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用舌头撬动大秦王朝的太监——赵高

用舌头撬动大秦王朝的太监——赵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54 更新时间:2023/12/23 6:01:31

秦始皇在出游途中,死得太匆忙,如果再坚持哪怕一两天,亲眼看着写给大儿子的信发出去,秦国的历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这封由赵高代笔、关系到秦国命运的秘信,根本没有发出去,它被赵高藏了起来。

赵高在朝中任中车府令,兼职掌管皇帝玉玺,发布各种命令,这个身份让他干起事来很方便,况且他又有一张能把死人说活的嘴,这两个条件够用了。赵高怀揣着伟大而阴险的目标,围绕着这封信和几个关键人物,动用三寸不烂之舌,在皇帝驾崩、风雨飘摇的秦国,刮起了一股飓风。

第一个被摧毁的目标是丞相李斯。赵高太了解李斯了,这个人有才华、有能力、有心机,凭着真才实学,在朝中享有很高威望。但他有个致命软肋:他是个为了官位不惜一切代价的铁杆官儿迷。就从这里下手,赵高居心叵测地试探李斯:“如今皇上已逝,玉玺和给扶苏的信都在我手里,你看皇帝的儿子中,谁继位更好些?”

李斯是个不折不扣的阴谋家,他身上虽有着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奸与坏,但知识分子的正直与忧国忧民还未完全丧失,还留着一点人性的光芒。听到赵高的问话,这点光芒瞬间让他警醒,他当即喝斥赵高大逆不道,不守人臣之礼,并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皇帝的长子扶苏继位!”

赵高晓以利害:“扶苏其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如果他继位,必定用大将蒙恬,蒙恬既有智慧又有武功,是响当当的实力派,到时候你怎么办?你难道不愿为自己的前途打算?”

这段话句句击中李斯的软肋,想到一路走来的坎坷,李斯默许了。

赵高很高兴,接下来他要攻破的对象是胡亥。胡亥是个没心没肺没主意的纨绔子弟,若说吃喝玩乐,他倒是个行家。掌权当皇帝这样的事他没有想过,也轮不到他去想。赵高看中的正是这一点,像扶苏那样有头脑有想法的人,自己控制不了,控制不了就要消灭掉。他找到胡亥,一开口就露杀机:“始皇临终前给扶苏留下一封信,让他来处理后事,如果他与大将蒙恬一起来到咸阳,那么他马上就是君临天下的皇帝,到时就没有你的好日子过了。与其等死,不如冒险一搏!”

胡亥虽然偶尔也想过父皇死后的皇位问题,但都是倏乎一闪念就过去了,这一恐吓没能使胡亥慌张,他坦然平静地表示,尊重父皇的临终安排,自己接受便是。但赵高可不想让他保持这份轻松,如果这样,自己岂不白玩儿了?由于多年做胡亥的老师,他对激起弟子的杀机和仇恨是很有把握的。他开始喝斥胡亥:“信和玉玺都在我们这儿,谁做皇帝我们说了算,你还等什么?”胡亥说了一番人话:“弟废哥不义,不遵父命不孝,无才德的人不能做君主,犯了这三条,上天会发怒的。”赵高像一把大砍刀,要生生砍掉胡亥的人性,将他变成鬼他举出商汤、周武的例子,说他们杀死君主是仁义之举,是替天下百姓除害。

胡亥看着满脸杀机、唾沫横飞的老师,知道如今自己身不由己了,这个事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干不干,都将要发生流血事件,这不是自己所能左右得了的。胡亥在被赵高步步相逼的情势中沉默了,动摇了,乱了方寸。他咬咬牙,完成了向狠角色的转变。

赵高生怕夜长梦多,开始快刀斩乱麻:伪造诏书,逼扶苏和蒙恬自杀;让胡亥沿秦始皇出游的路线诏告天下,说自己是皇帝的钦定接班人;又将胡亥的12个哥哥、10个姐姐全部杀死,以绝后患。这些事,都是赵高操纵胡亥完成的。这时的胡亥,完全成了赵高手中的一个棋子,指到哪里,打到哪里。

秦王朝在赵高的指挥下危机四伏,起义的队伍伺机而动。胡亥在赵高的调教下,比秦始皇还要残暴,制定了严苛的刑法对付百姓。从他们提拔官员的标准“税民深者为明吏,杀人众者为忠臣”,就可以想见一二。

赵高凭着三寸舌头,说服了一国丞相李斯,并借助他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的阴谋;又说动了胡亥做傀儡皇帝,将这个无才无德无能之辈的潜在狼性激发出来;再用媚术、瞒术、骗术将大权转移到自己手中。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李斯被赵高取而代之然后又被杀掉,临终前还幻想着与儿子“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胡亥被赵高残忍害死前,唯一的愿望是做一名普通百姓。

赵高正是看透了人性的弱点,才敢在秦国上蹿下跳,肆无忌惮地挥舞着指挥棒,将秦国玩弄于股掌之中。

标签: 大秦太监赵高秦始皇李斯扶苏胡亥

更多文章

  • 历史尘埃下的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大秦,太监,赵高,秦始皇,李斯,扶苏,胡亥,蒙恬

    冷风呼啸,云暗消,思绪难了。赵高,这个不算响亮的名字,在秦时的明月之下,被拂去层层尘埃。提到赵高,很多人会生出厌恶的情绪,沙丘政变,指鹿为马,他不过是一个祸乱秦宫,为人不齿的宦官。然而,他真的只是这样吗?不,他不是。一袭黑衣,包裹了他超乎常人的才华。秦地处边陲,人才极缺一直是棘手的问题。而赵高精通&

  • 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故事

    唐朝某夜,细雨蒙蒙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从沉沉黑夜中刺出一道闪光,只听见从一间民宅里传出一个女人凄厉的叫声。人们循声赶去,只见这家房门大开,屋子里一片漆黑。点灯一照,人们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地上赫然躺着一具血淋淋的女尸。死者是这家媳妇贺氏,年约二十八岁。因丈夫范小山常年在外贩卖毛笔,所以家

  • 狄仁杰尽忠敢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狄仁杰,唐高宗

    唐高宗的时候,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由此可见狄仁杰的贤明能干。狄仁杰在年轻时就得到很多人的赏识。后来他做了掌管刑法的大理丞,上任不到一年,就处理了大量案件,这些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可是结案后没有一个人上诉申冤,足见他的公正廉明。狄仁杰不仅

  • 历史上真实的孟尝君真的名副其实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尝君,秦昭王,齐湣王,平原君

    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名闻天下,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得拜齐相,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要出名,纳门客孟尝君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后,广纳门客,而他所招纳的门客鱼龙,混杂,既有其他诸侯国的客人,也有逃亡流窜的犯人。司马迁到过孟尝君当年所管辖的封地薛地,见当地有很多地痞流氓,与附近邹地和鲁地的风气截然不同,向当地老

  • 端午追思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屈原,楚怀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出现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博得中国人民爱戴的诗人。今年的农历端午节恰好是他的2299年忌。自纪元前三七六年,位于黄河流域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历史上即进入了所谓战国时代。这时,在北方除雄峙关西的秦国以外,还有燕、齐两国,在南方的便只有幅员最大的楚国。这

  • 欧阳修从苏轼的“想当然”看到了他的卓尔不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轼,想当然,欧阳修

    北宋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命作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中,当副主考将一篇立论新颖、文情并茂的奇文上呈于他,这位文坛领袖在击节赞叹的同时,也记住了文中一个他此前根本不曾见过的典故。试卷拆分后,才知晓此文出自苏轼之手,于是,他就请教这个年轻人:“&lsq

  • 王安石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安石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担任宰相,被罢相;再次担任,再一次被罢相。在一片声讨中,从京城回到南京,回

  • 邋遢宰相王安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邋遢,宰相,王安石,吕惠卿,韩琦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书。他酷爱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整夜,

  • 宋代大诗人苏轼义救弃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代,诗人,苏轼,义救弃婴,故事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爱心如同他的作品一样,散落在许多方面。而他救助弃婴的事迹尤其令人感佩。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贫穷落后的山东密州(今诸城)任职,担任该州的最高长官“知州”。当时密州的百姓生活很困苦,苏轼便跟百姓同甘共苦,帮他们解决了许多

  • 刘伯温巧救雕花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巧救雕花匠

    有一天,刘伯温去观看皇上新建的宫殿,刚跨进宫殿的大门,一个人就跪在他面前,哭着喊“救命”。刘伯温忙问事情的原委。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匠,昨日他在大梁上修饰完浮花准备下来时,猛然看见皇上在豪华富丽的宫殿前手舞足蹈,狂笑不止。雕花匠心想,皇帝一定是看到华丽的宫殿,一时得意忘形才这样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