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舌尖上的唐朝:大唐美食的魔力

舌尖上的唐朝:大唐美食的魔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1 更新时间:2023/12/15 8:21:47

《舌尖上的中国》,俨然中华民间美食大全,惹得一帮吃货半夜起来流口水。让我们来看看唐朝美食的魔力,有的官员甚至因为路边贪小吃断送前程。

宰相刘晏在路边买饼吃

唐朝有位位高权重的宰相刘晏,一天,拂晓4点左右,刘晏的车驾就上街了。估计这位宰相大人还有点睡眼蒙眬,但味觉却不蒙眬,被街道边饼店飘出来的香味吸引住了。那种饼,叫胡饼,西域传过来的,且闻那香味,“势气腾辉”,热腾腾,香喷喷。

唐朝那时代官吏平民有别,刘晏是朝廷大官吏,不好意思下车去买,于是“使人买之”。刚刚出烤炉的饼,炙手可热,刘晏不敢裸手拿,就用袖子包起来,就着啃,带着满嘴满脸的饼渣,乐呵呵地对一起等着去上朝的同事们说:“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到底这胡饼怎么个好吃法,翻阅《唐语林》,有豪华版胡饼的生动记载:用羊肉一斤,一层一层铺在和好的麦粉当中,“隔中以椒、豉”,就是在饼的隔层中夹放椒和豆豉,“润以酥”,用酥油浇灌整个巨无霸饼,然后放入火炉中烤,烤到五成熟的时候就取出来吃。麦香、羊肉香、酥油香、椒香和豆豉香,香味喷薄而出,强大得连一代国相也招架不住。

张衡路边吃饼被人告发

刘晏作为宰相吃路边小食,大为失态,倒也无事,不过上溯回去半个世纪到武则天时代,一位叫张衡(注:并非东汉科学家张衡)的官员就没他幸运了。

张衡是朝廷的四品官员。有一天,张大人退朝回来,经过长安的商业区,路旁饼店一批蒸饼刚出炉,“路旁见蒸饼新熟”,馋得实在不行,心中在做着天人之争:不行,我是国家干部,跟这些个小商小贩交易,岂不是失了国家的体统?

最后,舌尖的欲望战胜国家的约束,他下马买了几个香喷喷的蒸饼,美滋滋地骑在马上啃起来,“遂市其一,马上食之”。殊不知,张大人的政治前途就止于这几个包子馒头了。他好歹是个公众人物,朝廷大员在大街上买蒸饼吃的事情传开来了。专门负责纠风的御史在武则天面前奏了他一本,认为张衡路边买蒸饼吃的行为有违官员行为准则,损害了朝廷高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武则天也觉得挺丢脸,马上批示:“流外出身,不许入三品”,彻底丧失政治前途。

马鞍垫能做成美食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除了专业的厨师,在唐朝的行政界和军界都有一批善于烹饪的大师级人物。

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将军认为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以吃的。他自己开饭馆膳堂,什么都可以用来做菜。烹饪原料多元化的程度,足以让人瞠目:居然能将马鞍下面的旧垫子,还有用过的箭壶,修理一番,加工一番,放到厨房里倒腾一番居然成了美食,还挺可口的,“修理食之,其味甚佳”。据说马鞍垫子在那时叫“障泥”,还有箭壶,都是熊皮和鹿皮做的,想必比明胶安全。

《北梦琐言》记载,在唐朝灭亡后不久的四川,有个叫赵雄武的官员,是清官美食家,尤其善于做大饼。他造的大饼,每一张需要三斗面粉做料,不知道是不是膨化的效果,饼出来后有几间房那么大,“大于数间屋”。个头大,味道如何呢?据说皇宫里头举行宴会,豪宅大院举办宴席,都要买他做的饼,比房间还大的汉堡包堆在宴会上,宾客们剖分而食,赞不绝口。

皇帝强人所难赐吃乳酪,吃坏爱卿肚子

有些皇帝比较重口味,例如唐宣宗喜欢吃游牧部落的乳酪饼,美其名曰:“银饼”。当时的翰林学士韦澳很受他的待见。

有一年,唐宣宗在太液池避暑,忽然想起要关照这位亲信,于是把韦大人和另一位学士孙宏叫过来,赐给两位干部吃乳酪饼,他以为自己重口味,人家也是重口味。

韦大人本来就厌烦这油腻的东西,可如今皇恩浩荡不得不吃,结果肠胃受不了这重口味食品,而且当时太液池皇家疗养中心用的不知是什么“空调”,大暑天却“寒气逼人”,肥腻食物加上冻人的温度,两位大学士腹泻好几天,真是圣恩消受不起。

更多文章

  • 唐朝“神鸡童”贾昌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神鸡童,故事,李白,唐玄宗,贾昌,陈鸿祖

    唐玄宗登基时期,迷恋一种游戏观赏斗鸡,于是京城长安各处,甚至民间各地都陆续风行这种游戏。据陈鸿祖《东城老父传》记载,开元间童子贾昌由于善养斗鸡,深得玄宗宠幸,因而“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时人既羡慕又嫉妒,嚯称其为“神鸡童”。当时京城长安流行的歌谣有:&

  • 秦始皇悟透经济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经济学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

  • 伍子胥为什么被称为乞丐的祖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伍子胥,乞丐,祖师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因父亲被诬谋反,一家人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恰巧进山打猎方逃过大难。伍子胥欲出昭关逃向吴国,但昭关上挂有伍子胥画像的悬赏令,楚兵又严密盘查,伍子胥难以过关,一夜之间他愁得须发全白,面目全非,这才因祸得福混出了关。眼看来到吴国都城苏州,他早已身无分文,随身只带着一把箫。伍子胥只

  • 乾隆巧劝和珅和刘统勋“将相和”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巧劝,将相和,和珅,刘统勋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珅和刘统勋不和,为了“大清事业”,乾隆便有心调和二人。正在欣赏秀丽的山川景色,乾隆问道

  • 夏侯氏的漂亮转身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夏侯氏,黄允

    那是东汉晚期时候,知识分子地位比较高,有一些所谓名士,占据着相当可观的偶像地位,常有粉丝主动扑上来,给他们高官厚禄或者自己的女儿。有个叫黄允的,就遇到了这种好事。黄允所在的时期,政治黑暗,宦官当道,知识分子出于对社会现状的反对,就拒绝做官出仕,以表达自己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决心。慢慢的社会上形成了这样

  • 阿丑不丑-诸葛亮与黄月英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阿丑不丑,诸葛亮,黄月英,故事

    传说当年诸葛亮在襄阳隆中隐居时,天天都在用功读书,平时很少出门。一晃已经二十多岁了,还没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离隆中十多里的黄家湾,有个名士叫黄承彦。黄承彦有个独生女儿月英,也将二十岁了,还没有找到婆家。黄承彦看中诸葛亮的人才,有心把女儿许给他,就托诸葛亮的好友崔州平去探探诸葛亮的口风。诸葛亮听旁

  • 史上最虚荣的富二代——信陵君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信陵君,魏无忌,魏安釐王

    在历史上也不乏纨绔富二代,他们不仅仅败家,更有甚者败国,战国时期的超级富二代信陵君魏无忌便是一例。国家对他而言,仅仅是一个玩物,在他的心目中,自己的名声比国家利益重要。尽管从大势来看,魏国的灭亡在所难免,但是,信陵君愚蠢且狂热的虚荣,无疑让魏国提前接受了亡国的命运。无忌投胎于魏国王室,乃魏昭王的小儿

  • 用舌头撬动大秦王朝的太监——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太监,赵高,秦始皇,李斯,扶苏,胡亥

    秦始皇在出游途中,死得太匆忙,如果再坚持哪怕一两天,亲眼看着写给大儿子的信发出去,秦国的历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这封由赵高代笔、关系到秦国命运的秘信,根本没有发出去,它被赵高藏了起来。赵高在朝中任中车府令,兼职掌管皇帝玉玺,发布各种命令,这个身份让他干起事来很方便,况且他又有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这两

  • 历史尘埃下的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秦,太监,赵高,秦始皇,李斯,扶苏,胡亥,蒙恬

    冷风呼啸,云暗消,思绪难了。赵高,这个不算响亮的名字,在秦时的明月之下,被拂去层层尘埃。提到赵高,很多人会生出厌恶的情绪,沙丘政变,指鹿为马,他不过是一个祸乱秦宫,为人不齿的宦官。然而,他真的只是这样吗?不,他不是。一袭黑衣,包裹了他超乎常人的才华。秦地处边陲,人才极缺一直是棘手的问题。而赵高精通&

  • 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故事

    唐朝某夜,细雨蒙蒙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从沉沉黑夜中刺出一道闪光,只听见从一间民宅里传出一个女人凄厉的叫声。人们循声赶去,只见这家房门大开,屋子里一片漆黑。点灯一照,人们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地上赫然躺着一具血淋淋的女尸。死者是这家媳妇贺氏,年约二十八岁。因丈夫范小山常年在外贩卖毛笔,所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