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为什么会把汉人大臣排在前面?他是什么用意

雍正为什么会把汉人大臣排在前面?他是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72 更新时间:2023/12/14 9:06:52

人物介绍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正为什么会把汉人大臣排在前面?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清朝入关以后,经过顺治康熙两朝近八十年的励精图治,到了雍正即位时,清朝各方面已经得到了稳固和发展,满汉关系也大为缓和。虽然这种矛盾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了,但是满族所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和合法性却依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反清思想和抗清斗争仍然在不断出现。所以,此时的雍正帝必须要调和好满汉之间的关系,而调和满汉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要调处好直隶地区旗人与汉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都知道,清朝直隶地区旗地多,旗人数量也很多,而他们大都依仗自己的旗人特权,肆意欺压汉民,造成了尖锐的“满汉矛盾”。在雍正初年的时候,雍正下令增设满洲通判一员,驻扎在保定地区,协助理事同知处理旗务。但此后,由于案件众多,全部都在保定一处办理的话很不方便,于是便将张家口、河间、天津的旗民案件分别交由张家口和天津同知审理。

雍正继承了康熙时期的旧制,增设官员专门管理此事,这一做法能够更快的解决旗民纠纷的案件。雍正对于旗人犯罪不许地方官体刑旗人的成例,全部废除,并同时表明态度:“旗、民均属一体,地方官审理事务,只当论理之曲直,分别赏罚,不当分别旗、民”。

雍正打击庄头等作恶多端的旗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旗汉之间的矛盾,但同时又继续维护了旗人的特权,继续维持旗、汉在刑罚上面的不同。比如汉人犯流徙罪的,需要照律充发,旗人则可以改为枷号、杖责,实际上也就是从轻发落了。当然了,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的话,调和满汉矛盾,同时又时刻维护满族特权,这是清朝统治者维护政权稳定的必要举措。

此外,雍正还提出了“满汉臣工均属一体”,当然,这与旗人欺凌汉人基本一致,满人官员一直以来都歧视汉人官员。但是雍正说:“朕即位以来,视满汉臣工均为一体”。那雍正的实际行动和他所说的是否相一致呢?雍正帝所执行的是清朝传统的“依靠满洲团结汉人”的用人方针,但又比较重视官员本身的才能,所以在他当政时期,给了些汉人较高的地位和特殊的权力,从而使得汉人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政治作用。

此外,清朝的大学士、六部尚书和侍郎等官职,所实行的则是“满汉复职制”,满汉兼用,且职务同等,但注意了,这里面还有一个主事者,即所谓的在前行走者,这基本上都是满人官员独有的特殊位置。在雍正五年的时候曾规定,大学士领班以满人中居首的担任,其余大学士的行走秩序,则不分满汉,同时以补授时间为依据确定排列名次。

六部满人尚书在汉人尚书之上,张廷玉以大学士管理着吏部、户部尚书事宜,雍正不顾定制,指定让张廷玉行走在前。到了雍正六年的时候,旗人傅尔丹管理六部事宜,张廷玉顾及他的满人身份,不敢超越他行走在前,于是便向雍正请求行走在傅尔丹后,雍正帝没有批准,并让张廷玉安心在前行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雍正帝对汉人官员的重视!

汉人官员励廷仪担任吏部尚书多年,其属满人侍郎海寿升任尚书,按照清廷原有规定,海寿应该要行走在前,但是雍正为了表示对汉人官员的重视,特令励廷仪行走在前。这样一来,满汉官员在朝廷中的不同地位,必然会产生矛盾,形成相互排斥的复杂关系。而在这种相互排斥之中,满人官员则占据了主导地位,即使是作为汉人官员的下属,也因为其本身的满人身份而藐视汉人官员。雍正自然也知道这是满人的常习,所以时常都在提高警惕。

例如汉军杨乾在担任广东巡抚的时候,便遭到了广州将军石礼哈和广东满官阿克敦等人的陷害。雍正听闻后便对他们严加训斥到:“只要能忠于朝廷,无私心,无论满汉都不能肆意陷害”。而对于官员的选拔,雍正声称不看其出身,只看有没有才能。但同时他又对自己的臣下说,同样的人才,“先宗室,次满人,再次汉军,最后才是汉人”,由此可见,满汉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虽然有点表里不一的感觉,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跟雍正民族思想的“包容”与“局限”的双重性是一致的,既安抚汉人,缓和满汉关系,又时刻维护满族特权和根本地位;既发挥了汉人的政治作用,又维护了清王朝政权的稳定。

但是总的来说,雍正朝处理满汉关系的政策大都是对康熙时期政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少数民族君王提出的“华夷一家”的民族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证明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和正统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此外,雍正所采取的处理满汉关系的政策也笼络到了一大批汉族士大夫,同时也麻痹了广大汉族民众,减少了汉人的反清情绪,使得满汉关系不断得到缓和。

当然了,实事求是的说,虽然这一系列措施的确对满汉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暴力镇压反清势力和大兴文字狱又使得反清活动不断产生,所以,满汉民族间的矛盾实际上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

标签: 雍正清朝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真的没有统一中国吗 秦始皇没有消灭卫国是不是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卫国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和卫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秦始皇在兼并六国后,并未将郡县制推广到所有的地方,而是在中原地区保留了一个小小的、半独立的卫国。正因如此,很多文章便做出断言,声称秦始皇并未真正统一中国,其实这是严重不符合史实的。不过,秦始皇的确没有灭亡卫

  • 西汉著名文学家,东方朔是怎么得到汉武帝喜爱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方朔,汉朝

    对东方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方朔,本姓张,字曼倩,是西汉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德州市陵县)人,自小聪明过人,爱好儒家经典,广泛的阅读了诸子百家的学问。在武帝刚登基那会,曾下令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给皇帝写推荐信。基本上每个皇帝即位

  • 程咬金用的是什么武器?程咬金真的只是三板斧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程咬金,唐朝

    程咬金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颇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很多电视电影也大力塑造他忠实憨厚的一面,殊不知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被变形的是程咬金的兵器。程咬金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

  •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 道光为何对自己的儿子下此毒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道光皇帝,清朝

    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道光皇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道光皇帝是清朝中叶一位没有什么作为的皇帝,既非开国之主,又非亡国之君,但这个平凡的时代却是我国历史的“分水岭”,他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位君主,也是近代我国社会的第一位君主,他之前我国封建社会延续千年,他之后我国开端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

  • 王剪功高盖主还向秦始皇要赏赐,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翦,战国

    对王翦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人物介绍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孙子的这句名言表明:用兵做战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将帅在决定战争策略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改变。在战争中,君主对前方将帅是否有疑心而控制军队,导致失败的事件是太多了。像南宋时岳飞,大破金兵,正欲

  • 赵昀到底有多荒唐?他死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赵昀,宋朝

    大家好,说起招妓入宫的荒唐皇帝赵昀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蒙古大军1227年灭亡西夏,1234年灭亡金国,随后借“端平入洛”事件开始进攻南宋,宋蒙战争全面爆发。跟一鼓作气灭亡西夏、金国的战争不同,蒙古(后来是元朝)对南宋的战争是时战时和、断断续续,持续了40多年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蒙古帝国内部为

  • 你知道吗?杯酒释兵权并不在杯酒之间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北宋,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杯酒释兵权算得上是宋太祖赵匡胤政治生涯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了。话说北宋初年,禁军势大,而本就是禁军出身,而后通过兵变上台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其中的利害。既然自己可以黄袍加身,难保不齐日后禁军的其他的将领也会依样画葫芦,

  • 隋唐名将秦叔宝兵器有多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琼,唐朝

    你真的了解秦叔宝吗?人物介绍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琼,字叔宝,出生在隋朝末年,具体年份不详,籍贯为齐州历城。为唐朝时期数一数二的名将,与姜松(罗松)、程咬金、秦琼、杨广并称四绝。秦叔宝是隋唐出了名的悍将,一开始在隋朝任职,得到了隋军名将来护儿的赏识。后来秦叔宝投奔了李唐,一直为唐效忠,功

  • 王昭君为什么会远嫁匈奴?先后嫁父子三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昭君,汉朝

    王昭君为什么会远嫁匈奴,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人物介绍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众所周知,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沉鱼落雁的容貌。但与其他三位美女相比,她除了容貌外,她品质更让人尊敬。汉朝初年,中国北方边境经常被匈奴骚扰,常年的对匈奴作战,让国家消耗很大,人们生活苦难。到了汉元帝时期,汉朝

  • 王导跟王敦是什么关系?为何二人最后渐行渐远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敦,晋朝

    每当一提起王敦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唐代刘禹锡曾经有诗:朱农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面提到的“王谢”,指的就是东晋时期前后出现的两大名门世家,其中的“王”,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琅琊王氏,而王导、王敦,可以说是琅琊王氏出品的扛