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项忠-明朝中期名臣

项忠-明朝中期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86 更新时间:2023/12/15 22:23:52

项忠(1421年-1502年),字荩臣,号乔松,浙江嘉兴人。明朝中期名臣。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景泰年里任广东省副使,曾前去镇压瑶民起义。天顺初期,任陕西省按察使,正值陕西省饥荒,项忠开仓放粮,赈济灾荒。天顺七年(1463年)召为大理寺卿,因当地人要求他留任而改成右副都御史,仍令巡抚陕西,时洮河河段的羌族起义,项忠率军招抚。

兵败被俘虏

正统七年(1442年),考中进士。授于刑部主事职,晋升员外郎。追随明英宗北征瓦剌,兵败被俘虏。瓦剌人命令项忠养马,项忠乘敌方不留意劫持二匹马往南逃窜。马走不动了,项忠弃马,赤脚步行了七天七夜,才抵达宣府。

主要功绩

景泰中,项忠由郎中提升为广东省副使。天顺初期(1457年),任陕西省巡察使。没多久因母丧,辞官回家服孝,陕籍军民陆续到朝廷要求留任。获得英宗同意。天顺七年(1463年)因陕西省年年遭灾,项忠命令开仓,以180万石谷物救济灾民,并奏请免陕西省税粮91万石。天顺七年(1463年)十一月,朝廷以大理卿召项忠上京,陕西省父老又一次要求朝廷挽留项忠,英宗将项忠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省。

没多久,居住在洮(洮州,属甘肃)、岷(岷州,在甘肃省南边)的羌族起兵。项忠上疏说:“羌族入侵,目地在抢掠钱财,假如将他们所有杀尽有伤仁慈,仅仅抚慰则不可以凸显大明朝的威武,请让我视机行事。”英宗同意后,项忠率陕西子弟兵到边境线占据险要之处,摆放阵仗,要征讨羌族,实际上仅仅装腔作势。羌族头领见项忠声势浩大,吓得一一撤兵,项忠的机智用计,使边境线老百姓安居乐业。

明成化元年(1465年),项忠为整顿纪律及选拨武官,上疏说:“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士卒畏敌不畏将,是以战无成功,宜许军法从事。”又说,“庙堂选拨良将,一年多来沒有一人应诏。陕西民风民俗强悍,古多位将,难道说现如今就沒有优秀人才吗?其缘故取决于将领不能答策罢了。现如今学校中的生徒擅于答策者千人当中也但是一二,为什么要为此规定武人呢?”宪宗觉得项忠的建议恰当,容许项忠在具体工作中选拨将领,而项忠的属下却墨守陈规不能改革。

明成化年间(1465年)七月,鞑靼毛里孩扰榆林,八月扰延绥(治所在今陕西绥德),项忠与彰武伯杨信协力抵御,大败。毛里孩深入六州县,抢掠而去,兵部因此劾项忠,但获得宪宗原宥。

抵挡满军

明成化四年(1468年),满俊反叛,满俊别名满四,满俊的先祖巴丹,自明朝初期带领下属归顺朝廷,世世代代统领千户的游牧部落。沿用以往俗规,无捐税徭役。其地在开城县的固原里,接着边境。满俊蛮横无理,向来收藏坏人盗贼,经常出现边境线抢掠。正好有纠纷案拖累满俊,有关部门跟踪赶到他的家,多方面索求,满俊发火,因此扇动部众造反。守臣外派满俊侄子指挥满王寿前去抓捕。满俊干掉满王寿的仆从,劫持满王寿反叛,进入石城据守。

项忠就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兵七路,到达石城外,与满军对战,杀敌和战俘敌人许多,伏羌伯毛忠乘胜攻其西北山,几乎攻克,突然中箭而死。刘玉也被包围。诸军想退,项忠斩一千户长示众,部队士兵竭尽全力拼战,刘玉终能得救,因此项忠布兵围住敌方。项忠每日出兵迫近城外,焚烧处理牲口饲草,断决其引水的方式。叛贼无路可走想撤兵,就邀约与项忠、马文升相见,项忠同刘玉两个人骑着马见面,马文升也带上几十骑兵队到,叫喊满俊、满王寿快速投降。叛贼远远的望到罗列而拜,项忠单骑往前挟制满王寿回到,满俊十分沮丧,犹豫着不出来。项忠指令士兵将木头扎成桥,用土袋补平环城河和濠沟,以铜炮发石块进攻,叛贼死伤更为惨痛。项忠领兵快速占领石城,将城里余寇全部虏获。端掉这座城,在石块上印字记下军功。在固原西北西安市废城增加一个卫所,留有部队戍守后,项忠率军而还。由于军功,升为右都御史,与林聪协同负责院事。

白圭已经平定刘通,荆州市、武汉地域的流民集聚如故。刘通党羽有叫李胡子的人,名称叫李原,伪称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打劫南漳、房县、内乡、渭南各县市。流民归顺李贼的已到上百万人。明成化六年(1470年)冬天,朝廷下谕旨任项忠为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一同征讨李原,项忠上奏折请调永顺、保靖士兵。项忠命令副使余洵、都指挥李振进攻,在竹山两军相逢,溪水增涨,乘贼过河过去了一半进行截击,捉拿李原、小王洪等,贼被溺亡许多。项忠将部队迁移到竹山,捕获余孽,又招来流民五十万,斩首六百四十,俘获八百多敌人,家眷人口数量三万余人。每一户选一男丁,守护湖广边境线,其他的回归户籍地分田耕地。项忠上疏阐述善后处理十件事,朝廷统统准许推行。

驱逐流民

项忠下令驱逐流民,相关部门则一律逼迫驱逐。如不走,就杀掉。流民中有自洪武年间就自异地迁来,已变成有户口的本地住户,也在被遣返中。守边的流民坐船中途病亡许多。给事中梁王景借着朝廷由于星相转变广开言路之机,弹劾项忠随意杀人,白圭也说流民早已立业的,应随所在地落户口,又反驳项忠所报功的等次相悖,明宪宗都不听,升项忠为左都御史,荫庇儿子项绶为锦衣千户,对诸将按等级记录贡献。

要求回乡

汪直开西厂,放纵蛮横无理,项忠频繁遭受汪直的污辱不堪承受,恰好大学士商辂等弹劾汪直,项忠也领着九卿弹劾汪直,皇上将罢免汪直的奏折留到宫里不加处理,可是西厂还是停办,汪直心里十分憎恨项忠等,不久,西厂又恢复,汪直用吴绶为亲信,吴绶心揣前仇,更为迫不及待地找寻项忠的错漏,以资对付。项忠心里躁动不安,要求回乡看病,还未成行,而吴绶教唆侦探的人诬陷项忠犯法。给事中郭镗、御使冯贯等又上奏折弹劾项忠,事情拖累项忠的儿子项经、太监黄赐、兴宁伯李震、彰武伯杨信等。宪宗下诏由法司会与锦衣卫在朝廷审问,项忠大声争论一点也不妥协,然而许多人了解这一切源于汪直的意向,没有人敢为他辩解,竟将项忠削职为民,黄赐与李震等也被判罪。汪直倒台后,项忠恢复官衔,后辞官返乡,在家居二十六年,到弘治十五年(1502年),过世,寿终八十二岁。追授太子太保,谥号襄毅。

标签:项忠

标签: 项忠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张敏明朝宦官,明孝宗能出生多亏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敏,张敏明朝宦官,明朝历史

    张敏(1434年-1485年),字太德,或字辅德,明朝宦官,福建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七都(今金门县金沙镇青屿社)人。曾因违反万贵妃意,而私底下维护并未出生、及其年幼的明孝宗。《明史》记载张敏在呈明明宪宗这事没多久后,怕万贵妃疯狂报复吞金而亡,可是在《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中,记载张敏是在成化乙巳年

  • 怀恩明朝著名宦官,乃是明朝三大贤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怀恩,明朝三大贤宦,明朝历史

    怀恩,明朝著名宦官。本姓戴,因族人犯罪而受到牵连,很小就干了宦官,赐名怀恩。明宪宗时被提高为宦官机构中的最大管理者:司礼监掌印太监。他廉洁自律不贪、刚正不阿忠实;明孝宗幼年时期多次危难,怀恩调护得到保护。宣德初年,其族兄兵部侍郎戴纶被杀,父亲戴希文时为太仆卿,受祸及被籍没。他以幼童进宫,被阉割为宦官

  • 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吴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皇后,朱见深第一任皇后,明朝历史

    吴氏,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人,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一任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立为皇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因杖刑万贵妃,而激怒明宪宗,被废为庶人。明孝宗在冷宫出生后,吴氏曾悄悄抚养过几年。孝宗继位念及吴氏的养育恩,命服膳皆如母后礼。英宗选淑父亲吴俊是羽林前卫指挥使;舅舅孙镗

  • 彭时明朝名臣,历仕三朝,尽心辅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时,明朝历史

    彭时,字纯道,又字宏道,号可斋。庐陵安福(今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明朝名臣、内阁首辅。彭时历仕英宗、代宗、宪宗三朝,为天顺、成化年间正直阁臣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一生勤奋、忠于职守,辅政近三十年,持正不阿,与商辂齐名。《明史》评价道:“有明贤宰辅,自三杨外,前有彭、商,后称刘、谢。”彭时生于明成祖永乐十

  • 明孝宗-朱祐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明朝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1487年-1505年在位,年号弘治,大明朝第九位皇上,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母亲为孝穆纪太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正直厚道善良,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高度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廷腐败情况,驱逐奸人,勤于政务,励精图治,选任王恕、刘大夏等品行端

  • 弘治中兴,短暂而辉煌的时代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明朝历史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宪宗病逝。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又被称为弘治皇帝。当时,明宪宗交给儿子的朝廷局势并不开朗。最先便是财政的亏损,为了更好地镇压成化年里,声势浩大的荆襄流民起义和大藤峡地域瑶族和壮族起义,财政支出日益提升,国库存款降低。内战同时,且

  • 孝成敬皇后张氏,明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成敬皇后,明孝宗,朱祐樘,明朝历史

    孝成敬皇后张氏(1471年-1541年),北直隶河间府兴济县(今河北省沧县),曾祖张迪,祖张绶,父张峦,母金氏,明孝宗朱祐樘的皇后,明武宗朱厚照生母。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入宫,册为太子妃,同年,明孝宗继位,立为皇后,孝宗继位后,张家以外戚之贵追封公侯,弘治十八年(1505年),孝宗驾崩,皇太

  • 朱祐樘历史评价如何,堪称完美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弘治中兴,明孝宗,朱祐樘,明朝历史

    朱祐樘(明孝宗,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年号弘治,明宪宗第三子,母亲为孝穆纪太后。朱国桢曾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贵妃病亡,宪宗也因忧伤过多于八月过世。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

  • 你可知道牙刷是谁发明的,竟然是一位明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祐樘,牙刷是谁发明的,明朝历史

    明成化二十三年,朱见深崩世,他的孩子朱祐樘继位,明朝到目前为止,总算出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好皇上。明朝到朱祐樘这一代出现了难得的“中兴”新格局,朝中好不好,除开党争之外,老百姓的幸福感也很重要,很负责地跟大伙说,有明一朝,朱祐樘时期的普通百姓是最幸福快乐的。美国牙科协会和美国牙科历史博物馆等地的资料上

  • 纸糊阁老刘吉,稳居内阁前后长达十八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吉,纸糊阁老,明朝历史

    刘吉,字祐之,号约庵。北直隶博野(今河北省博野)人,明朝政治人物,于明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1492)任内阁首辅。刘吉是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曾参加编写《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英宗实录》等著作,并曾为明英宗以及皇太子朱见深讲读经史。朱见深称帝后,渐受器重,明成化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