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 秦惠文王是为了报仇吗

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的原因是什么 秦惠文王是为了报仇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41 更新时间:2023/12/6 2:32:27

还不知道:秦惠文王和商鞅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惠文王为何车裂商鞅?根本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你所不知道的权谋。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没有之一,通过商鞅变法,把一个处于边陲之地的弱势秦国变成了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用了六代人统一了几百年乱世的战国,建立了大一统的秦朝。

从中国历史来看,历朝历代的改革者大多不得善终,因为改革一定会触动权贵阶层与利益阶层,商鞅也是如此,不仅被秦惠文王实以车裂的酷刑,而且全族人均被诛杀,那么问题来了,商鞅变法明明让秦国变得强大,秦惠文王为何要车裂商鞅呢?

一般来说,都认为秦惠文王对商鞅有仇恨,因为他在做太子的时候,触犯了法律,商鞅为了维护变法,同时也为了打击反对变法的权贵,对当时秦惠文王的师傅公孙贾实行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刺字,这个刺字终生无法消除。

商鞅变法

商鞅的这个处罚是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的,虽然处罚的是秦惠文王的师傅,但明显是冲着秦惠文王来的,这算是秦惠文王与商鞅结下了仇恨,再加上秦孝公临死前曾想传位于商鞅,所以秦惠文王对商鞅的仇恨就更深了,才会车裂商鞅并诛其全族。

《战国策》:孝公行之十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这么解释也说得过去,但从秦惠文王的一生来看,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期间伐义渠、收巴蜀、出函谷为秦国四处扩张立下不少功劳,同时秦惠文王又是有一个极会用人的君主,张仪、公孙衍、司马错、魏章等人才都在当时得到了重用。

秦孝公用商鞅变法

如果说秦惠文王为了报自己的仇就杀掉了商鞅,那你太小看秦惠文王了,事实上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而是有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同时还有大量的政治谋略运用,秦惠文王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他杀商鞅最大的政治目的就是巩固君权,与仇恨无关,但是秦惠文王的政治手段非常残酷且完美。

秦惠文王即位当上国君的时候只有19岁,按照秦国礼制,还是未成年人,后来的秦始皇举行冠礼都是22岁,冠礼后才代表成年可以亲政了,一个19岁的年轻人刚刚当上国君,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巩固自身权力,同时获取朝臣与天下百姓的支持。

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继位,没多久,公孙贾和公子虔向秦惠文王诬告商鞅谋反,秦孝公在世时,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决心很大,根本没有权贵敢诬告商鞅,秦孝公同时给了商鞅很大的权力,可以按法律来处罚权贵,所以受到法律打击的公孙贾和公子虔根本不敢对商鞅有什么想法。

秦惠文王

秦孝公一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公孙贾可是秦惠文王的老师,公子虔又是秦国宗室大臣,也是秦惠文王的老师,所以两人联合起来诬告商鞅,以试探秦惠文王对商鞅的态度,或者他俩早就跟秦惠文王商量好了要对付商鞅,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那么秦惠文王对商鞅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史记商君列传》: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的秦惠文王发布命令逮捕商鞅,商鞅一看国君要抓他,于是就逃走,这一逃走就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商鞅逃到自己的封地后,就发动民众造反,结果兵败逃走,最终被杀,然后被车裂,商鞅因为逃走表示已经坐实了谋反。

商鞅

秦惠文王的政治手段非常高明,公孙贾和公子虔本以为可以借助秦王的权力打击政敌商鞅,确实也做到了,商鞅被车裂,他们以为这是他们想要的结果,结果全部掉进秦惠文王的计谋之中,反而被秦惠文王所利用,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至少有三点说明了秦惠文王的手段非常高明。

1、秦惠文王利用公孙贾和公子虔打击商鞅。

2、秦惠文王利用商鞅除掉了公孙贾和公子虔。

3、最高明的猎人是以猎物的样子出场的,但却达到了目的。

首先,商鞅是真的谋反了,但却是被逼的,如果商鞅被抓,秦惠文王仍然有手段让商鞅背负谋反的罪名,如果商鞅逃走,还是谋反,商鞅根本没有选择。

其次,商鞅被杀后,公孙贾和公子虔也被秦惠文王找了个理由除掉,理由就是商鞅是被诬陷的,没有找到证据,诬告可是重罪。

最后,在整个过程中,年轻秦惠文王是以最高明的猎人出场的,整个过程看起来他是被动应付的,实际上他才是整个过程幕后的策划人,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秦惠文王的手段高明。

19岁的秦惠文王要对商鞅动手,最根本原因就是巩固权力,这在史书中都有记载:

《战国策》: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当时有人对秦惠文王说:大臣的声望过重,将危及国家,左右辅佐的人员过分亲近,将危及君王自身。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大王您的法令。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那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敌啊!希望大王对他采取措施。

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

这话有两层意思:

1、商鞅的权力过大。

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可以说是秦国的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当时秦国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变法,变法的目的就是富国强兵,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奖励军功,二是奖励耕种,军功需要不断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取,耕种则为秦国获取更多的粮食用于战争。

秦孝公甘愿做商鞅背后的人,全方位支持商鞅变法,因为秦孝公太想秦国富强了,只有富强了,才能东出函谷、进军中原,所以秦孝公给予商鞅无限的变法权力,甚至为了维护变法,还让商鞅处罚自己接班人的老师。

因为变法,商鞅掌控了秦国的权力机构,在废除了世袭世制之后,秦人想要上升只有靠军功,军功又是商鞅通过变法给予的,所以秦国慢慢地产生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军功阶层,代替了原来的权贵阶层,军功阶层的人几乎都是商鞅变法获得提拔的,因此这些人肯定首先是感谢商鞅,而不是国君。

商鞅在秦国权力极大

这样的话,商鞅掌控了秦国的人才,再通过变法,掌控了秦国的朝政,秦孝公不计较这些,不代表其他国君不计较,至少秦惠文王就非常在意,秦惠文王继位时只有19岁,这是主少国疑,秦惠文王想要在秦国做主,最好的办法就是杀商鞅立威。

2、秦人只知道商鞅之法,不知道国君的法令。

商鞅在秦国变法十几年,秦法已经深入人心,因为违反法律的代价是很大的,为了维护变法,商鞅一次就在渭河边杀死了违法的700多人,这就是严刑峻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人人守法,轻易不敢违反法律。

就这样商鞅变法成为秦人的基本生活准则,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变法都写得清清楚楚,所以向秦惠文王告密的那人就说秦人只知道商鞅之法,事实也的确如此,没人知道国君有什么法令,国君就没有威望可言。

向秦惠文王告密的这人切中国君的要害,这也是秦惠文王担心的,看起来是公孙贾和公子虔在诬陷商鞅,实际上秦惠文王才是幕后的主导者,秦惠文王的目的是杀商鞅立威,并巩固权力,想想看,秦国基本法的维护人商鞅都被年轻的秦王所杀,之前敬畏商鞅的人就会敬畏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杀商鞅

你以为秦惠文王杀了商鞅,这场政治斗争就结束了吗?并没有,秦惠文王在车裂商鞅,并诛灭其族后,又宣布商鞅没有造反的证据,等于是说公子虔和公孙贾在诬陷商鞅,这可是重罪,于是秦惠文王又借此除掉了公子虔和公孙贾及两人背后的党羽。

看到了吧,这就是秦惠文王的政治手段与权谋,他为了权力既可以诛杀秦国变法最大的功臣商鞅,同样为了权力,秦惠文王连自己的两个师傅都可以除掉,根本没有感情而言,在他的心目中,没有感情亲情,只有雄心壮志。

当秦惠文王处理了商鞅、公子虔、公孙贾之后,老一辈有威望的大臣都没有了,于是秦惠文王的威望就来了,地位也高了,权力就更集中了,这就是秦惠文王的目的。

标签: 秦惠文王商鞅

更多文章

  • 张杨: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割据河内,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杨,东汉

    张杨(?-198年或199年)(《后汉纪》作张阳),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末宦官专权,张杨奉大将军何进之命回并州募兵,此后一直留在上党攻打山贼。曾被匈奴单于掳掠为人质。汉献帝因为李傕、郭汜

  • 历史上赵匡胤为何会迁都?有哪些考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匡胤,宋朝

    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宋朝开国皇帝。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朝初年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是提出过要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的。不过,包括赵光义等在内的很多文武大臣,都反对这么做,因此最终没有迁都成功。赵光义为什么反对这么做?历史上普遍认为,这是因为,赵光

  • 历史上长孙皇后被称为贤后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女人跟着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探寻。长孙皇后是史上公认的贤后,甚至有人称她为古代第一贤后。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一般的观点认为,这是因为长孙皇后站在李世民身边,积极辅佐李世民,是李世民的贤内助。比如在玄武门政变爆发的时候,长孙皇后亲自站到800名将士面前,激励他们,让他们勇往

  •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动孙权投降曹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昭,三国

    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孙吴重臣。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举州投降,曹操在当阳击溃刘备。当时的曹操意气风发,举目天下,下一个目标就是江东孙权了。于是,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

  • 襄樊之战关羽如果想活着,应该怎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三国

    襄樊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场战役,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战,关羽在樊城前线打曹操,和徐晃交战,孙权在背后偷袭,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加上驻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士仁投降,导致关羽后路被切断,也预示着关羽走向败亡。在这危急关头,如果关羽做了这一

  • 历史上孝庄太后的一生是什么样的?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能驾驭风云政变的女中豪杰之一,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的开始,是满蒙联姻的产物。清朝的强盛,是满蒙女子的智谋。清朝传奇女子,第一位便是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野史被称为大玉儿。历史上形容孝庄,她被称为杰出的女政治家。这四个字,毫无感情,却点明了她的能力。

  • 袁绍麾下的猛将,有哪些人是死于赵云之手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赵云,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武艺高强,出手不凡,一出道就和袁绍手下第一流猛将文丑打了个平手,在救刘备的时候,一枪挑了河北四庭柱之一的猛将高览。那么,除了高览,赵云还杀了袁绍哪位一流名将?众所周知,袁绍手下猛将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淳于琼、韩

  •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的转折点 安禄山为什么敢起兵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安禄山

    还不知道:唐朝和安禄山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安禄山为何能横扫大唐?你看手握20万雄兵的哥舒翰,是怎么被俘的?一、安禄山为何敢起兵?安史之乱,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不过是否考虑过,李隆基时期是大唐的巅峰一刻,国力之雄厚无出其右,为何却被安禄山这一撞,直接就半身

  • 司马徽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举荐过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徽,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国时期天下纷乱,但却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应该当之无愧,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就是因为他的推荐,庞统名声不显也是靠他才出来做

  • 诸葛亮北伐11名大将战死 诸葛亮到底败的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北伐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11位大将战死,败得有多惨?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代诗人赵藩在诸葛孔明墓前题下的,同时也是对诸葛孔明后半生的写照。尤其是他数次北伐无功而返,劳民伤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