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的故事

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976 更新时间:2023/12/23 5:47:55

唐朝某夜,细雨蒙蒙的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夜幕之中。忽然,从沉沉黑夜中刺出一道闪光,只听见从一间民宅里传出一个女人凄厉的叫声。人们循声赶去,只见这家房门大开,屋子里一片漆黑。点灯一照,人们不由得吓了一大跳:地上赫然躺着一具血淋淋的女尸。

死者是这家媳妇贺氏,年约二十八岁。因丈夫范小山常年在外贩卖笔,所以家中只剩下她一人独守空房。她今夜因被杀?凶手到底是谁?这一切不得而知。

有人清醒过来,慌忙去报案。经过现场查看,差役在门后小院中发现一把小扇。知府大人细细看了看小扇,只见上面题诗一首,字迹清晰秀美。下有一行小字,写的是“蜚卿吴兄指正”,落款是“晟”。这条重要线索立刻吸引了知府的注意力。这王晟是谁,问遍差役无人知晓,但吴蜚卿这个名字大家都十分耳熟。他是长安城有名的富家子弟,平日里行为放荡,举止轻狂。所以知府便认定是吴蜚卿杀人无疑。

于是,知府命人逮捕了吴蜚卿。几次审问,他都拒不承认。那知府大怒,下令严刑拷打,可怜吴蜚卿熬不过板子屈打成招,招认了杀人的罪名。吴蜚卿料到自己必被处死,便嘱咐他的妻子将家中所有的钱财都用来救济社会上孤苦无靠的人,还暗地里在狱中贿赂监狱看守,帮他购买毒药,准备一死。

过了不久,狄仁杰担任了长安知府。一天,他正在衙中审阅判过的案件,当看到吴蜚卿的杀人案卷时,陷入了思索。

左右问道:“吴蜚卿杀人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左右告之有扇为证,便拿出在现场拾到的那把扇子。狄仁杰接过扇子仔细看了一遍,然后问道:“王晟是什么人?”堂下都说不知道。他又把案件审理的全部记录细细看了一遍,立刻下令为吴蜚卿去掉死囚犯的刑具,把他从死牢转移到一座库房里。

范小山闻之不服,上堂争辩。

狄仁杰怒问道:“你是想随便杀一个人了事,还是想找出元凶报杀妻之仇呢?”大家怀疑狄仁杰偏袒吴蜚卿,但都不敢讲话。只见狄仁杰又发出一支传讯犯人的竹签,立刻拘捕了南门外杏花酒楼的老板。老板十分恐慌,不知自己身犯何罪,战战兢兢地跪在堂前。

狄仁杰问道:“在你酒楼墙壁上有城内秀的题诗。我来问你,这李秀是什么人?他是什么时候到你酒楼里来的?”

老板回答说:“去年秋天,有三位秀才在本店喝酒,醉后在墙上题了一首诗,但不知他们住在哪里。哪个叫李秀,小人也不知道。”

狄仁杰立刻派差役拘捕李秀。几天后,李秀被押到府衙。狄仁杰一拍惊堂木,喝道:“李秀,你身为秀才,为什么要蓄意杀人?”

李秀一听十分惊诧,连连叩头说:“大人,万万没有此事。”

狄仁杰把扇子扔到堂下,并质问道:“这诗明明是你所写,为什么假冒王晟之名?”

“大人,此诗确实是小人所作,但这字实在不是小人所写。”

狄仁杰说:“能知道你这首诗的,必然是你的朋友,你仔细看看,是你哪个朋友写的?”

李秀又拿起扇子细细看了一会儿,回答说:“大人,看笔迹好像是王佐写的。那天他也在酒楼同我一起喝酒。”

于是,狄仁杰立即派差役逮捕了王佐。捉到之后,狄仁杰又像审问李秀一样,将王佐从头到尾细细审问了一遍。王佐当即供出一条新的线索,他说:“这字是城内皮货商人张成求我写的。他说王晟是他的表哥。”

听到这里,狄仁杰不由得心头一动:“凶手就是张成!”立刻命人将张成押到,升堂一审,在人证物证面前,他只好低头认罪。

于是,这起强奸未遂杀人案,终于真相大白。

原来,三月前的一天,张成到巷内找人,偶然看见贺氏,见她容貌俊美,举止风流,不由得垂涎三尺。有心上前挑逗,又怕女子不从。回家之后,他便心生一计:不如借吴蜚卿轻薄之名,达到占有美女贺氏的目的。

于是,他买了一把小扇,求王佐在扇上题诗一首。再用后面的一行落款,造成扇主人是吴蜚卿的假相。一切准备妥当,张成暗想:带着这把小扇去找贺氏,如果勾搭成了,就自报真名;如果不成,就冒充吴蜚卿。当时他并未打算杀害贺氏。

主意拿定之后,再寻一个阴雨连绵的夜晚,他带着小扇,翻墙进入范家。贺氏刚刚睡下,听到声音立刻爬起来。因为丈夫经常不在家,所以她身边准备了一把短刀以便防身。听到声音,她带着短刀去开门。开门后见不是丈夫,又见张成不怀好意,便用左手抓住张成的衣服,右手操刀自卫。张成见此情况,心里害怕,连忙伸手夺刀。贺氏一边死死抓住张成不放,一边大声呼救。张成见势不好,更加慌乱,拼命夺过短刀,一刀杀了贺氏。然后,扔掉扇子匆匆逃走。

如今,这个夜闯民宅的杀人凶手终于落网了!吴蜚卿屈打成招,终于沉冤昭雪。长安百姓,无不称赞狄大人的英明。然而,人们始终不解狄仁杰破案的奥妙。后来,有一位士绅找了个机会向狄仁杰请教此事。

狄仁杰笑了笑,说:“这件冤案很容易弄清。仔细查阅原来的审讯记录,可以看到贺氏被杀的时间是四月上旬。那天夜里阴雨连绵,天气还有些寒冷,根本用不着扇子。何况他是偷偷摸摸来做歹事,又怎能在紧张匆忙的时刻,反倒带上这种东西来自找麻烦呢?可见,杀人凶手是想用这把扇子嫁祸于人,这是其一。扇子上的书画题款,一般落款只题名字,不写姓。而这把扇子,连名带姓全部题在上边,这分明是有意转移视线,以假乱真,这是其二。我来长安那天,曾在南门外杏花酒楼避雨,偶然看见了墙上的题诗。这次见扇面上的题诗与酒楼上的诗十分相似,所以我猜想此事与李秀有关,这是其三。果然,顺藤摸瓜找到了元凶。”

一时间,时人莫不称赞狄仁杰断案如神。

更多文章

  • 狄仁杰尽忠敢言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狄仁杰,唐高宗

    唐高宗的时候,有人曾经这样评价狄仁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由此可见狄仁杰的贤明能干。狄仁杰在年轻时就得到很多人的赏识。后来他做了掌管刑法的大理丞,上任不到一年,就处理了大量案件,这些案件涉及一万七千多人,可是结案后没有一个人上诉申冤,足见他的公正廉明。狄仁杰不仅

  • 历史上真实的孟尝君真的名副其实吗?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尝君,秦昭王,齐湣王,平原君

    孟尝君以好客养士名闻天下,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得拜齐相,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要出名,纳门客孟尝君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后,广纳门客,而他所招纳的门客鱼龙,混杂,既有其他诸侯国的客人,也有逃亡流窜的犯人。司马迁到过孟尝君当年所管辖的封地薛地,见当地有很多地痞流氓,与附近邹地和鲁地的风气截然不同,向当地老

  • 端午追思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屈原,楚怀王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出现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博得中国人民爱戴的诗人。今年的农历端午节恰好是他的2299年忌。自纪元前三七六年,位于黄河流域的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个国家,历史上即进入了所谓战国时代。这时,在北方除雄峙关西的秦国以外,还有燕、齐两国,在南方的便只有幅员最大的楚国。这

  • 欧阳修从苏轼的“想当然”看到了他的卓尔不凡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轼,想当然,欧阳修

    北宋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命作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中,当副主考将一篇立论新颖、文情并茂的奇文上呈于他,这位文坛领袖在击节赞叹的同时,也记住了文中一个他此前根本不曾见过的典故。试卷拆分后,才知晓此文出自苏轼之手,于是,他就请教这个年轻人:“&lsq

  • 王安石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安石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担任宰相,被罢相;再次担任,再一次被罢相。在一片声讨中,从京城回到南京,回

  • 邋遢宰相王安石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邋遢,宰相,王安石,吕惠卿,韩琦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书。他酷爱读书,经常一读就是一整夜,

  • 宋代大诗人苏轼义救弃婴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宋代,诗人,苏轼,义救弃婴,故事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爱心如同他的作品一样,散落在许多方面。而他救助弃婴的事迹尤其令人感佩。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贫穷落后的山东密州(今诸城)任职,担任该州的最高长官“知州”。当时密州的百姓生活很困苦,苏轼便跟百姓同甘共苦,帮他们解决了许多

  • 刘伯温巧救雕花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巧救雕花匠

    有一天,刘伯温去观看皇上新建的宫殿,刚跨进宫殿的大门,一个人就跪在他面前,哭着喊“救命”。刘伯温忙问事情的原委。原来此人是名雕花匠,昨日他在大梁上修饰完浮花准备下来时,猛然看见皇上在豪华富丽的宫殿前手舞足蹈,狂笑不止。雕花匠心想,皇帝一定是看到华丽的宫殿,一时得意忘形才这样轻

  • 张居正和后宫太后的“非常爱情”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居正,后宫,太后,非常爱情,李太后

    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之后,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成为了大明王朝新一任内阁首辅大臣。刚刚上任不久的张居正,便对跟他年龄相仿的李太后,给予了超乎寻常的关心,而李太后对张居正奇怪的百依百顺,更是让民间对于张居正与李太后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他们之间究竟有没有过不可言说的暖昧关系呢?母以

  • 两姐妹跟一个皇帝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光绪,珍妃,瑾妃

    中国之大无奇不有,历史之长无事不怪。历史见证了一连串奇迹,也创造了一系列闹剧,比如,有一些亲姐妹两人嫁给同一个皇帝。古代皇帝三宫六院,妃子间难免争风吃醋,那亲姐妹共侍一个皇帝会有怎样的奇妙故事·“后宫姐妹花”系列将为您解读一系列两姐妹跟一个皇帝的故事。说起光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