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乾隆退位给嘉庆皇帝后 两人是怎么做到“和谐相处”的

乾隆退位给嘉庆皇帝后 两人是怎么做到“和谐相处”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3/12/11 16:57:11

对嘉庆和乾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嘉庆和乾隆是怎么做到表面上“和谐相处”的?

历史上的那些太上皇们,大都不是出于自愿。比如唐朝的高祖李渊,还有玄宗李隆基。前者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了太子,倘若李渊不退位,他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而后者在位时荒淫无度,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又"千乘万骑西南行",儿子在灵武称帝,他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太上皇。

还有北宋的最后两位皇帝,都是逼不得已。可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却是心甘情愿的将皇位让给了儿子。权力的滋味,一旦尝过,就会上瘾,那么他为何还会主动的退居二线?

(一)、波澜壮阔经一生,饱享荣华富贵

"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是有史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而他的孙子弘历,不愿意将其超过,所以在当政满一甲子的时候,主动提出想当太上皇。

1.两龙并立,父子携手治国

那至高无上的皇权,是让人青春永葆的良药。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并非是想着让贤,而是当初立下了不远超过皇祖的誓,当然他也早已经看过了世界,倒不如让自己放松放松。不过放松归放松,他对权力的欲望,可一点都没有消减。他初登大位之时,也是踌躇满志的君王,他以皇祖为榜样,立志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父亲留下的未竟之业,乾隆发誓一定要替他完成。所以,他先是平定了贵州苗疆之乱,将西南彻底的纳入实际统治范围,而后又彻底的打败了准噶尔部,让康熙帝在天有灵能够得到慰藉。如此一来,贵州和新疆,都成了清朝的实际控制区。

后来在大小金川之战中两度获胜,还出兵缅甸,又进攻安南。在其执政前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大有与康熙匹敌之势。后来就开始居功自傲,一昧的沉浸于享乐。在位期间,六下江南,把雍正留下来的那点家业,都挥霍一空。

等到他玩够了,就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玩法,那就是当当太上皇。他不相信自己会同唐玄宗,那样,他要成为宋高宗,表面上没有实权,却仍然大权独揽。

2.前车之鉴,提早预备好后路

那些徒有虚名的太上皇,会落得凄惨下场,首先是因为在朝堂之中,没有其可用之臣,没有能够与皇帝直接对抗之人;其次,他们手中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权柄。或控制军队,或控制朝政,那即使当了太上皇,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弘历可以把皇帝的名号让给自己的儿子,但是手中的权力却不能悉数交出。他想方设法的从各个方面抑制嘉庆,时时刻刻的提醒他,江山是自己给的,想要拿回来,随时都可以。因此,嘉庆的这个皇帝不好当,甚至要比当太子时更难。

如果有一点疏忽,就会遭到天下人耻笑,而且乾隆大权在握,他随时都有可能把江山夺回。他们两人的关系根本不像是父子,只不过是权力牵起来的两位政客。

乾隆想既能够退位,博得美名,又想永远掌握权力;而嘉庆想,赶紧将自己的老爹伺候走,好尽快的成为真正的九五之尊。嘉庆荣登大宝,皇阿玛乾隆却不交实权,一山如何容二虎?两个人是怎么做到表面上"和谐相处"的呢?

(二)、全面施压,为儿子筑造权力的围墙

钱钟书先生曾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进去的人想出来"。对于嘉庆而言,皇位是一座围城,不过坚持坚持就能走出去。

乾隆为了不让大权旁落,他制定了很多独属于自己的皇家规矩,甚至比在位时,更为严苛;同时,又牢牢的把持着人事任命之权。当然,那些祭祀的权力,还是要交给嘉庆的,面子上总得过去,而且这些都无关紧要。

1.安插亲信布荆棘,制约颙琰不足奇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大都要清洗一下朝臣。那些原本跟随自己父亲的"死忠",自然在其中之列。倘若嘉庆皇帝这么做了,那么乾隆可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当然不会允许,因此"以父之名"要求儿子每天要向其汇报工作,同时高级别官员的任命与罢黜,都要告诉乾隆。

如果嘉庆不这么做,那就是不忠不孝,会为世人所说道。而且,乾隆又不是对儿子猜忌很强的唐朝皇帝,父子两人的关系也没那么僵,嘉庆也不希望和父亲闹僵。因此,一直顺应着乾隆的意思来。乾隆每次都会对人事的任命提出自己的意见,而嘉庆悉数遵从。

如此一来,朝野上下,遍布着忠于乾隆的大臣。嘉庆根本没有机会彻底的掌握权力。此外,和珅是乾隆的"死党",世人皆知此主仆二人的关系。嘉庆上位以后,根本不敢清算和珅。即使知道他是巨贪,富可敌国,也一直养着。

而乾隆还变本加厉的不断要求给和珅加官进爵,嘉庆对此也无可奈何。其实拥有了和珅,就等于拥有了大半个清朝官僚队伍。不论是朝野还是地方,到处都安插着和珅的人,而他对乾隆忠心耿耿,所以,乾隆皇帝根本不用担心儿子夺权。

2.制规矩以约束,立威严以震慑

"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从未倦勤,不敢自逸"。乾隆皇帝对嘉庆说的这番话,就是摆明了说自己不会放权。在他眼里太上皇不是一个虚职,它的地位和权力,应该要远远的高于皇帝。所以,他也从万岁爷,成为了万万寿,还是居住在养心殿中。

如此一来,不论是大臣还是皇帝,都会将其当作最高权力者来看待。嘉庆皇帝,必须每日晨醒昏定,不得耽搁。此外,他还将训诫权牢牢的握在手里。可以将其看成是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也可以看成上级对下级的指责。

"至朕传位后,凡军国大政,及交涉外藩事件,朕仍训示嗣皇帝,一切锡

绥怀,悉循恒典"。不论是内政还是外交,亦或者是军队,还是要向他报告。只要他觉得嘉庆做的不对,随时随地都可以指出错误,并监督其改正。

可以说,嘉庆的这个皇帝,当的那是一点尊严都没有。两龙并立,显然是老龙占了上风。

(三)、忍,心字头上一把刀

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乾隆都已经在位六十年了,年龄也在日复一日的增长。清朝的皇帝很少有长寿者,而且古代的医疗水平有限,所以在嘉庆看来,乾隆皇帝命不久矣。他没有必要去为了一时之利,和父亲闹得不可开交。

对于这样一个时日无多的老人,顺从便好。对于这样一个对权力如此痴迷之人,等待即可。

1.等待,就是最好的计策

乾隆对嘉庆而言,既是君,又是父。他如果忤逆了弘历,那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父子二人又没什么深仇大恨,乾隆也不曾像唐玄宗对待太子那般刻薄,因此没有必要撕破脸皮。乾隆做的越过分,嘉庆脸上越有光。

所以,他对于一切都是处于一种默许的状态,从来不会提出任何怨言。他知道,自己的身边都是乾隆的亲信,因此总是拿出一副纨绔子弟的姿态对待下人。平日里他对朝政也不是多么的热衷,反倒沉浸在声乐酒色中。

"唯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中有委屈,又有退让。凡是有人来找他商议国事,他就会拿出皇爷唯上来搪塞。话传到乾隆那里,他虽然嘴上说儿子不争气,但心里乐开了花。这会让乾隆皇帝十分安心,最起码儿子没有那么强烈的权力欲。

2.十年面壁图破壁,一举成名天下知

乾隆皇帝去世以后,嘉庆的性格就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此前,他对和珅等人置若罔闻,对其行为视而不见,可乾隆一死,和珅的死期也到了。他很快就被以各种各样的罪名抄了家,家中金银财宝,不计其数,能顶好几年整个大清的财政收入。

和珅,这位"世界首富"也死在了自己曾经的嚣张跋扈中。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下场。只不过上了乾隆的贼船,就再难下来。收敛的那些财物,也全都充了公。他也成了嘉庆皇帝的"新手大礼包"。

如果当初的嘉庆不愿意再熬些时日,肯定会出现父子反目的情况。何况,乾隆在军中和政坛都很有威信,自己不过是个初生的牛犊,又怎敢直接和父亲抗衡。反正等他一死,天下早晚是自己的,何苦还要冒险一试。

其实嘉庆在乾隆活着的时候,权力和当太子时,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反而活的还不如当时潇洒。是权力,将亲情变得如此畸形。本该无话不谈的父子,却成了明争暗斗的"敌人"。

结语:

一座山头容不下两只老虎,更何况大清的山头上还盘踞着两条龙。小龙没有实力,那就只能任凭大龙摆布。而大龙时日无多,天下早晚是小龙的。

为了保持相对和谐的局面,父子二人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前者是想方设法的立威,又在朝中安插亲信;而后者则是等,等着自己壮大,等着父亲去世。

标签: 嘉庆乾隆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在临终前立下的遗嘱是什么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孝庄太后,原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孝庄文皇后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1688年1月27日,经历了三朝帝王,辅佐了顺治与康熙两代皇帝的孝庄皇后,最终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75岁。祖母的去世,让康熙悲

  • 彭宠是什么出身?他与朱浮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彭宠,汉朝

    彭宠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占有一席之地,可为东汉王朝所做的贡献却很大。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彭宠出身官宦世家,其父彭宏是汉哀帝时渔阳太守,因不肯依附新朝而遭王莽诛杀。彭宠少年时在南阳郡做郡吏,是刘秀的老乡。彭宠因才华出众,被新朝招至长安,随大军镇压刘

  • 历史上真实的朱常洛是位什么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常洛,明朝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光宗朱常洛在明朝皇帝中并不出名,但是他的父亲和两个儿子都比他有名。他的父亲就是明神宗万历皇帝,两个儿子分别是木匠皇帝朱由校,和崇祯皇帝朱由检。朱常洛只当了1个月的皇帝,然后生病,结果吃了2颗红丸,就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允炆,明朝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为建文。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究竟到哪里去了,一直是后世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明实录》中,朱棣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也说:“不期建文为权奸

  • 华歆:汉末三国名士、重臣,见识过人、清正廉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歆,东汉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期,举孝廉出身,任郎中,因病去官。得到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出任豫

  • 白起真的没有打过败仗吗 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白起

    对战神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战神白起真的一生从未有败绩吗?他是怎么做到的?白起确实是一生中没有败战,按照史记白起传的说法是【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於此矣。】武安君为秦国攻占了城池有七十余

  • 朱高煦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高煦,明朝

    朱高煦,明朝宗室,成祖朱棣次子,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感兴趣的读者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史书记载,朱高煦自幼生性凶悍,洪武年间与秦、晋、燕、周四王世子一同被明太祖朱元璋召往京城学习,但却不肯向学,而且言行轻佻,明太祖对他非常厌恶。建文帝继位后,朱高煦与兄长朱高炽一同入朝。舅舅徐辉祖见

  • 路招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路招,三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袁术称帝,众叛亲离,被迫将玉玺送给袁绍,曹操派刘备截击袁术,他和朱灵一起,随同刘备率五万大军出征,后来,刘备吞并了他的部队,他的结局如何?差点被曹操杀了,这位大将是谁呢?他的名字叫路招,在演义中,为路昭。先说演义,后说正史。在

  • 陈武的一生有何作为?他最后为何会死在逍遥津?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武,三国

    所谓十二虎臣,是因《三国志》中孙吴十二将同传而得名,感兴趣的读者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陈武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也是孙策亲自招纳的四名虎将之一(蒋钦、周泰、董袭),统帅孙吴的精锐部队庐江精锐,更是《三国志》里面记载最少的虎臣,仅有150字。那陈武是如何助孙策平定江东,如何为护孙权而战死逍遥津的

  • 范雎为何要杀白起 两人之间有什么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范雎,白起

    对范雎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范雎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为何要害死白起?对秦昭襄王他有愧疚吗?搞政治的,只谈利弊,哪有好坏之分呢?范雎本身也就是政治家,所以只能看看他对秦国、对自己、对白起有没有利弊而已。范雎这一生,其实只需要向三个人做一个交代。第一个当然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