诛其同党。后又以亲属图谋不

  • 曹吉祥-明代权宦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吉祥,明朝历史

    曹吉祥,明朝权宦,永平滦州人。曾归属于王振门下,参加出征兀良哈。1452年,参与分管京营,累官至司设监太监。之后又与将军石亨、内阁首辅徐有贞等合谋,引兵迎明英宗复辟。天顺初年,领命总督三大营。1461年,曹吉祥的嗣子曹钦起兵叛变,曹吉祥被英宗设计拘捕,之后被磔刑处决。稍有战功正统初年(1436年),

  • 曹吉祥之乱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吉祥,明朝历史

    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起叛乱失败大明天顺五年(1461年)8月7日,司礼监大太监曹吉祥妄图称帝,发起了一场宫廷政变。曹吉祥由于协助明英宗复位有功,授命执掌司礼监,总督京城三大营,把握京都的军政实权,权势滔天,恶迹斑斑(著名重臣他便是被他所害)。因此,这名曹公公拥有一个宦官也可以称帝的“崇高”理想。为了更

  • 明代宗-朱祁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宗,朱祁钰,明朝历史

    明景帝朱祁钰,明宣宗次子,明英宗朱祁镇异母弟,母吴贤妃。大明朝第七位皇帝(1449年―1457年当政),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朱祁钰出生于宣德三年(1428年),长兄明英宗登基后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兵败被瓦剌俘虏。为免主少国疑,于谦、王直等

  • 商辂-明朝唯一“三元及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辂,明朝历史

    商辂,明代中期臣子,字弘载,号素庵,浙江省严州府淳安县(今杭州淳安县)人。商辂从小天资聪慧,才思过人。于宣德十年(1435年)乡试、正统十年(1445年)会试及殿试均为第一名,是明朝近三百年科举制度中第二个“”。郕王朱祁钰监国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夺门之变后被削籍开除。成化三年(1467年)再一次入阁

  • 明代宗朱祁钰的功绩解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祁钰,明朝历史

    明代宗朱祁钰古代历史的点评是褒贬不一的,有些人说他挽救大明江山于危难之际,是一个好皇上,也有些人说他监禁哥哥、迫害侄儿,是一个乘人之危的坏蛋,那么朱祁钰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有关他的功绩得失,又该怎样评定。《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

  • 历史上第一位六首状元黄观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六首状元,黄观,明朝历史

    “六首状元”含意便是在乡试、会试、县试、府试、院试、殿试六个环节均位居第一的学生,能保证“连中六元”者有史以来少见,民间有“三元天下有,六元世间无”的叫法。“连中六元”纪录的保持者有史以来仅有两个人,即明朝状元黄观、清朝状元钱棨。黄观,字澜伯,又字尚宾,早前从许姓,明洪武二十九年恢复黄姓。池州府贵池

  • 明宪宗-朱见深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宪宗,朱见深,明朝历史

    明宪宗朱见深,本名朱见深,后改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上,明英宗朱祁镇大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当政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父亲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授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

  • 明宪宗朱见深所作《一团和气图》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一团和气图,明宪宗,朱见深,明朝历史

    《一团和气图》是成化帝朱见深的工笔人物画,为北京故宫馆藏瑰宝。此图作于1465年,明宪宗十八岁时。粗看似一笑面弥勒盘坐而坐,体形丰腴,仔细观看则是三人合一。左为一着道冠的老人,右为一戴方巾的儒生,二人各执经书一端,团膝相连,相对微笑,第三人则手搭两个人肩膀,露出光光的头顶,手捻佛串,是佛家人士。作品

  •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短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皇帝短命,明朝历史

    明朝在封建社会历史上而言是一个十分强大的时期,明代军威富强,经济发展比较发达,远洋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明代的知名度辐射整个亚太大陆和西洋。这般富强的一个时期,可是明朝的执政者却多是短命皇帝。整个明朝历史上超出一半的皇帝寿命仅有三十多岁。这在当代人看来是难以置信的,作为皇帝日常生活起居毫无疑问全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