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62 更新时间:2023/12/13 20:20:19

明仁宗朱高炽,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之孙,大明朝第四位皇上。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生在凤阳府,那时候他爸爸为燕王,年仅18岁。流传仁孝文皇后梦到有冠冕执圭者上谒而生。

在他童年时代,他接纳传统武术和儒家思想学术研究的正规文化教育。因为他的温文尔雅与仁德深受皇爷爷明太祖朱元璋的钟爱;但是因为朱高炽喜欢安静厌动,体形肥胖,行走不便,总要2个内侍相助才可以行动,并且也一直跌跌撞撞,因而相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而言,他并不喜欢这一大儿子。尽管他在一定水平上学会了箭术,但总的说他非常少表现出从武的资质。反过来,使他的老师们十分喜悦的是,他更全神贯注于经籍和文学——实际上,这可能是使他身体素质薄弱、身心健康欠佳的关键缘故。

朱高炽的爷爷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关心朱棣的几个大儿子。一次,明太祖朱元璋派这个少年在破晓时去检阅部队,后者回家汇报之快令人震惊,他表述说,早晨太凉,检阅应等到战士们吃了早饭之后。另一次,明太祖朱元璋要他审查多份高官的奏折。他井然有序地把文武两大类分离,并相对地作了汇报。他的爷爷不断的被他的文才和行政工作能力所打动。

朱棣举兵靖难,命朱高炽留守北京市。朱高炽团结属下,以数万人之军取得成功地阻拦了朱允炆的将军李景隆的五十万精兵,挽救了北京城。这一战事对整个靖难都具备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夺目的一笔。在这段时间,朱允炆遣书给朱高炽,许以称王,争得朱高炽归降朝廷。朱高炽收到信件以后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至朱棣眼前,使朱允炆的反间计挫败。

此后因为朱高炽身体肥胖,不方便大军战斗,因而朱棣将他留到后方,让朱高炽监国。他猜疑太子有什么图谋不轨的个人行为,指令礼部侍郎胡濙暗地里去监视太子的个人行为,并嘱咐他说道:“大家常说太子失德,你可以到京师,多多的观查。要有哪些不好的事情,赶快来奏报。”朱棣对朱高炽早已有倾向性意见,而胡濙被太子的老实折服了,“以皇太子诚敬晓谨七事密奏之,自是上疑始释”。

因为朱棣自己是一个受到锻练的指挥将领,他钟爱他的2个较幼年和更好武的大儿子朱高燧和朱高煦,并经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使其长子接受一种不一样类型的文化教育。那样,朱高炽在早前把绝大多数時间用以儒术研究上,并接纳他父亲选择的学者的具体指导。这些人当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这些人都培育了与他的友情,并在他即位后担任了关键的行政职务。

建文元年(1399年)至四年(1402年),朱高炽慢慢直接干预地区政冶,而且在必要时他不总是咬文嚼字。当他爸爸率军起兵抵制朱允炆时,朱高炽和他的顾问们承担朱棣的封地北京市的事务管理。建文元年(1399年)十一月,他手底下仅有一万战士,却恰当地组织了城防,并挫折了李景隆的一次进攻。这一次他主要表现的责任感和正确的判断能力,有利于改变大家对他的观点,永乐二年(1404年)五月,他已变成皇上的爸爸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竭力要求下立他为皇太子。此后,朱高炽无论是住在南京,或者住北京,在皇上离开时就出任监国。他在这里职务上的主要表现获得了他的老师们——大部分为翰林学士——的尊重,并获得了珍贵的实际行政工作经验。

靖难取得成功以后,朱棣登上了帝位,但就立皇太子的难题上又出現了迟疑,朱高炽因为仁德、温文尔雅,深得文臣们的拥护,并且他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手为朱棣挑选的燕世子,是帝位的合理合法继承者,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点是十分关键的;而朱高煦性情颇似朱棣,武勇俊秀,在靖难中立过奇功,并且朱棣也曾亲手许愿将帝位传给他,就朱棣自己而言,他是期待立朱高煦的,他感觉朱高炽过度仁弱,未来会遭人威逼。可是最后朱棣還是立了朱高炽为皇太子,由于大明朝的内阁制度和汉族的中国封建社会长幼尊卑规章制度在某种意义牵制着君王。并且朱高炽做为世子的情况下的确没什么重特大的错误,因而废之無名,很重要的一点是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敏慧异常,深得朱棣的钟爱,知名的文臣解缙以前以“好圣孙”来说动成祖,朱棣总算下定了决心,于永乐二年(1404年)立朱高炽为皇太子。

次子朱高煦并沒有那样妥协,他一拖再拖不愿就藩,留到京城伺机行動,他起先进馋言促使立储的第一功臣解缙遭受贬黜,几年以后惨遭杀害,随后私养了很多武士心怀不轨,好在杨士奇、徐皇后说动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一部分护卫,强制他就藩乐安。朱高煦与朱高炽之战才算临时告一段落。殊不知中途又冲出个程咬金,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生病期内曾合谋杀掉朱棣,随后矫诏继位,幸而有些人揭发,一场灾祸才沒有来临。过后,因为朱高炽为朱高燧认错,朱棣终于沒有再追责。

但是在之后两年中,他变成他几个弟兄的支持者动的致力于抵制他的诡计的受害人。永乐十二年(1414年)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回到北京市,朱高煦诬蔑他的哥哥无法为皇上进行一些每日任务。朱棣申斥了朱高炽,并监禁了他的两位最亲密无间的顾问,即大学士杨溥和黄淮。朱高煦最终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流放,做为一个直接威协而被消除。最终,朱高炽对他并不怀恨在心。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六十五岁的朱棣在北征回京的中途病故,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防止朱高煦、朱高燧借机造反,因而秘不发丧,将军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木,将朱棣的尸体装进棺木中,每天還是按照惯例用餐、问好,仅仅皇上的车帘再也不会扯开、皇上也再没有说话,军内一切如常,另外,派杨荣与宦官海寿回京密报,朱高炽获知后马上派大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因为重臣们的精心策划,终于沒有暴发什么判乱,政权得到有序推进。

朱高炽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获知朱棣之死,这时候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抵达北京。他马上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议。他一声令下提升京城的社会治安,并派大太监王德通去南京任驻守。隔日,他释放出来了前户部尚书夏原吉;夏因抵制第三次远征蒙古而在当初四月被明成祖监禁。九月七日他宣布即位,施行了大赦令,并定第二年为洪熙元年。同一天,他采纳夏原吉的提议,取消了郑和预期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线的茶、马貿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购金子和珍珠的使团。他再次命夏原吉和另一名被贬的高官吴中各自任户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朱高炽以这种行動刚开始撤销或调节他爸爸的行政现行政策。

朱高炽继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最先饶恕了朱允炆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放逐边境线的高官亲属,并容许她们回到原来地方,又翻案冤狱,促使很多冤案得到沉冤昭雪(如建文贤臣方孝孺的“诛十族”血案,永乐朝解缙的冤案都在这一时期获得翻案),并复原一些重臣的官爵,进而缓解了统治集团內部的分歧。

最终,在他死前的一个月,朱高炽在扭转父亲现行政策层面采用了一个最猛烈的对策,即把京师迁到南京。听说这一举动是夏原吉和别的高級官府高官做为把資源从北方地区边境线迁移出去的对策的一部分行动而强烈建议的。朱高炽自他即位时起,显而易见已有此意;这时候他已设南京市守备,并派他信赖的大将和太监去指引。朱高炽对明成祖的北征没什么兴趣,也讨厌北京;除此之外,他在南京当过监国,了解南京市的状况,觉得那边更加舒服。此外他还关注保持北方地区首都的花费,此项花费不仅大大的地提升了我国东南的压力,也使各政府部门无法应对。

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全部政府部门为行在。十几天后,他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市去拜谒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地宫,并留到那边负责。虽然南京市地域有地震的汇报,但皇帝的返回和他朝廷的南迁刻不容缓。但是朱高炽在执行这一行動前去世。除此之外,他的继承人宣德帝朱瞻基并没有参与这一方案,朱瞻基与永乐帝更亲近,对偏重北方地区的现行政策不那麼反感。北京市仍然是京师,南京市又变成辅助的国都。

朱高炽明于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变,忙召蹇义、杨士奇等而言:“天命尽矣。”因此哀叹讲到:“我监国二十年,被馋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靠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过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的心呢?”边说边留下了泪水,蹇义、杨士奇也留下了泪水。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此钦安殿非御花园中钦安殿),享年47岁。人死之后被谥为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朱高炽的丧礼极其简单,可是也是有五个嫔妃为他陪葬,葬于十三陵之献陵,由嫡长子朱瞻基继承皇位。

标签:明仁宗,朱高炽

标签: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历史

更多文章

  • 大明第一位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诚孝张皇后,明朝历史

    诚孝昭皇后张氏,名不详,河南永城人,明代前期政治人物。指挥使张麒之女,明仁宗朱高炽元配,明宣宗朱瞻基之母,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之祖母。张氏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封为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晋封皇太子妃。明仁宗登基,册封为皇后。明宣宗登基后,被誉为皇太后。明英宗登基,尊为太皇太

  • 明宣宗-朱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明朝历史

    姓名:朱瞻基性别:男外号:长春真人出生年月:1399年3月16日明宣宗,明成祖朱棣之孙,明仁宗朱高炽的儿子,大明朝第五位皇帝,年号“宣德”(1425年5月29日-1435年1月31日)。幼时聪慧,深得爷爷明成祖朱棣钟爱。永乐九年(1411年),册封皇太孙,数次追随朱棣征伐蒙古。洪熙元年(1425年)

  • 明宣宗朱瞻基在政治上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明朝历史

    朱瞻基当政时推行重农国家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掌管朝廷,多有成就。他们当政期内变成明代皇帝历史上小有的吏治清明,社会经济,社会稳定的阶段。史料记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 宣德帝朱瞻基的财政经济改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明朝历史

    伴随着政局的平稳,被战争毁坏的地区,又再次构建起经济秩序,农牧业慢慢修复,户籍与垦田慢慢增加,粮食生产提升,政府部门税款增加,官营民营手工业相继发展壮大,商业城市增加,东南西北商业商品流通尽情,国外朝贡贸易来往频繁。财政改革创新宣德朝代第三个关键的国内发展壮大是再次组织财政和尤其在长江流域例如苏州和

  • 宣德年间朱瞻基的“扫黄运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明朝历史

    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萌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遭受封建社会专制制度各个方面的阻碍。在其中明政府部门对手工业者和生意人的诸多抑制掠夺。民间传说朱瞻基爱好私访,因其教育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所以自己对从商的人也很抵触,常常给予施压,使商业难以发展壮大。救济对策朱瞻基对影响中国绝大多数地域的涝

  • 胡善祥-明宣宗朱瞻基第一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瞻基的皇后,胡善祥,明朝历史

    恭让章皇后胡善祥,山东兖州府济宁州(今山东济宁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一任皇后,光禄卿胡荣第三女,女官胡善围之妹。永乐十五年,胡氏以贤出名,选为帝太孙妃。洪熙年里,封为皇太子妃。宣德年间(1426年),立为皇后。胡善祥虽贵为皇后,胸怀坦荡善解人意、本性贞一、言谈举止端庄,无媚顺之态。她沒有生孕子嗣,

  • 孝恭孙皇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孝恭孙皇后,朱瞻基的皇后,明朝历史

    孝恭章皇后孙氏(1399年-1462年),山东省济南府邹平县(今山东邹平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明英宗朱祁镇生母,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入选宫禁孙皇后年少时就颇有美貌。她的爸爸孙忠,是永城县的主簿。明仁宗张皇后的妈妈彭城伯夫人,也是永城人,她时时进出皇宫,说孙忠的闺女十分贤德,因此孙皇后才能

  • 金幼孜明代大臣-明朝首届内阁成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金幼孜,明朝历史

    金幼孜(1368年5月26日-1432年1月19日),名善,以字行,号退庵。今属江西省峡江县罗田镇徘山村人,明朝重臣。明洪武年间(1368年)五月十日,金幼孜出生于江西新淦,生而聪慧,“秀拔不群”,自幼即刻苦于学,其父雪崖先生奇之。及长,闻清江县(今江西樟树市)知名的学者聂铉(明洪武四年〈1371年

  • 胡濙明朝初年重臣-历仕六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濙,明朝历史

    胡濙(yíng),字源洁,号洁庵。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明代年间大臣、文学家、医学家。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去全国各地寻觅建文皇帝朱允炆下落。胡濙历仕六朝,前后左右近六十年,为人正直勤俭节约厚道,喜怒不形于色,被比做北宋名臣文彦博。在其中任礼部

  • 明宣宗朱瞻基的艺术成就让人赞叹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的艺术成就,明朝历史

    谈起艺术家皇帝,论古诗词有南唐后主李煜,论字画有北宋徽宗赵佶,但是这俩位全是方向跑偏型儿的,虽然有艺术才气却荒芜了本职。在历史上也有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的人生道路就一直在“道儿”上,不但有“仁宣之治”的政冶造就其字画水准一样才华横溢这名皇帝便是——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当政期内经济发展富饶、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