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都已经杀了魏忠贤 明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崇祯都已经杀了魏忠贤 明朝为什么还是灭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49 更新时间:2023/12/12 22:31:34

对崇祯把魏忠贤杀了,为何明朝就垮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过程中,从王朝的雏形开始,天下百姓就全部信奉皇权天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教条。殊不知这只是封建独裁者,用来巩固权力的愚民手段,只有真正站在管理层的那批人,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可是在这些王公贵族和皇亲国戚之间,有一群身份低贱的人,他们平时没有任何存在感,但是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些人就是历朝历代的太监,他们穿梭于琼楼之间,默不作声却事无巨细全都知晓。

太监乱政,也是因为这些人熟悉朝纲导致的,而魏忠贤是其中首屈一指的。因为他太过嚣张,严重威胁皇权,所以崇祯用计谋杀了他。结果没想到他死后,大明朝就彻底垮掉,王承恩当时说了一句很中肯的评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01魏忠贤的上位之路

说起魏忠贤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就不得不提到宋朝的高俅,他们两个人的发迹过程非常相像。高俅在成为太尉之前,是个只会踢皮球的街溜子,机缘巧合之下被下一任皇帝赏识,瞬间上升到了权臣的地位。

魏忠贤也是如此,他入宫之前只不过是大街上,野游闲逛的小流氓,日常不犯大事,但是偷奸耍滑小错不断。成年之后的他还娶了一房老婆,结果因为自己不思进取,生完孩子之后还不断赌博。

自从有了这个恶习,他的生活就是到处躲债,根本想不到自己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慢慢地,他陷入了赌博的泥潭里,债台高筑。面对这债主日日夜夜的逼债,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完了,可是欠的债还有很多。

最后,他想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自己进宫去做太监,攒钱还债。虽然古代做太监的人都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魏忠贤也是如此,但是他进宫之后,倒是没受什么委屈。

因为他本来就是混迹于市井,对于人情世故、脸色冷暖之类的事情最熟悉不过了。刚进去就和所有的太监称兄道弟,并且在这期间,他还和太监管理层的老大魏朝攀上了关系。总之,在太监当中手眼通天的人,都和魏忠贤私交甚好。

可是他想要的更多,在了解到魏朝和当朝皇帝的奶妈,有着不可描述的关系之后,他又动起了心眼。他私下里通过多方打探,在平日里给魏朝和皇帝的奶妈客氏,创造幽会的条件。

这样一来,魏朝就更加重视魏忠贤了。后来,他通过大太监们的内斗,除掉了曾经器重自己的魏朝。这样,他就成了太监头子,后宫那点事没有他不清楚的,任何人办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

02插手政务的魏忠贤

做到太监们的领头人之后,魏忠贤自然也有更多的机会和皇帝接触。因为他会做事,并且能时刻领会主子的意思,因此在皇帝那边他也是红人一个。至此魏忠贤想要的,不仅仅是大太监这个名头了,他把目光放到了龙椅之上。

他明白,自己现在的位置非常重要,这是他权力向外扩张的最重要的手段,所以他不择手段拍皇帝的马屁。因而在太监当中,从来没有人能超过魏忠贤,又因为他的特殊地位,下层官员要办事肯定得经过他的手。

在此过程中,他暗自培养着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在皇帝看不见的角落中,他已经俨然是天下的主人了。不过,用奸臣或者宦官乱政来描述魏忠贤,还是不太全面的。

从某方面来说,他结党营私谋害忠良,确实是一大祸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朝中势力在他的控制之下,大明王朝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魏忠贤之前,朝野上下也不缺少奸臣当道,当时国家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这就导致饥荒非常普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有了实权之后,着手进行经济和赋税改革,不仅仅为百姓减压,还充盈了国库。

国家有钱了,自然什么都好说,魏忠贤也注意到了金人的骚扰。因此手里有了军饷之后,他就将大量钱粮用在了将士们身上。那时候边境和平,将士们甘愿驻守边疆,大明王朝的疆域没有人敢来侵犯。

03被崇祯皇帝拉下马

这样看来,奸臣魏忠贤似乎还是干了一些实事的,那为什么人们对他的评价会这么低呢?其实功不抵过,他的过错更令人瞠目。

魏忠贤上位之后,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欲壑难平。他对于金钱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痴迷,可能是因为入宫前债台高筑,他最喜欢的就是钱财。对于下级官员供奉的钱财和宝贝,他来者不拒。

不仅如此,后期他还把锦衣卫作为自己的权力工具和敛财工具,所有反对自己的声音、拒绝供奉的官员,全部都格杀勿论。一时间朝野上下,没有人敢谈论魏忠贤,只手遮天的他却怎么也填不满自己贪财的欲望。

一直到崇祯继承帝位,此时他才开始收敛。本来他觉得慢慢自己也能控制崇祯,结果没想到这个皇帝是个硬骨头,没办法,他只好告老还乡。只不过,崇祯自然明白他是什么人,在查清楚他的罪证之后,就下令他缉拿归案。

崇祯没想到,这才是明朝完蛋的开始。魏忠贤在牢中自知时日无多,索性自杀,他这一死,孤魂野鬼全部出来游荡了。先是之前被他打压的各路党派,全部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角逐。

04结语

伴随着争斗的开始,明王朝又回到了当初战乱不断、百姓苦不堪言的阶段了。最后金人打进首都,崇祯才明白,魏忠贤在朝中虽然贪腐,但是可以镇住各个党派,他一死,稳定的结构出现了裂痕。

怪不得王承恩死前,曾经感叹:“忠贤在,何至于此!”,这是对大明朝最为讽刺的嗟叹。

标签: 崇祯魏忠贤

更多文章

  • 刘贺在位时间有多长?都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贺,汉朝

    刘贺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史书对刘贺在接到玺书到被废的这27天里的记载,是不公平的。为什么说不公平呢?因为史书并没有完整地记载刘贺在这27天里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记载了他在这27天,究竟犯了什么错误。由于刘贺犯的错误非

  • 陈应是什么人?在桂阳时为何i会被赵云生擒?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应,三国

    陈应,小说《三国演义》虚拟人物,为桂阳太守赵范的部将,人物介绍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赵云作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有常胜将军美誉,一生单挑敌将无数,未尝败绩。赵云身经百战,一向以身手敏捷著称。这里只讨论演义。赵云在攻取桂阳时,遇到一位兵器非常怪异的将领,此人勇力过人,但被赵

  • 陈纪:曹魏开国功臣陈群的父亲,自幼就非常出色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纪,东汉

    陈纪(129-199年),字元方,颍川许县人。东汉大臣,太丘长陈寔之子,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并称“三君”,曹魏开国功臣陈群的父亲。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遭受党锢之祸,屡次拒绝朝廷选拔。得到大将军何进征辟,拜五官中郎将,迁侍中,出任平原相,累迁尚书令。建安

  • 李子通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子通,隋朝

    李子通,隋末江淮地区农民起义军领袖。因待人宽厚,人多归附。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子通是隋末枭雄之一,也是少数被唐朝俘获而没有遭处死的枭雄,比窦建德与王世充幸运多了。但李子通不甘心屈服唐朝,想要东山再起,结果跟李密一样为唐朝所杀。那李子通一生是如何三起三落的呢一,反抗隋朝李

  • 诸葛亮为什么要挥泪斩马谡 马谡丢失的地方又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马谡

    诸葛亮为何会挥泪斩马谡?当初马谡丢失的街亭,又在什么地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就诸葛亮五次北伐来说,最有可能成功的应该就是第一次北伐。其原因在于出其不意,曹魏集团没有多少准备心理,并且诸葛亮还连克南安、安定以及天水三郡。如果不是诸葛亮错用马谡镇

  • 王雄诞的一生有何贡献?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王雄诞,唐朝

    王雄诞,隋末唐初猛将,杜伏威的养子和部将。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武德六年(624年),早已归顺唐朝的江东地区发生叛乱,叛将辅公祏杀守将王雄诞反唐。王雄诞是唐朝名将,有勇有谋,比辅公祏厉害许多,为何会轻易被害呢一,跟随杜伏威王雄诞出身平民,但少时性格

  • 有哪些与桓彝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桓彝,西晋

    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谯国龙亢人。西晋时期大臣,东汉名儒桓荣九世孙,大司马桓温父亲。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谯郡桓氏,能文善武。晋惠帝时,辟为豫州主簿,拜骑都尉;投靠晋王司马睿,担任中兵参军;晋元帝即位,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吏部郎,名显朝廷。晋

  • 冯异是什么人?他请求调回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冯异,汉朝

    冯异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公元27年,东汉名将冯异奉诏率部入关平定关中。当时,“赤眉虽降,众寇犹盛”,各路军阀和地方武装“各称将军,拥兵多者万余,少者数千人”,狗咬狗般疯狂相互撕咬。但当冯异入关后,这些草头王抱团取暖,联手对付冯异。冯异“

  • 傅祗:西晋后期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傅祗,西晋

    傅祗(zhī)(245~312年),字子庄,北地郡泥阳县(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西晋后期重臣,曹魏太常卿傅嘏之子。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北地傅氏。初仕曹魏,袭封阳乡侯。五等爵制建立后,封为泾原县子。西晋初年,历任太子舍人、散骑侍郎,出任荥阳太守,建造沈莱

  • 刘桢:东汉末年名士、诗人,擅长五言诗,与曹植并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桢,魏晋

    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的孙子。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选为丞相(曹操)掾属,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