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名将赵云的军事韬略

三国名将赵云的军事韬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370 更新时间:2023/12/13 0:47:32

提起赵云,人们都知道他勇猛、武艺超群。其实,细检史实,赵云身上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那杰出的军事韬略和政治见解。

◎空营退敌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曹操马上亲率大军来争夺。赵云奉命随黄忠夺取曹军粮草。两人分工,黄忠率主力出击,赵云留少许兵力守营接应。可到了约定时间,却不见黄忠归营,赵云出营探视,正巧遇上大批曹军。

赵云随身只带了几十个骑兵,眼见就要被曹军淹没,他没逃,反而先发制人,主动向曹军发起进攻。

曹军不知底细,竟略作退却。赵云稳住阵脚,边打边退,慢慢回到自己的营寨。守营将领见曹军势众,慌欲关闭营门。赵云进营后,却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曹军一看这架势,联想刚才赵云的镇静之态,以为赵云营中定有大军埋伏,吓得慌忙撤退。赵云随令营中擂响所有战鼓,军士一齐放箭,一时间鼓声震天,乱箭齐发,曹军转身就逃,慌不择路,自相践踏,有很多人涌进汉水中淹死了。

第二天早晨,刘备看了赵云大败曹军的地方,不禁赞道:“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受了这次大挫,曹军士气一蹶不振,很多士兵开了小差。两月之后,曹操终于自认与汉中无缘,在连呼“鸡肋”的叹息声中,将汉中所有曹军全部撤到了长安。

正如刘备所赞,赵云胆量超人,但他却不是匹夫之勇。若一味傻大胆,面临大敌时,不是先声夺人的“前突其阵”后,便有计划地“且斗且却”,令敌军不敢轻举妄动,而是继续硬拼,那后果将很难想象。

退至营寨后,赵云若紧闭营门,以死相拒,以寡敌众,不怯不惧,也可谓胆大气壮,却无异以卵击石。赵云此时冷静运谋,先以勇慑敌之魂,继以虚惑敌之心,然后加以利用,在不得不退却时,却展现出一种诱敌深入,成竹在胸的态势,使敌人将信将疑,不敢放纵,因而保证了退却的安全,在强敌压境,孤营悬危之时,更展示出一种胜券在握,请君入瓮的姿态,使强敌由半疑到全疑,进而彻底被恐惧笼罩,不得不逃。

◎箕谷撤兵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扬声由斜谷道取郿”,派赵云和邓芝率少量部队为疑兵,据褒斜道南端的箕谷,诱使曹魏派其大将军曹真督重兵驻郿县与之相抗,而自率大军偷出祁山。由于所用非人,竟被曹魏仓促所遣之军于街亭大破,士卒离散,几至全军覆没。

诸葛亮惨败后,曹操看赵云兵少,遂趁势进攻,赵云和邓芝只得撤退。但同祁山一路蜀兵败后的溃不成军相反,赵云镇静若闲,指挥若定,一面派人烧毁相关栈道,以阻碍曹兵的追击,一面亲自垫后,让部队整齐撤退,以稳定军心。

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失利,大军败退,兵将不再可收拾,箕谷战败部队撤退,兵将依然齐整如初,是什么原因呢?”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一点都没有抛弃,兵将没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

◎从仁政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赵云奉家乡常山郡守之命,率兵支援幽州军阀公孙瓒。当时公孙瓒正与袁绍相抗,他怕人们投依袁绍,见赵云率兵来相助,又惊又喜,便以开玩笑的口吻问赵云:听说你们冀州那一带的人都愿投靠袁氏,怎么唯独您一人迷途知返?赵云正色答道:“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而私明将军也。”

公孙瓒本以为赵云相投,乃是因了他得人心的缘故,赵云却指出他和袁绍实质一样并不得人心。这样,一则向公孙瓒进了谏,二则也表明了自己“从仁政所在”的政治理想和择主标准。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赵云随刘备大军围攻成都,逼降刘璋,夺得益州。许多将士被胜利冲昏头脑,向刘备建议,将成都城中的房屋和城外的园地、桑田,通通分赐诸将。

赵云说:“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当归还,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采纳了赵云的建议,成都百姓才避免了一场家破人逃的浩劫。

更多文章

  • 赵云在江州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云,江州,赵彪,刘备

    赵云是三国时的一位将军,是刘备最相信的人,被派去镇守江州。赵云来江州后,有一天到临江门附近游耍。走到江边,就听到有人在喊救命,原来有人跳水啦。赵云看到大家光是喊,喊的又都是些女人家,喊天吼地的,光是喊没有哪个敢下水,周围一个男人都没得。他一看到啊,就把外面的衣裳一脱,跳下水去。他还会两手,一下去就把

  • 赵云为什么会称为常胜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云,常胜将军

    一直以来,民间总把赵云称为常胜将军,虽说不被治学者所认同,但老百姓的这种质朴情感却不无道理,毕竟小说的影响力要远大于正史。根据《三国演义》的叙述来看,赵云单独带兵的机会极少,仅有的几次败仗,也无法算到他的头上,如夷陵之败,他未参加,街亭之败,诸葛亮是统帅,马谡才是原罪者。而但凡赵云参加的战斗,哪怕战

  • 吕布:唯利是图 代价惨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布,唯利是图,代价惨重,董卓,刘备,关羽,张飞

    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山西忻县)人,字奉先,官拜执金吾。吕布身高一丈,腰粗十围,眉目清秀,骁勇善战,无人能敌,曾一人力战刘备、关羽、张飞而不惧。他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西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人称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吕布自幼跟随并州刺

  • 为什么称张良为“谋圣”,张良在历史上是什么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良,刘邦,楚怀王,子婴

    亡国之子豪杰之士苏东坡有一篇幅文章叫《留侯论》说的就是张良,他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张良一生为刘邦设计良谋无数,从历史角度看,这就是张良成功所在,但苏轼在《留侯论》论张良

  • 纪晓岚巧设“野菜宴”与“乾隆白菜”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纪晓岚,野菜宴,乾隆白菜,故事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一时兴起便携同几位大臣南下微服私访,途经济南。当晚,乾隆皇帝用膳时,竟发现面前的桌子上“满盘皆绿”:一桌子的野菜。这时,纪晓岚诚惶诚恐地跪了下来,对乾隆皇帝说:“臣罪该万死,实在找不到更好的食物,只能让皇上勉为其难地吃些野菜吧。”乾隆

  • 魏冉与芈月是何关系 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魏冉,芈月

    提到芈月不得不提魏冉,魏冉是芈月同母异父的弟弟,与姐姐相对轻松愉快的童年生活来说,魏冉的童年是凄惨的。芈月生母向夫人向妃备受秦威王宠爱,秦威王对向妃的宠溺,让王后十分不悦,王后怕得势的向妃动摇了自己在宫中的势力,这颗对自己和太子极其危险的眼中钉,在她看来是非除不可了,于是秦威王死后,向妃受到威后的严

  • 北宋名相吕蒙正“横财不发命穷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宋,名相,吕蒙正,横财,命穷人,故事

    北宋名相吕蒙正祖籍河南洛阳,本是一位官宦子弟,但他和母亲刘氏却被狠心的父亲吕龟图逐出了家门。母子二人离开洛阳,走出城南百余里,住在南山边的一孔破窑洞里,惨淡度日。一年冬天,天寒地冻,鹅毛大雪下了三天三夜。吕蒙正家里已经断粮好几天了,妻子让他到附近一位朋友家里去借点米。吕蒙正来到朋友家,见朋友家的光景

  • 古人不说假话的品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昆,刘秀,拓跋焘,高允

    东汉初年,刘昆在江陵当县令。一天夜里县城发生了一场来势凶猛的大火,恰巧又遇上大风,一时间,夜空都被冲天火光映红了。虽说在刘昆的组织指挥下动员了不少人救火,可火情依然没得到有效控制。实在没办法的刘昆索性跪到地上给老天爷磕起了响头,说来也奇怪,在刘昆磕头的时候天空下起了大雨,大火被浇灭了。面对这等奇迹之

  • 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忌为什么会被污蔑造反 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田忌,造反,下场,邹忌

    枪打出头鸟,一个人的光芒太过耀眼是很容易招人妒忌的。在战场上杀敌无数、战功显赫的齐国名将,在朝廷上却受到不少人的排挤,最有名的莫过于齐国丞相邹忌。两人本无冤无仇,为什么邹忌会污蔑田忌造反,导致最后田忌离开齐国逃到楚国去。齐国的第一任国君齐威王,在即位之后,文臣任用邹忌,武将任用田忌,一文一武,一个在

  • 曹操有多厉害,为什么说曹操是奸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曹操,奸雄

    曹操一直是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说起这位牛人,他最为人熟知的是他在《三国演义》里的形象,因为曹操在小说里的形象不怎么高大,甚至还显得有些卑鄙猥琐,于是,很多人对曹操的印象就是奸险小人,其实不然,小说中因为作者是不怎么喜欢曹操这个历史人物的,在写作的时候注入了自己主观的见解,因此,曹操在三国中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