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中曹魏名将于禁为什么被称为神将

三国演义中曹魏名将于禁为什么被称为神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8 更新时间:2023/12/6 0:26:59

“循环报复虽天意,壮士所惜唯功名。曹瞒相知三十年,临危不及庞明贤。归来头白已憔悴,泣涕顿首尤可怜。高陵画像何诡谲?乃令惭痛入九泉。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这是北宋孔平仲的一首名为《于将军》的诗。在这首诗里,北宋的孔平仲对三国时期的名将于禁的最后一战和他的整个人生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说于禁是名将,我想没有谁会反对的,事实上三国志中陈寿写的大部分评价都已经相当客观与贴切,于禁也不例外。那么,曾经叱咤风云的于禁究竟有何本领会被人成为神将?

于禁,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在三国演义里,于禁早期附从鲍信为行将覆灭的东汉王朝镇守兖州,兖州牧刘岱败于黄巾党被杀,陈宫与鲍信拥曹操做了新兖州牧,从此于禁归属于曹,他的前程开始放光。他的伯乐是属将军王朗,若不是王朗向曹操推荐这个人才,恐怕于禁就埋没在众多将士之中了。于禁自从初平三年跟随了曹操之后,在接下来的四年里,表现十分突出,一路过关斩将,在领兵作战上是大放异彩。曹操很欣赏于禁,逐渐把他当做心腹大将。

五子良将行军毅重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于禁是五子良将之一,行军毅重。而于禁被称为神将,是后世人在游戏中对他的尊称,说神将算不上,但是于禁的确是命大将,不管是曹操在被张绣反咬一口时,于禁帮忙处理青州兵内乱并且建立营垒抵御追兵,还是只带数十骑入,奔袭朱灵军营夺其指挥权,“灵及其部众莫敢动”,其表现都可圈可点,跟随曹操三十几年,其忠心和卖力的程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毅重之名名副其实。作为外姓将军,于禁是曹操难得信任的一个人,然而就在尔虞我诈,诸人今日降操明降汉的三国,只做了一次叛徒变翻不了身的可怜家伙,就留下了叛将的骂名,历史上于禁真是如此之人还是另有隐情?

于禁是大将,我们之前就已经说过,他一生的才华都体现在了领兵作战上,于禁对曹操是忠心耿耿,因为于禁讲究义,他认定的主公就一定不会改变并且会追随其一生,这一点与荀彧相同又不同。荀彧我们知道,他看到了曹操身上所有用的决心、毅力、胆识都是历朝历代有将相之气的人所拥有的,因此希望凭借曹操的才能拯救苍生,匡扶汉室,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让荀彧失望的,因为曹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拥有自己的野心,当他的野心与荀彧的政治理想相违背时,荀彧就觉得是曹操背叛了、欺骗了他,要知道在此之前,荀彧可是曹操的“子房”,一切大小决策都要让他来忖度忖度。于禁是个习武之人,与从不上战场的荀彧不一样,荀彧是整个机构做决策的指挥中心,于禁是命令的践行者,如果没有于禁,我想曹操也不会这么快就崛起在诸侯间。

他对曹操是忠心的,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人是曹操的族人,对曹操忠心是应该的。张辽为首的外姓服从曹操又是为什么?因为,曹操对他们有知遇之恩,张辽张郃徐晃等人,都是些什么人?在没被降服之前不是走卒就是降兵,曹操在降服之后,没有杀掉他们,反倒重用他们,让他们很是感动。再者,在兵荒马乱的三国时代,曹操等人起兵是打着“匡扶汉室”为了平定动乱的义举,这种行为在将士们的眼里就是正义的,因此自视正统:曹丞相为大汉诛不臣。往往因此原因而士气高昂,就算是被俘也不会轻易投降。因此,张辽乐进可以大战逍遥津,为国捐躯,为英明的主公捐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曹操最忠烈的两个手下许褚和典韦,就是这样奋不顾身的人。

忠勇之士威名显赫

于禁早年“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于禁最早是鲍信的手下,后来曹操接任兖州牧,他作为鲍信旧部属曹操。本是鲍信身边的人,于禁为什么也会忠心追随曹操,因为鲍信与曹操就是老相识,于禁信得过鲍信的为人,也就相信曹操其人,并一心追随。《于禁传》“是时,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由此可知,于禁是个十分谨慎的人,他很遵守法,他立下最严格的军法,就是为了约束战士的行为,”围而后降者不赦“严守军规就连他的好朋友昌豨犯法也不能饶恕,这样于禁在军中的威望就高了起来,将士很听他的话。于禁的毅重是出自于他本人的,也就是说,忠诚是他的性格,就算他的主子不是曹操换做是其他人,他也一样会这样毅重。

于禁作战相当勇猛顽强。曹操东征吕布时,于禁在濮阳城南打败吕布二营人马,不久又独自率部在须昌战胜高雅;在攻打定陶、离狐、雍丘等一系列战斗中,于禁连连告捷,对付黄巾军也是毫不含糊。这一系列战争中的优越表现,使得曹操对于禁倍加器重,于是于禁的职位由军司马一路迁升任陷陈都尉、平虏校尉、偏将军,还被封为益寿亭侯,跻身于曹军名将的行列。当然,除了于禁的勇猛之外,曹操还欣赏于禁作战时的沉着、稳重。《三国志·于禁传》:”独勒所将数百人,且战且引,虽有死伤不相离。虏追稍缓,禁徐整行队,鸣鼓而还。曹操讨伐张绣失利的时候,全军上下一遍混乱。唯独于禁率领手下的数百人,临危不乱,即使是处于劣势,全军撤退之时多有伤亡,整支队伍始终保持没有溃散。让曹操对于禁领兵作战的能力是大为称赞。

官渡之战结束后,于禁在曹操心里的地位又高大了,官渡之战后于禁奉命平定昌豨的叛乱,顽固地执行曹操“围而后降者不赦”的军令,把已经投降且与自己私交不错的昌豨斩首。此举引起了全军的轰动,他的做法受到人们的议论,连曹操也说:“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虽说嘴上对于禁的做法有点不满,觉得他太固执、恪守陈规,但是又愈加器重他,于禁杀昌豨,似乎有点不近人情,但是这一做法却为于禁树立了很好的风范和威严,“禁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太祖每征伐,咸递行为军锋,还为后拒;而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从此他的军队更加严明,朱灵的事件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

当时朱灵手里掌握了军事大权,对曹操的威胁很大,曹操就想削弱朱灵的力量,思考再三,就派于禁去执行,于禁就奉命带着几十个士兵就来到了朱灵的军营,因为于禁在军中的威望甚高,大家都知道他的名气很大,导致“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也就是说当时朱灵手下的众多将士因为害怕于禁而居然没有一个人敢有所反抗,这就是所谓的大将之风吧。这也是曹操欣赏他的原因之一,只可惜,一代大将显赫一时终将功亏一篑。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张辽威震逍遥津是怎么回事,留下 “张辽止啼”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辽

    三国里刘备拥有五虎上将,荡寇将军关羽,车骑将军张飞,镇西将军马超,征西将军黄忠,翊军将军赵云。这边刘备拥有五虎大将,曹操手下也是人才辈出,曹操的手下五大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而智勇双全的张辽,位于曹操麾下五大将之首。他为曹操统一北方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到老,他还仍

  • 张辽和关羽是什么关系 张辽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辽,关羽

    罗贯中:”諕杀江南众小儿,张辽名字透深闺。才闻乳母低声说,夜静更阑不敢啼。“逍遥津一战,使张辽一战成名。成名到只要在不停哭泣的孩子面前提到他的名字,孩子的啼哭就止住了,罗老先生的说法纵然有戏谑、调侃的意思。但是,张辽的确在逍遥津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听听后世大家们的评论你就知道这

  • 独眼将军夏侯惇眼睛是怎么瞎的,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夏侯惇

    说到曹操为什么能够一统天下,这与他合作的人有关。我们知道曹操的五大良将个个都是一顶一的高手,一身武艺不说,多数还很有谋略对主公又竭尽心力,曹氏江山能够扎根在广袤的土地上,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们,而有一群人,他们虽然没有将领的战功那么显赫,却也在曹操背后默默地帮助他,这就是夏侯惇。曹氏、夏侯氏都是沛国谯

  •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大将徐晃跟和关羽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徐晃,关羽,曹操

    依据三国演义来看,徐晃依旧是曹操阵营中最勇猛的将领之一。徐晃的出场是很有气势的:奉回顾阵中曰“公明何在?”一将手持大斧,飞骤骅骝,只一合,斩催勇于马下;随后的李乐同样被一合斩于马下。三国里被写一合斩将的将领不多,除了赵云张飞以外就很少有这印象了,但是这也是他最具有争议的地方了

  • 唐朝名将李孝恭和李世民的关系 李孝恭和李靖谁的战功大?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孝恭,李世民,李靖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朝宗室、名将。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因此,弯弯绕绕,李孝恭是李渊的堂侄,和李世民是表兄弟的关系,虽然说关系有点远,但隶属同一个宗室。宗室有宗室的特权,皇亲国戚,历来如此,李渊当年攻克京师后,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又任

  • 李靖是谁 红拂女是李靖的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靖,红拂女

    史料《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中记载: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祖崇义,后魏殷州刺史、永康公。父诠,隋赵郡守。靖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李靖是大器晚成的代名词,这人前半生空富才华,

  • 唐初名相高士廉是怎样的人 他和李世民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高士廉,李世民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唐初宰相,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高士廉的妹妹,高氏嫁右骁卫将军长孙晟,生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也就是说,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而且,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父亲早死,两人实际由高士廉抚养。所以说,高士廉相当于长孙二人的

  • 乱世枭雄陈友谅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后代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友谅

    陈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万千人中的一个。正是在那个人人都可以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时代,才能让他这个小小的渔家之子,能打下一方势力,能够和明太祖朱元璋共争天下,还建立了一个大汉政权。陈友谅生于公元1320年,湖北沔阳黄蓬人,中国元末大汉政权

  • 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是被朱元璋赐死吗,他的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元勋,左征右战辅佐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字天德,濠州钟离人,死后被朱元璋追封为中山王。徐达是农民出生,性情刚毅,参加朱元璋的起义军后,忠心耿耿,一生征战无数,立下无数功勋。他不仅帮助朱元璋攻下元大都,此后也一直与元朝残余势力征战,官至右丞相,朱元璋封其为魏国公,公元前1385年去世。对

  • 杜如晦是怎么的人,杜如晦的儿子是的谋反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如晦,李世民,房玄龄,杜荷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积怨颇深,杜如晦与房玄龄一起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