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836 更新时间:2023/12/21 8:37:16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

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够了。因此秦王给了李信20万兵力,让他去攻打。结果李信被楚国打得大败,逃了回来。

秦王没办法,只好亲自去求王翦。王翦说,要我去打仗也行,还是得给我60万兵力。秦王只得给了王翦60万兵力。王翦又说,我年纪这么大了,出去打仗,有个三长两短都说不定。因此,他让秦王给他的子孙后代一些田地房产。秦王也答应了。

王翦带着60万大军前往攻打楚国。但是在前去的路上,他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去给秦王说,让秦王再给他一些田地房产。秦王每次都恩准了。不过这件事,让王翦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他们提醒王翦,不要做得太过分。

于是王翦说了那一段非常著名的话:“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於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的意思是说,这60万大军,差不多相当于秦国的全部军队。秦王这个人很多疑,他把这么多军队给了我,他肯定不放心。害怕我打下楚国后,就在楚国称王不回来了。为了打消他的疑虑,所以我要让他给我很多田地房产。这样的话,秦王就会觉得,我顾念家里的这些田地房产,不会在楚国称王不回来了。

王翦的这个话,虽然已经成为定论。不过其实这话还是有讨论空间的。为什么说有讨论的空间呢?因为王翦说的话似乎是并不成立的。也就是说,王翦不可能在楚国称王不回来了。

一者,王翦的妻儿老小都在秦国,他不可能不顾及妻儿老小的生命。二者,王翦就算在楚国称王,楚国人也不会拥戴他,毕竟他是侵略者。三者,王翦手下虽然有60万兵力,但是这些兵力都是秦国人。他们都思念自己的故乡,绝不会愿意待在异地不回去,因而绝不会支持王翦。四者,当时秦国非常强大的,虽说王翦带走了60万人马,但秦国要再召集60万人马,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就算王翦在楚国称王,他也不一定打得赢秦国。

这样的情况,三国时期的钟会就曾试验过。那一次,他败得很惨。

总之,从各方面来考虑,王翦在楚国称王的可能性都不大。这个道理,王翦明白,聪明的秦王当然也明白。

因此,王翦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产,很有可能是出于私心。

为了讲清楚这个道理,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

汉朝初年,当时刘邦带着军队在外面平定诸侯之乱,萧何则在国内处理政务。每次萧何派使者去见刘邦,刘邦就问使者,丞相在做什么呢?

当使者回来把这话告诉萧何以后,萧何明白,刘邦这是猜疑他了。萧何本来是一个非常廉洁的人,但是这件事后,萧何开始收受贿赂。刘邦知道后,把萧何抓了起来,小小地惩罚了一下,然后还是让他当宰相。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自污”的举动。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不管是王翦的“贪婪之语”,还是萧何的“自污之举”,都是他们自己说出来的,然而司马迁把它记载在《史记》里面。他们究竟是真的为求“自保”,还是真的贪污受贿,谁也说不清。

比如萧何,当时因为刘邦在大肆屠杀那些有功的大臣。这件事,会不会在萧何心中引起震动,觉得自己革命了一生,一直比较自律。但是刘邦猜忌心很重,说不定什么时候都就打到自己头上。与其如此,还不如趁活着的时候,多捞一点好处。没想到最后被刘邦发现了。于是萧何就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自污”,其实是他自己的辩解。或者他没有说过,司马迁分析出来的。

再看王翦。王翦带兵去打仗,他知道秦王只可能用他,他说的什么要求,秦王都会答应。因此,他借机向秦王狮子大开口。毕竟他这样做,理由还非常充足。也就是说,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他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由此可见,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两个人的事情,只是提供了一种答案。他们两人的这种举动,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答案。

标签: 王翦战国

更多文章

  • 向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向宠,蜀汉

    向宠(?~240年),左将军向朗之侄,蜀汉重要将领。具有谦和公允的性格品行,对军事通晓畅达,被汉昭烈帝刘备称赞。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历任牙门将(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诸葛亮北伐时,以向宠为中领军,封都亭侯。诸葛亮北行汉中前,特意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向

  • 历史上元稹的才华怎么样?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元稹,唐朝

    讲到元稹,世人大多乐于盯着他的情史说事,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先从一首诗说起:《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诗所描写的意思,应该不用多做解释,尤其是诗的前两句,仍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花前月下时吟出的高频诗句。那么,今天就来说说这

  •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萦绪,清朝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

  • 诸葛亮军事能力很弱吗 刘备为什么不让诸葛亮掌兵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为什么刘备不让诸葛亮掌兵而是去搞后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这件事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其实并不弱,他曾有很多军事理论著作,只不过后来大部分散佚丢失,而其实战能力也很出色,后面他五次出兵伐魏,以偏安一隅的一州之地,向占据整个北方的曹魏屡次

  • 霍弋:蜀汉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弋,蜀汉

    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时,霍弋为太子舍人。后主登基后,霍弋为谒者。诸葛亮北驻汉中时,霍弋被用为丞相府记室。诸葛亮死后,霍弋为黄门侍郎。刘禅立太子后,霍弋为中庶子。尽言规谏太子,甚为得体

  • 庞统要是没有死在落凤坡 庞统能辅佐刘备打赢司马懿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庞统,刘备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统如果没死在落凤坡,继续辅佐刘备,能打败司马懿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作为汉朝的宗亲,他一生的理想就是兴复汉室,但一直到死也没有成功。刘备手下人才济济,一度同时得到了卧龙、凤雏两位当世名人。只可惜庞统早早的就

  • 五子良将整体水平比不上五虎将 五子良将实力有多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子良将,五虎将

    对五子良将有多弱?五虎将只出动2人,就可以轻松横扫他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蜀国有五虎将,而江东有十二虎臣,魏国也有五子良将,这些人都代表了各方势力的顶配阵容。按照演义的描写,吕布死后,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基本处于一个段位:超一流水平。

  •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严,蜀汉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

  • 历史上张昭与孙权之间的关系如何?二人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昭,三国

    张昭,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辅佐孙策、孙权安定江东。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重臣张昭,虽然被戏称为“带投大哥”,“内事不决问张昭”也成了讽刺的话。但其实真实历史上,张昭是德高望重的忠正之臣,在吴国的地位声望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作为直臣,他多次劝谏孙权,两人相爱相杀发生了很

  • 夫差将勾践击败之后 夫差为何没有灭掉越国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夫差,勾践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