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逼宫成功后,李渊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李世民逼宫成功后,李渊的晚年生活过得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028 更新时间:2023/12/13 2:02:11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渊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七日,高祖李渊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一切军国大事全部交由李世民裁决,这就意味着李渊决定退居二线了。

同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事实上李渊退位后又活了九年才驾崩,那么在这九年的太上皇生涯中,李渊究竟是怎么度过的呢,我们下面来看。

其实在笔者看来,李渊的太上皇生涯要分为两个时期,虽然已经退位为太上皇,但在前期,李渊对朝廷的影响力还存在,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时李世民手下的秦王府旧臣,也并没有完全主导朝廷,武德旧臣依旧可以把持朝政,其中武德旧臣里最为关键的人物便是裴寂

裴寂与李渊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隋炀帝时期,李渊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宫监,负责督建晋阳宫,而裴寂则是副监,也是李渊的副手。后来天下大乱,裴寂极力劝说李渊起兵,可以说李渊下定决心起兵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裴寂。所以李渊即位后,对裴寂异常重用,拜其为尚书右仆射,位居宰相一职,连李渊自己都说“使我至此,公(裴寂)之力也”。

对于裴寂,李渊的恩赐还远不止于此,史书记载:

“赐服玩不赀,诏尚食日给御膳,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阁则延卧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不名也,贵震当世。”

裴寂可以与李渊同坐,可以随意进出宫室,李渊也不直呼他的名字,放眼天下,此时裴寂的地位已经无人可比了。后来李渊升裴寂为尚书左仆射,更是位极人臣。李渊对裴寂信任,而裴寂对李渊也是忠心耿耿,裴寂的忠心耿耿并非完全来自于李渊的知遇之恩,也有很大原因在于裴寂是李渊的心腹,所以只有李渊执政,自己的地位才能够稳固。

而裴寂的这种想法并不单纯只是他自己的想法,实际上裴寂只是武德老臣的代表而已,裴寂的想法也是武德老臣的想法。

所以说最不想让李渊退位的,就是以裴寂为首的武德老臣,因为他们深知李世民即位后一定会大肆重用秦王府旧臣,因此李渊退位后的最初几年,由于裴寂依旧位居大唐第一宰相的位置,其余武德老臣也都依然占据朝廷主要位置,所以李渊尚能左右朝局。

然而这一切都在贞观三年(629年)戛然而止了,这一年裴寂被免去尚书左仆射一职并贬出长安,从此远离朝堂,至于裴寂被贬。其实在李世民上台后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因为那一年,李世民便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安排秦王府旧臣进入朝廷核心,对于此《资治通鉴》里是这么记载的: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

这里的“勋臣”主要就是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为首的秦王府旧臣,李世民如此煞费苦心的晋升他们,自然会引来武德旧臣的不满。所以后面李神通便不满地说道:

“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

不过,对于李神通等人的反对,李世民早有准备,他先是陈述李神通曾经的过错,令李神通等人无法辩驳,然后只晋升了几名主要心腹,其余秦王府旧臣并没有获得多少封赏。虽然多少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但也算做出了一副避嫌的姿态,最主要的就是他对裴寂依旧重用,不仅增加他的食邑,还令他与自己同乘一车,表现出了对裴寂的高度信任。

不得不说,李世民的表现无愧于一个成熟的,老谋深算的政治家,既重用了秦王府旧臣,又安抚了武德老臣,令那些武德老臣无话可说。然而李世民此举只是一个过渡,待秦王旧臣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处理政务的能力之后,武德老臣便开始被排挤出朝廷的核心,其中裴寂的被贬就是武德老臣退出朝堂的标志。

那么裴寂被贬后,李世民又接着做了哪些事呢?

贞观三年正月,裴寂被贬,二月,房玄龄,杜如晦晋升尚书左,右仆射,四月迁李渊往大安宫居住,自己则开始在太极殿听政。

这里需要再解释一下,太极宫是唐初的正宫,太极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是太极宫的核心所在。而李渊退位后的最初三年,一直都是居住在太极宫的,这就意味着李渊可以随时了解并掌握朝政的最新情况。身为皇帝无法在正宫正殿处理政务,这是李世民所不能容忍的,但有裴寂等人的存在,他还无法对此作出任何改变。而李渊也没有主动迁出太极宫的想法,所以李世民不能容忍也必须忍,直到贞观三年,这才有了机会。

所以,自贞观三年迁出太极宫后,李渊这才真正地退出朝堂,过起了不闻不问的太上皇生活,自顾自地吃喝玩乐,直到驾崩。

标签: 李渊唐朝

更多文章

  • 朱棣处死了三千宫女?历史真相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明成祖朱棣活剐了三千宫女,纯属无稽之谈,是根本不可信的,大家不要被误导了。且不说永乐年间皇宫宫女有没有三千之数,就算有也不可能杀尽吧,再者而言,《大明律》规定非谋逆大罪不得用凌迟之刑,可见朱棣活剐三千宫女绝对是子虚乌有之事。成祖朱

  • 诸葛亮死后,孤重臣之一的李严为何“激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严,三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234年,一代名臣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蜀汉举国哀痛,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人,他虽远在梓潼,但得知诸葛亮病逝的消息后也因此而悲伤过度,最终发病而死。这个人既不是诸葛亮的至亲至爱,也未曾受过诸葛亮大恩,相反,他还曾是诸葛亮最

  • 朱元璋坚持分封藩王,他考虑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人物介绍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换句话说,既然大家都认为分封藩王是开历史倒车,是弊大于利,那朱元璋这位从千万人中博弈出来的胜利者,为何还要这样做吗?这背后肯定还有着更复杂的思考。事实上,就如朱元璋自己给出的理由:“天下之大,必建屏藩,上卫国家,下安民生。今诸子既

  • 清朝被称为“小康熙”时期的皇帝是谁?道光改革为何最后收效甚微?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道光

    清朝被称为“小康熙”时期的皇帝是谁?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在历史上是位勤政节俭的悲剧皇帝。一方面,他崇尚节俭,励志改革,平定叛乱,想重振康乾盛世,一度被称为“小康熙”;另一方面,他在任时鸦片战争爆发,失败后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失去香港。兵败后又无锐

  • 元朝明相耶律楚材,虽是“三姓家奴”却功德无量!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朝,耶律楚材

    元朝明相耶律楚材有何功绩?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自古名相,秦之李斯,汉之张良、萧何、曹参,蜀汉之诸葛亮,前秦之王猛,唐朝之房、杜,宋之赵普、寇准,元朝则非耶律楚材莫属。耶律楚材乃辽人,先侍金,又奉元,典型的“三姓家奴”,然而他的思维超越了种族与国界,凭一张儒生之嘴与

  • 顺治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最后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年幼登基,他的父亲顺治为他留下了四个辅政的大臣,按照顺序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那么这四大辅臣在康熙掌权之后都有什么下场呢?按照原本的安排,这四大辅臣本来应该同心协力辅佐康熙,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四个人的势力范

  • 清朝的包衣奴才是干什么的?地位有多低?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古代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清朝的各类宫廷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词语——包衣,包衣在满语种被称为“包衣阿哈”,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家奴的意思,所以一般包衣都会和奴才连用称为包衣奴才。既然被称为奴才,包衣的职责无非就是伺候主人打点府里上下的事情,但是主人分等

  • 他原本是天地会成员 竟然堂而皇之成为清朝正二品总兵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永福,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永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时期的天地会,因为提出“反清复明”“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自问世以来就成为清朝的死敌,遭到官府的严厉打击。可是,在清朝晚期,有一名天地会成员,竟然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清朝的官员,官至正二品的总兵。这个人叫刘永福。刘永福,字渊亭

  • 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骞,汉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是写进教科书的大事件,要知道我国历史悠久,发生的重大事件不计其数,为什么张骞出使西域这件事能力压群雄写进教科书?而且汉武帝为什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历史上的评价那么高?今天我们

  • 为什么清朝养不起正规军?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古代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8世纪末,晚清国力不算弱,为什么养不起一支正规军?其实这跟慈禧本人有很大关系。慈禧是晚清王朝一个真正掌政权的女人,她的霸气庄严实在是令人震慑。并且她在位时确实是比他的丈夫咸丰皇帝有作为的多,但她贪恋奢侈享受实在是让人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