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朱元璋明明有26个儿子 朱元璋为何偏偏传位给孙子朱允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26 更新时间:2023/12/14 11:56:45

还不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却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朱元璋在战场上拼杀到后来建立明朝,这一路走过着实是不容易,然而朱元璋在选定皇位继承人时,却是令所有人出乎意料,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要知道朱元璋有26个儿子,为何偏偏将皇位传给了孙子?

朱元璋为人多疑,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不惜对曾经的功臣痛下杀手

一开始朱元璋选定皇位继承人是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的,但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因病离世,朱元璋本就对朱标寄予厚望,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让朱元璋备受打击,还打乱了朱元璋所有的计划,太子之位不能空缺,那么在26个儿子当中,朱元璋又会如何选择呢?在所有人都在猜测太子之位会落到朱元璋的哪个儿子手中,朱元璋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选了如同“小透明”一般的朱允炆为太子,要知道,选皇位继承人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在古代,除了皇帝,太子则是最受世人关注的,人们关心当下朝政治理的情况,同时也关心以后会如何发展,因此,许多皇子在被选为太子时,通常是谨言慎行,未曾见过有猖狂的太子。

朱元璋选孙子朱允炆是何原因呢?朱元璋作为“白手起家”的皇帝,在早年时期经历过天灾、人祸和亲人离别等人间酸楚,他又怎会不知世间的险恶呢?眼界与气魄自然是比那些自小在皇宫中养尊处优的皇子们要好上许多,朱元璋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反而是自己在战场上厮杀,一次次立下战功累积的,后面我们也知道朱元璋如愿登上皇位,做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深知这一路的艰险,他在位期间经常担心自己的政权会被推翻,为了确保权力绝对握在手中,不管朝中大大小小的事务,朱元璋从不假与他人之手,自己亲自处理,不过过分勤勉并没有打消他的疑心,他对朝中大臣们依旧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一旦起了疑心,那么就意味着信任土崩瓦解。

朱标的离世不仅意味着太子之位的空缺,还意味着朱元璋之前所有的畅想全部破灭

朱元璋为了稳固自身地位,不惜对曾经的功臣痛下杀手,如此小心谨慎的一个人,当时朱标作为嫡长子被选为太子后,朱元璋花费心血来培养朱标,朱标的表现也十分优异,俨然是一个合格的继承者了,在朱元璋以为明朝未来可期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朱标因感染上风寒,不幸离世...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天大的打击,他可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朱标的身上了,朱标的离世不仅意味着太子之位的空缺,还意味着朱元璋之前所有的畅想全部破灭,只是朱标离世固然是一件很悲痛的事情,但太子也不能不立,朱元璋为了防止皇子们之间相互争夺太子之位,直接立皇孙朱允炆为太子。

朱元璋可不是平白无故就立朱允炆为太子的,朱元璋在称帝后,为了保证中央与地方的控制权,除去太子朱标,其余皇子们都被封为藩王,各自有自己的封地,若是贸然从中选一位皇子为太子,那么封地将会面临空缺的情况,如此一来,分封制也遭到了破坏,并且若在此时将藩王改立太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皇帝的声誉,其实,在这26位皇子中,朱元璋也颇为欣赏朱棣,朱棣也是众多皇子们中性情最像朱元璋的,但朱元璋更偏向于较为仁厚的君王,而朱允炆恰好正有仁德宽厚的心肠,尽管谋略方面有所欠缺,却是朱元璋最需要的贤能之主。

朱元璋为朱允炆铺好的道路,最后因朱棣起兵而推翻

朱元璋选中朱允炆还有一个原因,朱标的其他儿子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母系集团),若是让这些皇孙登上皇位,那么很有可能会出现外戚干政的乱局,不利于中央政权的统治,朱元璋最担心的就是皇帝的政权能否掌握住,他当然不想看到皇帝的政权受到丝毫威胁,而朱允炆看似是皇孙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却是最能手握大权的继承人了。朱元璋为了朱允炆即位后的执政顺利,亲自为其铲除屏障,将有功之臣杀害,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会搬起石头砸自家人的脚了,在朱允炆登基后,放眼望去整个朝廷,几乎没有人可以为朱允炆所用,后果就是被朱棣打败,而朱允炆也不知所踪。

朱元璋辛辛苦苦为朱允炆铺好路,谁知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朱元璋想要一个贤明的君主,以便让明朝日后处于国泰民安的阶段,这个想法确实没有错,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不是立完太子后,所有的事情都会按照朱元璋的意愿去发展,比如当时众人都以为朱棣会是太子的最佳人选,朱元璋却不按常理出牌,选了皇孙作为皇位继承人,选皇孙也没有不妥,但朱允炆既不是嫡皇孙,背后又没有靠山,如何能服众呢?再加上朱允炆没有特别之处,这让朱棣又如何甘心呢?身为皇子没有继承权,反倒是皇孙捷足先登,这换作是任何一个人也会不甘心吧,朱元璋也高估了朱允炆的能力,贤明是君王不可缺少的,但决断力亦是必不可缺的。最终,朱元璋还是过分将这江山交给了朱允炆,再怎么防备也防不过人心啊。

标签: 朱元璋明朝朱允炆

更多文章

  • 郤正: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曾为刘禅撰写投降书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郤正,蜀汉

    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人,三国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好学,广读古籍。弱冠即善写文章,为蜀汉朝廷征为秘书吏,官至秘书令。公元263年(景耀六年),曹魏攻伐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郤正为之撰写投降书。后随

  • 胡美与朱元璋是什么关系?他最后的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美,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史有记载,朱元璋岳父胡美因私自入宫见女儿,结果因触犯“入乱宫禁”之罪,被朱元璋满门抄斩。细想想老朱这事儿是不是做得有点绝?还原历史,真相也许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一、朱元璋的岳父胡美,乃是有功之臣学习明朝历史大家

  • 历史上诸葛亮才能怎么样 诸葛亮是被演义神话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三国

    历史上的诸葛亮才能究竟如何?为什么说诸葛亮被演义神话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依据陈寿的《三国志》所讲的诸葛亮,几乎就是个完人。虽然我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不例外,但是史书并没记载诸葛亮有什么缺点。陈寿最后评价诸葛亮:然亮才治戎为长,奇

  • 马皇后是一个什么样的 她和朱元璋的感情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还不知道: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如何?马皇后是个怎样的人?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和马皇后感情甚笃,而且朱元璋颇为尊重马皇后,即使马皇后过世以后也没有再立皇后。在朱元璋打天下的岁月里,马皇后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精心辅佐朱元璋,稳住后方。朱元璋能够发迹,马皇

  • 同样都是汉武帝的妃子 卫子夫和钩弋夫人谁的结局更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妃子,卫子夫

    还不知道: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同是汉武帝宠爱的妃子,哪个结局比较惨?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88年,汉武帝已经年近七十,有一天,钩弋夫人摘下自己的发簪耳环,跪下磕头如捣蒜,求汉武帝宽恕自己的罪过,汉武帝却说:“带下去,送入掖庭监狱!”钩弋夫人立刻被几个人架着

  • 康熙的儿子在进行九子夺嫡的时候 康熙的女儿们又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康熙,九子夺嫡

    还不知道:康熙的儿子九子夺嫡的时候,女儿们都在干嘛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作为清朝最能生的皇帝,除了生了35个儿子以外,还生了20个女儿。为什么说康熙是清朝最能生的呢?根据史料记载,被记录在册的清朝皇子一共80人,皇女一共60人。大清十二帝,总共生了140个

  • 康熙儿子那么多雍正又不是嫡子和长子 雍正是怎么继承皇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康熙,雍正

    还不知道:康熙有35个儿子,雍正非嫡非长玩物丧志,为何由他继承皇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1722年千古一帝康熙驾崩,皇帝去世自然是储君即位,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储君雍正非嫡妃长,母家也不显赫。地位普通不说更有资料显示,他玩物丧志,沉迷佛法,根本就不是做皇帝的料

  • 同样都是令妃生的女儿 姐姐和妹妹级别为何一高一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令妃

    还不知道:乾隆七公主和九公主都是令妃所生,为何姐姐却比妹妹高一个品级?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总是比故事还要有趣得多,历史上令妃确实是个奇女子,出身低微,汉人血统,她却能成为乾隆最宠爱的女人,权力冠绝后宫。令妃一生有四子两女,后嘉庆皇帝就是她的儿子,她所生的

  •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

  • 尹默: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精通各种经书、史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尹默,蜀汉

    尹黙(生卒年不详),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远游荆州,跟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尤其精于《左传》。历任劝学从事、太子仆,教授刘禅《左传》,累任谏议大夫、军师祭酒、太中大夫,是蜀汉当朝的一代学士。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