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要是统一三国的话 刘备会不会除掉诸葛亮

刘备要是统一三国的话 刘备会不会除掉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930 更新时间:2024/1/15 18:42:19

对如果刘备一统三国,他会除掉诸葛亮吗?五虎上将中哪些人会倒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早在商王朝,枭已然作为王朝的图腾出现了。枭雄则是形容烈鸟一样的人物性格,逐步演变成为形容胸怀大志、内附机心、杀伐决断、不囿古今的人物。用通俗话来说,这类人往往有问鼎天下的雄心,也有相当的城府,行为以成功为极端目标导向,在实践中也常常有突破常人底线之举。

枭雄刘备其人

很巧,我们讨论的主角之一刘备,在当时就被公认为“枭雄”。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东汉末年,汉灵帝采纳了刘焉“废州立牧”的政策,再加上加外戚势力大将军何进与宦官势力“十常侍”的惊天大火拼,本来就“与豪强共天下”的东汉政府,对各大片区的掌控更如脱缰野马。

于是袁绍、袁术、刘表、曹操、公孙瓒等人玩起了“抢滩登陆”的割据游戏,并迅速“套现”实体资源,成为主政一方的军阀势力。

而涿州起步的刘备,没有上述群雄的起手牌,开局只有一堆草席、草鞋,收揽关羽、张飞后,先后投奔归顺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终于在赤壁之战的乱局中,分得荆州一杯羹;在厚道谦让大半辈子后,不厚道地赚取了益州全境,终成一方霸业,可以称得上是“零资本创业”的范本。

刘备体现出了成大业的三种枭雄质素:

一、自成体系刘备颠沛流离、转战南北,团队技术骨干关羽、张飞,财源支持糜竺糜芳从没有主动解散过,部曲、物资无论是归顺哪一位领导,始终保持独立,这意味着刘备的归顺从来都是“寄居”,时机成熟,还是要做老大。

二、能屈能伸刘备创业受累于先天不足,在一群官二代、富二代间周旋,多次兵败(被曹操、吕布、袁术等人击败),委身事敌(曹操、吕布),屈尊纡贵(三访诸葛亮、拜望周瑜),却总能重整旗鼓,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三、意志坚决

刘备三让徐州和接连败绩,总让人觉得这人怂的够够的,但当下决心的时候,刘备从来没有迟疑过:借周瑜攻打南郡之际,占据荆州四郡;在与刘璋套足近乎,吃饱喝足后突然反目,攻占益州;在汉献帝退位后,不顾其尚在人世的事实,公开给汉献帝“活出丧”。

刘备的前半生与后半生,看似是割裂的,实则是其因应形势的顺势而为:实力不足,深隐待时,赚个名声;羽翼丰满,振翅高飞,赚个实惠。

刘备,说到底还是一位追求上位的政治人物,仁厚的表象下,也有极端精致的利己主义算盘。

为何诸葛亮避免不了悲剧

那么,刘备费劲吧啦请来的诸葛亮,在事业有成后,应该会得到善终吧?毕竟开国元勋,毕竟付出过感情~

但历史不是过家家,刘备岂不想高风亮节?时势也不允许他这么选……

一、价值衰减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认为刘备三顾茅庐看上的是诸葛亮的奇谋妙计,其实这种观点有失片面。诸葛亮作为荆州地区豪强势力的人脉集合点,与豪强蒯氏、蔡氏,学阀司马徽、庞氏都有姻亲关系,刘备想在荆州打开局面,就不得不找这么一个地头蛇。

但如果刘备富有天下了,荆州豪强势力就成为满朝文武中的不起眼一系,毕竟,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这一点,在刘备入益州,提拔法正刘巴李严可见一斑。

二、身后格局

诸葛亮比刘备年轻20岁,有一辈人的代差,刘备先诸葛亮而去的可能性较大。那么,刘备辛辛苦苦打拼下的天下,应该留给刘禅一个怎么样的格局呢?“主少国疑”常常是丧权的前奏,骄兵悍将,又常常是幼主不好驾驭的群体。

如果天下平定,刘备集团的外部矛盾消失,内部矛盾将成为主线,选择朱元璋式地大清洗概率非常大。历史上,刘备受限于蜀汉外部压力和内部人才凋敝的情势,依然设置了诸葛亮、李严相互牵制的辅政格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我们感动,但我们不可否认,刘备的制衡机制失效后,诸葛亮成为了“政由葛氏,祭则寡人”的权臣。

三、集权需要

每一代立业雄主,无不认真汲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刘备如果一统天下,也会时刻绷紧“豪强”这根弦。东汉建国,一部分是依赖刘秀等人的辛苦打拼,另一部分是依赖豪强的鼎力支持,从龙的豪强骨干,自然而然成为了分享帝国权力股份和皇室血统股份的胜利者。一方面,这帮助刘秀迅速统一全国,避免更大程度的流血战争,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地方坐大的隐患。

刘备创业的年代,曹操、袁绍、孙权、刘备等人成事离不开豪强的支持,但也对这些“卧榻之侧酣睡”的股东心怀戒备。凭豪强之势力“逆取”,削豪强之势力“顺守”则成为帝业集权的头等课题。诸葛亮也许不会死,但被压抑、贬斥则是大概率的。

结语

尽管我们内心中对美好事物充满幻想,但便览史册,类似的事情总在反复发生。好在,这只是一个假设,也只是一个也许。

标签: 刘备三国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为何会退位?又为何传位给赵匡胤后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高宗赵构,宋朝

    宋高宗,名赵构,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我们都知道,赵构是一个非常迷恋皇位的人。当年岳飞等抗战派正打得顺风顺水的时候,赵构却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了回来,阻止他继续北伐。而且还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岳飞。赵构杀掉岳飞,后世虽然有人评价说,他

  • 刘备打孙权那么重要 刘备为何没有带上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孙权,诸葛亮

    你真的了解刘备征讨孙权这么重要的战役,为何没带上诸葛亮?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魏蜀吴三足国鼎立,孙权派吕蒙攻打荆州,最终斩杀了关羽。这个消息传到蜀营的时候,刘备悲伤至极。所以他在刚刚建立蜀汉的时候,就率领6万大军前去东征孙权。其实讨伐孙权这场战役非常的重要,但是刘备却没有带上他

  • 邓艾: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偷渡阴平,使得蜀汉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邓艾,曹魏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

  • 荀爽: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尊崇儒学,重视礼制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荀爽,东汉

    荀爽(128年~190年),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爽出身“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荀爽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

  • 有哪些与荀勖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荀勖,曹魏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

  • 曹丕篡位刘协下台 刘协后面为何不去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丕,刘协

    对曹丕篡汉后,刘协为何不投靠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20年,魏王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建立了曹魏政权。曹丕通过“禅让”这样一种远古的方式,完成了政权的交接。王莽篡权不被历代所承认,曹丕接受禅让,则成为此后改朝换代的一种主要方式。曹丕通过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

  • 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 汉献帝为何关门不能除掉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鳌拜

    还不知道:为什么康熙能关门扳倒鳌拜,而汉献帝却无法关门杀掉曹操?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与曹操都是不同时期的权臣,顺治帝退位之前令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辅佐小康熙,当时鳌拜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执政大臣,何况当时还有孝庄太后也在帮助康熙,即使鳌拜将这几位大臣

  • 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卫子夫,汉朝

    卫子夫的一生完美地验证了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你们知道吗,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为您讲解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二任皇后,史称孝武卫皇后,在汉宫49年,居后位38年。历史上对其评价极高,赞其为"一代贤后"。有句话叫“哀莫大于心死”,卫子夫最后之所以选择自缢,主要是因为她的心已经死了。受野史和一些影视剧的

  • 蜀汉和东吴联盟利大于弊 孙权为什么还要袭取荆州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荆州

    对联蜀抗曹是好政策,为什么孙权要袭取荆州,擒杀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北伐,一路势如破竹,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要知道,东吴和蜀汉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是结盟

  • 夷陵之战真的该打吗 刘备为什么会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备,夷陵之战

    对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惨败?一是高估了曹丕,二是不听手下大将的妙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夷陵之战到底该不该打?《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之所以非要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潜台词其实就是,刘备太感情用事,不该打夷陵之战!长久以来这个观点几乎成为了共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