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相杨士奇是怎么死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名相杨士奇是怎么死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96 更新时间:2023/12/13 13:02:39

明朝建国几百年,出过的昏君不胜枚举,但整个大明仍然有条不紊的运行了如此之久,就是因为世代都有许多贤能之士入朝,辅佐皇帝,抵御外寇。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以北进蒙古,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杨士奇,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江西泰和汉族人。生于公元1365年,卒于公元1444年,谥文贞。是明朝著名学者、大臣,与杨荣、杨溥并称“三杨”。又以居地、郡望,时人称其为“西杨”。

杨士奇少而孤,家境也极为贫苦,不过杨士奇从小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因此家中的贫穷状态,并不会让他感觉自卑或自苦,反而激励着他勤奋好学,励志摆脱贫穷的状态。等稍长时,又凭借自己的学识,在家乡教授学生,用以自足。

他的志气并不只表现在学习方面,还在不忘祖。前文说杨士奇少时而归,并不是说他小时候孤苦。孤,只双亲有一方或两方离世。在杨士奇一岁的时猴,他的父亲就死了。杨士奇随母亲改嫁当时任德安同知的罗性,杨士奇于是改姓罗。后来有一次罗家祭祖,年幼的杨士奇自做土像祭祀杨氏祖先,被罗性发现并赞扬他的志气,恢复其宗姓。还是小童的杨士奇看见罗家祭祖,便能想到自己的祖先,还自己做土像以代祖像,是为不忘宗不忘祖。

建文元年,因为王叔英的推荐入翰林院,充史馆编纂官。后又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年被提拔为编修,寻选入内阁进侍讲,典机务,并辅佐东官讲读。永乐二年进左中允,五年升左谕德,兼侍讲。六年,明成祖朱棣北征,命辅太子监国。永乐十二年,汉王朱高煦弹劾太子,杨士奇陷入帝位之争中,被锦衣卫逮捕入狱。在狱中,杨士奇不顾自身安危,仍然一力保举太子,称太子至仁至孝,如此太子才得以保全。仁宗即位后,升迁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历少保、少傅,兼兵部尚书。仁宗驾崩,英宗即位,与杨荣、杨溥共辅幼主,进少师,史称“三杨”。正是有了“三杨”的尽心理政,国君年幼的大明才能安稳的随着历史的车轮往前进,没有被抛弃在历史的洪流中。

这样一个辅佐大明好几位君主,见证朝代更迭的贤明之士,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观史实,笔者猜测其应该是被气死的!一气孩儿不争气,二气没有真正的了解过自己的孩子,三气自己没有教育好孩子。历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英宗的四朝元老,被史学家评价为:“玉质金相,通达国体”的雅人哲士,却对自己的儿子百般溺爱,最终害己害人。

杨士奇非常溺爱他的儿子杨稷,却不知道他儿子品行非常恶劣。如果有地方官员或者上级派来巡查的人知道了他儿子的暴横行为,向他据实报告,士奇反而怀疑人家。必定把报告给他儿子看。杨士奇却转头就将这些公告拿给他儿子看,告诉他“某官说你做哪些坏事,若有此事应改过。”杨稷不是个好人,每当这个时候就反而诬告别人危害乡民,自己阻扰了他们,才得他们如此说我。杨士奇这个时候,往往不去求证就一味相信杨稷的话,从此不相信那些说自己儿子坏话的人了。但是如果有人拍马屁说他儿子好话,他就当作是实话,很喜欢听。这样久而久之,再没有人将他儿子的恶行告诉他了。这样一来,杨稷没有人约束越加无法无天,最终犯下大错!

一开始,杨稷犯下错事时,朝廷考虑到杨士奇的对国家的功绩,只把罪状拿给杨士奇说“左右之人非良,助之为不善也。”直至后来,杨稷后来犯下的人命达到几十条后,朝廷才问其罪。还要派人慰问杨士奇,杨士奇那个时候已经老了,承受不起这样的事实,辞官后一年多就忧愤去死了。杨士奇刚去世,朝廷马上将杨稷问罪杀死。因此,杨士奇的去世,应该是气而生病,最后忧愤去世,总的来说就是被气死的。

标签: 杨士奇

更多文章

  • 明末大将卢象升是怎么死的 卢象升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象升

    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明末抗清大臣,生于公元1600年,卒于公元1639年,是明常州宜兴人。象升虽然不是出自世代书香门第之家,也不是名门望族,但他的家庭也还是可以算作文人之家的。他的祖父是知县,父亲也是秀才,都是读书人,这对卢象升的教育很有帮助。象昇小的时候就潜心研读经史,又喜好骑射,因此两者都用

  • 明首辅夏言是怎么死的 严嵩和夏言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夏言,严嵩

    夏言,江西贵溪汉族人,字公谨,生于公元1482年,卒于公元1548年。夏言官至任明朝内阁首辅,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正德二十年,夏言考中进士位,最开始被任命为行人,后迁任兵科给事中。夏言机警灵敏,专擅文章,世宗继位后,夏言上奏陈诉武宗时期的各项弊政,因此受到世宗赏识,从此以正直敢言自负。他机警灵

  • 唐朝宰相崔佑甫是怎么样的人,历史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崔佑甫

    崔祐甫(721年780年),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早年考中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官儿,由于其父亲的影响,崔祐甫的仕途还是走得很顺畅,但是但凡是忠心良臣的性子都比较倔,崔祐甫是其中的典型,生性刚直,遇事不肯回头,别人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他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公元77

  • 唐朝宰相苏颋是怎样的人 苏颋有什么历史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颋

    苏颋(tǐng)(670年727年)字廷硕,唐朝大臣、文学家,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这个人小时候就很聪明,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此等能力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但是苏颋并没有仗着这份天赋就松懈学业,反而更加的努力读书。苏颋的读书故事其实也丝毫不逊色于匡衡凿

  • 唐朝宰相韦安石是什么样的人,武则天怎么评价韦安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韦安石

    韦安石(651年714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北周大司空韦孝宽曾孙。唐武则天、中宗、睿宗三朝宰相、诗人。早年考明经入仕,深受当时的雍州长史苏良嗣器重。等到苏良嗣做到高位之时,能与武则天提会儿意见,推荐些人才时,他独独推荐了韦安石。韦安石性格稳重,不苟言笑,为政清廉,直言不讳。武则天

  • 明朝首辅高拱与张居正、明穆宗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拱,张居正,明穆宗

    明朝政治斗争最复杂,最激烈的时候应该就是三位内阁首辅:徐阶、高拱、张居正同朝为官之时。徐阶斗垮了严嵩,高拱斗垮徐阶,最后高拱又被张居正斗垮。更复杂的是,这几个人,最开始还一起为同样的目标奋斗合作过。看了他们的来往史实,只能说一句,果然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官场黑暗,下场需谨慎。

  • 明朝大将胡大海是怎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胡大海

    明朝大将胡大海,号称朱元璋手下五虎上将之一,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将领。字通甫,泗州虹县人,从朱元璋刚刚起义开始便跟随左右,为朱元璋东征西讨。胡大海起于微末,大字不识,但是他气度过人,手下将士无不尊崇佩服。他治军极严,大军所过之处不妄杀人,不掠妇女。因此,大军所过之处,民心之所向。另外,胡大海还很有识人之

  • 牛仙客是谁?他做了什么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牛仙客

    牛仙客,泾州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唐朝宰相。牛仙客可以说是一个炮灰,一个有才的炮灰,如果乖乖地在河西,当他的节度判官,或许后期就不会活得那么憋屈。牛仙客有才,但不是大才,他工作勤勉,以诚信待人,深得军民爱戴,在小地方能发挥他最大的作用,因为在小地方,关系网简单,有一个强硬的靠山,便能借着手中的权利,

  • 唐朝开元名相张说是怎样的人 张说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说

    张说(yuè),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早年的张说颇有文才,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张说做官之时,武后专宠张易之与张昌宗两人,任命张说等学士四十七人编修《三教珠英》时,让张昌忠总领此事,但是作为一个靠着姿色爬上龙床而得重用的人,哪有什么文才,终日

  • 歧阳王李文忠是怎么死的,朱元璋和他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文忠

    元末明初,世道混乱,群雄并起,那个时候名将众多,纷纷崛起于微末之中。而李文忠也是当时极为有名的将领,明朝建国后,论赏军功,李文忠位列第三,得享太庙。歧阳王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儿,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随父亲李贞搬到濠州东乡。李文忠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将领,在朱元璋起义时,李文忠就帮朱元璋东征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