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蔡邕是怎么死的?王允要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蔡邕是怎么死的?王允要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183 更新时间:2023/12/19 2:53:51

王允是东汉时期的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王允大家可能熟悉一些,“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就是王允,当然历史上其实没有貂蝉,也没有美人计。蔡邕(yong)其实在那个时期比王允更有名,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人人都非常高兴,只有这个蔡邕抱着董卓的尸体痛哭,然后王允就以董卓同党的罪名杀了蔡邕。

01

事件经过

那么王允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杀蔡邕吗?答案肯定不是,因为根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并没有伏尸痛苦,他只是“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大体意思就是说蔡邕不经意间谈起董卓并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变化。结果王允的反应如何呢,怒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董卓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附逆吗?”并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为了继续写完汉史,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听说后,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蔡邕

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岁。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郡间都画蔡邕的像来纪念他。

这就是王允杀蔡邕一个比较完整的经过,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王允杀蔡邕没有什么道理。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甚至认为,《后汉书》是为了可惜蔡邕的才华,故意记错了。但王允就是杀了,而且还不顾很多人的阻拦,为了下边分析原因我再简单说一下王允和蔡邕两个人的情况。

02

王允和蔡邕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王允幼年即有大志,所以特别注重自我修养,学文习武,很快就成了一个文武全才。而且王允这个人性格刚直,疾恶如仇(性刚棱疾恶),当时东汉末年是宦官的天下,结果王允就多次得罪宦官,差点被整死,后来不得不亡命天涯。再后来董卓把宦官们都杀了,王允身在朝中,为了除掉董卓,虚与委蛇,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董卓把朝廷的事情都交给王允处理。后来王允策反了吕布,诛杀了董卓。

蔡邕,可谓汉末天下第一大才子,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蔡邕几乎是一个全才,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蔡邕品德高尚,他侍母极孝,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名重天下。但是还是绕不开宦官,和王允一样,他也受到宦官的迫害,在被董卓征召之前,远避江海12年时间。

然后董卓来了,董卓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是大老粗。刚刚掌握朝政时,为了装点门面,也为了争取士人的支持。他征召了很多名士。比如蔡邕、陈纪、荀爽(荀彧的叔叔)、孔伷等等,而且恢复受到党锢的党人的名誉。其实蔡邕开始是拒绝董卓的,董卓只说了一句话“我力能族人”,蔡邕就乖乖的去了。不用族人,放在我身上,光为了保护我自己的老婆孩子,我也得去。所以后世有人批评蔡邕没有气节,没有以死明志什么,那纯粹站是着说话不腰疼。

蔡邕到朝廷后,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他的话。

蔡文姬

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才打消了这个主意。后来就是董卓被诛杀,蔡邕当着王允面叹了口气,王允把蔡邕杀了。

03

原因推测

我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王允为何一定要杀蔡邕,然后我媳妇来电话了,那会已经10点多了。她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想一个问题,王允为何要杀蔡邕?她其实都不知道王允和蔡邕是谁,也不关心,但是她给了我一个答案:杀人要不就是为了钱,要不就是为了权,要不就是为了女人。我听完大笑,但却给我也提供了一个方向,杀人需要动机,杀人是为了自己获得好处。我试着推测一下,王允杀蔡邕的三个动机:

权力

王允杀蔡邕立威,以此表明彻底清除董卓余孽的态度。除掉董卓之后,王允可谓声威大震,声望达到了最高峰。王允成了东汉政府的实际掌权人,但是他还需要处理董卓余孽的问题。董卓掌权时可能会有些人选择屈服于董卓,为了彻底震慑甚至清除这些大臣、将士,所以王允要表明一个态度。其实除了蔡邕,当时王允还杀了一个人叫丁彦思,这个人历史并没有相关记载。

是凉州兵口口相传的,“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什么意思呢,这些人意思是说丁彦思、蔡伯喈只是因为董卓对他们亲厚,就被王允给杀了,更别提我们这些董卓的部下,所以他们为了保命,反攻长安。结果大家都清楚,王允非但没有震慑住这些人,还把这些人逼的反攻长安,最终埋葬了自己。

身后名

王允杀蔡邕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为了身后名,马日磾去劝说王允不要杀蔡邕的时候,王允说过一句话“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蔡邕是在写汉史的,王允有污点吗,怕毁谤议论?有,他在董卓手底下是真正干事的人,很多时候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这个就是王允洗不掉的污点,虽然是为了谋诛董卓,保护朝廷,但是史官向来是如实记载的,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所以王允才会和马日磾说,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嫉妒、性格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嫉妒和性格。王允也是个文人,而且学问也很高,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是他是比不了蔡邕,毕竟蔡邕是全才,名重天下。所以,在所难免王允对蔡邕有些嫉妒,后世有人就说是因为之前有几次讨论,王允都说不过蔡邕,所以心底里暗暗记恨王允。蔡邕还有一点值得董卓嫉妒的是董卓对他的态度,董卓敬重蔡邕,所以亲厚蔡邕;而王允矫情曲意,内心备受煎熬,终于杀掉了董卓,可以释放心中的压抑了。

性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王允和蔡邕本来应该是惺惺相惜的,其实他们二人年岁差不多,王允137年出生,蔡邕133年出生,都是192年去世。二人都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都受过宦官迫害,现在都在为朝廷效力。然而性格原因使他们成为两种不同的人,史书记载王允“性刚棱疾恶”,这种人眼里揉不得沙子,疾恶如仇。而蔡邕呢,比较温和厚道,所以他才会对董卓之死表示叹息,才会让王允找到理由杀掉。

标签: 蔡邕汉朝

更多文章

  •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明朝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何传位给孙子的读者,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选择传位给孙子,而不是最有能力的四子朱棣,让很多人都不解。国家需要的不是有能力的君主吗?为什么会选择看起来老实好欺负的朱允炆呢?其实是朱元璋意识到,他之前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已经引起朝臣不

  • 段煨是谁?董卓死后他是什么样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段煨,汉朝

    凉州位于东汉西北边陲,所以又称为西凉。我们读《三国演义》会看到两支来自西凉的军队,除了董卓的西凉军之外,还有马超的西凉军。董卓因为年轻时和羌人首领关系不错。再加上后来在战场的拼死搏杀,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部队。段煨,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人也。他与东汉太尉段颎同族兄弟,段颎为“凉州三明”之一,早在桓帝时

  • 张杨最后被自己的部下所杀,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杨,汉朝

    张杨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吕布是汉末割据诸侯之一,在正史中,以勇猛著称,在演义中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猛将,吕布有一个好友,勇武过人,和吕布几乎是齐名,关系非常好,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围困,他率兵准备救援吕布,但是,遗憾地是,关键时刻,他被部下刺杀了。如果他不死

  • 王脩: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王脩,东汉

    王脩(生卒年不详),字叔治,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北海郡营陵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早年经历王修七岁时死了母亲。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一天死的,第二年邻里在社日祭祀祭

  • 袁基是什么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基,汉朝

    东汉末世是士族崛起的时代,四世三公的袁氏无疑是第一门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人物介绍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汉末群雄中,势力最大的就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为了争权夺利,各自拉拢盟友,形成了袁绍、曹操、刘表与袁术、公孙瓒、陶谦两大集团。随后两大集团内讧,集团之间也互相内讧,导致

  • 田丰的官仕之路怎么样?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田丰,三国

    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人物介绍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汉末三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英雄智士斗智斗勇。谋士运筹帷幄,是每一个集团的重要人物。曹操阵营中的荀彧、贾诩、荀攸、郭嘉,刘备阵营中的诸葛亮、法正,孙权阵营中鲁肃、张昭等等,我们都非常熟悉他们的故事。但是袁绍阵营中其实也有两个天纵英才的

  • 袁滂:东汉末年官员,官至三公,却始终清心寡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袁滂,东汉

    袁滂,字公熙,一作公喜,东汉末年官员,陈郡扶乐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出于陈郡袁氏,官至司徒,袁涣之父。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出身名门东汉官员、陈郡袁氏先祖袁良之孙,袁璋之子,蔡邕的舅舅。关于袁滂最早的记载是永建六年(131年)二月戊辰,其祖父袁良逝世

  • 李敢作为朝中大臣 霍去病为什么敢射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霍去病,汉朝,李敢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公元前118年,霍去病陪汉武帝打猎。刚到甘泉宫,他突然拉弓搭箭,一箭射死部将李敢。事后,汉武帝却说李敢是被鹿撞死的。霍去病、汉武帝剧照霍去病与李敢都是汉武帝的爱将,但霍去病与汉武帝的关系更近,因为他的姨

  • 李渊选择主动退位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唐朝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祖籍邢州尧山,唐朝开国皇帝。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玄武门政变”过后的第二天,李渊便主动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说起来,李渊是没有必要把皇位交给李世民的。不管怎么说,李世民敢发动政变,杀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但是并不敢杀他。因为李世民想要的是当太子

  • 曹操当初带着九员大将打天下 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大将

    曹操带着他的九员大将打天下,那么他的九员大将分别是谁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有许多名门望族,他们以地域、血缘为根基,征战天下,建功立业。其中最厉害的是沛国谯县,这个县出了1个明公,带着9员大将,打下了大半个中国,建立一个国家。这个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